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的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及其创作。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层层铺垫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详略得当、层层铺垫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童年鲁迅对“五猖会”的向往和背书时的无奈。
教学方法:自读法、点拨法、分析探讨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教读课。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入语】
我们中国的农历节日,都有哪些啊?这些节日都有些什么代表性的东西?(元宵节-元宵、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重阳节-出游登高)。鲁迅的家乡还有什么其他的节日呢?他小时候喜不喜欢过节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去浙江的海阳,看看每年农历四月十五的“五猖会”。
五猖又称“五通”、“五圣”。绍兴人把它们说成是马、猴、狗、鸡、蛇五种动物之精。
传说五猖神曾屡屡**扰地方,搅戕世界,上天派了雷公电母追杀它们,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只在闪电轰雷中有六个丁壮在修海塘。这是保境安民的好事,岂能是五猖的所做所为?况且人数也不符,终于被瞒了过去。从此五猖不再为虐,改恶从善,也就被百姓宽恕而敬以为神了。自此以后,东关镇上便有了赛五猖会的习俗,日期是农历的四月十五。
五猖会是迎神赛会的一种,就是把五猖庙里的“五通神”请出来巡游。它并非是每年迎赛,往往是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迎赛一次,所以一旦迎赛就轰动全县,规模异常盛大。
【内容解析】
1、通读课文,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五个字各为它们拟个标题,并指出其详略。同时比较几次赛会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略写。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略写。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略写。第5—22自然段,写“东关五猖会”,详写。
四次赛会 异 同
童年看赛会 侧重写心态,主要写孩子们盼望看迎神赛会,但看过后又失望的心态,以及每次看迎神赛会后留下的纪念品——“吹都都”。写出了孩子们的童心童趣,同时也为后文写看东关五猖会蓄势、做铺垫。 内容:都是写赛会;写法:都是以记叙为主。
明代的赛会 用了引用和比较的写法,将“明人的赛会”与现实的赛会作比较,意在反衬现实赛会的简单。
亲见的赛会 本文中唯一的一次正面描写迎神赛会,用杂文笔法既写往事,也不忘针砭时局,
东关五猖会 详写,描写了“背书”的故事。
2、第4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可分为几层?
明确: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第五段,介绍五猖会的来由。第二层,第6—20段,叙写“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的经历。第三层,第21—22段,写“我”的感受和疑惑。
3、“我”去看五猖会前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明确: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兴 失望 梦幻 没多大意思
第一,高兴地“笑着跳着”催促。作为孩子,最爱的是热闹,因此,听说要看迎神赛会,当然非常高兴,因此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催促大家快搬东西。第二,“忐忑”、“担心”地强记。“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充分展示了作者从高兴到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失望,也就是对父亲在孩子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的这种教育方式的不解。第三,梦幻“铁钳”的帮助。在母亲、工人、长妈妈默默的静候中,作者急急诵读的声音发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色中呜叫。在困境中,作者很自然地出现幻想,这幻想是“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终于,作者梦似的背完了。第四,热闹,但没有什么大意思。文章的最后通过对比: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含蓄地反映出了父亲在孩子最高兴的时候让其背书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4、为什么如此盼望如此向往的赛会,我眼里却变得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反映出什么问题?
明确:原因在于父亲强制自己背书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他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详写了背书一事,对五猖会几乎没有什么描写,一笔带过,如此盛大的赛会却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整一过程,由此可见,背书一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来说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从家庭角度来看,反映了父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从*旧教育角度来看,书的内容生硬深奥,艰涩难懂,背书方法机械,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反映出*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危害。
5、归纳文章主旨。
明确:本文通过写一次盼望已久的迎神赛会,却因父亲强迫自己背书而感到失望无奈的事情,突出背书一事对幼小心灵的伤害,表现对长辈不能理解儿童真实心情的伤感与困惑,反映出*社会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深刻批判了*的教育制度的*和*。
作业布置:预习《北平》。
板书设计:见上。
《五猖会》的教学设计 2
第一课时
一、关于作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的主将和旗手。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作宏富,是中国现代小说,杂文的开山祖。成就也极可观,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朝花夕拾》: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初中学过《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略谈。
农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带地区五猖庙会之日。届时四乡百姓云集海阳**,祈求五猖神主驱鬼祛邪,消凶化吉。庙会,“前引”锦旗开路,“执事”沿途管理杂役。青白黑红黄绿蓝各色旗子飘扬,十景担、肃静牌、万民伞、纸扎猪马牛羊偶像、牌楼跟上、接下是地方戏队伍、杂耍队伍。 此庙会起源于明初。朱元璋和陈友谅在皖南曾打过几年拦锯战,军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庙”,阵亡士卒“五人为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记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神祗五猖”之说。 如此世代相传,便衍成香火极盛的五猖神庙会。
三、通读全文,解决以下问题:
1、把不懂的字词句或不懂的内容标记出来;
2、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分别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3、思考并和同桌讨论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四、再读课文,讨论、探究。
1、质疑问难,解决上述问题1;
2、讨论列出小标题;
3、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
盼望(失望)——羡慕(书上描绘的)——神往(参与)
——欣喜若狂——忐忑、索然无味
4、从作者看“五猖会”前后情感的变化中,你觉得作者在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想?得到哪些体会?
5、体会这种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第二课时
一、美读,品味语言。
鲁迅是个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他往往能有生动、贴切、精到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内蕴。
1、品读文中精妙的比喻句,完成[思考.探究]三;
2、鲁迅的作品常常象一支标枪、一把匕首,常常在行文中、在不经意处,给敌人、给丑恶的现象、给荒谬的观点迎头一击,而这些地方,往往闪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显示了作者疾恶如仇的思想。请把文中这样的地方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二、谈感悟。读完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引起了你强烈的共鸣,或者说使你产生了很多感想?请把你最“感动”的地方指出来,说说为什么?
三、印发资料:
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难逢的盛大的庙会,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就命令他背书,这犹如一盆冷水泼在了他的心里。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父亲才准他去看会。大家高高兴兴的陪他出了门,但他并不高兴,至今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叫他背书。
读完此文,使我明白了这么一句话:名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天下的父母其实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日出人头地,光耀门媚,而且这种欲望十分强烈,犹如一股暖流促使“他”父亲逼孩子读书,占据孩子的自由空间。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凡事不能生搬硬套。这样下去,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丧失了学习兴趣,长此下去可能使孩子会产生恐惧心理。
作为家长一片苦心,我们都理解,也是为我们好,不惜绞尽脑汁为我们创造好的环境,让我们安心读书。
但是也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想,童年是孩子的黄金期,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胜过金钱,它不允许任何人来玷污它。
另外,家长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应学习学习孔老夫子的教育方法,要“应才施教”,不应驴唇不对马嘴。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
四、片段仿写;P29页
拓展阅读
1、践行核心价值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其内容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丰富的内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的*以来,*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决定着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决定着我们国家的生命与活力;决定着我们国家的价值取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实现“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很抽象,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它却真真实实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时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做自己行为的准则,付诸于每天的实践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系,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祖国的怀抱。从钱学森身上体现的爱国和敬业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保持一颗爱国的心,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感谢先人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的生活时代。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必须好好学习,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一生清廉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在他身染重病无钱医治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地反对美国施舍物资上毅然的签上自己的名字,他献身于自己的祖国事业,为理想而奋斗。先辈们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不遗余力地奋斗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爱国、敬业、诚信、法制...... 关心身边人、做好身边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时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做人和做事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该做什么,让我们共同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14级学前教育四班
李苗卉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14级学前教育四班李苗卉
2、践行核心价值教学设计
2011-2012年教育科学与技术系主题班团日活动
社
会
主
义
体
系
主办:教育科学与技术系**
2012年5月10日
一、活动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的十六届六*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以*创新*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系团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期待和自身重视程度、认识水平和自身实践需要、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能力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必须加强其践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的检验和锻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我系团员的日常行为之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二、活动目的:
1、强化对我系团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我系团员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提高我系团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引导我系团员抵制错误思
潮、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我系团员共同理想教育。
3、以爱国主义教育*,从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及自强不息四个基
本方面对我系团员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汲取和发扬以*创新*的时代精神。
4、要求我系团员应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己任,切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懂得明辨是非、善恶、荣辱、美丑,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大学校园,开花结果,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三、活动主题:
四、活动对象:
教育系10级、11级各班全体同学(09级可自行选择是否参与)
五、活动时间和地点:
A.活动时间:
5月13日:召集各班班长、团支书开会通知活动事宜;
5月14号到5月28号:各班班级自选时间举办班团日活动,并提前一周通
知**负责人;
5月30号之前:各班级上交活动总结等相关材料(活动照片、活动策划书、
会议记录、活动心得等相关材料)
B.活动地点:
各团支部可自行决定
六、活动内容:
A.活动要求:
各团支部活动应着重加强团员思想的教育,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力争内容深刻并符合“切合主题,力求创新”的原则,展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事迹、挖掘并结合本班特色,尽量避免形式单
一、内容陈旧的班团日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团支部成员的积极性。
B.活动形式:
原则上在户内进行,在完善展示规定的展示内容基础上班团日活动形式自定(晚会形式除外)。
备注:各团支部在活动进行时可向各组织、各班级同学发出邀请,需要通知系**成员到场监督打分。
七、活动评选:
A. 评选内容:
活动现场评委评分(70%)
活动后期汇报材料{活动汇报心得、活动照片(背面需标明团支部名称)和活动策划书、会议记录,5月30号之前上交材料}(30%) B.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三等奖3名颁发相应获奖证书
备注:如有问题可以联系工作人员
周颖:15059658875郑小凤:18759610661 陈李婷:
15059661183
2011---2012教育系主题班团日活动“现场”评分细则
2011---2012教育系主题班团日活动“后期汇报材料”评分细则
3、践行核心价值教学设计
把握青春 放飞梦想
1、设计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凝聚全*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教育。在此基础上,结合初一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本课。让学生懂得拥有青春的美好,以及如何让自己的青春在奋斗中闪耀光彩。同时懂得将自己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学生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学生感受青春的美好,学会珍惜时间,树立理想,勇担责任。懂得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3、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引导学生捕捉歌词里面传递的信息,情感。从而引出青春这一话题。
二、讲授新课:
1、如何理解青春的内涵:
讨论:当我们提及青春的时候,会浮想联翩,青春是否仅仅意味着活泼的笑脸,蓬勃的朝气,健美的身姿?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也都曾为壮丽的青春留下赞美的诗篇。对于大家而言,你认为青春意味着什么?
图片展示,让学生感受拥有青春的美好。 分组讨论:你认为真正的青春还意味着什么?
教师小结:对于我们而言,真正的青春不仅仅意味着年轻的脸庞,健美的身姿,更多的则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的潜流中涌动着的一种全新的感觉。青春是活力的象征,蕴含着智慧、勇敢和意志。有了这些,我们便拥有了克服怯懦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魄力。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使我们勇于面对一切,尽情的享受人生竞赛的乐趣。
推推小明星:分组推选出自己本组内你认为最有活力最青春洋溢的他(她)
各组小明星发言,老师点评,师生共同鼓励。
2、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驻: (1)、珍惜时间:
名言展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古往今来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谈打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将如何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教师点评: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让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学会珍惜时间,让我们的青春在汗水中闪光,让我们的生命在努力中精彩!
(2)树立理想
多媒体名言展示有关理想的名言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海没有指南针。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分组活动:谈谈各自的理想。 学生发言:理想对于自己有什么作用。
教师设问:你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没有差距,如果有差距,你准备怎么样去缩短这种差距,实现自己的理想呢?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小结:理想是人们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家庭生活等方面追求的目标,代表着我们对生命的一种盼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美文积累: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生活好比旅行,而理想就是那旅行的路。同学们,让我们都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吧!
(3)勇担责任 多媒体名言展示: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谈一谈:你的角色有哪些?这些不同的角色所肩负的责任相同吗?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到了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
1.国家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公民层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7、课后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精华,我们对传统文化应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坚持自我纠正、自我更新的做法,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凝聚人心的力量,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我们不能数典忘祖,而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努力培养实现中国梦的优秀人才。
一个民族、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拥有独特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发展大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青春梦和中国梦是共融的。作为当代青年,要有理想、肯担当,主动到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为了目标和理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一、真正的青春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让我们的青春永驻?
三、如何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