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的经典古诗
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0、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川.--王安石《黄河》
11、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王昌龄
12、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王昌龄《送裴图南》
13、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杜甫《黄河二首》
14、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5、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16、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17、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8、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19、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20、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21、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白居易《生别离》
22、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 《黄河夜泊》
2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拓展阅读
1、关于黄河的经典古诗句
1、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3、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8、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9、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10、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11、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1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13、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1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15、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李白《太原早秋》
16、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白居易《望月有感》
17、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18、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19、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20、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22、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23、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罗隐《黄河》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2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27、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8、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29、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30、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1、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
32、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3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34、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35、枫落河梁野水秋。——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3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7、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38、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谢榛《渡黄河》
3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40、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41、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许浑《汴河亭》
42、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范云《渡黄河》
43、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塞下曲·其一》
44、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45、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46、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47、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49、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
50、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罗隐《黄河》
51、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李白《公无渡河》
52、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53、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54、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55、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56、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怨》
57、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58、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59、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60、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的端午节经典诗句欣赏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于:李隆基《端午》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陆游《乙卯重五诗》
3、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于:朱翌《朝中措》
4、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出于:刘克庄《贺新郎》
5、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于:王充《满江红》
6、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于:张榘《念奴娇》
7、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出于:陆游《楚城》
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出于:苏轼《少年游》
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出于:范成大《鹧鸪天》
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于:殷尧藩《端午日》
1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出于:贝琼《已酉端午》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出于: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出于:赵蕃《端午三首》
14、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出于: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出于:殷尧藩《同州端午》
16、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1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出于: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8、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出于:张耒《端午》
19、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出于:张孝祥《点绛唇》
2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出于:许及之《贺新郎》
2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出于:苏轼《浣溪沙》
2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出于:杜甫《端午日赐衣》
23、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出于:杨无咎《蓦山溪》
24、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出于:陈三聘《如梦令》
25、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忄欠微暑。——出于:范成大《如梦令》
26、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出于:李之仪《南乡子》
27、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出于:张榘《念奴娇》
2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出于:边贡《午日观竞渡》
29、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出于:秦观《端午》
3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出于:苏轼《浣溪沙·端午》
3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出于: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3、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出于:苏轼《屈原塔》
34、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35、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出于:张榘《念奴娇》
36、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出于: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7、我游南宾春暮时,蜀船曾系挂猿枝。——出于:陆游《三峡歌》
38、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出于:苏轼《浣溪沙》
39、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出于:钱琦《竹枝词》
40、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出于:万俟咏《南歌子》
41、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42、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出于:刘禹锡《竞渡曲》
43、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出于:文天祥《端午感兴》
44、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45、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出于:许及之《贺新郎》
46、**人洒墨香浓。幽情要眇,雅调惺松。——出于:赵以夫《芰荷香》
47、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出于:苏轼《六幺令》
48、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出于:文天祥《端午》
49、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出于:陈子龙《五日》
5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出于:卢肇《竞渡诗》
3、经典古代打油诗大全古代经典有趣的打油诗集锦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便是打油诗的起源。通篇写雪,但不见一个“雪”字,然而雪的形神跃然,尤其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传神。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后世就把很口语话的诗歌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题黄鹤楼》
唐·李白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的名作《登黄鹤楼》,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于是脱口而出这首打油诗,随后搁笔不写了。 此一段佳话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唐·李白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李白和杜甫,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最出色的两位诗人,他俩的诗或豪情万丈,或意蕴深邃,但这首“戏杜甫”却多了些许别样的轻松与幽默。
打油诗:《竹笋焖肉诗》
宋·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尽管仕途不顺,屡遭贬黜,但其豪放之情不减,仍快乐地尽享美食,东坡好吃肉,杭州名菜“东坡肉”正式苏东坡所创制。
宋·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明·徐九经
头戴乌纱帽,当官不省劲。
平事我不管,专管不平事。
徐九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为戏剧、影视等很多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为后人广为传颂。这首打油诗既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他清廉*的真实写照。
打油诗:《讽“到此一游”诗》
清·孙维奇
粉白墙上狗屁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
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了这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
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解缙才华出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厚爱,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有位妃子生了个孩子,解缙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龙。朱元璋说:是位千金。解缙对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叹道:可惜*。解缙紧跟着来了一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缙仍是口若悬河: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