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0:10

《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悟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从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看,本单元的课文很好地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是对人生的初步感知,为八九年级深入体悟人生奠定了基础。

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还处于起始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1、了解常识,感受本文的内容及情感。

2、掌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并能应用于写作中。

3、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旨、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写法,并学以致用。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运用图片、音乐、美的语言精彩导入。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2、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常识,解决生字词,勾画文中表现蝉的特点的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常识、字音。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勾画文中表现蝉的特点的词语,在教学中用这样的话引导学生:文中的蝉是一只怎样的蝉?试用这样的句子回答:“我从哪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蝉”?

[设计意图] 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扫清字词障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勾画圈点关键词句,为理解内容、主旨、作者感情做准备。

第二阶段:导学探究

1、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上下文和主旨句回答,进而为深入分析,归纳主题做准备。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问题的探究中,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突破重点。这样的答题方法,同样适用于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运用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法能更好的表现主旨?

[方法指导]让学生把原文和删减后的文章做比较,分析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主旨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有层次,有价值的问题,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理解并掌握本文的写法及其好处,从而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品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指导阅读:默读、品读相结合,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旨、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第三阶段:达标拓展:夯实所学,整体提高

让学生默读《蚂蚁》这篇短文,分析:本文是如何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手法表现主旨的?

[设计意图] 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法,落实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总结答题规律,拓展理性思维。

第四阶段:反思提升: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让学生试用 “欲扬先抑”或“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篇小短文或作文片段,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完善预设教学环节、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加清楚本课的收获,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指导今后教学。

2、作业布置。

①自制读书卡片,把对本课的感悟写在卡片上。

②以组为单位,制作与本课主旨相关的手抄报,每组制作一份,可把读书卡片的内容和本课所写的优秀作文写在手抄报上。或出黑板报,甚至推荐到校报上。这是我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情境、设置问题、引导探究、情感升华、回归实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对潜能的认识。

我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课标的把握,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设计的问题有价值,能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越来越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本课的设计可能看起来不够全面,以往面面俱到,在挖掘主旨时,我曾这样设计:角度一:本文写的是“17年蝉”,它生长在非洲。其实,还有很多蝉,从生到死仅有两个月,可引导学生与本文对比,使学生体会蝉精神的可贵。角度二:蝉等待了17年如果不在这个夏天纵情歌唱还值得作者歌颂吗?引导学生得出:不能碌碌无为,要善于抓住机会,怒放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新学期,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侧重分析某一方面,本堂课,侧重分析写法,辐射其它类似文章的写法,然后,学以致用。可能不够全面,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探索、完善。

拓展阅读

1、初中历史范文

鸦片战争

基础知识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指导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训练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爱国情感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的历史训,培养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社会性质

导入新课

1、组织生回顾初一习情况,联系新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更加*;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社会。)

师讲解“半殖民地半*社会”的涵义:“半*”指原有的*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相比,在*、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巩固小结

1、指导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3、提醒生预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2、初中历史范文

《西周的盛衰》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_,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通过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引导生对武王伐纣原因、经过、性质的分析,使生更好地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理论。同时使生了解历史朝代的演变和更迭;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习,使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知识分析

商朝最后的商纣王倒行逆施,引起人民的反对,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周朝。从此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

法建议

难点突破:

指导生阅读等级制度并且用图示法将其内容描绘出来,生通过简单图表概括理解复杂内容的方法.

重点突破:

指导生回答“为什么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生使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问题。

生发展的影响

通过西周建立和商朝、西周灭亡原因的分析,使生认识朝代更迭并能将其放置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引导生深刻理解和揭示朝代变迁的原因。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是重点。因为正是通过这场战争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讲清这一过程,有助于生理解商的灭亡和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是另一个重点。因为这种制度正是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在*上的表现。而且这种制度对于后世影响很大。

分封制

分封制是本课难点。分封的原因,诸侯国的建立以及同周天子的关系相对复杂,而且生接触较少,不易理解。

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

难点:分封制

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生事先预习,以生讨论分析为主,师引导为辅。

一、武王伐纣

1、纣王的_

建议师让生回忆夏桀的_,使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_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

生阅读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

师让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生根据以前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师组织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_,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经济的发展

1、周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建议师给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

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材并加以讨论: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周朝对建国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是:周天子是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即听王令,纳王贡,随王征,见王面)。其效果是:西周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⑵手工业的发展

结合夏商农业和手工业状况,请同比较并概述一下西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在习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后,师应结合材指出西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奴隶和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对奴隶的压迫和剥削之上的。(介绍《诗经》中《硕鼠》、《伐檀》)

二、国人_和西周灭亡

1.国人_

师在指导生阅读材有关周厉王的_并解释"国人"、"防民之口甚于防?quot;等名词后,可让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表演。在介绍完"共和行政"后,师生一起讨论"国人_"对西周的影响。

2.西周灭亡

生讲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3.东周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建议师结合西周、东周具体名称和地理位置,再次向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3、初中历史范文

新文化运动

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生阅读书中有关的材料,培养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蔡元培、等人在反**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生热爱祖国、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的矛头对准孔?

一、导入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既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通过这次思想交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新思想,中国出现了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习了“新文化运动”,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二、授课过程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生们回忆一下辛亥**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生的欢迎。

(生活动:请同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1、*方面:

辛亥**后,帝国主义国家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之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之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给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面对辛亥**没有完成的**任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强调:新文化运动是辛亥**在思想领域里的延续。)

2、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方面:

袁世凯窃取辛亥**成果之后,利用人们失望的情绪来诋毁民主共和,妄图使人们相信只有尊孔复古才能救中国,为其复辟大造舆论。于是中外*势力大搞尊孔复古,重谈“三纲五常”,使思想界乌烟瘴气,但是随着新式堂的建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使民主共和思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的行为使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于是他们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武器在思想领域里向*思想发起猛烈地冲击,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生活动: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况如何?结合小字,了解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

1、标志: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前期的指导思想:民权、平等、达尔文的进化论

3、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

(蔡元培先生的主要思想:“思想自由”:实质是让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兼容并包”:鼓励新思想的倡导者占领*文化的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这种进步的思想,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术兴盛的府,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在北大里,在《新青年》这个主要阵地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要以新文化取代*旧文化,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边我们来习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以十月**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生看书讨论、总结)

1、前期:

①提倡民主、科

“民主、科”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首先提出。民主即资产阶级民主*;科主要指自然科,也包括从西方传入的某些唯心主义社会科理论。

它体现了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希望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但是我们也看到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并非全是科的事物,但是对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说是全盘接受。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所谓旧道德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以此来维护**制度。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就把*矛头指向旧道德,提出“_孔家店”的口号,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生活动:大家思考一下:他们这样做是否正确?)

对儒家传统道德要予以批判,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来说,其中不乏有糟粕,但是也有很多值得我们习借鉴的地方,如:“仁”的说、以德治民、选贤任能、育思想方法等等,所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全盘否定。

③提倡新文,反对旧文

是一定思想和精神的载体。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它包括文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胡适提出以代替文言文,侧重于文体形式的*;*要求文不仅要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些*,_旧文,建新文。鲁迅把反*礼的**内容与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的典范,被誉为是文**的主将。

也正是这一项内容促进了民主、科思想的进一步传播,使人们进一步摆脱*旧道德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

(生活动:新文化运动反映资产阶级在中国实行民主*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辛亥**的失败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就在中国人民陷入迷茫之时,俄国十月**爆发了。

2、后期:宣传社会主义

(生活动:阅读材第111页关于《庶民的胜利》的节选材料,回答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待十月**是什么态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1917年俄国十月**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大力宣传十月**。第一次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他发表众多文章宣传十月**,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号召人民向俄国习,给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作为资产阶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这次激烈交锋,它究竟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呢?

(生活动:阅读、总结)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动摇了*思想的统治地位,以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派都没有彻底批判*思想,经过此次运动,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生活动:前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指的是什么?答:第一次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是**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2、弘扬(民主、科),推动(自然科的发展)

3、宣传动员: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4、最重要的成果:

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繁荣、普及

五、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生活动:阅读材第110页节选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上、道德上、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结合本节内容评价新文化运动。老师点评)

积极:沉重打击了*文化,宣传、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局限:由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自身局限性决定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的*方案,不能给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否定,*肯定的态度;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内,没有形成一场_运动。

4、初中历史范文

人类的形成

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自主习、小组讨论,整合材引导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的科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问题,使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重难点 重 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 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2)、出示习目标:(师解读)

1、要求生了解人类从古猿到人的演变历程,明白火的使用、直立行走和制造并使用工具对人产生的作用,同时掌握氏族社会的特征。

2、引导生讨论,用辩论的方式探讨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必然性。

3、通过对人类起源的习,对生进行唯物主义育,培养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加强生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二、生自,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提纲:1、现代人类是从哪一洲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什么人?人类距今约多少万年形成?

2、中国人类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哪一阶段?人种的差异在哪一阶段出现?

3、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三大人种?人种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影响的?

4、母系、父系社会各有什么特征?

2)、按自提纲自。自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师检查情,指导生自,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习小组或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一)人类的出现

1.“完全形成的人”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

(二) 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

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习,了解了人类的形成、氏族社会的发展。

5、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会运用(13分钟)

1、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基础训练》1课)。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1课部分重点内容,生当堂完成。

3、师检查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习第2课: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研活动记录

研活动记录

板书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完全形成的人” 2.人种的差异

二 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点击查看更多《蝉》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3688.html

热门阅读

  1. 用不三不四造句
  2. 赞美秋天校园的句子
  3. 关于秋雨的诗句和谚语
  4. 三字经读后感650字
  5. 《海伦凯勒》小学生读后感500字左右
  6.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班务总结范例
  7. 在韩国游玩的日记
  8. 关于激励人生的诗句大全
  9. 家是我永远的牵挂优美散文
  10. 关于职场的十二个寓言小故事
  11. 2015年有关万圣节的祝福语
  12. 《哪些食品不能吃》教案
  13. 201年清明节慰问祝福语
  14. 睡前小故事仙女思凡
  15. 2018狗年新年贺词
  16. 爱的教育读后感3000字
  17. 写有关月亮的诗句 古诗
  18. 描写关于战争的诗词
  19. 西师版《山行》的教学设计
  20. 中秋节赏桂花诗句大全
  21. 古风婉约句子
  22. 2016年2龙抬头日祝福语
  23. 秀才和姑娘 童话故事
  24. 100句催人奋进的励志格言
  25. 幽默经典的搞笑祝福语
  26. 童话故事织布匠
  27. 《斑羚飞渡》教案设计范文
  28. 论合同传真件的证明力
  29.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全诗及赏析
  30. 端午节手抄报诗句
  31. 经典中秋节短信
  32. 八一建军节诗歌朗诵201年
  33. 《再别康桥》精品教案
  34. 落入黑夜的睡袍眼睛是美的才能看见美散文
  35. 课文《两只小狮子》的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36. 总结201展望2018的作文
  37. 最新搞笑的国庆节祝福语50句
  38. 4复活节短信祝福语
  39. 我们在别人的生命里书写自己生活随笔
  40. 模拟课堂活动策划书范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6:23:56
本页面最近被 61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北京,TA在页面停留了 19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