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桃夭》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13 12:19:55

诗经《桃夭》赏析

《桃夭》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有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1、夭夭:茂盛貌。

2、灼灼:鲜明貌。

3、之子:这个人。于归:女子出嫁。

4、宜:和顺。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

5、有:语助词。蕡(焚fén):果实繁盛貌。

6、蓁蓁(真zhēn):草木茂盛貌。

【白话翻译】

桃树繁茂,桃花灿烂。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桃树繁茂,果实丰硕。女子出嫁,幸福一家。

桃树繁茂,枝叶浓密。女子出嫁,快乐一家。

【讲解】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天天,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桃夭》篇的写法也很讲究。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反复咏唱,实际上作者是很为用心的。头一章写“花”,二章写“实”,三章写“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写花,是形容新娘子的美丽;写实,写叶,不是让读者想得更多更远吗?密密麻麻的桃子,郁郁葱葱的桃叶,真是一派兴旺景象啊!

这首诗不难懂,但其中蕴藏的道理,却值得我们探讨。

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美,《桃夭》篇所表达的先秦人美的观念是什么样的?“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很美,艳如桃花,还不美吗?但这还不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还要有使家庭和睦的品德,这才完满。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社会很为流行。关于真善美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楚国的伍举就“何为美”的问题和楚灵王发生了争论。伍举说:“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国语·楚语》)很清楚,伍举的观点是“无害即是美”,也就是说,善就是美。而且要对“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有分寸、都无害。这种观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善”与“美”的一致性,以善代替美,实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伦理意义。“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那意思是说,统治者重赋厚敛,浪费人力、物力,纵欲无度,就不是美。应该说,这种观点在*上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否定了“善”与“美”的差别,否定了美的相对独立性,它不承认“目观”之美,是其严重局限。这种美的观念,在当时虽然也有其对立面,也有人注意到了“目观”之美,但这种善即是美的观点,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先秦儒家的美学观念,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孔子也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赞赏“诗三百”,根本原因是因为“无邪”。他高度评价《关雎》之美,是因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合于善的要求。在评价人时,他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善与美,善是主导方面。甚至连选择住处,孔子也说:“里仁为美。”(《论语·里仁》)住的地方,有仁德才是“美”的地方。可见,孔子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以善为前提的。

但孔子的美学观,毕竟是前进了。它已经不同于伍举的观点,已经开始把美与善区别开来,作为不同的两个标准来使用了。“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当然,通过对《韶》与《武》的评价,还是可以看出,“尽美”虽然被赋予在“尽善”之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但只是“尽美”,还不能说是美,“尽善”才是根本。

至此,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夭》篇,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恐怕就更好理解了。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美的具体内容不仅仅是“艳如桃花”,还要“宜其室家”,也就是美与善之结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这种观念呢?先秦人为什么把家庭和婚姻看得那么重要呢?

把婚姻和家庭看得十分重要,还不仅仅反映在《桃夭》篇中,可以说在整部《诗经》中都有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诗经》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头等地位上的。《桃夭》是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不能不说它在《诗经》中的地位是很为突出的。如果我们再把《桃夭》篇之前的五篇内容摆一摆,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婚姻和家庭问题,在《诗经》中确实是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三百篇的第一篇是《关雎》,讲的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日夜思慕,渴望与她结为夫妻。

第二篇《葛覃》,写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写她的勤、俭、孝、敬。

第三篇《卷耳》,写丈夫远役,妻子思念。

第五篇《螽斯》,祝贺人多生子女。

第六篇,即《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以上是三百篇的头几篇(除掉第四篇),它们写了恋爱,结婚,夫妻离别的思念,渴望多子,回娘家探亲等等,可以说把婚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到了。

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开卷头几篇几乎全部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岂不令人深思?不论是谁编辑的“诗三百篇”,不论孔子是删诗了、还是整理诗了,抑或是为“诗三百篇”作了些正乐的工作,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他们是十分重视婚姻和家庭问题的。

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和评论这个问题呢?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战胜天灾,争取幸福生活,当然希望家庭和睦、团结。娶亲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途,所以,对新人最主要的希望就是“宜其室家”。这很容易理解。

从统治者方面来说,就要复杂多了。《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这可真是一语道破。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巩固与否与社会的巩固与否,关系十分密切。到了汉代,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之说。不论“三纲”,还是“五常”,它们都以夫妇关系为根本,认为夫妇关系是人伦之始,其它的四种关系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宋代理学家朱嘉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男女者,三纲之本,万事之先也。”(《诗集传》卷七)从这段论述,我们也可以看出统治者为什么那么重视婚姻、家庭问题。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说得很为透僻。他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上承宗庙,下启子孙,如之何可以苟,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宜家”是为了“宜国”,在他们眼里,“宜家”与“宜国”原本是一回事,当然便被看得十分重要了。

“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象小桃树那样年轻,象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人们常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美人的是蠢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所以说这里是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并不为过。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皆各有特色,自然不能贬之为庸才、蠢才,但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本篇语言极为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这个“宜”字,掷地有声,简直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

拓展阅读

1、语文

1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代〕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这首小记叙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的名篇。

2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宋代〕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文格式所束缚.

3兰陵王·柳

周邦彦 〔宋代〕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2、《: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注释:

1、里:指在里面的衣服。

2、曷:何,怎么。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已:止息,停止。

3、亡:用作“忘”,忘记。

4、女:同“汝”,你。治:纺织。

5、古人:故人,这里指亡故的妻子。

6、俾:使。訧:同“尤”,过错。

7、烯:细葛布。綌:粗葛布。

8、凄:寒意,凉意。

译文:

绿外衣啊绿外衣,绿外衣里是黄衣。

心忧伤啊心优伤,忧伤何时才停止?

绿外衣啊绿外衣,绿衣下面是黄裳。

心忧伤啊心忧伤,忧伤何时才淡忘?

绿色丝啊绿色丝,丝丝缕缕是你织。

我心思念已亡人,使我不要有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寒风吹拂凉凄凄。

我心思念已亡人,你仍牢牢系我心!

悼亡也属于在今天已过时了的古典情怀。斯人已去,此情却在。睹物思人,黯然神伤。两情殷殷,永驻心间。时间和空间都难以永恒,惟有过时空淘汰而积淀在心灵深处的情思,可以留下岁月的踪迹。

如今变幻太快的时空,匆匆的生活节奏,令人眼花缘乱的花花世界,早已把心灵打磨得十分粗糙,十分迟钝,十分轻浮,十分疲惫,十分健忘。太多的诱惑,无边的欲望,连*都快要忍耐不住了,更何况凡胎肉体的俗人!大伙儿一起裹挟着物欲、情欲、金钱,在强刺激的漩涡中作自由落体式的堕落。

当灵魂在欲望中无限膨胀之时,它本身剩下的就已是个薄膜状的空壳,再也没有任何内核,再也容不下任何属于人的、属于心灵的内容。

魂兮归来。这是纯真的心灵的呼唤。斯人虽已去,但天堂之中是会回应这旷古的呼唤的。天堂虽然遥不可及,心灵却是指向它的。有了这种指向,生命之舟就有了泊锚之所,不再随波逐流,四处游荡。

悼亡是在心灵中筑起一座神圣的殿堂,把生命中最真诚、最可贵、最理想的一切供奉起来。对这一切的祭奠,也就为心灵本身建造了一座丰碑,一个路标。

当人被变成一个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没有自我的冷冰冰的螺丝钉的时候,当人被变成孔方兄和物欲的奴隶的时候,这时已不再可能听到招魂曲,剩下的只是单调刺耳的机器的刮耳声,以及红男绿女的嘻哈打闹声。

3、小雅湛露

《小雅·湛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歌总集《》中的一首,看看下面的小雅湛露,一起吧!

湛湛露兮,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岂弟君子】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小雅·青蝇》:“岂弟君子,无信谗言。”郑玄笺:“岂弟,乐易也。”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岂弟君子》:“王介得知常州,刘贡甫以语謔之,介曰:‘贡甫非岂弟君子。’”《儒林外史》第四回:“轿子将近,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

《湛露》描写周天子设宴招待朝见的诸侯,表达一种接遇礼仪。《左传》文公四年载:“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为赋《湛露》。以露不遇太阳不干,兴不醉无归的意思,但臣守礼节,虽天子言不醉不归。这种宴会不过是一种礼节的陈设,所以“君通情务心醉,臣守官,务遵礼。”(王质《总闻》)

4、短文关于优美文艺有意的典说说

一、有缘的人,无论相隔千万之遥,终会聚在一起,携手红尘。无缘的人,纵是近在咫尺,也恍如陌路,无份相逢。

二、青石铺就的长巷,飘散着古城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这是一座闻着风都可以做梦的城,我们时常会被一些细小的柔情与感动潜入心底,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小城的过客。

三、世间百态,必定要亲自品尝,才知其真味;漫漫尘路,必定要亲历亲为,才知晓它的长度和距离。

四、停留是刹那,转身即天涯。

五、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六、等待一场姹紫嫣红的花事,是幸福,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冷暖交织的光阴慢慢变老,亦是幸福。

七、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八、有些故事来不及真正开始,就被写成了昨天;有些人还没有好好相爱,就成了过客。

九、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魂牵梦萦;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十、一剪薄弱的光,也要骄傲的捧出辉煌。

十一、终于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

十二、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十三、在茫茫世海里追逐,寻找所谓的归宿,其实人又何曾有真正的故乡,都只是暂将身寄,看几场春日芳菲,等几度新月变圆。

十四、她知道自己有一个强大阴郁的内心,虽然时时都想趋光而去,但时时又能往黑暗中堕去。因此她珍惜心中每一个愿景。

十五、你驶离这座城市的时候,天好像黑了。原来送别是这么容易天黑。

十六、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十七、如果我们守不住约定,就不要轻许诺言,纵算年华老去,还可以独自品尝那杯用烦恼和快乐酿造的美酒。

十八、尝尽人生百味,方知人间冷暖。

十九、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老宅。或许,仅仅为的只是这座城。就像爱上一个人,有时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没有前因,无关风月,只是爱了。

二十、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池,当你想逃避的时候就会躲进去。有的人躲的时间长,有的人躲的时间短,而我却一直没有走出去。

二十一、有多少繁花满枝,就会有多少秋叶零落。

二十二、但见星星如火,终抵不过内心的寒凉。

二十三、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

二十四、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得忘记,让你漫不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二十五、真正的平静,不是避**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人的一生要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二十六、跌宕起伏的一生,回眸只是云淡风轻,不是自己太执着过往,而是红尘千变万化。

二十七、意江南有着黛瓦白墙,微风细雨。你无需涉水而行,只踱步在轻烟长巷,就可以邂逅一份纯净的美好。

二十八、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二十九、曾几何时,我们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

三十、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

三十一、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

三十二、许多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时光里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熟悉又陌生,陌生又熟悉。

三十三、我多想拥抱你,可是你我之间相隔时光之里,你我之间人来人往。

三十四、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三十五、多少情缘匆匆来去,到最后,我们都成了那个拾捡往事的人。

三十六、如何才能做一个不惧孤独的人,千山万水独自走,看众生芸芸无尽欢欣,而你却甘愿清淡自持。

三十七、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三十八、没有什么缘分可以维系一生,再华丽的筵席也会有散场的那一天。既知如此,又何必聚散两依依。

三十九、谁给我一个指南针,让我戒掉昼夜不分;谁给我一座孤坟,让我安静缱绻此生。

四十、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再见,为了再见。

四十一、想逃离那一场场世俗,想想自己却也是那世俗的一份子。

四十二、其实谁都没有错,都是命定的缘分,来的时候无法躲避,走的时候也无法挽留。

四十三、万家灯火,看得太多,只会更寂寞。

四十四、本是追梦年龄,又怎可过于安静,枉自蹉跎流光。

四十五、寂寞是听见某个熟悉名字,不小心想起某些故事;孤独是路过我身边的影子,笑着对我说似曾相识。

四十六、没有谁说过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亦没有谁说过,重新开始是对过去的背叛。

四十七、有时候在想,人最多情,也最无情。爱的时候海誓山盟,许下天荒地老。厌的时候,恨不能立刻从生命中抽离,一刀两断,再无瓜葛。

四十八、我们都是人生场景中的过客,这段场景走来了一些人,那段场景又走失了一些人。

四十九、别轻易放弃梦想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五十、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五十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暗伤,这个伤口不轻易对人显露,而自己也不敢轻易触碰。总希望掩藏在最深的角落,让岁月的青苔覆盖,不见阳光,不雨露,以为这样,有一天伤口会随着时光淡去。

五十二、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五十三、千帆过尽,回首当年,那份纯净的梦想早已渐行渐远,如今岁月留下的,只是满目荒凉。

五十四、生命里面很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想你明白。正如我想我明白你。

五十五、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五十六、年轻的时候,不管不顾的挥霍今生,到了老时,则希望透支来世。

5、描写花的

1)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2)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3)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4)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树》

5)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6) 批竹初攒耳,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李贺《马二十三首》

7)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8) 红粉青娥映楚云,花马上石榴裙。罗敷独向东方去,谩学他家作使君。——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

9)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蕲水城西向北看,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11) 细雨花水,轻鸥逆浪飞。风头阻归棹,坐睡倚蓑衣。——韩偓《野钓》

12) 西塞山边白鹭飞,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13)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14) 小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花》

15) 江上人家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16)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花溪》

17) 朱唇一点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岑参《醉戏窦子美人》

18) 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周朴《花》

19)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花》

20) 花春水生,白石今出没。摇*女萝枝,半摇青天月。——李白《忆秋浦花旧游》

21) 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22)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23) 春坞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坞》

24) 花流水须长信,不学刘郎去又来。——李建勋《南唐近事(句)》

25) 水作青龙盘石堤,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26) 崦合花水,窗鸣柳谷泉。——顾况《题柳谷泉(句)》

27) 寻得源好避秦,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花》

28) 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陆游《泛舟观花》

29) 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花源里人。——刘商《题水洞二首》

30) 千叶花胜百花,孤荣春晚驻年华。若教避俗秦人见,知向河源旧侣夸。——杨凭《千叶花》

31) 樱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花》

32) 裹头极草草,掠鬓不菶菶。未见花面皮,漫作杏子眼孔。——张元一《又嘲》

33) 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34)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常建《戏题湖上》

35)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1) 门前洛阳道,门里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2)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

3)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吴融《花》

4)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东风三月黄陂水,只见花不见人。——刘商《题黄陂夫人祠》

5)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6) 魏帝宫人舞凤楼,隋家天子泛龙舟。君王夜醉春眠晏,不觉花逐水流。——顾况《花曲》

7) 草色青青柳色黄,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

8) 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花》

9)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10)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点击查看更多诗经《桃夭》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2773.html

热门阅读

  1. 描写爱情的经典语句欣赏
  2. 关于201春节祝福语
  3. 形容自作自受的歇后语
  4. 表达爱国的诗句
  5. 拇指姑娘丹麦童话故事
  6. 秦观与苏轼的生死之交儿童故事
  7. 201年鸡年新春祝福语短信
  8. 小学生考试自我评价
  9. 好句子大全加赏析
  10. 公国的解释和造句
  11. 感受快乐美文摘抄
  12. 青春微电影剧本《莫若年华》
  13. 小学写事作文:难忘的除夕夜
  14. 诚实守信国旗下的演讲稿
  15. 大班社会《守秩序的小火车》教案
  16. 企业春节祝福短信
  17. 室内设计实习总结
  18. 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散文
  19. 文艺句子说说心情
  20.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原文翻译及赏析
  21.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3000字
  22. 早安问候语录大全
  23. 幼儿园冬季运动会总结
  24. 《蟋蟀的住宅》第2课时教学设计
  25. 有关春节的古诗词
  26. 初中妇女节作文:祝您节日快乐
  27. 《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案范文
  28. 幼儿小班体育游戏教案范文
  29. 经典的鲁迅名言大全
  30. 猴年祝福语顺口溜
  31. 《五猖会》的教学设计
  32. 教师节的祝福诗句
  33. 小学生弟子规心得250字
  34. 课文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
  35. 小学生对联推荐
  36. 一代词宗秦观的十二首经典爱情诗词
  37. 危在旦夕怎么造句
  38. 2018年狗年拜年贺词短信
  39. 春节拜年贺词
  40. 现代爱国诗歌精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