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自制幻灯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微机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微机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投影: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
(2)、讨论解答
(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机出示画面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明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练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二、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出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三、指导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幻灯片)抽查读音
2、说说记字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
3、练习书写“思考练习”第4题的词语
四、作业
1、熟练背诵课文
2、预习“海上日出”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学生在观察图画时比较盲目,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观察图画,并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拓展阅读
1、《找骆驼》教学设计优秀
1、能独立认识本课“骆驼跛驮忿哄啃” 7个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3、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教学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出示骆驼图片,说说你对骆驼的了解
2、出示课题:37找骆驼学习生字: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思考:老人问了商人哪三个问题?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并出示句子,理解、学词:“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1)学习生字:跛驮(2)指名读句子
3、再读句,找一找表示商人语气的词并板书板书:着急忿忿学习:忿忿、4、你能根据老人的提问说说商人的骆驼的。特点吗?
5、各种方法读课文19节,体会商人的心情变化
6、轻声朗读课文第10、11节,思考:老人没有看见骆驼,但是为什么说得那么详细呢?用浪线划出老人看见了什么的句子。(1)同桌交流划的句子(2)思考完成填空:老人根据看见的,会想到什么?出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它()。老人看见(),知道它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老人看见(),知道()。(3)同桌分角色读文(4)全班交流读,自己点评
三、总结讨论,感悟内容
1、找你的好朋友分角色朗读(全班作点评)
2、分角色读
3、师生合作读文
4、讨论:老人为什么没有看见过骆驼,却能准确地说出骆驼的特征?
四、师总结板书
2、《找骆驼》教学设计优秀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二、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
A、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B、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3)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4)在互相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
三、通过朗读,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1.如“忿忿”“不紧不慢”“至于”“果然”,在课文当中都有特定的意义。
2.如“不紧不慢”,既反映了老人性格上的特点,更体现了他*有成竹。
3.再如,用了“至于”一词,就强调了与发现骆驼沿途出现的一些现象相比,骆驼往哪去了的问题,就显得不重要了。
四、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要点:
(1)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2)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
(3)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全班交流。
5、 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这一环节让学生比较、评价、进行说话训练,就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性,使教学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五、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六、延伸作业
由老人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说说自己用心观察,认真思索获得的发现。
3、幼儿园小班健康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班孩子应养成经常洗脸的好习惯,保持卫生,并掌握自己洗脸的方法和能力。
活动目标
1、懂得要经常洗脸,并乐意洗脸;
2、认识镜子,能用镜子照照自己的脸是否干净。
活动重点
认识镜子,懂得要经常洗脸
活动难点
掌握洗脸的'正确方法
难点形成原因
很多孩子洗脸都是家长帮助完成的,没有这方面自理能力
难点解决策略
故事情境引领,表演学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讲故事与幼儿讨论
1、是小猫脸不干净还是镜子不干净?
2、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脸干净?
二、教师用小圆镜、小方镜、大圆镜,边讲故事边表演
三、幼儿每人一面小镜子,照照自己的脸
1、你的小脸干净吗?
2、谁给你洗脸?
四、一起模仿洗脸的动作,一边还可以说说洗脸的步骤
很多孩子洗脸都是家长帮助完成的,没有这方面自理能力,通过故事让引发幼儿对小脸保持干净的注意,再模仿表演来认知洗脸方法。
活动反思及重构
上课之前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边照镜子边用记号笔在鼻子上画了几点,然后我就戴上小猫的头饰来扮演小猫并讲述故事。故事讲完后问宝贝们,是我脸脏呢还是镜子坏了?幼儿都能答出来,说是小猫脸脏了。然后我就用纸巾将脸上的笔迹擦掉。边擦边告诉幼儿,在家里洗脸要洗干净,不然会像小猫一样勿认为是镜子坏了。
反思改进:
1、整个活动老师说得过多,孩子的操作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一天让家长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在活动之前给幼儿每人发一块小毛巾,然后在课上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边照镜子边学习擦脸的动作。
2、讲故事时还缺了一点抑扬顿挫的情绪,表情神情还要跟多变化及丰富起来。如将脸擦干净后要表现出非常非常开心。来*幼儿,让幼儿也觉得很开心。
4、《走进法律》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走进法律》是人教版五四制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了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其中突显法律在生活中的规范、保护作用。本框题为起始课是后面所学法律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同时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有主见,但往往过激、片面,缺乏对“规矩”、“法律”准确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约束自己的一面,而较少认识“规矩”、“法律”对社会生活秩序正常运行的必要性,从而对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抵触心态,不能自觉遵规守法,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三、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四、教学难点
法律的显著特征
五、教学重点
六、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等;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七、设计理念
以宏扬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激发学生法制观念为目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主动式地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身感悟,内化学生心理品质,强化学生法制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八、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相关的案例和素材
2、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实践活动
集体活动
新闻播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