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席慕蓉抒情诗的几种意象

发布时间: 2025-08-02 17:53:09

浅析席慕蓉抒情诗的几种意象

席慕容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慕蓉抒情诗的意象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浅析席慕蓉抒情诗的几种意象,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席慕蓉的抒情诗都用各种意象来表达爱与美的情思。其意象营造唯美清新,恰到好处,使平实的语句更具经久不衰的诗性。本文选取其中使用最多的花、月、树、人等,这些实物本身具有一定传统的审美价值,经诗人的点拨又具有了更鲜活和深厚的内涵。

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席慕蓉对大自然、对外界世界的各色事物有着过人的敏感和细腻。她将这些观察到的事物入诗,化作许多美妙的意象。这些意象可以组成这样一曲芬芳馥郁的短歌:她是一只“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射入我早已破裂*怀”。“羽箭”指的是爱情,因为你就是那“含泪的射手”(《白鸟之死》),可她又担心“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一棵开花的树》)。渐渐地美丽的、孤独的少女在优美的荷花图中轻愁薄怨了,“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莲的心事》),可你“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莲的心事》),即使相遇,最终你也是“再次/再次地/离我而去”(《悲剧的虚与实》),于是我只好作一株静默的树,“就是在如水的月夜里/也能坚持着/不发一言”(《誓言》)。此时她唯一希望的是自己仍是对方“最深处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带泪/并且不可碰触”(《传言》),可事与愿违,那只是“常常被人在太迟了的时候/才记起来的/那一种/爱情”(《短歌》)。

席慕蓉的诗并不刻意追求那种密集的、流变的、不断跳闪和断续无定的意象群。其意象营造是唯美的清新的。花、树、月等实物常常出现于诗人笔下,这些实物本身具有一定的传统审美价值,经诗人的点拨又具有了更鲜活和深厚的内涵。

也许和身为女性有关,席慕蓉对“花”的钟爱成为她作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花代表一种情感,她总是把花跟情感相连,或者藉由人或事带出花。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曹雪芹将男儿比作泥,将女儿比作水,可见在一般人眼中,纯洁、安静可引为女性最优雅的品质。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席慕容也同样苟同于此。在诗中,她把自己比作山百合,尽管“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洁白”(《山百合》),她仍然洁白、芬芳,只为“在孤独的路途上”的“我的流浪者”能“时时微笑地想起它(自己)”而静静开放,虽然寂寞,却令人感动。山百合又象征少女的不为人知的情怀:“一定有些什么/在叶落之后/是我所必须放弃的/是十六岁时的那本日记/还是我藏了一生的/那些美丽的如山百合般的/秘密”(《如歌的行板》)。

昙花有着比山百合更为浓重的寂寞,“总是/要在凋谢后的清晨/你才会走过/就在你的窗外/我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朵”(《昙花的秘密》)。花开花谢,是大自然最常见不过的景象,然而,古今中外众多诗人都以此入诗,表达个中情怀。昙花只开一晚,第二天便死去,可谓生死之极速,席慕蓉抓住了花卉中最短暂的生死,以此比喻失落的爱情,可谓凄美。

她又把无望的爱比作悬崖菊,“如雪般白/似火般烈/蜿蜒伸展到最深最深的谷底/我那隐藏着的愿望啊/是秋日最后一丛盛开的/悬崖菊”(《悬崖菊》)。当纯真而热烈的情感越陷越深,结局却只能将自己的思念默默枯萎,然后从不着天地的悬崖下坠落、消失。

她把自己对人生、对成长的感慨浓缩成一首短短的《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溪水”是年少时流浪的心境,“浪潮”代表沧桑岁月后回归的愿望,那时我们才明白年少时我们的离别是多么地轻易,这才开始希冀回到从前。在席慕蓉眼中,生活就是不断地受伤,又不断地复原,反反复复二十年,人生的味道便化作那满园郁香。

而在众花之中,席慕蓉用得最多的是荷(莲)花。也许与她爱画荷花有关,她也爱写荷花,“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夏日午后》),一句由“你”带出莲花,又引出我“最最温柔/最易疼痛的那一部分/是我的圣洁遥远/最不可触的华年”。《距离》中,荷花和山月在整首诗的进行中突然出现――“严厉的你也会忽然忘记/也会回头来殷殷询问/荷花的消息和那年的/山月的踪迹/而我能怎样回答你呢”,但是读过席慕蓉诗作的读者们都不会觉得突兀,因为荷花和月亮总是寄寓着席慕蓉心中最值得珍藏的回忆和最美好的情思。

月亮是众多传统诗人常用的意象之一,用的最多的是表达思乡之情。最有名的莫过于诗仙李白的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苏轼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席慕蓉诗中,月亮用得最多之处便是关于家乡和乡愁的篇章。这些思乡诗中最打动人的应是诗人秉承中华民族月下思乡的传统所做的《长城谣》:“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落石出/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山月》中的山月,不是秋中高挂的园月,亦非潭水里寂寞的映月,这月不妖、不娇、不腻,它载了诗人的心灵,是诗人的心月。它容载了诗人的喜怨,还要“照了长城照了洞庭又在那一夜照进山林”。而“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乡愁》)的低语又饱含了多少对故乡的挚爱和思念啊!“于是/月亮出来的时候/只好揣想你/微笑的模样/却绝不敢绝不敢/揣想它如何照我/塞外家乡”(《隐痛》)。这样的隐痛,就让月亮来承载吧!

在传统诗句中,月亮也常用以表现世事人情的变化无常。如《诗经・周南》中有一首叫《日月》的诗:“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这句表达的意思是,太阳光啊月亮光,轮回照在大地上。丈夫竟是这种人,怎么前后不一样?忽冷忽热岂无定?从不理我心忧伤。还有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等。席慕容的诗中,月也有此类的象征,“也只有我/才知道/你错过的昨夜/曾有过/怎样皎洁的月”中的月亮代表一种最独特最深厚的爱情,曾经那样皎洁地挂在夜空,可是你错过了。这时,月亮是永不能再次企及的玫瑰梦。而当我们已无法如当初一样美丽,无法回头也无法再向前走的时候,“只有月色/只有月色能如当初一样美丽”(《重逢》之一)。在这里,月亮不同于古人笔下的月亮,它虽然也凄凉,但更添了许多美丽与骄傲。

月还是被无限渲染的意境,“忘不了的是你眼中的泪/映影着云间的月华……为什么夜夜总是带泪的月华”(《泪・月华》)。带泪的月华这样的句子创造了美妙的意境,主题朦胧,有点“得象忘意”[1]。诗人状写月华的目的似乎只在再现自然美,呈示月亮、夜晚本身的审美价值,对其中可能具有的隐喻意味则漫不经心。给人的印象是天上的月亮似乎哭湿了一个夜不够,还要潮湿一个季节。

作为大自然最常见的植物之一,树这一意象也不乏被诗人入诗的先例。早在《诗经》中就有许多这样的诗句,如“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南有木,葛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福建女诗人舒婷也有一首著名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在爱情的世界里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

我们再来看席慕蓉诗中对树的丽质的流露和表现。

“那小小的相思木的树林/遮盖在你坟上的是青色的荫”(《泪・月华》)。树的意象经过席慕蓉如此从容的驾御和淋漓尽致的表现,慢慢的品味,总能读出那女子所独有的细腻和柔情,而且还形成了一种唯美、凄美又秀美风格。

“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我好像答应过你/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少年的你是不是/还在等我/还在急切地向来处张望”(《山路》)。在这里,树是少年时未曾洗劫的纯真的爱,她从树得来的情感的启示似乎能给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长大的人们重新建立起信仰。

类似洗尽铅华的诗句还有很多。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少年,还是中年,一生都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想用全身力气去实现爱,但逝去的昨日将青春也一卷而去,于是她希望用沉默埋葬回忆,然而“山依旧/树依旧/我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月桂树的愿望》)。

树还是乡愁的代名词。席慕蓉是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人,1943年生于四川,后随父母从香港移居台湾,祖上是蒙古贵族。这位流落他乡的蒙古公主无法摆脱对故土的向往,于是在有“树”的诗句里也同样凝聚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离别后/乡愁是一株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世界上哪有一棵树没有年轮呢?年轮代表树的年纪,是一个具象,作者用具象来代替抽象的乡愁:没有年轮的乡愁,生来便有,并且它总不会有终了的那一天,缠缠绕绕,在诗人的心中永不停息,十分巧妙、新颖。

席慕蓉的诗也用一些特殊的人物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来描绘某种生命状态。由于深受古典文学滋养,席慕蓉选用的一系列人物意象都极具传统审美色彩。这些意象熨帖、传神,集中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的感受。

“在涂满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戏子》)。戏子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是流浪、寄人篱下的代名词,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人生。诗人无限感慨地将自己复杂的情绪寄寓于“戏子”的意象之中:“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戏子》)。这情绪是指向爱情?还是对草原故土的向往?或二者兼有?读者无法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戏子”这个巧妙而新颖的意象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日复以夜/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我曾经炽热的/青春”(《绣花女》)。这里,她以绣花女自喻,开门见山地表述自己的宿命观,“冰冷的针”一针见血地指向那无法改变的命运。唐朝秦韬玉也有用类似的人物意象创作的诗句:“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以待字闺中、有女红之巧的贫女自喻,抒发一介寒士怀才不遇的哀怨和不平。相对于秦韬玉对人生境遇的不满情绪,席慕蓉的宿命观并非一味悲观。她对命运的态度是心甘情愿、安分守己、随遇而安,虽是被动接受,但总要日复以夜地绣“炽热的青春”。

“有谁/有谁/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楼兰新娘》)。楼兰新娘三次重复的疑问表达的是一种沉重的心境,营造出一股沉重的气氛将全文笼罩。楼兰这个消失的国度里走来的新娘总有一种神秘、美丽却孤独的气息,一如她一直以来的风格。其实,席慕蓉的一生并没有太多的坎坷,她先后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西班牙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曾获得布鲁塞尔市*金牌奖及比利时王国金牌奖,画画、写作都十分顺利,家庭也很美满。我们只能想象,楼兰的新娘代表的是她想象中的爱情、人生或者是她借用爱情表达她对世界的期待。

结语

席慕蓉的诗中总是充斥着唯美的梦幻:“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的一种爱情:*的宽容、*的真挚、*的无怨和*的美丽。假如我能享有这样的爱,那么,就让我的诗来作它的证明。假如在世间实在无法找到这样的爱,那么,就让它永远的存在我的诗里,我的心中。”[2]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在回首时/也不过/恍如一梦”(《彩虹的情诗》),于是她的诗中总出现忧伤的声音和残缺不全的爱情。但我们在她的诗句中找不到恨与怨,有的只是爱与美,而这些爱与美的情思,席慕蓉都用各种意象来表达,这些意象美妙又恰到好处,使平实的语句更具经久不衰的诗性。

注释:

[1]毛翰:《诗美创造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席慕蓉:《席慕蓉抒情诗合集》[M],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拓展阅读

1、分歌中的古典

容的歌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歌在艺术表现上对中国古代歌的继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社会进入了富裕年代,整个台湾乎成为“都市岛”,工业社会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使读者呼唤有关都市社会和都市人心灵关照的。同时,一些现代派人不少已经转向“新古典主义”,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他们或力图再续我国古代词的传统,或倾力寻求西方现代派与我国古典文学在艺术表现上的契合之处;到了80年代,面对新的社会思潮,他们更以方式发扬此“新古典主义”。在70-80年代初的写作思维与写作倾向不会脱离时代背景与台湾的社会现实,更不会跳出整个潮的影响与浸染。“新古典主义”歌效应也影响到她的歌创作中。她从13岁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当她第一次阅读到《古十九首》选时,内心受到过强烈的震撼。古中闪耀的生命之彩与哲理之光,使作烙上深深的古典印记,她的是“遁入古典的婉约”。昊奔星认为,容“不像某些现代派人公开排斥传统,她能在消化传统的基础上发扬传统”。

罗宗强和陈洪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对境有简洁明白的解释:“‘境’指歌作品中景交融的艺术画面。”判定一首歌是否具有境,首先应该看这首歌是否勾勒了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其次要看这首歌是否在这幅完整的艺术画面里融进了人的主观。具有境的歌能够带给读者中有画、与画景相融合的审美感受。歌中的境可以分为篇中境与句中境两。整首歌表现出来的境,称之为篇中境。一首歌中某些句表现出来的境,称之为句中境。

具有境的歌能够带给读者中有画、与画景相融合的审美感受。容说:“画画与写,都是我极爱的事。不过在做这两件事时,我的心截然不同……放进了我二十多年岁月的油画,就像一个不断地折磨着我的狂热的理想一样,我这一生注定是要交付给它了。”画画和写,是容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两个途径,她对它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画展和集是容献给世界的两份精美的礼物。“她善于将古典词的融进她的绘画中,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便不自觉地将这一习惯带进她的词创作之中。”在容如画的歌中,对色彩的敏感和色调的对比映衬,正表现了“我”与他、人与物、热与冰冷、拥有与失去的强烈感的对立冲突,传递的是对往昔爱刻骨铭心的热烈追忆和对人世沧桑、物是人非的感伤、落寂与悲凉,表达了对永恒爱的期盼和对易逝人生的感伤。至于篇中境的展现,我们先来看这两首歌的对比: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秋雨还未滴落/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现在正是最美丽的时刻/重门却已深锁/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我莲的心事/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容《莲的心事》)

陆游将自己高洁孤傲、不怕主和派打击的性格移到梅花的身上,描绘了一幅身处驿外断桥的孤梅不怕嫉妒、应时开放、不畏打击、永葆清香的境。《莲的心事》描绘了一幅一朵亭亭盛开的莲花心有所盼却又不免落寞的境。这二者,实际上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有我之境”,即人将某移入所描写的景物,从而使所描写的景物浸润浓厚的感色彩而形成境。就篇中境来看,这类歌在咏物之作中最多。而在容的歌中,多有作袭用这一手法,如《春蚕》《树的画像》《海鸥》《鹰》等,这些都说明了容的歌在境的画面生成上对中国古代歌的继承。

容在歌创作上一样遵循着中国古代为中心的表现原则。这是容的境之所以具有与中国古代歌相似的审美感受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容在歌创作上与中国古代歌最大的相同点,同时也是容在歌创作上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如《生别离》:

请再看/再看我一眼/在风中在雨中/再回头凝视一次我今宵的容颜

离别之苦就此展开。第一节通过中主人公对爱人的深呼唤,表现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苦。第二节通过说明这是一次一转身便成陌路的别离来表现分离的痛苦。第三节字面说明中主人公呼唤对方“再看我一眼”的原因是离别后,纵使相逢,“我将再也不能”“如今夜这般的美丽”。而它的言外之是在说明纵使相逢,彼此将再也不能拥有如今夜这般美丽的爱。这不仅仅是因为重逢时彼此都已憔悴,更重要的是因为那是一转身便成陌路之后的重逢。正因为此番离别之后将再也不能拥有如今夜这般美丽的爱,所以今天的离别才让她倍觉凄凉。歌反反复复表现的是女子与爱人难舍难分的离别之苦,而对于双方各自的姓名、身份、地位、性、年龄、外貌、二人过去相识的具体况、今日分别的地点、具体时间以及分别的具体原因等诸多内容均一概舍去。这样的处理,既可以让读者很强烈地感受到中凄婉的离别之苦,同时又让他们觉得似乎还有许多东西没有说出来,给他们留下了较大的回味和想的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无穷的效果。

由上可见,尽管容与《蒹葭》的作者相距约三千年,但是《生别离》与《蒹葭》在境的表现上是何等的相似!《蒹葭》整首歌紧紧围绕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运笔,而对于中主人公与伊人各自的姓名、性别、身份、地位、外貌、性、年龄、二人相识的具体况、二人相识的时间、二人交往的程度、伊人对中主人公的态度、二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真实障碍等,都以“在水一方”的描写,做了化的征,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歌的用句有许多选用中国古代人的句,这也是容的歌继承中国古代歌的最明显 的表现。因为读者一看到那些闪烁在歌中的中国古代人的句,就会觉得容在歌创作上有识地向中国古代歌靠拢。歌的用句大体可以分为两:原句借用及句化用。原句借用,就是将前人的句一字不改地移入自己的歌中。如《长城谣》的第三节:

敕勒川阴山下/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的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

其第一句就是借用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中的第一句。容的歌采用的是现代自由的形式,可是古人的句引入容的歌中并不给人以组装嫁接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这些古句原本就是出自容自身。这是因为她善于使典故与作品的融为一体,不细察则不知用典,不知典故出处也能使人读懂。

容在这首歌中主要发了对从未谋面的故乡――内蒙古大草原的炽热的思念之,其第三节的首句借用了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中的“敕勒川,阴山下”一句。虽然是用典,但是容在此已将敕勒川与阴山作为自己故乡的典型代表,所以读来不仅不给人以突兀和矫揉造作的感觉,而且从内容与感上都与古人的境相合,除了令人对茫茫天地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平面的了解,还能与千年前的古人识流动接上线,使境的气魄大开大阖,纵横时空之中,竟似更胜古人一筹了。

而对句的化用,容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树的画像》:

当迎风的笑靥已不再芬芳/温柔的话语都已沉寂/当星星的瞳子渐冷渐暗/而千山万径都绝灭了踪迹/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在抗拒着秋的来临

其中“而千山万径都绝灭了踪迹”化用的是柳宗元的《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如“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暮色》),化用了李白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终南山过解斯山人宿里酒》);“多应笑我,千年来早生的岂止是华发”(《囚》)则化用了苏轼的“多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容追求歌的境美,在歌感的表达上明白而又不失含蓄。容的与画景并存,兼具画两艺术之美;以为中心的表现原则,使容的歌感浓烈而又回味无穷;将古人句融化在自己的歌中,使容的歌锦上添花。因而,直到21世纪,她的在读者之间也有很好的流传。对于门前冷落的大陆当代坛来说,容及其作或许可以带来一定的启示与思考。

2、经典歌精选

是当代画家、人、散文家。著有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

而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错误》

假如爱可以解释

誓言可以修改

假如

你我的相遇

可以重新安排

那么

生活就会比较容易

假如

有一天

我终于能将你忘记

然而

这不是

随便传说的故事

也不是明天才要上演的戏剧

我无法找出原稿

然后将你

将你一笔抹去

《无怨的 青春》

在年轻的时候

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

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

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

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

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

你才会知道

在蓦然回首的刹那

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

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莲的心事》

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与你同行》

我一直想要 和你一起

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

有柔风 有白云 有你在我身旁

倾听我快乐和感激的心

我的要求其实很微小

只要有过那样的一个夏日

只要走过 那样的一次

而朝我迎来的 日复以夜

却都是一些不被料到的安排

还有那麽多琐碎的错误

将我们慢慢地慢慢地隔开

让今夜的我 终於明白

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

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

与你同行

《抉择》

假如我来世上一遭

只为与你相聚一次

只为了亿万光年里的那一刹那

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和悲凄

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

都在瞬间出现

让我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

让我与你相遇与你别离

完成了*所作的一首

然后再缓缓地老去

《邂逅》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

我将流浪抹在额头

你用思念添缕白发

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

漠然地不再相识

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

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装师

3、的中秋作文

已经是八月十五,空气中却没有一点入秋的思,满是闷热。刺眼的阳光打在车窗外,照见了沿途的各色花草和树木。

对于我来说,提起中秋,首先想到便的是桌子上摆着的那盒月饼。月饼和粽子是有些不同的。粽子蒸熟后端出锅来时总冒着股热气,空气中尽散着糯米的甜腻。而月饼则摆在精致的包装盒里,上面还刻印着类似于花好月圆的各样祝福语,没什么特别浓郁的香气,但凑近了闻却能闻到一阵清香,格外香甜可口。

虽说月饼没有那般的热气腾腾,但我却很爱吃,尤其钟爱于莲蛋黄馅的,一小口下去,很细腻,入口即化,不像别的食物有过多的杂质混杂在里面,只有莲散发的丝丝甜沁入舌尖的味蕾,任的弥漫在口中。

再有的话就是中秋晚上的月亮。到了天色沉下去的时候,天空薄暮轻垂,柔和似絮的浮云,簇拥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皎洁而又明亮,它仿佛顺带浸染了周边暗黑的云层,附近都是皎白的一片环绕着,神秘,温馨,含,似一层薄薄的轻纱,笼罩着明月。

月亮看上去比往常更加的圆,仔细看,那月亮并不是只有那点单调的白,而是有些淡紫和蓝混杂着,更增添了与朦胧美在其中,淡黄柔和的光辉散在地面上让人心旷神怡,不由得产生了遐想。

自古来每逢中秋时节,总有远在他乡而有多愁善感的人抬头望月吟,抚着伤感哀愁的万千思绪,把月亮作为他们的吟诵对。苏轼道:“明月时有,把酒问青天。”,杜甫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有多少人曾因看着天空中这轮明月而独自伤怀感慨,愁绪百结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我和家人都坐在客厅里,享受着过节的喜悦,只感受到了月亮的温暖和皎洁,全无一分凄凉和愁绪。

中秋的夜晚里,晚风忽然捎来一丝清凉,吹动着树上有些泛黄了的叶片,我在家里,尽的感受着和家人在一起团圆的满足。

砍高粱、掐谷子、掰玉米、刨芋头、割豆子、下苹果、晒柿子、揪石榴、摘花生、耩麦子,一个个音符,无不让秋风演奏得动听、感人。

4、的中秋作文

月,世世代代,一如既往的挂在夜空中,如此耀眼,如此迷人。

“明月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啊明月,你为何会如此,如此不知疲倦的,往往复复的升起和落下?是为了感慨人世见的悲欢离合,还是为了祭奠已逝的灵魂,还是向在黑暗中孤苦的人带去一丝丝光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啊明月,千百年来,你总是世人所咏赞的对,你似乎注定成为孤独寂寞人的精神依靠,是落寞无助人的听诉者,仿佛人们已将世上所有的感已寄你于一身。难道,你那阴圆缺的变化,就是对人间人冷暖,世事沧桑的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啊明月,千千万万的人此时都饱含着离别之苦,只有抬头仰望天上的你,享受着月光浴,才能感受到自己牵挂的人与自己心心相印,不离不弃。是你,让寂寞的心不再无依无靠,让愁苦的思绪不再四处漂泊。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是啊,今晚是中秋啊!我早已盼望已久的月,此时如一轮金莹的玉盘,将人间大地笼罩在一片的金色光辉之中,月让所有的事物都像注入了感一般,一切的事物都仿佛向月低声诉说自己无尽的心事。

此时,我的新似乎早已被月的美所震慑,我屏住呼吸,感受着月的纯美,温柔和静谧。就这样,静静地,让明月清风带走我无尽的思绪,缓缓飘升,最后消失不见。我无声了,我那绵延不断的愫也被牢牢地定格住,时间也仿佛在此时停滞下来,不再流逝。

望着铰接的'明月,让人不禁会联想到月饼。“明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西湖游览志〉〉曾这样说道。东坡也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嚼着月饼,更会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怀,心中的亲切之感也会油然而生,让人的心也会感到一丝丝的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和我一样对月有着特殊感的朋友能永远的幸福美满,像亘古不变的月一样,永远散发出金色的光辉,去走黑暗,即便是再微弱。

5、的中秋作文

说到中秋节,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一家人坐在圆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一边欣赏着天空中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凝望着天空,月亮越升越高,首先是慢慢地往上爬,就像个胆怯的小姑娘,接着,“嗖”的一声,又像一道闪电,快速地升到了天空的正*。我呆呆的看着天空,仿佛看见了美丽的嫦娥和可爱的玉兔,还幻想着自己好像飞到了月亮上,跟着美丽的嫦娥和玉兔一起玩耍。

这时,妈妈叫我和爸爸去吃饭,我对妈妈说:“我们去小区里赏月吧!”爸爸特别赞同,于是我们把饭桌搬到了小区里,今天妈妈可做了不少美味佳肴,有好吃的饭,有香甜可口的水果,有美味的葡萄酒,月饼更是必不可少。我忽然想起了首跟月亮有关的句,不由得放声朗诵起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爸爸听了连连称赞,还提议我们一边吃着美味佳肴一边来玩“月”字的飞花令,爸爸的话音未落,我就拔得头筹,抢先说了一首“秦时明月汉时关”,爸爸也不甘示弱,马上对了一句:“明月时有,把酒问青天。”妈妈思考了一下,慢慢举起酒杯,深地朗诵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两岁的小妹妹也抢着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们纷纷给她点赞。

院子里,桂花扑鼻的香气弥散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不时的,有一两朵桂花落在我们的餐桌上。瞧那朵朵花儿,金黄金*,每一朵都那么玲珑娇小,一簇簇一团团,朵朵相依,被墨绿的叶子衬托着,清香宜人,生机勃勃。

我们一边吟诵歌,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还欣赏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这真是一个充满的中秋节!

点击查看更多浅析席慕蓉抒情诗的几种意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7263.html

热门阅读

  1.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社会漱口歌教案
  2. 有关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3.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穷女人和她的小金丝鸟
  4. 《摊破浣溪沙》全诗赏析
  5. 用闷闷不乐意思和造句
  6. 给高考祝福语简短
  7. 和同学发生的一件事作文300字
  8. 最新开学典礼发言稿
  9. 三八妇女节演讲稿1300字
  10.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童话故事
  11. 描写元宵节的现代诗歌
  12. 201年幼儿园鸡年祝福语大全
  13. 小木偶的故事续写
  14. 大学生实习周记优秀范文
  15. 刘伯温智救工匠的故事
  16. 转租房子合同范本
  17. 公司同事拜年贺词
  18. 卫生院行政部述职述廉范文
  19. 小学班级教学计划
  20. 村委会送温暖活动的发言稿
  21. 关于教师节的诗句
  22. 湖心亭看雪的重点句子
  23. 谢谢祢救赎我情感美文
  24. 我的春节寻根我的祖国我的家征文
  25.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教育实践报告
  26. 陆游《清商怨·葭萌驿作》原文及赏析
  27. 精选2016年平安夜温馨祝福语
  28. 压岁钱历险记作文500字
  29. 学校招生的标语
  30. 优秀学生经验交流演讲稿
  31. 服装订货协议合同范本
  32. 践行弟子规高中作文
  33. 三字经故事第三单元
  34. 财务部实习优秀报告
  35. 爸爸真辛苦小学二年级作文
  36. 市企业内部技术职称评聘经验交流会发言稿
  37.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诗句
  38. 给友善一个回应的美文摘抄
  39. 儿童故事一颗开花的树
  40. 201年五一劳动节给朋友的祝福短信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11 03:26:33
本页面最近被 167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70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