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路上的快乐心情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8-05 09:40:36

支教路上的快乐心情随笔

今天是支教第五天,我对白坡小学生活环境已经熟悉了,由于今早下雨,所以学生们都不用做操,我利用这段时间给他们选班歌。我给他们放的歌曲有《我相信》《奇迹再现》《最初的梦想》《梦想启航》他们很认真的听歌,经过一轮选票,终于选出《我相信》作为他们的班歌,选班歌是希望歌能够在他们伤心难过时给予他们鼓励,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灯。

中午,我来到校门口迎接学生,一开始,学生进来都说:“老师好”后来我的五年级学生来了,看到我站那里,也下来陪我,和我一起迎接学生。他们对同学说:“同学们,你们好!要和老师说好,不许没礼貌”或许他们是大哥哥,所以学生们都很认真问好,接着,一些小学生要去马路对面买水,想要出去,因为车辆很多,所以我们不会让他们出去,但小学生实在太多,我们两个人应付不过来,然后我的五年级学生树立起大哥哥榜样,他们叫小学生不要出去,主动帮他们买水,我看到这一幕,感慨他们的善良,感动他们的行为。从他们身上体现了男生团结友爱,帮助弱小的气概。

下午,我参与了他们的课后生活,跳皮筋,骑单车。和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夕阳拉长了我们的身影,而我们的笑声还萦绕在校园里,我们的快乐生活待续。

拓展阅读

1、活在“修身齐家”的阳光里

……古人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的理解是,应该分为两层意思去领悟。“修身齐家”为一个层面,“治国平天下”为更进一步的高层面。

对于百分之九十五以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生多是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修身齐家”,“穷则独善其身”。谁不想再一个台阶—“达则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呢?然而,想想古代达官显贵们乘坐的轿子,答案就不难找到。一个轿子,五分之四的人在抬着,仅供五分之一人去乘坐。平常人一生总是处于抬轿子的苦力位置。天命难违,少安毋躁,故不可能有些微张狂的舞台供你使用。

当然古今成大事者,多是从抬轿子开始,最终才坐轿子的。达者,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要不的话,*秩序怎么在中国能有两千余年彭祖般“高寿”呢?试想,一个整日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人,怎么能修身齐家?更不用说治国平天下了。

有道是“聪明莫过帝王,伶俐莫过江湖”。英雄天才史观,现在虽不多讲了,难道英雄与天才就不存在了吗?多少人拼搏奋斗,最终还是一生平庸,永世苦力;精英、天才们半生努力却一世辉煌,也就分开了人才与庸才的界限。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天才的成长,最好的土壤还是生他的那个“乱世”!他们总能极好地把握“乱世”时机。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关键还是如何利用人生有限时光,穷其平生修炼,去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头等重要的工作与任务—修身齐家。修炼到何时为止呢,应该说,倾其毕生精力吧。何以见得?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需要人们去认识的事物很多,非常陌生的事物却越来越多。虽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可能对于任何事物都略知一二,但对于关乎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自身家庭幸福,自身子女育等等“切身利益”,却是非知道不可的。

饭可迟吃,觉可晚睡,酒可推迟或者不喝,唯一件事却万万不可耽误:育好子女。庄稼一茬,人生一世,育好子女,是“齐家”的重要内容。虽说“人生于世糊涂始”,但在育子女问题,是糊涂不得的。这就如同一张白纸一样,虽好画图画,好写文字,但如果不能给予高度重视与全身投入培养,势必会涂鸦一片,造成一世遗憾,得不偿失。世界从来就没有卖后悔药的地方。有多少耕耘(方法对头的话),定会有多少收获。这是个比例学(或者叫投资学)的问题。

修身靠什么?靠的还是一个定力。就是如何终生坚持,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步伐与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相吻合。具体说就是刚正不阿,正直善良,有悲悯之,关爱生命关怀他人,有家庭责任等等。一个胸怀*,事事嫉妒他人,事事欲与人为敌,事事只想着自己,整日有家不回,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很难想象会有做人的亮点和成功概率。这些都靠的是使自己修身的动力—学习—学习—再学习,还有缜密思考,努力实践与积极进趣诸多要素。

我们不应当要求别人都如同自己一般正直善良,具有仁爱之,但却绝不可以如同自私者一般*自私。不强求自己如同英雄一般英勇无畏,但亦不可如同懦夫一般蝇营狗苟。活在“修身齐家”的阳光里,就会发现一切的美好,发现世界的壮丽。

2、小学音

我国自古老师导学生,重视“因材施”。近代理学家则更加系统地从学生学习的理活动中,找出其理规律,指导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学效果。

《音学习与理》这本书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音系曹理授在北京市城镇、农村选取典型学校,在三十余所大中小学,向两千余名师生进行了有关音学习理、音能力发展及音师素质等多项问卷的调查与测试,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汲取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加以分析和研究,编纂而成的,是一本切于实用的材和参考用书。

全书四个部分共十四章节,分别从音基础理、师生理、学习理、理进行阐述,尤其是第四部分对音学方法的选择与理效应及形成的音学模式对于音师的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拜读了曹理老师的著作《音学习与理》,感触颇深。

在音学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是怡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不论是学音知识技能、音欣赏,还是从事音表演和创作,理活动都很活跃。音师对学生学习的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学方法和学模式,以提高学效率。研究表明,在儿童学习音的诸多理中,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那么,音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就会被音*,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希望自己也能演唱,这是音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这一理,在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音的美,例如,学习歌曲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歌曲或由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是高兴还是忧伤,感受歌曲的绪。在学唱歌曲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感受歌曲的意境。无论是生动的'歌词还是优美的旋律都可以成为师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动听的歌声,美妙的琴声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在学中让学生加简单的律动或尝试为歌曲编配打击,让学生参与到音实践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对音的兴趣。

第三,音的兴趣还在于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如音课程的*,器进课堂,竖笛成为首选。在学时,我先为学生示范演奏了《梁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然后从最简单的小曲起,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两首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根据儿童的理,成功使他们得到了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因此,在音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而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

总之在儿童时期,由于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或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凭自己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学过程中,师要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3、静下来做

“老师,您这学期带几年级呀?”“老师,您带哪个班呀?”……像这样的话语还有很多,问出这些话的人有今年刚毕业的孩子,也有毕业生的弟弟妹妹,更多的是毕业生的家长,不论是谁,表达的意思都几近相同,大抵意思就是想让家中低年级的孩子跟着我学习。孩子喜欢,家长认可,这无疑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2019年初,产假即将结束的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一批孩子,那时还是在QQ群,大半学期的短暂相遇之后,便迎来了一次大分班。于是,我和2017级1班的这些孩子正式相遇,开启了我们的三年。

从初定规矩,到形成规范,我们在斗智斗勇中相互坚守。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思想育应当起到一个引领作用,思想不滑坡,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实施;思想不滑坡,学科育才能更加稳步向前。我善于抓住一切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育与安全育,我认为思想是地基,打好地基,才能建高楼;安全是底线,守住安全这个“1”,才能无限增加学这个“大数”。

育是个良活,面对学生,我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健康,发现任何一点儿异样,都会及时与学生谈,加以疏导,帮他们排除干扰,明确方向。孩子行为习惯的转变,学科成绩的提升,理状态的变化……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牵动着我的,其实,班主任就是大家长,一言一行托起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学中,我重视与家长携手共育,及时沟通交流学生在家及在校表现,和家长共同商讨育孩子的好方法,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家长的认同感,就像在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在这几年的相处中,家长和我成为了同盟军,我也得到了更多的理解、配合与持。在他们看来,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更是合格的学生“监护人”,把孩子交到我手中,他们很放,这也在一定程度坚定了我静下书的信

学生管理无小事,而态度是第一位的,把师工作当作事业来做,那必定是一件的事儿。这几年来,我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学校,进入室消毒、通风……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每天放学后又留在最后,做好一天的收尾工作。我也一直在想,如果学能够安安静静,不被琐事烦扰,师带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扎扎实实地接受育,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因此,在学时我要求自己不仅要看到眼前,还要看到远处,但更要看到的是更远处。我用备课,精设计学环节,立求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还能产生兴趣,学以致用。

在我看来,深耕课堂,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礼物。学不能单单局限于课内,要有由内而外的延伸,要有从而出的生发。在学习《绿》的时候,我会把孩子们带出室,让他们在校园里寻找绿,发现绿,触摸绿,体会艾青下满目生机;在学习《落花生》时,我会带领着孩子拔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用去感受花生的朴实无华与默默无闻,真正去体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学习《桂花雨》时,我会带领着孩子们嗅桂花香,赏桂花美,感受琦君下童年生活的美好;在母亲节时,我会让每位孩子写一首小诗,将满满的感化作尖的文字,流淌在母亲的怀;在学习**岁月时,我会带领孩子们搜集背景资料,观看纪录片和影视作品,近距离地感受**先烈们大无畏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怀……在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在自我体验中收获成长,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让学习真正发生。

书,潜育人。我们欢喜于学生成长之时,不也恰恰是自己收获成长之际吗?育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有幸在学生成长的旅途中护他一程,就是要用去播撒阳光和雨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育他们,然后静静地用爱守护,守护好漫天星河,帮助他们长成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

点击查看更多支教路上的快乐心情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8786.html

热门阅读

  1. 2016年平安夜给老公的祝福语
  2. 欢乐年夜饭初中生作文600字
  3. 古代丝绸之路散文
  4. 201年给同事的新年祝福语
  5. 幼儿园远程研修总结
  6. 做好庆祝5国际护士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7. 201年祝朋友复活节快乐祝福语
  8.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9. 幼儿感恩的小故事大全
  10. 201年有关拗九节的祝福语
  11. 电动工具租赁协议范文
  12. 海运出口货物订舱合同模板
  13. 关于工作不顺心的句子
  14. 小学二年一班家长会发言稿
  15. 橘皮花瓶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