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劳诗经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 2025-08-08 11:08:01

民劳诗经原文及翻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

无纵诡随,以谨惽怓,式遏寇虐,无俾民忧。

无弃尔劳,以为王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无纵诡随,以谨罔极,式遏寇虐,无俾作慝。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民亦劳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

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注释】:

1、汔(弃qì):乞,求。《郑笺》:“汔,几也。”

2、诡随:不怀好意。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七:“诡随,谓谲诈欺谩之人也。”

3、寇虐:抢劫残害行为。俞樾《群经平议》:“言为寇虐者,必遏止之,不以其高明而畏之也。”

4、憯(惨cǎn):曾。《毛传》:“憯,曾也。”

5、柔:《通释》:“按能与柔义相近。柔之义为安之善,能亦安也善也。”

6、逑(求qiú):《毛传》:“逑,合也。”《郑笺》:“逑,聚也。”

7、惛怓(昏挠hūnnáo):朝政纷乱。《郑笺》:“惛怓,犹喧哗也,谓好争者也。”

8、劳:《郑笺》:“劳,犹功也。”

9、休:《尔雅·释言》:“休,庆也。”

10、罔极:《集传》:“罔极,为恶无穷极之人也。”

11、慝(特tè):邪恶。

12、有德:《集传》:“有德,有德之人也。”

13、愒(憩qì):通“憩”,休息。

14、厉:《郑笺》:“厉,恶也。”

15、正: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七:“正,当读为政。寇虐之徒,败坏国政,遏之则政不败矣。”

16、戎:汝。《郑笺》:“戎,犹女(汝)也。式,用也。弘,犹广也。”

17、缱绻(遣犬qiǎnquǎn):喻朝政纷乱不顺。《集传》:“缱绻,小人之团结其君者也。”

18、玉女:玉:好,爱。女:汝,你。阮元《王欲玉女解》:“诗言玉女者,畜女也。畜女者,好女也。好女者,臣悦君也。召穆公言:王乎,我正惟欲好女畜女,不得不用大谏也。”

19、大:意为郑重。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安康。爱护京城老百姓,安抚诸侯定四方。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小人行不良。掠夺暴行应制止,不怕坏人手段强。远近人民都爱护,安我国家保我王。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休息。爱护京城老百姓,可使人民聚一起。诡诈欺骗莫纵任,谨防歹人起奸计。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人民添忧戚。不弃前功更努力,为使君王得福气。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喘口气。爱护京师老百姓,安抚天下四方地。诡诈欺骗莫纵容,反覆小人须警惕。掠夺暴行应制止,莫让邪恶得兴起。仪容举止要谨慎,亲近贤德正自己。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歇一歇。爱护京师老百姓,人民忧愁得发泄。诡诈欺骗莫纵任,警惕丑恶防奸邪。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国政变恶劣。你虽年轻经历浅,作用巨大很特别。

人民实在太劳苦,但求可以稍舒服。爱护京师老百姓,国家安定无残酷。诡诈欺骗莫纵任,小人巴结别疏忽。掠夺暴行应制止,莫使**遭**。衷心爱戴你君王,大力劝谏为帮助。

【赏析】:

《民劳》一诗,《毛诗序》以为“召穆公刺厉王也”,郑笺云:“厉王,成王七世孙也,时赋敛重数,徭役繁多,人民劳苦,轻为奸宄,强陵弱,众暴寡,作寇害,故穆公刺之。”朱熹《诗集传》则以为“乃同列相戒之词耳,未必专为刺王而发”。严粲《诗缉》也说:“旧说以此诗‘戎虽小子’及《板》诗‘小子’皆指王。小子,非君臣之辞,今不从。二诗皆戒责同僚,故称小子耳。”朱熹等宋代经学家每不从汉儒之说,自立新义,时有创见,但涉及君臣关系问题,却反而比汉儒保守。其实,正如范处义《诗补传》所说:“古者君臣相尔女(汝),本示亲爱。小子,则年少之通称。故周之《颂》、《诗》、《诰》、《命》,皆屡称‘小子’,不以为嫌。是诗及《板》、《抑》以厉王为‘小子’,意其及位不久,年尚少,已昏乱如此。故《抑》又谓‘未知臧否’,则其年少可知矣。穆公谓王虽小子,而用事甚广,不可忽也。”朱、严之说实不足为训,《毛诗序》无误。

本篇共五章,每章十句,均为标准的四言句,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各章互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第一句皆同,第二句仅末字互相不同,第三句除第三章外余四章皆同,第四句皆不同,第五句皆同,第六句后两字不同,第七句皆同,第八句、第九句皆不同,第十句除第四章、第五章外余三章第一字均为“以”。这样的句式结构,具有明显的重章叠句趋势,本是《国风》中常见的一种基本格式,但在《大雅》中居然也有板有眼地出现,确实令人有些奇怪。不过说怪也没什么好怪,《大雅》虽以赋为主,但它与《国风)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有一定联系的,《凫鹥》、《泂酌》两篇不也是复沓式结构吗?只是《民劳》一诗篇幅要长得多,五章反覆申说,意味尤为深长,令人咀嚼不尽。

诗一开头,就说人民已经很劳苦了,庶几可以稍稍休息了。姚际恒评曰:“开口说民劳,便已凄楚;‘汔可小康’,亦安于时运而不敢过望之辞。曰‘可’者,又见唯此时可为,他日恐将不及也,亦危之之词。”(《诗经通论》)很能抓住要害。接着“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是说要以京畿为重,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无纵诡随,以谨无良”,是说不要受那些奸狡诡诈之徒的欺骗,听信他们的坏话。第二、三、四、五章的“以为民逑”、“以绥四国”、“俾民忧泄”、“国无有残”与“以谨惛怓”、“以谨罔极”、“以谨丑厉”、“以谨缱绻”,也是围绕恤民、保京、防奸、止乱几个方面不惜重言之。陈子展说:“盖诗人已豫见厉王溃灭,故不觉其言之丁宁而沉痛也。”(《诗经直解》)诚然。至于为什么每章都有“无纵诡随”一句放在“式遏寇虐”一句前面,钟惺是这样解释的:“未有不媚王而能虐民者,此等机局,宜参透之。”(《评点诗经》)但比他更早,严粲就这样分析过:“无良、惛怓、罔极、丑厉、缱绻,皆极小人之情状,而总之以诡随。盖小人之媚君子,其始皆以诡随入之,其终无所不至,孔子所谓佞人殆也。”(《诗缉》)其实,说穿了,抨击小人蒙蔽君主而作恶,无非是刺国王不明无能的一个障眼法。不便直斥君主,便拿君主周围的小人开刀,自古皆然。

拓展阅读

1、孔子十则典语录论语孔子语录十则 孔子论语典语句

2、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

4、: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5、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7、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8、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1、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2、孔子十则典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进而能有新的体味,就可以做老师了。"

15、孔子说:"学过了,每隔一段时间就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相识相知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16、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远乎?"(《泰伯》)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9、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後雕零的。"

20、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2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2、子曰:"岁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

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4、: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2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8、: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29、: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0、: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3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

33、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3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3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3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38、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3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秋思赏析

碧嶂猿啼夜,新秋雨霁天。

谁人爱明月,露坐洞庭船。

注释

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

霁天:晴朗的天空。

谁人:何人;哪一个。

洞庭:湖名。即洞庭湖。

秋思:秋日寂寞凄凉的思绪。唐沉佺期《古歌》:“落叶流风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开。”宋苏辙《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惠纸》:“西溪秋思日盈牋,幕府拘愁学久骞。”明高启《谢陈山人赠其故弟长司所画山水》:“满空云冻动秋思,飞泉落日何萧**。”周咏《秋怀并留别湘中诸友》之八:“湖海蹉跎感岁华,满腔秋思系蒹葭。”

碧嶂:青绿色如屏障的山峰。唐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宋范成大《致爽阁》:“碧嶂横陈似断鼇,画阑相对两雄豪。”元廼贤《送胥有仪南归》:“立马望华盖,君家碧嶂东。”

霁天:晴朗的天空。唐宋之问《玩郡斋海榴》:“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城府深朱夏,江湖渺霁天。”宋秦观《满庭芳》词:“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

谁人:何人;哪一个。《吕氏春秋·贵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唐王建《簇蚕辞》:“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晦翁断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锄强扶弱的事,不是我,谁人肯做?’”川剧《五台会兄》:“杨延德:谨遵师命。(内马叫)师父!五台山清静的禅院,谁人的马叫?”

洞庭:湖名。即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莪州公》:“洞庭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洞庭湖”。

3、秋思赏析

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创作背景

词疑作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秋,时作者自苏州北上,途扬州。

《罗敷歌》,亦名《采桑子》,得名于汉乐府歌《陌上桑》。贺铸此题,为一五首组词,从其三上片所写“东南自古繁华地,歌吹扬州,十二青楼,最数秦娘第一流”,知此词写于扬州。

这首词的主调是抒发一种浓重的悲秋感,由此而引致对人事聚散无常的深深悲慨之情。

首句“自怜楚客悲秋思”,直点悲秋情绪,为全词定一基调。按楚客,指宋玉。宋玉,楚人,其《九辩》曾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慨叹。自怜,自我怜悯之意。两字见出了作者远离家国,离群索居的苦闷。正因为远离家国,离群索居,适逢肃杀悲凉之秋,词人郁闷的心境,更增几分惆怅感。“难写丝桐”,承接上句,是说这种因秋所致的悲愁感,是任何美妙的音乐也难以抒发排遣而出。四字言简意赅,渲染得恰到好处,非*婉曲折地传达出了作者因秋所致的“悲”与“思”。

“目断书鸿,平淡江山落照中”。这两句承前:因秋而悲,离群索居,于是自然勾起对家国的思念。但极目远眺,望眼欲穿,何尝见任何传书的鸿影,唯只有那每日都见平淡无奇的山河掩映在一片落日的斜辉中。平淡两字,用得恰到好处,将作者此刻心情,表露得十分真切。试想,笼罩在一片悲秋思乡之情中的作者,又有何观景心思。既无心观景,自然觉得所见之景平淡无奇。况值黄昏时节,那沉沉欲坠的红日,配合上悲凉萧瑟的秋景,词人首先产生的感受就是一股莫名的凄楚之情。好在词人虽无心赏景,而景色自不会因词人的主观感受而有所改变。这句的好处在于作者有意无意之间非常客观形象地呈现给了读者一幅落日残照下的山河胜景图,给人以色调和谐、浓淡相宜之感。

“谁家水调声声怨,黄叶西风”。按水调,曲牌名。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水调属商调曲,其声哀怨,相传唐玄宗入蜀,听水调歌而深感“山川满目泪沾衣”。这首词作于扬州,顺手化用杜牧句是很自然的。但妙在化用得天衣无缝、融合无间,它借助于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句所具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婉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

“罨画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这里指装饰鲜丽的建筑物。玉楼,仙人所居之楼,这里为青楼的美称。十二,状其多也。作者由唐人杜牧留下薄幸名声的扬州地面,联想到杜牧的句。更因黄叶西风的感召,涌发出无限悲愁之感,复由自然联想到人世的聚散、男女的欢情,深感任何美妙繁华之景的短暂易逝。昔日欢聚的美好时刻,现在看来,有如虚无缥缈的*世界。故往日的欢会,无论当时觉得如何美妙,对照今天的离散来说,真有不堪回首之感。“空更空”三字,寄托着词人无限人世聚散无常的悲慨之情,其怀人而不得的愁情,亦由此得到充分的宣泄。

此词前半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半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其思想情绪之表达,或直抒而出,或借景生发,用语平淡中显自然,疏雅中见秾丽。其深沉厚重的感情,借助于浑融圆整的意境得到了抒发,颇体现贺词情思缠绵而又精于组织的特色。

点击查看更多民劳诗经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0266.html

热门阅读

  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景物作文
  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3. 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标语荟萃
  4. 四年级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
  5. 不要骄傲的句子摘抄
  6. 春训学习心得体会
  7. 小学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8.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9. 201公司春节祝福语大全
  10. 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诗词
  11. 春节对联怎么写大全
  12. 人生的标点美文
  13. 老妈五宗最小学五年级作文
  14. 老汉伦克朗睡前故事
  15. 高校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16. 让人伤感的有关爱情的经典语句
  17.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大全
  18. 有关春节的诗歌精选
  19. 2016感恩节经典短信祝福语
  20. 企业中秋祝福诗句
  21. 想飞的小田鼠的故事
  22. 宝宝满月红包祝福语
  23. 妇女节的手抄报
  24. 聪明的女农民童话故事
  25. 关于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
  26.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范文
  27. 2016年关于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28. 你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美文
  29. 201年给亲人的新年祝福语
  30. 关于励志的诗句精选
  31. 《火烧云》的教案设计范文
  32. 赞美秋天菊花诗句
  33. 走过人生的悬崖的毕淑敏故事
  34. 浪漫户外婚礼策划范文
  35. 鲁迅珍惜时间故事小段落
  36. 住宅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论文
  37. 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38. 描写快乐的名言语句
  39. 成长路上的阳光记叙文
  40. 2016农村基层工作心得体会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4:44:55
本页面最近被 69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江苏,TA在页面停留了 18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