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课文红番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物--番茄为例,启发和引导学生去认识番茄的六大器官,进而深入探究。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观察番茄”、“观察番茄叶”、“研究番茄的果实”、“比较番茄和其它的植物”四个活动。
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努力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旧有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特点,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之中,始终围绕“以探究*”的理念。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2、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能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会合作的愉快。
3、让学生乐于动手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在解剖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与耐心。
三、 科学知识目标
1、能以番茄为例,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
2、通过活动了解番茄形态与结构。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深入探究“植物的六大器官”。
指导学生做解剖番茄果的实验。
1、番茄果实、果盘、小刀。
2、实验汇报表,课件。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与分组教学法。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各种蔬菜,让学生去猜、去辨认。(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同学们,你们吃过番茄吗?
3、番茄的果实大家可能比较熟识,但一棵完整的番茄植物株你了解吗?
设计意图:显示整株番茄,引出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欣赏习惯、培养情趣。
二、进行活动
(一)观察番茄
1、谈话:整株番茄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能从书本上的空格知道吗?那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可以把它写下来吗?
2、学生自由在植物园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观察。
3、学生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也可以和别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4、交流后引导学生对观察进行描述。
5、教师进行总结,给出科学的划分和命名,学生记录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使学生的科学观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收到较好效果,再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达到生生之问,师生之间的互动,收到较佳的课堂效果。
(二)观察番茄叶
1、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番茄叶,了解叶子的大概结构。
2、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用多感官去观察番茄与玉米的叶子,如: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结果。
5、拓展:认叶子游戏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描述和猜测中掌握描述技能,同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三)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
1、观察后小组交流讨论:果实的外形怎样
2、你想知道果实里面有什么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学生自己做实验:解剖番茄果实。
提醒学生使用小刀时注意安全,要引导学生用横切和纵切的方法解剖,并从多角度来观察。提示学生边做边记录。
4、实验后学生自由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及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学会解剖果实的方法,学会借助工具解剖,在解剖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细心和耐心。
(四)比较番茄和其他植物
1、植物的形态千差万别,它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让学生自由说说,总结自己的方法。)
2、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小组完成。)并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比较,感知植物之间的异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课堂总结
我们学会了:
1、学习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活动培养观察能力。
2、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
四、作业拓展
1、观察番茄的叶子,并把它画到书本的第15页。
2、找一种蔬菜进行解剖,进行详细观察并做好笔录。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镇牯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2、出示句子“的确,,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这句话,作者笔下的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习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2、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复习汉语拼音,辨析同音字、多音字,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练习修改前后矛盾的句子。
2。以介绍小制作为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3。练习阅读短文,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4。练习写景,注意做到作文有中心。
1。抄写“字·词·句”部分第五题的小黑板。
2。学生的小制作一两件。
3。学生作文一两篇,用大字抄出。
六课时。
这节课完成“字·词·句”部分的五项练习。
1。第一题。
指名读写出的句子。有错的讨论纠正。(句子是:把祖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自己活着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2。第二题。
指名说说每组字的字形、字义的区别,再说说组成的词语。有组成不同词语的可以补充,有错的讨论纠正。
3。第三题。
(1)指名读词,说说不同读音时,词的不同意思,不同用法。(2)指名说说自己组的词。
4。第四题。
(1)指名读成语,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还可说说是哪篇课文中学到这个成语的。(2)指名说说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一类是带肯定色彩的词语:赏心悦目、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雪中送炭。一类是带否定色彩的词语:张冠李戴、张牙舞爪、自高自大、画蛇添足)。
1。挂出小黑板。请学生说说句子有什么毛病,应该怎样修改。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句子的毛病,自由发言。
2。练习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请一人在小黑板上修改,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然后集体讨论订正。)。
1。订正做错的题目。
2。做一个制作,准备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这节课练习听话说话。说话内容是介绍自己的小制作。大家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1。指名介绍自己的小制作,讲后适当评议。
2。推荐同座的小制作。(可讲同座的小制作是什么,他是怎么制作的,自己从同座的介绍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表扬讲得清楚具体、听得认真仔细的同学。
1。用课余时间继续交流小制作。
2。预习“阅读”练习的内容。
这节课进行阅读练习,主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1。指名读短文。
2。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中心思想是讲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
3。短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围绕这一中心,短文着重选择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聂耳爱唱歌,勤奋刻苦地练习拉手提琴,这个材料可以说明聂耳是怎样成为著名的音乐家的;二是聂耳创作了许多**歌曲,特别是他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这个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称聂耳是著名的音乐家。)。
4。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可从两个方面自由发言:一是从聂耳的勤奋刻苦中受到启发;二是从围绕中心写方面受到启发。)。
1。朗读短文。
2。预习“作文”训练的要求,考虑下次作文的材料。
1。指名读作文题。
(1)这次作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要求?(可以写一处景物,要写出这个景物在冬天的特点;也可以写活动中的人物,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2)这次作文,在表达上有什么要求?(表达要有顺序,要做到有中心。)。
1。根据题目要求,你准备写什么内容?(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
2。从学生讲的内容中挑选几项有代表性的,请学生说说文章的中心可以是什么,怎样做到围绕中心写。在学生介绍的过程当中,酌情组织讨论,并作适当指导。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对写完的学生进行面批,指导学生认真修改。
(教师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抓住重点加以表扬。内容方面,表扬学生的作文写得具体,写景物的写出了特点;写活动中的人物的,写出了人的精神面貌。表达方面,表扬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注意做到有中心。还要注意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多请些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有的读全篇,有的读部分,教师酌情评点鼓励。)。
1。将用大字抄写一两篇学生作文张贴出来,组织学生讨论:作文的中心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写的。
2。请小作者谈谈是怎样确定中心的,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来写。
3。教师就怎样做到作文有中心进行小结。
教师读学生作文中的病句,让学生注意听,然后说说听出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修改。
修改作文,还可以写一写写作文的体会,或者是修改作文的体会,写在作文本上交给老师。
3、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设计方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1、课文叙述的语言很平白,但语言准确简练,其中不少科学术语,要让学生很好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理解术语与难理解的词,教学时再适当检查或指导理解。
2、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是顺序进行叙述的,从而掌握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我们,地球是很小的,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可是人类却在随意毁坏们爱护地球,精心保护地球。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所写内容,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讲读课文。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是许多人对地球了解甚少,不注篇文章就告诉我们:这个地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两个问题。地球是很小的,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就更小了。地球的资可是人类却在随意毁坏资源,希望我们爱护地球,精心保护地球。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项目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文在叙述上先写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供人类居住的陆地更小;然后写地球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球之外,人类没有其它星球可住;最后写我们要爱护这个地球,要精心保护这个地球。在学习上要注意体会课文的这个叙述顺序。课文叙述的语言很平白,但语言准确简练,其中不少科学术语,要让学生很好领会。教学时可以先弄清术语与难理解的词,然学过的读书自学方法,自学课文,理解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可进行小组讨论理解或问老师,教师适时加以指导。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题目“只的意思,并且懂得应该保护地球。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自学理解等方法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说明事理的方法。
能自学本课生字,并掌握“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媒体运用。
现代教学技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本课所讲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学生难以得到具体的感本课运用cai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地球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内容,形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观念,并付诸行动。
采用梦中遨游太空与地球妈妈对话的形式引入课题,理解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而供人类居住的陆地更小;资源是有限的,可人类却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知道要好好保护地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