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成语寓言故事50字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下文是有关写马的50字成语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老马识途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车水马龙
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在这些功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
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李广利将军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活到二十三岁。
【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用于选人才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拓展阅读
1、关于马的寓言故事
有一匹马一出生就是一个哑巴,心里有话却不能说出来,它一直非常痛苦。
一天,一个长着白胡子的*来到它的面前,对它说道:“让我将你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吧,我可以让你开口说话,不但能讲兽言、鸟语,还能说人话!”
马听了十分高兴,眼泪都流了出来:“如果真的能够这样,那我真的太感谢您了。”
“不过,”*接着说:“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你能说话以后,你不能随便开口,我让你说什么你必须说什么,你不愿意也得说;而你心里想说的,没有我的同意也不能说。如果你答应这个条件的话,那你就点点头吧!”
马沉思了片刻,坚决地摇了摇头,便转过身去头也不回地急驰而去。
一个正直的。人懂得,如果向他人表露的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而是谎言和欺骗的话,倒不如选择沉默。
2、关于马的寓言故事
声色狗马的成语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隋炀帝的长子杨昭,即元德太子,卒于大业二年。当时,朝中*都认为炀帝次子杨暕理所当然就是储君。杨暕既为皇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的品行却很差不及兄长杨昭,平时骄纵恣肆,行为不端。他周围的也是一帮*小人,杨暕常派人多方搜寻声色狗马,供自己恣意淫乐。
那时,有个京兆人名达奚通,有个小妾王氏擅长唱歌,一时间达官贵人争相邀她出入华堂宴会,后来竟常到杨暕府中一展歌喉。有个御史向皇帝告发此事,炀帝很生气,派了1000多名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严厉查处了与此有关的人。
杨暕的妻子韦氏死后,杨暕就同韦氏的姐姐元氏私通,元氏生下一女,杨暕居然暗底里把他的亲信乔令则一帮人叫到府中,为此设宴庆贺,闹得不可开交。乔令则等人把杨暕的帽子**来,说应该戴上皇冠才对,又说元氏应为皇后。后来炀帝知道这事,气得半死,下令处死乔令则等人,元氏赐死,杨暕手下的其他狐群狗*也被发配充军。
隋炀帝自己荒淫无度,儿子又如此不争气,再加上内政外交政策的失当,因此隋朝统治不满40年就宣告灭亡。
3、蝇营狗苟出处释义同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返。"
"蝇营"出自《诗经小雅青蝇》诗。诗共3节,每节都以"营营青蝇"开头,第一节四句:"营营青蝇,止于樊。恺悌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形容往来频繁之状;青蝇,蝇类中最惹人厌恶的绿头苍蝇;樊,义同"藩",即篱笆;恺悌,亦作"岂弟",和乐平易之意,《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杜预注"恺,乐也;悌,易也"。这四句大意是说,绿头苍蝇真讨厌,嗡嗡营营停在篱笆上面。和善明理的君子啊,决不可听信谗言。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把播弄是非、颠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蝇",把谗佞小人为争逐名利无孔不入、不择手段的行为称之为"蝇营",说卑鄙小人象营营往来的青蝇一般,讨厌之至,正人君子要警惕。"狗苟"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他在"蝇营"之后添了"狗苟"二字,这个成语从此流传。
《送穷文》是一篇颇有寓意的文章,文中说要送走五个穷鬼"智穷""学穷""文穷""命穷"和"交穷","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资料
《蝇营狗苟的意思是什么_蝇营狗苟的解释_造句示例》()。狗苟,是形容苟且、贪婪下作、偷偷摸摸。"蝇营"和"狗苟"二字均同音相连,在字面上组合得较巧妙。"蝇营狗苟"一般都用来形容没有廉耻的卑污人物。
光明磊落
光明磊落、禽兽不如
(1) 在千夜的蝇营狗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即使背负着一个使命,也不能葬送自己的心。
(2) 黄衫虽然一介弱女,却也并非不明大义,更非蝇营狗苟之人,她能深刻理解父亲送己前来的一片苦心,也能深刻理解“朝廷幸甚,天下幸甚”。
(3) 什么胡公公,这样的蝇营狗苟之辈根本不值一提,我要过好自己的生活,迟早让他有难过的一天。
(4) 苍天之下,蝇营狗苟,万族林立,宵小猖狂。
(5) 滚滚红尘里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各种鸡零狗碎、蝇营狗苟,这对于常年面对着你死我亡这种简单选择的司马来说,恐怕接受起来不是很容易。
(6) 这个秦国,真是一群蝇营狗苟之辈!尽用些下三滥的花招。
(7) 蝇营狗苟的宵小之徒们随处可见,信手拈来。
(8) 没有统治者和 污吏的压榨,更没有蝇营狗苟、勾心斗角的**,颐养天年,无比快乐。
(9) 但他没想到,大*的蝇营狗苟无处不在,并且在〔niubb.net〕下午就出现在他面前。
(10) 王首领,我薛少龙平时对你们王家寨不薄吧,为何整日蝇营狗苟,气恼本尊?
4、关于马的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麦地里播种燕麦。
一匹年幼无知的小马从他身边经过,不以为然地说道:“你有这么多燕麦,先生,这真是件大好事。据说人类的聪明才智远比我们马儿强,但你为什么把这么多燕麦撤在田里?难道这不愚蠢吗?”
“你整天在田里翻土平地,辛勤地耕耘着,还随意地把大把大把的燕麦乱撤在地里,累得筋疲力尽、汗流浃背。假如能把这些燕麦给我,或给那匹栗色马,那该多好啊!就是拿去喂母猪,也比白白扔掉有意义得多。如果把燕麦囤积在仓库里,那是吝啬的行为。总之,不论如何处理这些燕麦都比现在白白地撤掉要好得多,你现在这样做真是太愚蠢了。”
秋天到了,田里的燕麦一片黄灿灿的,播下的燕麦获得了好收成,农夫每天喂马所用的饲料,就是从田里收获来的燕麦。
5、蝇营狗苟出处释义同韵词近义词成语故事
(1) 因为军人们被授予荣誉和权力,成群的蝇营狗苟的坏胚子趋炎附势,本不具备的天才品质都赋予了权势,于是他们便被称为天才。
(2)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许多作家并没有因环境险恶而以蝇营狗苟的态度来保全自己。
(3) 我们要使学校成为团结、和睦的整体,而不是蝇营狗苟,钩心斗角的场所。
(4) 我们都蝇营狗苟的生活着,不过为求一席生存之地。
(5) 就轻视那些为了生活为了亲人而卑躬屈膝蝇营狗苟的人。
(6) 也罢!这江湖之大,我等鼠辈蝇营狗苟,无异于坐井观天,江湖路漫漫,不知如何行走。
(7) “香饵之下,必有死鱼”,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8) 何况一些蝇营狗苟之辈,何足道哉。
(9) 有时我憎恨自己过着这种庸庸碌碌、蝇营狗苟的生活,如同燕雀一般毫无意义,要不是我年纪大了,我会参军入伍,争取出将入相,青史留名。
(10) 你在*工作也有*年的时间了,蝇营狗苟的事情,相信也能看到,就连那些犄角旮旯里都处处藏着祸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