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
质疑-探究,解疑
1 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 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这些就是旱灾造成的(看幻灯),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是啊,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生: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如果你是她,你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师评价:是的,你已经很渴了;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你还不忘他人,为他人着想。)
师:是啊,多么珍贵的一罐水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拿出放在课桌里的文章,放声地读,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交流自学成果
1.检查朗读情况
师:看大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4个)
我们就请四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是你读得好还是他们读得好。
(师评价:这么短的时间你就能读得这么流利,真能干; 知道自己读错了,能及时纠正,你真棒;你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你的声音很响亮,读得真好听。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师:看来大家已经能读通课文了。那么请你再仔细地放声读读课文,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问题想问?可以把问题写在旁边的空白处。)
自由提问: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水罐里装满了水?(是啊,好奇怪啊!)
(2)为什么水没有洒?(真是奇迹啊!)
(3)为什么水罐变成了银的?(老师也想知道啊!)
(4)为什么水罐又变成了金的?(难道它会变魔术吗?)
(5)为什么从水罐里会跳出七颗钻石,还会涌出一股巨大的水流,钻石还会变成星星,越升越高?(主要问题)(真是太神奇了!) (你很会思考;你的眼光很敏锐;你的问题很有价值;)
(6)为什么水罐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
2. 师:是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水罐里会装满清澈新鲜的水?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二自然段,找找原因。
(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旱灾,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生病的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
(1).师:天上的*看到了什么?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2).师:*看到后,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会想,小姑娘为了她的母亲,不知辛劳到处去找水,她翻山越林,跋山涉水,脸被树枝划破了,衣服也被构破了,手指也已经流血了,她却不喊一声累啊,这是多么孝顺的孩子啊,多么善良的心灵啊,*被感动了。有一位*从天上飞下来,给了她一罐水;终于她的孝心感动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拿着神水从天而降,用柳枝轻轻一挥,她的手中就有了一罐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连连向观音菩萨磕头谢恩……)
(3.)师:好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到底是什么力量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呢?
(生: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是孝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师:是的,是孝心感动了上天,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澈新鲜的水。那么这个问题我们解决了吗?好的,那我们就把这个“?”擦去了。(板书:孝心感天)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部分,边读边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那份爱。
(课件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小姑娘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
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师:那是多么清澈,多么新鲜的一罐水啊,可是这罐水怎么会掉在地上,而且一点儿都没有洒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放声读第二自然段,按照刚才的方法在文中寻找答案。
(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啊,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忍住了干渴,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
(1.)
a. 学生说感悟,师引: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吗?(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不但说得好,读得更好。谁还想用你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体会?老师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姑娘的高兴劲儿,也体会到了小姑娘是多么地关心自己的妈妈。
b.学生读文中内容,师引: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觉到你也是“喜出望外”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喜出望外”的呢?(喜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过渡:第二个问题,谁还有补充吗?
(2.)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生:我心系着母亲,急着为母亲去送水。母亲正急需水啊)
师:你是担心母亲啊,多孝顺的孩子!(真有孝心,多体贴自己的妈妈啊!)
(3).师:同学们,使水罐又一次显示它的神奇力量的原因是什么呀?
(生:正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师:是的,又是小姑娘的孝心啊,,这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擦去“?”)(板指:孝心感天)
(4.)师: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发生了两次神奇的变化,真让我们感动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姑娘对母亲那份孝心!(齐读)
(5. )师:明明是木头做的水罐又怎么会变成银的呢?真是太神奇了,谁能解开这个疑惑呢?
(学生说,师引:你从哪感悟到的呢?)“小狗变得焊锡起来。”
(1) 师:课文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课件出示“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小狗变得欢喜起来。”)
(2) 师: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叫什么呢?
(生:也许它在向人们哀求,给它点水喝;
它会说:“我好渴啊,求求你,给我点水吧,我快要*。”)
(3) 师:而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交流)
(生:因为它得到了生命之水,它获得了新生;
因为它又有了生命力,它感谢小姑娘真挚的爱心。)
(师评:你很会想象;你的语言真美;你说得非常真诚)
(4)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概括水罐发生变化的真正原因吗?
生: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小动物,她的爱心是广博无私的!(板书:爱心如银)
(5) 师: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小姑娘广博无私的爱。(齐读)
五.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自己提问,通过学习,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课文内容上的)
在学习方法上你有什么收获呢?(生:先读课文,提出问题,再找关键词句体会、感悟,最后提炼或总结原因)剩下的几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解决,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板书:
装满水 孝心感天
没有洒
旱灾水罐 银 爱心如银
金
拓展阅读
1、课文《捎口信》教学设计优秀
佚名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小品引人,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小品表演。
奶奶:冬冬,你告诉姐姐把花栽了。
冬冬:噢!
冬冬:姐姐,奶奶要你把花栽了。
姐姐:(把花盆里已开的花摘了下来,蹦跳着跑到奶奶跟前。)
奶奶:(一看),你怎么把花摘下来了?(奶奶有点不高兴,一脸的疑惑。)
姐姐:(噘着小嘴,有点不服气,嘴里不停嘟味着。)
旁白:原来是冬冬听错了话,错把栽花说成了摘花。
zāi zhāi
教师板书:栽花摘花
2、讨论:姐姐怎么会去摘花的?
3、小结:要听清对方说的活,才能把话传正确。
4、揭示课题。示题:20、捎口信(听说训练),读题正音,理解题意。(捎:带,捎口信就是带口信。)
二、明确要求,听讲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训练认真听,听明白。
①老师说一句话,早上,明明背着书包来上学。
②指名学生回讲这句话。
3、听通知,讲通知。
①听老师讲一个通知,记住通知的时间、地点、什么事情,并能正确清楚地回讲一遍。
通知内容: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里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
②学生复述。(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③重点训练改说通知。
a.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照老师的原话讲,讨论应该怎么对爸爸、妈妈讲?
b.全体学生各自学习改说通知。
c.同桌对说。
d.指名回讲。
④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捎口信游戏,举行比赛。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学生在干什么?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要轻,不能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人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1次比赛,选定两个小组先比,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老师先轻轻地把口信传给两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接着老师发口令:开始。优胜组发一面小红旗。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2次比赛。每个小组都参加比赛,内容:老师今晚要到你家去,请你家长不要出去。(比赛程序同前)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同学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在这节课中,我们知道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2004
2、课文《捎口信》教学设计优秀
1、会认“哦、股”等八个字,会写“互、泉”等九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懂得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的思想感情。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技术,创设课文所表现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朗读,激发学习兴趣。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放课件:泉水从山间流下的情景。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泉水》(板书)
二、分段学文,理解领会
1、教师美读第一段,读完后启发:瞧!多美的'景色呀!你想读吗?赶快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正音、齐读。
2、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提着瓦罐到水池边打水的情景。
(1)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些什么?
(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认读。
(4)质疑:“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5)、自由读、指名读,有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美丽的杜鹃花在水中照自己的影子的情景。
(1)学生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2)想象泉水会说什么?
(3)出示第三自然段,继续朗读。
4、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5、课件出示第六、七自然段,学生朗读感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连读全文,学习字词。
1、连读全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自读、同桌读、对话读)
(2)齐读
2、课件领读生字、新词两遍
3、小组合作学字、词。
3、课文《捎口信》教学设计优秀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捎口信。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捎口信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捎口信(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捎口信。我用游戏的形式来捎口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2002-11-26]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