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倒翁诗歌赏析
洪荒宇宙越千年,昨夜西风绕华梁。
炎黄上下五千载,古道柔肠几千问。
汾河柔水曲悠悠,醉魂此地亦无怨。
悬瓮山麓白鹤亭,记怀叔虞筑晋祠。
晋商足智西口行,背井离乡杀虎口。
三晋大地福泽广,自古多是金华殿。
应州亦是好去处,古时南控雁门关。
朔风一动撼天地,云朔在北望金城。
地势平衍古战场,驰突兵伐若游龙。
孝穆一门三王后,为显本门之荣耀。
清宁二年兴土木,自此便有应州塔。
黄花梁上青松环,古木深林万载横。
玲珑宝塔共六层,实有暗阁为九层。
层檐风铃响彻骨,唤召古县万谷峰。
挑角飞檐凤翼张,望尽南山郁苍苍。
七重宝树围金界,十色雯华拥画梁。
佛宫释迦塔挑云,高耸云端傲华州。
塔内四座皆真主,毗卢舍那如来佛。
阿难迦叶护神佛,文殊普贤坐参佛。
古塔历时近千年,纹丝不动天地间。
雷火不烧佛宫塔,几载地裂亦无恙。
当今四塔美名扬,流芳后世万古传。
世人惊叹应州塔,人称是为鲁灵光。
拓展阅读
1、吴融《卖花翁》唐诗赏析
和烟和露一丛花,
担入宫城许史家。
惆怅东风无处说,
不教闲地著春华。
赏花、买花以至养花 ,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 但在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耽玩花朵又往往形成富贵人家的特殊嗜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样的风气。白居易有《买花》诗,真实反映了这种车马若狂 、相随买花的社会习俗 ,并通过篇末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评语,揭露了贵家豪门的奢靡生活 。吴融的这首《卖花翁》,触及同样的` 题材,却能够不蹈袭前人窠臼,别立新意。
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前一联交代卖花翁把花送入贵家的事件。和烟和露,形容花刚采摘下来时缀着露珠、冒着水气的样子,极言其新鲜可爱。许氏与史氏,汉宣帝时的外戚 。许指宣 帝许皇后家 ,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 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一世,所以后人常用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居住在宫城以内,当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惆怅东风无处说 ,不教闲地著春华。这后一 联抒发作者的感慨。东风送暖 ,大地春回 ,鲜花开放,本该是一片烂漫风光。可如今豪门势家把盛开的花朵都闭锁进自己的深宅大院 , 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点缀些许春意,景象又是何等寂寥!不教
一词 ,显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 ,也隐寓着诗人的愤怒。诗人不直说愤怒,却托之于东风的惆怅。东风能够播送春光 ,而不能保护春光不为人攫走 ,这真是莫大的憾事 ;可就连这一点憾恨 ,又能到哪里去申诉呢?
诗篇由卖花引出贵族权门贪得无厌、独占垄断的罪恶。他们不仅要占有财富,占有权势,连春天大自然的美丽也要攫为己有 。 诗中蕴含着的这一尖锐讽刺,比之白居易《买花》诗着力抨击贵人们的豪华奢侈,在揭示剥削者本性上有了新的深度。表现形式上也不同于白居易诗那样直叙铺陈,而是以更精炼、更委婉的笔法曲折达意,即小见大,充分体现了绝句样式的灵活性。
2、王维经典诗歌赏析王维代表作鉴赏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
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在画中。不仅仅是如此,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3、六年级暑假精品作文精选:不倒翁不会倒
记得小时候,我很天真,十分淘气。身体脆弱,磕碰一下就会哭闹不止,是谁让我学会了坚强?是不倒翁罢。
记得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我肆意的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奔跑,一个不留意,一颗小石子把我绊倒了。“哇、哇、哇,好痛啊。”我抹着眼泪向家里走去,一到家,便投如姥姥的怀抱,撒起娇来。姥姥和蔼的对我说:别哭了,姥姥给你玩具玩。”说着,姥姥从抽屉拿出了一个类似小人的东西,“姥姥,这是什么玩具啊,我从来都没见过呀”我天真的问。“孩子,这是一个不倒翁,他从来都不会倒下的!”姥姥对着我说。我伸出小拳头打向不倒翁,不倒翁倒下了,我兴奋的说:姥姥不倒翁倒下了!倒下了!”姥姥微笑不语,不一会儿,那不倒翁居然又站了起来,我生气了,又将拳头打在不倒翁上,不倒翁摇摇晃晃就是倒不了,我打了一会,打不动了,便问姥姥:为什么不倒翁倒不了呢?”姥姥微笑着说:因为不倒翁有一颗坚强的心啊!他很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毅然面对,没有躲避,没有逃跑。”我听了,拿起不倒翁看了一会儿,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严肃的对姥姥说:我也要像不倒翁,站立不倒,面对所有困难不会逃跑,姥姥,我不会再哭了。”
姥姥听了欣然的笑了。
是啊,人也是这样,生活中会遇到不少坎坷、困难、阻挠,但是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面对困难,我们不会逃跑,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不让困难骑在我们的头上!
这篇六年级暑假精品作文精选:不倒翁不会倒,就为大家呈现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暑假过的开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