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诗七律

发布时间: 2025-07-17 12:02:41

柳宗元的诗七律

寒风瑟瑟庙堂牵,君子为人直往前。

心系民情求正道,身忧国本忍流言。

冲罗陷阱抨时弊,克险排坚吊古贤。

曲笔婉言翰似剑,苌弘化碧柳如泉。

注:流言: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

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甚至民众也还骂声不绝。

吊古贤: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柳常以凭吊古人如苌弘、屈子等以**自励。

寒江抱雪钓孤舟,羁客南来十载游。回首长安悲国是,栖身草舍煮心秋。

永州司马柑香结,华夏文明庶子忧。一脉诗魂传万代,共狷潭水洗潺愁。

德誉吾宗文寿世,万端摈弃哭秋风。

峭幽峻郁书悲愤,疏淡清深述曲衷。

天说恢弘缘子厚,道明顺致誉河东。

永州山水皆凄怆,渠纵潭横本不同。

鼎新除弊寸心丹,功败垂成筋力残。

祸起萧墙倾巨厦,谪迁蛮郡怅征鞍。

一朝构陷蒙羞易,十载沉埋雪耻难。

寥落荒州抑郁死,诗文每读泪阑干。

博友雅韵:

文学巨匠柳宗元,诗文著有六百篇。

吟咏山水情醇丽,论说黼黻犀利巉。

非要得瑟去从政,一贬再贬频丢官。

伴君如同伴虎狼,越是才高早完蛋。

七律*唐宋八大家之 柳宗元

文坛巨擘柳河东,宦海沉浮志未穷。

力挽衰亡八司马,独垂江雪一蓑翁。

风餐十载寒心底,血注千章泣鬼雄。

开化蛮荒除俗弊,衔悲尽节几人同?

注:“风餐十载”——指“永贞革新”失败后,子厚被贬湖南永州十年,后又贬广西柳州四年,死在任上。

“除俗弊”——系指子厚谪守柳州时针对“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拥,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详见《柳子厚墓志铭》。

七律.读《唐宋八大家集》-柳宗元

子厚友韩同倡古,哲思深邃似庄周。

梓人故事喻国治,太尉传奇显智谋。

永鼠遭灾因主变,黔驴被噬乃能休。

生活万事皆藏道,格物知之履孔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译文: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因官终柳州刺史,故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贞元初年进士,官*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逝于柳州,年仅47岁。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赏析: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之纚纚。謇吾法大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拓展阅读

1、背诵古的早梅114句

《早梅》是中唐的一首五言古。前半盛赞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开,芳香四溢,暗喻人坚贞不屈、不与流俗合污的高洁品格;后半写人怀念远方友人,要折梅相赠而不能的神伤之情。全简朴、疏淡,含韵慰藉,表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

1、作品原文

早梅发⑴高树,迥映楚天碧⑵。

朔吹⑶飘夜香,繁霜滋⑷晓白。

欲为万里⑸赠,杳杳⑹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⑺,何用慰远客?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发:开花。

⑵迥(jiǒng):远。楚:所在永州,古属楚地。

⑶朔(shuò)吹:北风吹。

⑷滋:增加。

⑸万里赠:指捎一枝梅花赠给远方的友人。南朝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给与范晔,并赠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⑹杳杳(yǎo):遥远。六朝时陆凯《赠花蔚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化用其意。

⑺寒英:指梅花。坐:徒然。销落:凋谢,散落。

白话译文

早梅在高高的枝头绽放,远远映照着湛蓝的楚天。

夜晚北风吹来阵阵暗香,清晨浓霜增添洁白一片。

想折一枝寄赠万里之外,无奈山重水复阻隔遥远。

眼看寒梅即将零落凋谢,用什么安慰远方友人的思念?

3、创作背景

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偏远落后的永州,但是他并未因为*上遭受打击而意志消沉,相反的在与下层人民的接触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的黑暗*,更深切地了解到人民的痛苦与希望,因而更加坚定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在《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中说:“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这是说虽然遭受种种排挤打击,也决不改变自己的**主张。这首《早梅》就是在这种思想状况下写成的。

4、作品鉴赏

在历代的词中,有不少咏梅之作。早在南朝人何逊的《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中,就写下“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的名句。鲍照的《梅花落》则以庭院中的杂树为反衬,赞叹梅花“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体物写志,借事明情,在人们笔底下的梅花,常常被引为傲视霜雪,坚贞不屈的高洁品质的象征。的.《早梅》同样如此。人以早梅迎风斗寒,昂首开放的英姿,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正直无私*怀,显示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意志,表现了自己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用简朴、疏淡的文辞刻画早梅傲立风霜昂首开放的形象,抒写人的情志,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的风骨与作者的人格融为一体,含蓄蕴藉,感情深挚委曲,给人以很强的*力。

“早梅发高树”,起句直写梅花,笔姿飞扬,醒人耳目。一个“发”字极富于神韵,不仅写出梅花绽开的形象,而且予人一种“能开天地春”(清人沈钦圻咏梅句)的生机蓬勃的感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其背景高远广阔的碧蓝的天空,不仅映衬着梅花的色泽,更突出了它的雅洁,不同凡俗。高树,既是实写,又是人心中意象的再现,自喻行高于时人,并与下旬“迥映楚天碧"紧相粘连,构成一幅情景融和的意境。避望楚天,辽阔无际,明净的碧空映照着早梅发出的光泽,使人感到梅花分外娴静高洁。这两句,言辞简洁,而情波荡漾,深寓着人对早梅的赞叹之意。诚如王国维所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第一、二两句是描写梅花的外在之形,“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两句进一层刻画早梅内在的气质。尽管北风吹打,严霜相逼,而梅花仍然在寒风中散发着缕缕芬芳,在浓霜中增添着洁白的光泽。这两句一写“香”,一写“色”,集中地写出早梅傲视风霜,力斡春回的风格。“飘”字寓有四散的意思,王冕《墨梅》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用的也是这个意思。人咏梅,目的是为了抒怀,是为了言志。中梅花的品格也是人心灵的一种物化。

的下面四句,由咏物而转入抒怀,进而推出新意。当人看到早梅绽放的时侯,不禁怀念起远方的友人来,于是借物抒怀:“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往事如潮,涌上心头。他极想攀折一枝寒梅,赠与友人聊以表达慰勉的情意。可是转念一想,千里迢迢,山水阻隔,这是无法如愿的。被贬永州后,“罪谤交织,群疑当道”,“故旧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讯,在寂寞和孤独中艰难度日的是多么思念亲友们啊!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亲友们远在万里之外,是根本无法送到的。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还有*上的原因,他作为一个“羁囚”不能连累了亲友。透过字里行间,人们不难体会到人那种伥惘、不平之情。这两句,原是化用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意。都是叙写对故人的思念,但是两的情趣迥然不同,陆洒脱,沉郁。正是因为他们写时的处境和心情并不相同,情趣也就各异了。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两句是紧承上两句发展出来的,含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人意识到,由于关山阻隔,时日过久,梅花势将枯萎凋零,于是喟叹“我将用什么去慰问远方的友人呢?”。从梅的早开早落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不禁忧从中来。正因为忧其早开早落,所以也是在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这首《早梅》语言平实质直,不事藻饰,意脉若隐若现,艺术美和人格美的融和合一,形式的质朴,感情的其淳,流露出来的人的高洁、孤傲的情志。

2、关于的古两首59句

《江雪》是唐代师人的一首五言山水,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的山水,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人在**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这首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这首的艺术构思很讲究,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约略同时的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家,立脚于充满矛盾*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的艺术构思很讲究,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中所写的景物是: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这幅画面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大家知道,在艺术作品中,绝不会有“纯粹”的风景或风景画。在它们里面总是要或多或少地反映作者的感情和现实内容的。事实上,风景中的极品,尽管通篇花鸟,满纸烟霞,但必然是字字看来皆是景,声声细味总是情。这首,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了解的一生经历,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3、《·溪居》唐赏析《溪居》原文与注释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簪:古代官吏帽子上的装饰。组:丝带,用来系缚官印的绶带。累:羁累。意思是*职所羁累。南夷:本指南方少数民族,此指人贬官的永州。②榜(bang):进船。《广韵》: “榜人,舟人也。” 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声响。③楚:永州属古代楚地。

【鉴赏】 唐宪和五年 (810),作者被贬永州后,发现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风景秀丽,因爱其美而迁居于此,并更名为愚溪。此是他迁居愚溪之后的作,故曰 《溪居》。

中,人自幸被贬谪而得居于此闲适的佳境,独来独往,无拘无束,难得自由放歌的生活。全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写来愚溪的原因: 久为*所羁累,有幸被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来,得以免除许多烦恼。被贬本为不幸之事,作者却说是“幸事”,这是反话正说,怨情自深。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在愚溪的生活: 闲时,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而又像是山林隐逸之士; 清晨,踏着露水去耕耘土地和除草; 白天,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船触礁石发出砰砰声响。这是多么闲适的生活,多么旷达的情感,似乎对不幸遭遇无所萦怀! 实际上,这是悲愤的反语! 作者并不安于隐遁闲适,他*是想为*弊政出力,并非为了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在“闲依”、“偶似”、“晓耕”、“夜榜” 的背后,一种远离亲故,抱负不能实现的不得已之情,自然流出。最后两句为第三层,写人的慨叹。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作者只好独自仰首楚天,长歌骋怀,排遣胸中悲愤难抑之感!

采用以乐写悲的手法,极度渲染溪居之乐,实则表达身屈志辱的无穷之愤。故清人沈德潜在《唐别裁·卷四》 中说: “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 论评是十分中肯的。

4、学校总结146句

本文介绍十首非常优秀的。说到,杜甫和李商隐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杜甫贵在赅博醇厚,李商隐贵在精微幽深。相比较而言,似更偏爱李商隐。李商隐同样能写咏史和现实主义的`作品,而杜甫却驾驭不了爱情题材。

十、李商隐【杜工部座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点评:没理由,就是喜欢首联的沧桑感。“晴云杂雨云”也很妙。

九、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点评:同是吟咏诸葛亮,李商隐的《筹笔驿》其实也不遑多让,但老杜更悲凄感人,末联犹催人泪下。

八、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点评:奔放跳跃,感情真挚浓烈,显示杜甫少有的烂漫气息,一气呵成之神作。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名气实在是太大。说实话,写的也是真好。

六、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点评:鼓声阵阵,杀气腾腾,金戈铁马,跃然纸上。对仗精工,末联豪气干云。

五、李商隐【无题】

飒飒东风西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点评:颌联营造的意象妙不可言,末联为千古绝唱。

四、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点评:无需多言的伟大作品,将天地万物之萧瑟、苦闷、悲愤、衰病之态写到了极致。

三、李商隐【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松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点评:品读李义山的作品,方能完完全全感觉到汉文字之美也。颌联妙到毫巅。

二、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点评:全无一句不经典。爱情的极品之作。

一、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点评:貌似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其实相信每个人都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反复吟咏,总会被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橙衣刀客)

点击查看更多柳宗元的诗七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0779.html

热门阅读

  1. 2016感恩节经典祝福语给客户
  2. 大专面试自我介绍
  3. 新年开业大吉祝福语28句
  4. 201年4读书日祝福语
  5. 王适《江滨梅》全诗原文及赏析
  6.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教学教案
  7. 201年春节企业贺鸡年对联大全
  8. 《活化石》课文教学反思范文
  9. 《青松》优秀教案
  10. 观美言后读后感
  11. 尊老爱幼的诗句
  12. 中华好诗句经典
  13. 青春即将逝去的句子
  14. 企业员工学习心得体会
  15. 日记1000字
  16. 描写黄河的经典古诗
  17. 公司人事部新员工工作心得及总结范文
  18. 寒假里的一件事作文201
  19. 你若来请在枫叶红了的时候现代诗外二首
  20. 《口语交际·秋游》教学设计
  21. 年的记忆优美散文
  22. 明天你好的个性说说
  23. 中秋节的经典祝福语
  24. 小学二年级班务工作总结的范文
  25. 《水》优秀教学设计
  26. 201年最新二月二祝福语
  27. 植树小学生作文范文
  28. 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词范本
  29. 201年复活节给朋友的微信祝福语
  30. 2015最新羊年春节贺词
  31. 四字春节对联
  32. 曹操的诗词全集
  33. 教师节师恩难忘作文800字
  34. 有关春节的的诗词大全
  35. 测量技术员与矿长安全承诺书范文
  36. 李晨说过的名言
  37.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恋人The Top and Ball
  38. 母鸡优秀教案
  39. 别具一格的家乡花婆会杂文随笔
  40. 王昌龄荷花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1:22:34
本页面最近被 93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辽宁,TA在页面停留了 98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