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字大小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19:20

比较数字大小教案

活动目标:

小朋友应该逐步掌握数字的大小了,通过形象教学,以使儿童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 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

3 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拓展阅读

1、幼儿园中班例:高矮

活动目的:

1、通过目测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判断能力。

重点:通过目测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演示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谁高?谁谁矮?(娃娃娃娃高,娃娃娃娃矮。)”

2、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哪个娃娃高?哪个娃娃矮?(这个娃娃高,这个娃娃矮。)原来她们是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过高矮了,那我们朋友也来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朋友谁谁高?谁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朋友高矮。

“我再请一个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朋友的中间,看看她谁高?她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朋友也想来,再请这组的两个朋友上来。同上。

“现在我请朋友和别的东西,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朋友来和这棵树。谁谁高?谁谁矮?”

2、出示树。“你们说是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谁高?谁谁矮?那朋友和两棵树是(朋友树矮,朋友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朋友也想来和树,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树高,,朋友矮。)

结:高和矮是要通过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

(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4)按杯子高矮排序;

(5)按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有几个?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高矮。”

2、三年级学《可能性设计

学内容: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三年级上册106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4、6、10题。

1、知识目标:经历可能性的试验过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据、利用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并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情感目标: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重点:学生通过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据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的。

学难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准备:两个转盘、盒子、红球24个、蓝球6个、漂亮的卡通人物、硬币、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颜色笔。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2、猜测:请同学们想一想,猴去追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它有可能追到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兔。

师: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

3、有些同学认为猴不可能捉到兔,有些同学认为猴还有可能捉到兔,只是可能性很,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验证

1、试验准备。

(1)介绍试验材料。

师:每个组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装有红球和蓝球。

(2)说明试验要求。

(多媒体出示组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要求进行摸球试验,摸球20次,根据摸球的情况完成好摸球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然后观察统计图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3)提出注意事项。

师:最后还请同学们特别注意:摸球时不能用眼晴看,摸球试验结束后不要打开盒子,能做到吗?下面请组长拿出记录表和统计图,就可以开始试验了。

2、合作试验、初步推测。

(1)各组试验,师**。

(2)观察、汇报。

师:谁把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给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3、推测、验证、归纳。

(1)观察。

(集中展示各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6个组的摸球情况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呢?(学生汇报)

师:(疑惑地)咦!每个盒子里都有红球和蓝球,为什么每个组都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摸出蓝球的可能性呢?

(2)思考。

师:这都是你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打开盒子看看。)

师:好!莫老师三声,我们就一起把盒子打开吧!

师:请同学们,盒子里有几个红球?有几个蓝球?知道了这两种色球的量,再联系刚才的试验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师:也就说,在摸球试验中,可能性的和什么有关系呢?

(与球的量有关。)

师:如果让你在自己组的盒子里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为什么?好,请6个组长一起来摸摸看。

(3)归纳。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摸球试验发现了可能性的与不同颜色的球的量有关。哪种颜色球量多,它的可能性就......();哪种颜色球量少,它的可能性就......()。那可能性是不是就代表没有可能摸到呢?

三、应用、拓展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不少事情的出现与可能性的有关,你们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可能性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1、转转盘。(课本106页的“做一做”。)

师:看,这里有个转盘,想来转转吗?莫老师手里有许多漂亮的图片,你来选一种颜色格,如果你真的转到那种颜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个图片,谁想来试试?还有谁想来?

(生可能会选黄色)你为什么会选黄色格呢?

转转试试看?

不行,每次都是你们赢,我得换个转盘,这次如果你还是转到黄色格的话,我就送你一张更漂亮的图,谁来转?(指名3名学生上台转)

师:为什么只有()个同学拿到图

真聪明!那就把这张图送给你吧?

3、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转盘(出示幸运转盘)。

商场为了吸引顾客购物,经常让顾客参与购物转奖的游戏。他们为什么把一等奖的部分这样设计呀?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真是棒极了!

2、设计转盘。(练习二十第4题。)

师:看了这个转盘,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这样有趣的转盘?

(1)课件出示设计要求。

转盘由蓝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组成。

要求一:指针指在红色的可能性

要求二:指针指在蓝色的可能性

请同学们在书本109页上涂一涂。

(2)谁想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作品)

问:在设计转盘时你是怎样想的呢?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师:在设计第一个转盘时我们只要使得红色格的蓝色格多就行了,在设计第二个转盘时只要使得蓝色格的红色格多就可以了,你们都设计出了符合要求的转盘了吗?

4、解决问题。

师:今天还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谁来了?(课件出示猫扑蝴蝶)

师:精灵明明带着他的魔棒来了,还有谁来了?(猫)

师:听,精灵有问题要问了:天空中有7只黄蝴蝶,3只红蝴蝶,猫随意扑一只,扑到哪种蝴蝶的可能性呢?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猫是不是扑到黄色蝴蝶的可能性。(课件演示猫扑到了一只黄色的蝴蝶。)

师:看来确实是扑到黄蝴蝶的可能。现在天空中还有几只黄蝴蝶和几只红蝴蝶?猫再随意扑一只,扑到哪种蝴蝶的可能性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猫扑到了一只红蝴蝶。)

师:(疑惑地)咦!不是说猫扑到黄蝴蝶的可能性吗?怎么会扑到一只红蝴蝶呀?

师: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并不是说不可能扑到红蝴蝶。

听!猫又有问题想问了:你能想办法让我扑到红蝴蝶的可能性吗?(增加红蝴蝶的只,让它的只黄蝴蝶多。)

(师用课件演示:精灵用它的魔棒增加了7只红蝴蝶。)

5、猜一猜。(练习二十第10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这里有四个盒子,其中只有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一个硬币,你来猜一猜,可能会在哪个盒子里?下面我们来统计一下,注意: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认为在一号盒子里的举手,认为在二号盒子的,三号盒子,四号盒子。

师:下面我们来揭晓,哦!原来在2号盒子里。也就说只有X个同学猜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想,为什么猜对的人少,而猜错的人多呢?

汇报:因为硬币只能在四个盒子中的一个,有三个盒子中没有,所以猜错的人多,猜错的可能性就

师补充:虽然猜对的可能性,但我们也是有可能猜对的。

四、总结、延伸

1、延伸。

师:其实,关于可能性的问题,在很久以前就有不少的学家做过研究,最典型的是掷硬币的试验。同学们看一看,这是一枚1元的硬币,将硬币掷出,结果会怎样?掷到哪一面的可能性呢?今天的作业是回家后,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一做这个掷硬币的试验,自定试验次,但老师建议次多一点,这样试验结果才准确;并将硬币正、反面朝上的情况做好统计,明天把你的试验结果记录表拿回来全班一起交流,好吗?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你觉得老师表现得怎样?

(3)师:刚才《猴子下山》的故事还没讲完,想听完吗?

出示录音:兔子看到猴追上来,马上窜进草丛里不见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猴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

师:看了这个故事结果后,你们有话要跟猴子说吗?

朋友们,我们可不要像猴那样喜新厌旧哦!

五、板书设计

3、《猫捉老鼠》及学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猫捉老鼠(歌唱)

者:赖虹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演唱歌曲,会用“稍慢—突快、突强”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境。

2、会创编歌曲,体验寻找食物的乐趣。

3、能遵守游戏规则,在追捉游戏中会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食物图片的幻灯片、猫的头饰、猫捉老鼠的动画片、音乐等;

经验准备:有看过猫捉老鼠动画片的经历,能说出各种食物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老鼠偷吃食物的动画片,导入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只老鼠,它来干什么呢?我们来瞧瞧吧!(播放动画片)

提问:老鼠来干什么呀?(来偷吃东西)

2、师:那现在我们也来玩个游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鼠老。“老鼠们,我们已经好多天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的咕咕叫呢。今天鼠老决定,带你们去找些吃的。可是我们找些什么好的呢?”

二、师演唱歌曲的第

一、第二段,引导幼儿创编第三段歌曲中的歌词,并将幻灯片中出现的食物名称创编到第三段歌词中的“xx”中

(1)师演唱歌曲的第

一、第二段,引导幼儿熟悉歌曲。 师:老鼠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呀?

(2)第二段歌曲结束后,师出示幻灯片中的食物,将食物名称创编到第三段里演唱。

师假装很惊讶的发现了一个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名称,并把找到的食物图片幻灯片播放出来,然后把食物名称创编到第三段演唱。

师:xx真好吃,就是有点儿吃不饱啊!走,轻声点,再去一趟吧。 (3) 师再次演唱歌曲,并将幻灯片中新出现的食物名称创编到歌词中的“xx”。

师: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好吃的xx,好像还有一些好吃的东西没吃到,实在馋啊,我们再去找找吧。

(4)师请个别“老鼠”去寻找食物。感知寻找食物的惊喜心情。

师根据找到的食物一一的出示在幻灯片中,引导幼儿反复演唱。(师一次呈现不同层次的食物。如第一层次是:水果:苹果、草莓、香蕉、西瓜;第二层次:西点:火腿肠、三明治、汉堡包、冰激凌;第三层次:粮食:米、肉包、鸡蛋、面条等等。

三、师提问引发幼儿猜想,并引出歌曲第四段。

1、师:老鼠偷吃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猜想会被谁发现呢?(幼儿自由猜想)我们来听听是谁发现了老鼠吧。

2、师有表情的演唱第四段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歌曲情境中的稍慢与突快、突强。

四、幼儿学习第四段歌曲,师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学唱歌曲。

1、结:原来偷吃食物的时候还要心谁呀?(猫)那老鼠见到猫了该怎么办呢?(逃跑)那老鼠在什么时候开始逃跑呢?(听到猫“喵”一声时,老鼠开始逃跑。)

2、幼儿边游戏,边自然地学唱歌曲。

(1)游戏玩法:分成两部分幼儿,部分幼儿扮演猫,其他扮演老鼠。分组演唱。当猫唱完“喵”时,去捉老鼠,老鼠则听到“喵”后开始逃跑。被猫捉到的老鼠变成猫,然后去捉老鼠。

(2)游戏规则:必须边演唱歌曲变游戏,当听到“喵”声后,才能开始去捉老鼠,老鼠只能在指定的地方逃跑,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则代表安全不能捉了。游戏时,应注意安全,不撞到人。

3、师幼自由游戏。

师幼一起边唱边玩游戏几遍,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熟悉歌曲。

五、师幼集中交流演唱歌曲的感受。

1、师:这首歌的名叫《猫捉老鼠》,你们会唱了吗?有没有哪里不会唱的?需要什么帮助?我们再来完整演唱一遍吧。

2、师幼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3、师评价:在演唱第四段的“一只猫,走上来了,走上来了,走上来了”朋友会用稍慢的速度演唱;“一只猫走上来了”会用突快的速度演唱;“来捉老鼠了”用突强的速度演唱。在演唱时,朋友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情哦。

六、继续创编歌词“猫”,引导幼儿再次演唱,增加活动的难度。

师:你们猜老鼠除了被猫发现,还有可能被谁发现呢?

1、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将猫创编成其他动物。

2、鼓励幼儿把自己创编的动物,胆演唱出来。如“狗”—“旺”。 “老蛇”—“嘶”等。

七、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师:老鼠们,天快亮了,我们的肚子也填饱了。但是这一趟真是太惊险了,赶紧回家休息吧,以后还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想办法挣钱买吃的。好吗?

点击查看更多比较数字大小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1764.html

热门阅读

  1. 苹果总裁乔布斯: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2. 201年早晨温馨祝福语精选
  3. 大朗镇中心小学导游词范文
  4. 勇敢的青蛙不渺小睡前故事
  5.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班主任的工作总结
  6. 小学三年级课文红番茄教学设计
  7. 当有一天我们发如雪诗歌
  8. 温柔的怜悯纪实故事
  9. 高校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成因探讨论文
  10. 小年夜的祝福短信大全
  11. 长期代理的合同标准版
  12. 《木兰诗》对偶的句子
  13. 苏州版《行道树》教学设计范文
  14. 与夏天有关的经典谚语
  15. 2019年商铺租赁合同样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