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系列诗词五首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55:54

《一剪梅》系列诗词五首

引导语:一剪梅,是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历年来有很多文人写过关于《一剪梅》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几首。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

李清照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剪梅(秋雨感悲)

赵长卿

霁霭迷空晓未收。羁馆残灯,永夜悲秋。

梧桐叶上三更雨,别是人间一段愁。

睡又不成梦又休。多愁多病,当甚风流。

真情一点苦萦人,才下眉尖,恰上心头。

作者简介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自号仙源居士,南丰人。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宋朝的宗室。恬于仕进。尝买一妾,名文卿,教之习苏书,又能唱苏词。三年约满,为其母嫁于一农夫,常常寄所作词或片纸问讯,长卿每为酬答。长卿词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有《惜香乐府》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明代 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作者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事败被捕下狱,赋绝命诗,遗母与妻,临刑神色不变。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宋代 辛弃疾

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拓展阅读

1、上海中考历年模二模课内鉴赏汇编《水仙子》

阅读下面的,完成第6-7题(4分)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2分) 7、下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作者选取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烟水”、“荠荷”等景象来抒*感。

B.作者对秀丽的风光和宜人的景色加以描写来展现江南水乡美好的秋光。 c.本曲写景远近交错,极富层次感,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江南美景。 D.“看沙鸥舞再三”句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体现了作者闲适自得的感受。

(二)阅读下面这曲,完成第6-7题(4分) 6.(2分)爱杀江南。 7.(2分)D

读下面这作品,完成6-7题(4分)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水仙子”是作品的 。张养浩是 代文学家。(2分) 7、以下对作品理解正确的项是 (2分) .. A.“芰荷丛”“沙鸥”“画船儿”等景物体现了水乡的特点 B.作者笔下的江南秋景色彩斑斓浓烈,令人过目不忘 c.“画檐”“珠帘”“酒旗儿”体现江南的繁华热闹 D.结尾句“爱杀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 (二)鉴赏

6、曲牌(1分)元(1分)

7、A(2分

阅读下面的,完成第6-7题(4分)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烟水”在曲中的意思是 (2分) 7、对“爱杀江南”原因理解的项是( )(2分) A.清新秀丽。 B.浅淡肃杀。 7、B(2分)

c.繁华富庶。

D.闲适自得。

6、烟雾笼罩的江水。 或:泛着(升腾着)烟雾(雾气)的江水(2分)

阅读下面散曲,完成第6--7题(4分)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这散曲的作者是 ,“水仙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对这散曲的理解有误的项是( )(2分) A.“晴岚”是指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B.“淡”字意为芰荷呈妩媚轻盈的淡粉之色。 c.“飐”字表现酒家旗帜在微风中颤动。 D.“爱杀”直抒作者深爱江南美景*臆。

1.(2分)张养浩 曲牌名 2.(2分)B

(二)阅读下面的,完成第6-7题(4分)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晴岚”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理解错误的是 (2分) A.这小令描绘了江南水仙的美景。 B.“芰荷丛”营造了淡淡的秋之意。 c.江南人家身处秀丽之景生活富足。 D.最后句以抒情结尾,直抒胸臆。 6.晴天空中仿佛笼罩着烟雾(2分) 7. A(2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元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绝”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7、下理解正确的项是( )(2分) A、“自送别,心难舍”体现送别时心中难舍。 B、“点相思”特别强调相思之情并不多。 c、“杨花雪”语出苏轼《少年游》,暗含别离之味。 D、这小令以游子口吻描写离别相思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完成第6-7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艾荷丛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 “卷香风十里珠帘”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是 _____________ (2分) 7、 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全曲前七句写景,最后句抒情,并点明主旨。

B、抓住江南多水的特点,写出了美丽的水乡风光。 c、采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江南美景。

D、“、两、再三、十”等数,表现了江南景色的雄奇阔大。

元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丛船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8.下理解错误的项是 ( 2 分)

A.“江烟水照晴岚”描写江面上雾霭弥漫缭绕的美景。

B.“看沙鸥舞再三”平添几分闲适潇洒、自得怡然之味。

c.“卷香风十里珠帘”描写出江南水乡富裕奢华的场面。

D.“爱杀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之情。

7. 牌名 8.c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7-8题。 (4分)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晴岚在曲中的意思是____(2分) 8.下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2分) ...A.咏江南的“咏”是赞美歌颂之意

B.看沙鸥舞再三从动态的角度表现江南美景的生动活泼

c.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突出了江南水乡的富庶祥和

D.曲中大量运用数是为了衬托江南景观的精巧柔美

参***:7.晴空中的烟雾(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8.D

阅读下面的,完成第7—8题(4分)

张养浩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

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7.本中“晴岚”的意思是____ 。 8.下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 B.“十里”体现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

参***:7.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2分)8.c(2分)

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 上曲的作者是元代_______(人名)。曲中“看沙鸥舞再三”与我们学过的“沙鸥翔集”这描写异曲同工,“沙鸥翔集”出自课文《________》。(2分)

8. 下对于《水仙子·咏江南》曲理解错误的项是________(2分)

A. 本曲用到了“”、“两”、“再三”、“十”等,具体准确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呈现出幅真实的画面。

B. 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既有江上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的静态之美,也有沙鸥起舞,风吹帘动的动态之美。

c. 本曲中“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先写远方的画船,再写近处的酒店酒旗,条理清晰,而且极富层次感。

D. 曲中“爱杀江南”句中的“杀”有口语色彩,表示程度之深,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凸显了主旨。

7.张养浩 岳阳楼记

8. A (A项中“具体准确”这说法有误,所提到的这些,有的是虚指,有的是夸张,并不是都具体准确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

2、清明节古10

1.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2.朝中措·清明时节(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3.满江红·暮春(宋)辛弃疾 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花径里、番风雨,番狼藉。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庭院静,空相忆。无处说,闲悉极。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4.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 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泪流。

5.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6.寒食书事(宋)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7.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宋)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8.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清)高鹗 丝丝香篆浓于雾,织就绿阴红雨。乳燕飞来傍莲幕,杨花欲雪,梨云如梦,又是清明暮。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鳞瞑羽迷谁与诉。好段东风,好轮明月,尽教封侯误。

9.清明(宋)高菊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滴何曾到九泉。

10.感皇恩·寒食不多时(宋)晁冲之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小院重帘燕飞碍。昨宵风雨,只有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熟睡起来,宿酲微带。不惜罗襟揾眉黛。日高梳洗,看着花阴移改。笑摘双杏子,连枝戴。

3、清明节古30

1.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2.喜迁莺·清明节(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3.清明即事·风落梨花雪满庭(明)瞿佑 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清明。游丝到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满院晓烟闻燕语,半窗晴日照蚕生。秋千架名园里,柳丝今日向东风。

4.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丝柳、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夜苔生。

5.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6.醉太平·寒食(元)王元鼎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7.清明日(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8.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9.风筝(清)曹雪芹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10.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11.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唐)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清明节古15

1.清明(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2.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3.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4.清明日宴道士房(唐)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5.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6.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代)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7.清明日龙门游泛(唐)李峤晴 晓国门通,都门蔼将发。纷纷洛阳道,南望伊川阙。衍漾乘和风,清明送芬月。林窥二山动,水见千龛越。罗袂罥杨丝,香桡犯苔发。群心行乐未,唯恐流芳歇。

8.寒食·月暗花明掩竹房(元)圆至 月暗花明掩竹房,轻寒脉脉透衣裳。清明院落无灯火,独绕回廊祀夜香。

9.青门引·乍暖还轻冷(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10.清明(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滴何曾到九泉。

11.蝶恋花·春暮(宋)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2.湘春夜月·近清明(宋)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断心上愁痕。

1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4.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宋)吴文英 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垂杨漫舞。总不解、将春住。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欢盟误。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最伤心、片孤山细雨。

15.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5、九上语文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感想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优秀的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歌教学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结合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些做法和体会,谈谈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诚望得到批评指正。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教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小胥》:“(大师)教六,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就是用《经》作教材,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活动。“诵《》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先秦*文化活动中,赋言志风气盛行的前提,正是当时上层社会歌教育的流行和普及。《论语·阳货》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教不仅用于*活动,日常生活也必不可少。《论语·季氏》中记载了段孔子与儿子孔鲤的对话:“‘学《》乎?‘对曰:‘未也。’‘不学《》,无以言。’鲤退而学《》。”汉代官学立有经博士,其中就包括《经》。由于《经》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经》,日常生活中能以《》应对。据《世说新语·文学》载:“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按,此句出自《经·邶风·式微》)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按,此句出自《经·邶风·柏舟》)六朝时期,贵族子弟从小就学,读蔚然成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社会各阶层弥漫着深厚的爱风气。不少文学家从小就能做。如,梁简文帝“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昭明太子“岁遍读《经》,悉能讽诵”,“每游宴祖道,赋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据《南史》、《北史》等*载,庾肩吾、任昉、丘迟八岁,谢惠连、薛道衡十岁即“能属文”。六朝人所说的“文”包括。萧统编的《文选》就包括赋、、文三种文学样式。唐代兴科举,做是其中的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的高度繁荣。读,成为文人士子入仕和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骆宾王七岁写《咏鹅》,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做。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考的内容就是、赋、论。宋代谢枋得《千家》“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黎恂语)。正如《唐三百题辞》所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唐末胡曾的《咏史》以及宋代杨简《历代》等,曾被用作教材。明代程敏政《咏史绝句序》中说:“余家居,见塾师以小训童子,乃以市本无稽韵语,意甚不乐。因以所记古七言绝句咏及史者,手书授之。上之三代,下及宋元,凡二千余年,以时比次,得数百篇。又以其猥杂而不便于览也,加汰之,存者二百篇。其间世之治乱、政之得失、人才之邪正贤否,大抵略备。”《唐三百》是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选本。作者说:“专就唐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共三百余,录成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百亦莫能废。”“熟读唐三百,不会吟也会吟”更成了俗谚。《红楼梦》中描写了不少十六岁的小姐丫环均能,结海棠社,香菱向黛玉学,也可以间接看出当时人们对的偏爱。

本世纪50年代,文学教育也曾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全套文学课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中止。60年代初,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包括歌在内的文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个禁区。直到80年代,语文教育界才又重提文学教育的任务。随着文学教育的“春风吹又生”,才又重新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优秀的歌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中小学加强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多读古,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名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歌作品*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好的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样,都能陶冶性情。但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静女》《蒹葭》等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之情,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下,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多读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而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伦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领导、*、*、陈毅等等都爱读中国古典,他们中许多人还能写作优美的。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素养具有密切的关。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小学生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特别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帮助。优秀的歌作品,总是从某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正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如,《经》就是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离**》则反映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对美好*的理想。陶渊明中的率性自然,李白中的浪漫情怀,杜甫中的家国兴亡之叹,宋婉约细致的柔情之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以及通俗精彩的元代散曲作品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

至于古中的消极因素,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如梦,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之类,正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对作品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以及分析批判的能力。

4.积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而优美的文学语言。歌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为精练的,好的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不同的人,不同的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渊薮。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大量对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之)陶渊明于自然平淡的语言中,蕴含了深杳的情怀。学生多读这类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模仿、借鉴的作用。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要求背诵古80,初中50,高中50,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

这些篇目,大多是素有定评、千古流传的名篇。选择的范围从先秦的《经》《楚辞》到近代的龚自珍。可以说,中国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中小学语文教材大纲规定背诵的古分布表

时代作者或作品入选数量入选篇目背诵时段

先秦经6关雎蒹葭君子于役初中

静女无衣☆氓高中

楚辞2湘夫人☆离**高中

汉汉乐府4☆长歌行(青青园中葵)小学

陌上桑初中

长歌行☆孔雀东南飞高中

十九1迢迢牵牛星高中

三国曹操3龟虽寿观沧海初中

短歌行高中

曹植2七步小学

白马篇高中

六朝陶潜3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初中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高中

北朝民歌2敕勒歌小学

木兰辞初中

唐骆宾王1咏鹅小学

王勃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中

贺知章2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咏柳小学

王之涣2凉州登鹳雀楼小学

孟浩然3春晓宿建德江小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初中

王昌龄3出塞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小学

王维6鹿柴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小学

使至塞上初中

山居秋暝高中

李白17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望天门山小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初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高中

王翰1凉州小学

高适1别董大小学

王湾1次北固山下初中

崔灏1黄鹤楼初中

杜甫18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春夜喜雨绝句(迟日江山丽)江畔独步寻花小学

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而破歌初中

登高蜀相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高中

岑参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中

常建1题破山寺后禅院初中

刘长卿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小学

张继1枫桥夜泊小学

张志和1渔歌子小学

韩翃1寒食小学

韦应物1滁州西涧小学

卢纶1塞下曲小学

孟郊游子吟小学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初中

柳宗元2江雪小学

渔翁高中

刘禹锡7竹枝(杨柳青青江水平)乌衣巷望洞庭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小学

(自古逢秋悲寂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初中

石头城高中

白居易5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小学

观刈麦钱塘湖春行初中

琵琶行高中

元稹1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高中

贾岛1寻隐者不遇小学

李绅2悯农(锄禾日当午)悯农(春种粒粟)小学

李贺2雁门太守行初中

李凭箜篌引高中

杜牧7山行清明江南春秋夕小学

赤壁泊秦淮初中

过华清宫高中

李商隐4乐游原小学

夜雨寄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初中

锦瑟高中

温庭筠3商山早行小学

忆江南(梳洗罢)初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高中

李煜3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初中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高中

宋范仲淹1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初中

晏殊1浣溪沙(曲新怀)初中

柳永1雨霖铃(寒蝉凄切)高中

王安石5元日泊船瓜洲花小学

登飞来峰初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高中

苏轼9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题西林壁小学

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初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高中

秦观1鹊桥仙(纤云弄巧)高中

周邦彦1苏幕遮(燎沉香)高中

李清照4夏日绝句小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初中

(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高中

陆游5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小学

游山西村初中

书愤临安春雨初霁高中

范成大1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小学

杨万里2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学

朱熹1春日小学

辛弃疾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小学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初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中

姜夔1扬州慢(淮左名都)高中

林升1题临安邸小学

叶绍翁1游园不值小学

文天祥1过零丁洋初中

元关汉卿1☆窦娥冤高中

王实甫1☆长亭送别高中

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初中

张养浩1山坡羊·潼关怀古初中

张可久1醉太平(人皆嫌命窘)高中

王冕1墨小学

王磐1朝天子·咏喇叭小学

于谦1石灰吟小学

夏完淳1别云间初中

清孔尚任1☆哀江南高中

郑燮1竹石小学

赵翼1论初中

龚自珍2己亥杂(九州生气恃风雷)小学

己亥杂(浩荡离愁白日斜)初中

(注:有☆有只背诵其中部分。)

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新教材,依据新大纲的基本精神,相应也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小学、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文学作品占60%以上。

除教学大纲中指定背诵的古以外,中小学语文教材还选了些现当代和外国。仅以中学为例,如,现当代,选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冰心的《纸船》,臧克家的《有的人》,闻多的《也许》、《色彩》、《死水》,陈梦家的《朵野花》,冯至的《我是条小河》,何其芳的《欢乐》、《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领导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岭三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余光中、李广田、席慕容的《乡愁》,海子的《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梁小斌的《我爱秋天》,韩东的《山民》,杜谷的《春夜》等。

外国选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大海》,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莱蒙托夫的《帆》,《祖国》,泰戈尔的《纸船》、《萤火虫》。另外,歌鉴赏常识、格律知识,还有朱光潜《读与趣味的培养》等文章,以斯多方面地丰富学生的歌知识与素养。

从2000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都在起始年级使用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小学和初中是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的修订,高中则是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市试验教材基础上的修订,但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是新编。与过去相比,新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在课文中的比例。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不宜任意拔高教学的作用。比如,有的**主张读古定要用古音,特别是作为韵脚的入声字,否则就不押韵了;有人认为,不仅要读,而且应该要求学生写;甚至有**主张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把做入高考语文的命题范围,以为这样才能让中华真正走进校园,等等。

关于古的读音问题,我认为,中小学生学习古,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来读就可以了。当然,用现代音读古,自然会出现某些古不押韵的情况。这是由于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结果。只要给学生交代下即可。至于古汉语的声纽、韵部、声调是怎样发展演变的,《经》里怎么读,六朝时怎么读,唐宋时怎么读,那是音韵学家的事情。如果要求严格按照古音来读,那么读《关雎》《蒹葭》就得用周秦音来读了,读李白、杜甫的,又得用唐代音来读了。正如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王怀祖广雅注·序》中所说:“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后为今。”再说,即使是唐,由于每个人的籍贯不同,他所使用的方言语音对他的歌创作肯定会有影响。中小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求之过深。

关于让中小学生写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少数有写才能的学生,不妨试。但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会做。比尔·盖茨固然大学没念完就去创业并获得了成功,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学比尔·盖茨。不能把少数天才能做到的事情扩大到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里,我们只是在高中阶段的某些歌单元里,以选作题的形式安排了有关写作方面的练习。比如,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11课是“近代”,张必锟先生就在课后出了这么道练习题:“试写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要读来上口,有意。”在教师教学用书里有这样的话: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更好地认识古代歌的些特点,以提高鉴赏能力,写不好也不要紧,动手写总是有益的。可以让学生互评,推荐稍好些的,读给全班同学听听。我们的原则仍然是,不提倡写旧体,但如有个别学生愿意继续练习下去,也不应加以限制。

第12课“”课后有这样的练习:“用学过的牌或其他牌填题自定,平仄可以不管,但要押韵。”在教师教学用书里也类似的话:

练习填仍然是为了读,要求要低些。学生中有填得较好的,拿来读给大家听听,不必修改。初中学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辛弃疾的《西江月》,领导中也有《如梦令》和《西江月》,作点比较,也许容易打开思路。

关于把做入高考命题范围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意见恐怕是不现实的。第,脱离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服务的。考什么,怎么考,先要考虑如何为这目的服务。当然,高考也要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高考固然是指挥棒,但这个指挥棒是不可以随意挥舞的。必须考虑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第二,也有悖于中小学歌教学的目的。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中考或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意义,还是考试内容、范围,都与科举时代大不相同,如果再要求考生做、赋、论,显然已不合时宜了。我们今天的歌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定的审美能力,增加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所以,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逐渐加大了文学赏析能力的考查。般是古和现代新各选,并出对这些歌理解(赏析)的若干选项,让考生选出理解(赏析)正确或错误的项。我认为,对歌教学的要求,能够做到诵读、理解、鉴赏、评析就可以了。

点击查看更多《一剪梅》系列诗词五首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1772.html

热门阅读

  1. 无聊个性说说心情短语
  2. 对得起自己生活随笔
  3. 关于谷雨的谚语2015最新
  4. 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集锦
  5. 《父母心》小学读后感550字
  6. 关于离别现代诗句
  7. 四年级上册《小篮球队统计》的教学设计
  8. 腊八节短信祝福语
  9. 律师委托代理合同书模板
  10. 安徒生童话《安妮·莉丝贝特》
  11. 中学学农活动总结范文
  12. 安徒生童话故事:最后的珠子
  13. 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对建安诗歌的影响论文
  14. 简单版感恩节祝福语
  15. 三字经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16. 送给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祝福语
  17.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
  18. 这个时代的自由去哪了杂文随笔
  19. 2016猴年企业祝福语大全
  20. 孙悟空的检讨书
  21. 2019年的春节祝福对联
  22. 法制进校园宣传标语20条
  23. 2018年度班主任工作总结
  24. 双创标语精选
  25. 市场部主管个人工作计划
  26. 秦观的经典诗词
  27.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范文
  28. 交友的名言参考
  29. 日记大全精选版
  30. 欢庆元旦手抄报
  31. 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600字
  32. 写人作文500字:我的老师
  33. 最新猪饲料购销合同
  34. 201年欢度除夕作文600字
  35. 辛苦的一天作文1200字
  36. 最美重阳作文
  37. 电子商务合同标准
  38. 教师发言稿三分钟
  39. 人群的拼音和造句
  40. 不要轻视信任的力量美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23:04:14
本页面最近被 77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0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