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9-23 19:23:08

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遗嘱。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表达的是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诗人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

示儿:给儿子们看。

元:本来。元同“原”.

但:只,副词。

九州:指中国的领土。同,指一统江山。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diàn)。

乃翁:乃,代词,你。即你的父亲。

一个人死去本来就知道万事皆空,

只令我悲哀的是看不到九州成一统。

将来等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作为一首绝笔,它无愧与诗人创作的一生。陆游享年八十五岁,现存诗九千余首。其享年之高、作品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少有的;而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份量却十分沉重的压卷之作来结束他的漫长的创作生涯,这在古代诗人中更不多见。

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而诗人却以“北定中原”来表达其生命中的最后意愿,以“无忘告乃翁”作为对亲人的最后嘱咐,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这一点上,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比?陆游生于北宋覆亡前夕,身历神州陆沉之恨,深以南宋偏安一隅、屈膝乞和为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罢职闲居,平生志业,百无一酬,最后回到故乡山阴的农村,清贫自守,赍志以没。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

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贺贻孙在《诗筏》中就说这首诗“率意直书,悲壮沉痛,……可泣**”.这说明,凡真情流露之作,本来是用不着借助于文字渲染的,越朴素、越平淡,反而更能示其感情的真挚。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父亲陆宰不仅曾有文学创作传世,且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即被金人所灭,陆游跟父亲经过了一段流亡岁月,才回到山阴老家。陆宰不仅是一介文人,更是一个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常与志士往来,谈论家国局势,受父亲影响,年少的陆游早已埋下文学与爱国的种子。

二十九岁时参加进士考试,因名次在秦桧孙(秦埙)之前,又因喜论恢复,屡受排挤,至桧死才得以被起用。

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将近三十年间(三十三岁至六十五岁),因陆游始终坚持抗金的主张,与当权不合,屡被起用也旋即被罢黜,在仕途上受到许多无情的打击和排挤。 在陆游沉浮的仕途中,对他一生有极大影响的一次,是受川陕宣抚使王炎之邀,在其幕府中任事,这是他一生中最意兴风发的时期。此处距宋、金分界不远,山水壮阔,气象雄伟;军旅生活也扩大了他生活的视野,使他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诗篇。 此后将近十年,陆游的生活背离不了四川。在四川期间,是他诗歌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为纪念这一段生活,便将诗作取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调任四川制置使,邀陆游作参议官。二人因曾共事又是诗文之交,彼此不拘礼数,兼以陆游喜饮酒销愁,于是引起同僚的不满及讪谤,朝廷遂以「恃酒颓放」为由,罢去他的官职,于是他索性自号“放翁”.现实生活中虽被罢去了官职,但诗人“放翁”之名,却由此远传。

离开川陕,时年五十四,其间十年,陆游的任官生涯载浮载沉,至六十五岁最后一次任史官之职,仍因不肯坐食俸禄,一再对帝上书,痛陈时局沉痾,又激怒当局,竟以“吟咏专嘲风月”的罪名,再次被免去官职。(这是由于他始终坚持抗金,并把这些思想写进诗中,受到主和派的忌恨所致。)回到山阴,陆游干脆以「风月」二字,作为小轩的名称。 此次归隐至去世,约二十年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农村中度过的,放翁实际参与了农事,因此对农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

家居的二十年生活中,写了将近七千多首诗,其中绝大部份是描写农村景色和反映农民生活的篇章。 宁宗嘉定二年,诗人怀恢复中原的未竟之志以终。死前仍不忘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大志,《示儿》一诗,是他对儿子的临终嘱笔,更是诗人抱负、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激情的缩影,“孤忠悲壮,可泣**。”

拓展阅读

1、山西村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风存:保留着淳朴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yóu shān xī cūn

lù yóu lù yóu 〔sòng dài 〕

mò xiào nóng jiā là jiǔ hún ,fēng nián liú kè zú jī tún 。

shān zhòng shuǐ fù yí wú lù ,liǔ àn huā míng yòu yī cūn 。

xiāo gǔ zhuī suí chūn shè jìn ,yī guàn jiǎn pǔ gǔ fēng cún 。

cóng jīn ruò xǔ xián chéng yuè ,zhǔ zhàng wú shí yè kòu mén 。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这是一首纪抒情,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人紧扣题“”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兴。首写人出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句,仿佛可以看到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风存”,赞美着这个老的乡土风俗,显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尾联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人已“”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人形象跃然纸上。

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的“山重”“柳暗”一联。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八句无一“”字,而处处切“”字,兴十足,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作者介绍

(1125-1210),南宋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人。

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65岁罢官后,一直在老家山阴闲居,86岁离世。

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60年,保存下来的就有9300多首。著有《剑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2、《元旦》汇编

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朝廷内外危机四伏,因而要求*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盘*,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建议朝廷*取士、重视人才,请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没被仁宗采纳。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遂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面*的想法,指出“治国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现有法度”,并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

王安石认为:

北宋国家贫苦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农民之所以贫苦和不能从事生产,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把繁重的徭役加在农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王安石随后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指出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上有所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神宗采纳王安石的相关主张,并要求其尽心辅佐。

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改变风俗、确立法度,提议变法,神宗赞同。

为指导变法的实施,便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

同年四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立青苗法;十一月,颁农田水利条约。

熙宁三年(1070年),颁布募役法、保甲法。

熙宁四年(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并*科举制度。

熙宁五年(1072年)三月,颁行市易法。

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颁行免行法。

3、《元旦》汇编

这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家,还是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4、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精选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白。一白,白。一,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5、悯农原文

悯农二首·其二唐朝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悯农二首·其二》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悯农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所作。

点击查看更多陆游古诗《示儿》全诗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3273.html

热门阅读

  1. 梦想议论文事实论据
  2. 重新绽放一次人生美文
  3. 无聊个性说说心情短语
  4. 对得起自己生活随笔
  5. 关于谷雨的谚语2015最新
  6. 描写珍惜时间的诗句集锦
  7. 《父母心》小学读后感550字
  8. 关于离别现代诗句
  9. 四年级上册《小篮球队统计》的教学设计
  10. 腊八节短信祝福语
  11. 律师委托代理合同书模板
  12. 安徒生童话《安妮·莉丝贝特》
  13. 中学学农活动总结范文
  14. 安徒生童话故事:最后的珠子
  15. 邺下后期宴集活动对建安诗歌的影响论文
  16. 简单版感恩节祝福语
  17. 三字经故事—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18. 送给大学毕业生的毕业祝福语
  19. 《山中问答》李白古诗赏析
  20. 这个时代的自由去哪了杂文随笔
  21. 2016猴年企业祝福语大全
  22. 孙悟空的检讨书
  23. 2019年的春节祝福对联
  24. 法制进校园宣传标语20条
  25. 2018年度班主任工作总结
  26. 双创标语精选
  27. 市场部主管个人工作计划
  28. 秦观的经典诗词
  29.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范文
  30. 交友的名言参考
  31. 日记大全精选版
  32. 欢庆元旦手抄报
  33. 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600字
  34. 写人作文500字:我的老师
  35. 推广普通话的短诗歌
  36. 最新猪饲料购销合同
  37. 201年欢度除夕作文600字
  38. 辛苦的一天作文1200字
  39. 最美重阳作文
  40. 电子商务合同标准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