“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萧萧”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07:25

“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萧萧”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萧萧。”这两句是说,滔滔河水,依旧东流,昔日繁盛一时的汉王朝,宫阙已尽,江山沦亡,五陵的松柏依然萧萧作响,显出一片悲凉。以汉喻唐,隐喻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政事日非,唐室衰微,诗人深为国忧,写诗寄情。蕴藉深远,意境忧伤,耐人寻思其中意味。

长歌行

刘复 唐 乐府

淮南木落秋云飞,楚宫商歌今正悲。

青春白日不与我,当垆举酒劝君持。

出门驱驰四方事,徒用辛勤不得意。

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君不见金城帝业汉家有,东制诸侯欲长久。

奸雄窃命风尘昏,函谷重关不能守。

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

①宫阙尽:指汉朝灭亡。

②五陵:指在渭水北岸今咸阳市附近的汉五陵。因地近都城长安,且迭次迁来许多富豪,风俗奢靡。

③萧萧:草木摇落声。

④长歌行:乐府篇名。

拓展阅读

1、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晚来波的翻译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晚来波。”这两句是说,泛舟湖上,扑入眼帘的是一片瑟的秋景——湖岸边一带枫树,红叶纷纷飘落,秋已浓;碧澄的洞庭湖面,波浪滔滔,横无边际,景色幽深迷人。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景象。

贾至《初至巴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秋天的江湖。《庄子·秋》:“秋时至,百川灌。”

乘兴:趁一时高兴;兴会所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而返,何必见戴?’”

湘娥:指湘妃,即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相传二人投湘而死,遂为湘之神。《文选·张衡〈西京赋〉》:“感冯,怀湘娥。”李善注引王逸曰:“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堕湘中,因为湘夫人。”

参考译文

洞庭湖岸枫叶连绵,秋风过处,片片枫叶落入湖中;晚风吹起,湖面荡起缕缕波纹。我与两位友人泛舟湖上,饮酒赋,兴甚舟轻,也不管小舟驶向哪里;抬头望月,明月在天,白云缭绕,于是有感而凭吊湘娥。

《初至巴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是唐代人贾至的组作品,共三首七绝写贾至谪守巴(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在一个深秋的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洞庭湖。这组歌咏洞庭湖,写作者与友人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寄托深而寓长,俊逸清畅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托兴幽微,音律纯熟,语言清婉,声情并茂,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2、引行 李群玉关于李群玉的简介以

【**--教案】

李群玉,澧州(今湖南澧县)人,字文山。工书法,好吹笙。举进士不第。后因献于朝,授弘文馆校书郎。不久,辞官回乡。有《李群玉集》黄 庙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

二女啼妆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

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

九疑如黛隔湘川。

庙 ,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 。古代当地人民由于同情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不幸遭遇,给她们修了这座祠庙。

据《 史记·帝本纪 》载,舜南巡狩,死于苍梧,埋在江南的九疑山。《经注·湘 》等又先后 将故事发展成为娥皇、女英,因为追赶舜帝,溺于湘,遂“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这样就给 原来的传说加深了神话与悲剧的色彩。后世人们更将湘竹上面的斑斑点点,想象成为二妃眺望苍梧,临江恸哭的泪痕。李群玉写此,也是以这一绵绵长恨的故事为背景。

在构上,是用黄庙的荒凉寂寞与庙中栩栩如生的二妃悲切的塑像作为比照,在结构上则以人凭吊黄庙的足迹为线索布局,从而逐步深入地表现了二妃音容宛在、精诚不灭,而岁月空、人世凄清的悲切情绪。

首句“小姑洲北浦云边 ”,交代了祠庙的地点与 位置 ,“浦云边”三字表明人从远处走向黄庙时所见到的云相映颇为荒凉的景象,漠漠层云,江天寂寥,四周一片空空荡荡。第二句,人已进入祠庙瞻望,以特写镜头显出“啼妆俨然”的二妃塑像。这里愈是写出环境的瑟与刻画出二妃生动的形象,也就愈会唤发人们无限的哀

接下来人漫步祠外 ,只见“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进一步写景抒情 。“ 野庙向江”, 着一“野”字,点染了环境的荒凉。“向江”,显然暗明庙中二妃日夜面向苍梧。此时周围有的只是被风雨剥蚀了字迹的古老碑碣,萋萋的荒草和一片风无语的寂寂春色,“寂寂”,是人的感受,也是对二妃怅惘心情的想象与描绘。

接写人伫立平冈,愁不已的所见所感:“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暮色晻晻,那江 上的香芷在晚风中摇曳生姿。香芷,这个湘、沅一带特有的风物,既是黄庙前的现场景物,又暗暗关联二妃美丽的神话。《楚辞·湘夫人》云:“沅有芷兮澧有兰,公子兮未敢言。”触景生情,令人遐想 。待 到夜幕降落,江畔月落,四周杜鹃啼血,如果二妃有知 ,听着声声“不如归去”,她们将会感到怎样的悲切!她们纵欲归去 ,又能够归向何处呢?想到这里, 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人再次步入庙中 ,抬头凝望“啼妆俨然”的神像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如黛 隔湘川 ”,好像看出她们蹙着眉黛,隔着湘,仍在 朝朝暮暮地遥望远处不可企的九疑山,默默无言地翘盼着舜帝的归来!这样的形象更加激发人内心的波澜 :逝去千年,人世已非 ;恨重如山,心似金石啊 !这里的“犹似”二字,既把二妃的神态写活了, 露出她们坚贞不渝、长恨绵绵的情怀,也寄寓了人无限的念 。此时此地 ,人伫立野庙,萦绕湘浦,目遇神追,依恋感叹,不能己。其下“九疑如黛”的结句,以一“隔”字,包含多少欲哭无泪的怨恨,到此,辞虽,如余音绕梁,回味无穷。就以中“月落山深哭杜鹃”中那一“哭”字来说,究竟是实写杜鹃的啼血,二妃的饮泣,还是己的一掬同情的泪,抑或是三者合而有之,那就很难以分辨。

放 鱼

早觅为龙去,

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

触口是铦钩!

这是咏物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 , 篇幅虽短,蕴隽永。我国古中,最早写鱼的句见于《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中的《枯鱼过泣 》,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 的篇。唐代咏物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罕见,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可贵之作。

这首,题材独特 ,角度新颖 。作者既入乎其内 ,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现实人生,言在此而在彼,让读者受到中寓的暗示和启发。这首从题目上看,是写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以呼告式结构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使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然。《经注·》:

“鱣鲤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 。”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 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 、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 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但人运用这一典故却别有新,他是希望所放生之鱼能寻找到一个广阔由的没有机心的地方。一个“早”字,更显示人企望之殷切 。接着以“江湖莫漫游”句, 顺承而下 。“漫游”本是为鱼所独有的生活习性,但 在这里,“莫漫游”和“早觅”的矛盾逆折 ,却又让 读者产生强烈的悬念 :为什么希望鱼儿要早觅为龙, 又劝其莫漫游于江湖之中呢?这就引发了下文 :“须 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 !”“香饵”与“铦钩”,也都 是和鱼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关的事物。这两句一气贯注 ,分外醒人耳目。铦,是锋利之,“铦钩”与“香饵”相对成文又对比尖锐,那触目惊心的形象可以激发人们许多联想 ,“须知”使人劝诫的声色更 加恳切动人 ,而“触口”则更描摹出那环生的险象, 传神地表现出人对鱼的怜惜、耽心的情态。寥寥二十字 ,处处围绕着题目“放鱼”来写 ,用语看似平易,运笔却十分灵活而巧妙。

“寄托 ”是咏物的灵魂 。这抒写的是鱼入的题材,但它又不止于写放鱼入人的目光绝没有停留在题材的表面,而是在具体的特定事物的描写中,寄托己对生活的某种体验和认识,使读者从所写之物 ,联想到它内蕴的所寄之。这首《放鱼》 寄深远。其特色一是小中见大地展开,二是由此彼地暗示。写的是了具体的尺寸之鱼,却由鱼而社会而人生,抒发*社会中善良的人们对于险峻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感受。所咏叹的是“放鱼”这一寻常事物 ;但人却手挥弦 ,目送飞鸿,因而音弦外 ,余响无穷 ,使人不禁联想到己和许多正直的人们的遭遇而深感同情 。正如陶明濬《 说札 记》所指出的:“咏物之作 ,非专求用典也,必求其 婉言而讽,小中见大,因此彼,生人妙悟,乃为上乘也。”此可谓得其宗旨。

坡说:“作必此,定知非人。”何况是咏物。这首《放鱼》状物形象,含蕴深远,堪称咏物中的佳作。

火炉前坐

孤灯照不寐,

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

书灰到夜深。

这首写得含蓄深远,透露出作者的寂寞身世和内心的孤愤。

的起句描绘室内情形:一盏孤灯,照首无法成眠的人。灯是“孤”灯,已经表现出那种寂寥的情境;而青灯照壁,夜不能寐,更隐约透出一种莫名的愁情。这种在绝句中称为“写景陪起”的起句,在这里起了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刻画内心情态的作用 , 并点明时间,勾画出诉之于视觉的形象。第二句宕开一笔,由室内而室外 ,描绘出一个具有特征的空间, 构成诉之于听觉的形象 。“风雨满西林 ”,风声,雨声,林涛声,落木的瑟声,声声入耳。一个“满”

字,更笔酣墨饱地写出了雨烈风狂的情状。是西林的风雨声撩人愁,使人长夜不寐?还是满林风雨象征着人难以平息的心绪 ? 从人情景交融之笔看来,恐怕是二者兼有吧。

第三句在绝句的写作中为很重要的一环,元代杨载在《法家数》中说 :“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 过平直叙述为佳 ,从容承之为是 ,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之舟矣 。”这首的第三句就有转折得力、另开新境 之妙。在前面两句实以写景之后,第三句出之以虚以写情,使前面的形象描写具有蕴的深度,并使跌宕顿挫而逼出尾句。在这里,人点明“多少关心事 ”,然而,是家事?是国事?抑或家事而兼国 事?他都没有一字提到,只在第四句勾勒了“书灰到夜深”的人的形象 。这一句其妙有三 :一是点明“火炉前坐”的题;二是“夜深”照应起笔的“不寐”,开合有致 ;三是通过关于“书灰”动作的细节 描写,深入而含蓄地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构造了一个言有无穷的情境 。“书灰 ” 是活用“书 空”的典故。《晋书·殷浩传》记载,浩为中军将军,受命领兵去平定“胡中大乱 ”,中途将领叛乱,功败 垂成。桓温就此“上疏告浩”,“竟坐废为庶人,徙于阳之信安县。”浩被黜放,“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人未便明言的苦衷 ,也许可从此 典推知一点吧。

一条寒玉走秋泉,

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声不断,

行人头上过潺湲。

唐代歌题材丰富 ,内容广阔,生动地反映出 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 。但人民征服然的方面,却 很少得到反映 。象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 这种描绘壮美的劳动场景的作,竟如空谷足音。正因为这样,李群玉的这首《引行》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里描写的是竹筒引,多见于南方山区。凿通腔内竹节的长竹筒,节节相连,把泉从高山洞口引到需要灌溉或饮用的地方,甚至直接通到人家的缸里,丁冬之声不绝,形成南方山区特有的富于

一、二两句写竹筒引泉出洞。一条寒玉,是对引竹筒的生动比喻。李贺曾用“削玉”形容新竹的光洁挺拔(见《昌谷北园新笋》),这里用“寒玉”形容竹筒的碧绿光洁,可谓异曲同工。不说“碧玉”而说“寒玉”,是为了与“秋泉”相应 ,以突出引的竹 筒给人带来的清然泠然的感受。寒玉秋泉,益见之清沏,也益见竹之光洁。玉是固体,泉却是动的液体,“寒玉走秋泉”,仿佛不可能。但正是这样,才促使读者去想象寻找原因。原来这条“寒玉”竟是中空贯通的。泉行筒中,是看不见的 ,只能听觉得之。 所以“寒玉走秋泉”的比喻本身,就蕴含着人发现竹筒引奥秘的欣悦之情。

“引出深萝洞口烟。”这句是说泉被竹筒从幽深的泉洞中引出。泉洞外面,常有藤萝一类植物缠绕蔓生 ;洞口附近,常蒙着一层烟雾似的汽。“深萝 洞口烟”描绘的正是这种景致。按通常顺序,应先写深萝泉洞,再写竹筒泉,现在倒过来写,是由于人先发现竹筒泉,其声淙淙,然后才按迹循踪,发现它来幽深的岩洞。这样写不但符合观察事物的过程,而且能将最吸引人的新鲜景物先写出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十里暗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竹筒引,一般都是顺着山势,沿着山路,由高而低,蜿蜒而下。人的行程和竹筒的走向一样,都是由山上向山下 , 所以多数情况下都和连绵不断的竹筒相伴而行,故说“十里暗声不断”。

有时山路折入两山峡谷之间 , 而渡槽则凌空跨越,这就成了“ 行人头上过潺湲 ”。不是说明文,即使再精确地去说明某一事物,也不见得有动人的艺术力量。这两句对竹筒沿山蜿蜒而下的描写是精确的,但它决不单纯是一种客观的不动感情的说明,而是充满的情趣的生动描写。关键就在于它写出了山行者和引竹筒之间亲切的关联。十里山行,竹筒蜿蜒,泉不断,似是有与行人相伴。行人在寂寥的深山中赶路 ,邂逅如此良伴 , 该会平添多少兴味! “十里暗声不断 ”,不只是写竹筒泉,而且写出 了人在十里山行途中时时侧耳倾听竹筒泉的琤琤清韵的情形;“行人头上过潺湲”,更生动地抒写了人耳闻目接之际那种新奇、喜悦的感受。

竹筒引,是古代人民巧妙地利用然、改造然的生动事例,改造然的同时也为然增添了人文美。而这种景色本身,又是然与人工的不露痕迹的和谐统一 。它本就富于,富于清新朴素的美感。 但人民用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种美的事物,能为文人所发现、欣并加以生动表现的却不多。

庙前莎草春,

女蒨儿裙新。

轻舟短櫂唱歌去,

远山长愁*。

庙是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祀庙,又叫湘妃祠 ,座落在洞庭湖畔 。这首虽然以“黄庙”为题,所写内容却与二妃故事并不相干。中描写的是一位船家姑娘,露了人对她的爱悦之情。

“黄庙前莎草春 ”,黄庙前,春光明媚,绿 草如茵——这是黄女儿即将出现的具体环境。美丽的大然仿佛正在等候以至在呼唤着一位美丽姑娘的到来。莎草碧绿,正好映衬出船家姑娘的动人形象。

“黄女儿裙新 ”,一位穿着红裙的年轻女子翩 然而至, 碧绿的莎草上映出了艳丽的红裙。蒨(qiàn欠),是一种红色的植物染料,也用以指染成的红色。“蒨裙”,本已够艳的了 ,何况又是“新”的。 在莎草闪亮的绿色映衬下,不难想见这位穿着红裙的女子妩媚动人的身形体态。

“轻舟短櫂唱歌去,远山长愁* ”,是写女 子驾船而去。而船后还飘传着她的一串歌声。人出神地凝望着,只见小船向着洞庭湖面渐去渐远,直至消失。“远山长”,形象地写出人目送黄女儿划着短桨消失在远长山那边的情景 。“ 远山长”四字还象一面镜子,从对面照出了怅然迷茫、若有所失的人的形象。

《黄庙》使用了写的白描手法。人完摆脱了形似的摹拟刻画,忠实地描写了己的感受。绿草映出的红裙留给人的印象最深,他对黄女儿的描画就只是抹上一笔鲜红的颜色,而毫不顾穿裙女子的头脚脸面。登舟、举桨与唱歌远去最牵动人的情,他就把“轻舟”、“短櫂 ”、歌声以望中的远 长山 ,一一摄入画面。笔墨所至,无非是眼前景、 心中事,不借助典故,也不求花俏,文字不矫饰,朴实传神,颇有“豪华落见真淳”之美。

赠 人

曾留宋玉旧衣裳,

惹得巫山梦里香。

云雨无情难管领,

任他别嫁楚襄王。

这首《赠人》,所赠之人虽不可考,但从内容可推测,对方是一位失恋的多情男子。借用宋玉《高唐赋》与《神女赋》的典故而作。

据《高唐赋 》与《神女赋》:楚怀王在游览云梦 泽台馆时,曾经梦遇巫山神女。临别时,神女告诉怀王 ,她“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便根据神女的 话,用“云雨”来指代男女间的私情。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到云梦泽游览 ,又都曾在梦中会过神女。《赠 人》开头两句即用宋玉梦遇神女之事。人将失恋男子比成宋玉,将他所爱女子比成神女。首句以“衣裳”比喻文采,暗示受赠者的文采风胜似宋玉。次句接着说,“惹得”神女动情而入梦 。神女因宋玉之 文采风而生向往之情,入梦荐。然而,美人的心变化莫测,就说这位巫山神女吧 ,她先倾心于怀王, 后来又钟情于襄王 ,可见她的爱情是不专一的。“惹 得”二字很有味,也很有分寸感,又顾到了对方的体面。后两句议论,出语真诚,在旷达的劝说中见出对朋友的深情 。“云雨无情难管领”的说法管偏颇,但对于失恋中的朋友却有很强的针对性,不失为一剂清热疏滞的良药。

这首的成功 ,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典故的运 用。写向一位失恋的朋友进言,最易直露,也最忌直露。这首由于借用典故写出,将对失恋友人的劝慰之情说得十分含蓄然,委婉得体,给情平添了许多韵致。

鸂 鶒

锦羽相呼暮沙曲,

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

一时飞灭青山绿。

鸂鶒,音“西翅”,也可读成“欺翅”,是一种长有漂亮的彩色毛羽的鸟 ,经常雌雄相伴 ,喜欢共宿,也爱同飞并游。它的漂亮的毛色给人以美感,它的成双作对活动的习性,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兼有音乐与图画之美。一、二句好比是一支轻清悠扬的乐曲,三、四句好比是一幅明朗净洁的图画。

“相呼”二字是前两句之根。正是相呼之声吸引了人的视听,觅声望去,见到边沙窝上正有一对鸂鶒在鸣叫。次句即从“相呼”二字中生发。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声音。“双声”同时带出双飞的形象。

三、四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声音的这一对鸟儿飞过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媚,夕照中的显得分外平静,在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 ,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脉碧绿青山。这两句虽然纯用画笔,但也不妨想象在画外还响着那哀玉般的鸣叫声,只是随着展翅远去,鸣声也愈来愈轻。人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 ,露了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 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 。在“飞灭”之后,仍目不斜视 ,直到处显现出了 “青山绿 ”,这是一个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

着墨不多,却能得其韵味。

书院二小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在我国古典歌中,或将苍联想为飞龙,或赋贞以比君子,这类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说起,直入本题。句中的 “一双”,点明题目中 的 “二小 ”。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的神韵。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 ,不同凡响 。如果说这一句是笔,或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或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使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颖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 ,和李贺的 “远望齐州九点烟 ”的“点” 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 ”,切中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而是“小 ”。首二句 ,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着笔,写来情味丰盈 ,以下就要将“二小”置于“书院” 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人们的笔下,树有远离尘嚣的天籁,如储光羲《 石子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岭 》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 问渠何旨,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 ”,李 群玉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句中得到过启迪,但又别开生面 。庭院里的两株小然不会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 ,在小 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独特之声,仍然紧扣题旨,而且与“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 。“琴声 长伴读书人”,结句的“ 琴声 ”紧承第三句的“ 细 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 既充分地抒 发了人对小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脉络连贯,句连合,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树是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 ,容易写得落套 ,而此却能翻出新,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人独特的体验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底了。

3、毕业生评价800字

虽然在职,但是我不满足于己的知识,更为了提高己的业务平和能力,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函授,希望不断地学习和完善己,让己能够更加地胜任己的工作。三年来,在己的勤奋学习和完善己社会实践下,在想认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二)学习目的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保持以往学习时代的风格,不迟到、不早退。有要事则向班主任请假。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作好学习笔记,并把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因为我深深明白:这是我提高平和能力的机会。

(三)专业技能:

在学校期间,我通过学习《综合英语》(1—4册),《英语教学法基础》,《英汉翻译教程》,《英美报刊选读教程》,《高级英文写作教程》等课程,本人觉得己的英语平提升了许多,能看懂专业外语期刊,掌握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进行教学活动,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读写能力。我除努力学习己的专业英语外,还积极的拓展知识面,同时三年的函授学经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我逐渐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新知识进行学,然后对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用,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合理安排空闲时间,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整理有关要点、重点做好笔记;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想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函授本科文凭不应该是我追求的终点,而是我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起点,我将努力向更高的知识高峰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己应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4、给南海区小学的一封信作文550字应用文年级作文

新爱的郑俊昆

你好!

我是荔湾区海北小学年级一班的学生,今年十二岁,我叫黎颖琳。我个子较高,留着两个长辨子,圆脸,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爱笑的眼睛。我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嘴边有一个圆圆的酒窝。平时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聊天。我的爱好是打羽毛球、唱歌、电影,我在班里担任班长,是老师的助手、同学的好棒样。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爸爸妈妈很爱!我出生佛山,长在南海,这是既有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也有现代感十足的BD商圈,道路四通八达,商品琳琅满目,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城市,我相信你一定喜欢这里的,真的,这里有玩,我一定当好你的向导。

然而,你的懂事,你的好学,你的坚强感动了我!感动了广州的热心市民!这不,大家知道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担心你三日三餐无法保证,正在出发地捐款和筹集食物呢!我想不久后,你中午就不需再挨饿,不会只干啃5角一根的米通了;我想不久后,吃上鸡蛋、肉类,不再是你奢侈的梦想了;我想不久后,你的身体会更健壮,学习会更有颈!

我十分渴望跟你做朋友,想与你开展“手拉手”活动,互相分享每天的趣事,倾诉成长的烦恼,交学习的经验……共同进步。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开展互访活动,假期我可以到连州看望你,欢迎你到佛山南海做客,我会带你游览风景优美的西樵山、千灯湖,参观古老的梁圆、祖庙;畅游南海图书馆、佛山科技馆……

以上建议是否可行,或有何补充,请来信告知。我热切盼着我们的“手拉手”活动能顺利开展。

身体健康、学业进步!

你的小学生:黎颖琳

2014年8月23日

5、毕业生评价800字

翻过20-年学校生活的青春扉页,一切都成为了过往,三年就这样弹指一挥间!在学校的日子里,生活中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都坦诚相待。同学情犹如亲情但更胜亲情,师生之间如朋友但更有阳春白雪之美。

想上,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坚定的*方向。在日常的学习中,我遵纪守法、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勇于开展批评与我批评,主动向英雄人物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己,早起晚睡,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耻下问,锲而不舍,很快掌握了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曾获得过学院组织的专业知识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取得了英语考试六级证书、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并利用业务时间学习法律和注册会计师知识,通过了国家律师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职称考试,除了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各种办公软件,从而提高了身的应知应会能力和素质。

在工作方面,我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以身作则,敢挑重担,不怕吃亏,敬业爱岗,积极主动,勇于负责,先后配合校领导组织了学校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展示了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我注重团队协作,主动配合其他班**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努力和后进同学交朋友,千方百计帮着家庭困难的学生,促使大家增强信心,凝聚了力量,增强了信心。

三年的在校生活很快就要结束,我的平,理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明白了人生道理,坚定了理想信念。虽然前面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我会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相信我能用所学的知识,会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学有所用,不断为单位、为社会发出己的光和热,为己的人生写下新的灿烂篇章。

不久的将来,我就要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展望未来,我想得更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将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丰富知识面,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服务大家,努力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无悔于己的人生青春。

点击查看更多“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萧萧”的意思及全诗鉴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0198.html

热门阅读

  1. 超市里的风波的故事
  2. 十月生日祝福语大全
  3.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打火匣The TinderBox
  4. 201年元宵佳节送客户祝福语短信
  5.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设计
  6. 商场业务部述职述廉的范文
  7. 技术服务合同书
  8. 暑期社会必看实践报告
  9. 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集锦
  10. 《父母心》小学读后感550字
  11. 四年级上册《小篮球队统计》的教学设计
  12. 腊八节短信祝福语
  13. 中学学农活动总结范文
  14. 安徒生童话故事:最后的珠子
  15. 三字经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