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8:3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 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 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附:板书设计

倍思亲

少一人

拓展阅读

1、《十六年前的回》优质

一、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

师:毛**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师:本是**先驱**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遇难16周年──**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的女儿李星华**,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1、朗读文:

自由朗读文,把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习:

⑴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社会*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⑵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三、默读文,理清写作顺序和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⑴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小组合作,交流感悟

组内初步交流自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五、布置作业

1、自生字、抄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文。

2、《十六年前的回》优质

“阅读是一种对话”。对话,体现了阅读的目的和本质,生与文本的对话无疑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是阅读的中心。正如《语文程标准》里所说的那样:“阅读生、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的过程,我想,阅读首先要保证生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其对话的内容至少包括:读懂了什么,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获得了怎样的思想启迪,享受怎样的审美乐趣。所以本时的我是建立在生初步读懂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引导生在自读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的**精神。这样在中,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不断对话中去发散生的思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的高大的形象和**的精神,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

材分析:

本文是*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正值***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这篇文章是对生进行**育的好材。本文通过对*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展示了**先烈忠于**事业的伟*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选编这篇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生借助文,激起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生领悟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本分两时完成。第一时的主要在生初步读懂文理清顺序的基础上,习被捕前和被捕时部分,同时引导生在自读文时,通过抓重点词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引导生更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进而加深领会*的**精神。第二时,则着重引导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对我们讲的——他对于**事业的信心”的理解,感悟*在法庭上为什么能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同时引导生领会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1、了解*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2、通过理解文内容,初步感受***为了**,为了*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和**精神,使生受到**的情感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重难点:

1、引导文,感受*的高贵品质。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时安排:二

第一

一 、谈话导入,揭示题。

1、清明节的意义

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你们知道清明节有什么意义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

2、介绍*。

我们先来看看在“民族魂”的网站上,人们对他的评价,给他的留言。(出示件,链接)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让这许许多多的人如此缅怀呢?(件出示*的画像)生简单汇报收集的*的资料。师补充、小结。

(意图:语文要以情为导线, 通过谈话和人物介绍激发生对伟人的崇敬之情,为生营造情感氛围,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基调,并让语文充满情感。)

3、揭示题,齐读。

今天我们要习的这篇文,是**先驱**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回就像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远,有的近。十六年是那么的远,可作者的记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随着文,走进作者的回,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初读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对文的初步理解。

(1)后习题已经告诉我们,这篇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再想想文写那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为女儿的李星华忘不了的到底是父亲的哪些事?

(2)生汇报交流。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意图:调动生的主动性,引导生独立阅读文,给予生静读文的时间,深入思考,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的内容。通过组织生读文,说事件、找时间中逐步了解作者的表达顺序,理清文的条理。)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对于李星华来说,*是个父亲;对人民来说,*是个**者。在他的身上有着无数**者都具备的优秀品质。想了解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的伟大形象。

1、出示句子:(第7自然段)

3、交流:

(1)找出这段话中体现局势严重程度的词?(越来越)

其实文前面也有相关的语句告诉我们局势越来越严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指导读好这段话。

意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与妻子的一段对话,第一句话承上启下。父亲说的话虽不长,但“言为心声”,四句话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不能离开。这段话是师引导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的载体;同时也是生在研读文本时情感体验的重点内容。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处理过程中,我依循文脉和情,将的重点段放在第七自然段,并以此为点,上挂前文。)

(2)这是被捕前(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那被捕时的他又是怎样的**者形象呢?请大家一起看看文。

①引导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态度严峻”感悟人物形象。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敌人呢?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

面对这样的敌人,面对这不妙的情形,*怎么还是这样不慌不忙,父亲应该知道,一旦被捕,可能就要判重刑,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他还是那样不慌不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②感情朗读、以读激情。

看到这样的*,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部分,读出*的沉着冷静,读出你对他的深深敬意。

意图:尊重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让生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再结合生的阅读感悟,引导生品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进一步明晰作者所塑造的**者形象。最后感情朗读的指导则是生心灵与文字的碰撞,情感与内容的交融。)

四、外拓展,升华情感。

1、读到这儿,你们对于*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你们回家后把它写在自己的书上。

2、后,请同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们也可以自己登陆“民族魂”网站,表达自己的心意。

(本环节的意图是拓展生知识面,进一步感受***的**精神,受到**的熏陶*。)

五、板书

被捕前 对**高度负责

被捕时 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 被捕后

被害后

3、《十六年前的回》优质

一、 目标:

1、写本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了解*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的事迹,受到生动的**育。

4、 领悟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

二、重难点

1、引导文,了解***被害的过程,感受*的高贵品质。

2、结合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生领悟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方法:

以读代讲,借助资料理解文本,写法迁移运用。

四、准备

1、收集关于*的资料。

3、布置生提前预习文,想想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作者回了十六年前父亲的那几件事?

五、时安排

六、型:新授

第一

时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习目标。

2、整体感知文内容,理清文叙述的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文,会生字。

4、 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难点

理清文条例,感悟人物品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单元导读”入手,明确单元习目标

导:同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习什么?并划出本单元习目标。

1、生自由朗读文导读内容,划出本组文的主要内容和习要求。

2、指名说说习的内容和习目标。

3、(件出示习要求)齐读习目标。指出,文的叙述顺序有哪些?强调要在本组文的习中体会文的表达顺序,并习运用。

二、导入新,了解背景

1、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十六年前的回》。

2、“十六年前的回”作者李星华回了谁呢?

3、交流*的资料。(师看情况补充)

*是中国**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18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检查预习:

1、 检查生字读音,指导魔、等字的写法。

2、 本的多音字非常多,看大家能否读准:

出示:被难 埋头整理 待了一会儿 含糊 着急 新夹衣 散步 便衣 披散

乱蓬蓬 沉着 蒙了一团云雾

3、同桌检查读文。

4、用一句话概括李星华回父亲*什么事?这件事是从哪一段到哪一段记叙的?

四、初读感知。

1、默读文,这部分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给你留下印象很深刻的是什么?简单划句子,做批注。

(1)、交流: 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理清条理,归纳小标题: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2)、文第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和哪一段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本文的叙述顺序是?开头结尾什么关系?这么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

根据生的交流,随机指导。重点解决:

A、被捕前,局势紧张。如果生交流到“我看到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就引导,父亲为什么这么做,找出有关语句,同时点出,文章不仅首尾照应,还有这样的前后照应,这样的前后照应就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了。并让生找一找与“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相照应的句子。

B、重点练习朗读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C、通过交流,你觉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在生交流“文中哪些事给你下深刻的印象”时,随机问生,在交流完后,在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成为这样的人呢?快速浏览全文,划出有关的句子。交流,齐读。

2、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的那些言行令你最为感动或印象最深呢?请大家默读文,划出有关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有什么手法表现了*的高尚品质。生自

五、回顾习收获,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搜集*在狱中的情况。

4、家长校“案例”《父母

一.引入主题:

熊xx,2007年从长沙南雅中走出来的“美国高考状元”。熊文涛在美国SAT(ScholasticAementTtest,即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了最高分——数理化三科满分2400分的成绩。为此他先后收到威廉姆斯院、普林斯顿大、斯坦福大等美国顶尖大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威廉姆斯院,并获得将近160万人民币的奖金。熊文涛的父母只是普通的职工,但他们都特别注重孩子的育,喜欢在寓于乐中让孩子习,让孩子在“乐”中

熊文涛的父母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中乐。他的父母回说,熊文涛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音乐、绘画等习班,也没有专门为了提高习成绩去请家、上培训班之类;相反,我们在他的所有的余时间,尽情陪他玩,让他的习、生活充满欢乐。并且从孩子性格入手因人施,从而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在孩子的习和生活中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拥有最好的自信心,从而也让孩子在习上能够对任何科目的习充满信心,不会产生畏惧感。

结论:正是由于父母的寓于乐,成就了熊文涛的成功。

二、什么是寓于乐

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前人曾留下丰富的育心理遗产,其中一部分便涉及到“乐”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作为过程的一方——生的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在《论语》里,就有记载:“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认为,生对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能促进生的习活动,增强习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目前我校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人对中生的忧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在习方面最大的忧虑是“习负担过重,精神上得不到满足而感到空虚、孤独”和“考试”两项,占被试人数的64%之多。在某些被老师认为是好生的内心深处,也隐匿着对过分紧张的习气氛的不满和厌倦。某中一优等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实在是厌了,我生来就是一架读书机器„„”。厌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影响生智能潜力的发掘,甚至抑制智能的正常发挥。这是极为可怕的事实。

四、家长如何做到寓于乐,创造和谐的家庭育氛围

(一)建立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很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子女从父母那里获取最温柔、最纯洁无私的母爱和既严格又起着榜样示范作用的父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父母育的力量,从而产生稳定感和安全感,有助于形成独立、乐观、自信的个性;子女对父母关爱的体验促使他们心身健康成长,孩子纯洁的心灵中也会逐渐滋生爱的幼苗,从小爱父母、爱家庭,在校中爱伙伴、爱集体,将来爱人民、爱祖国,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青年。父母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对自己的家庭有自豪感、愉快感、安全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二)满足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人有各种需要,客观事物满足生的需要,是决定其情绪积极性的关键:满足需要,产生正情绪;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产生负情绪。因此,在生活中,唯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满足孩子的有关需要,才能使孩子产生快乐情绪,达成“乐”。

1、满足孩子的求知需要

育心理家指出:“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材料的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孩子习。”这都表明,在生活中对孩子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西,莫过于知识内容本身。

2、满足孩子的成功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师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a、多表扬、鼓励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充分肯定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自信心不足,习成绩较差的习困难生来说尤为重要。b、创竞争机制

心理研究表明:“想超过别人的愿望,想干得比自己的对手更好的冲动,这在小时候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癖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在竞争中的工作都比没有竞争时的工作要做得多些。”这就是“好胜心”。

3、满足孩子的创新需要

心理家指出,虽然儿童的创造性活动在质量、数量上都无法与科家相比,但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古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4、满足孩子的活动需要

要参加各种活动是人的天性,活泼好动的青少年更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活动中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让孩子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有助于习。

为使孩子快乐习,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决不意味着“迁就”孩子所有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要加以引导。这才是寓于乐的精髓所在。

(三)让孩子在玩中受到美德的熏陶

英国的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里。”孩子们都有模仿的天性,父母应该遵从这一天性,给孩子选择合适的模仿对象,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熊文涛的父母经常给他读一些人物的传记,然后选择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家人表演,让文涛在表演中加强认识。另外家长的人格、品德、识、情感,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完善自身人格,对子女的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父母应做到乐观进取、勤奋习、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情趣高尚(如看书、旅游、帮助他人),营造言传身的示范作用。

(四)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踢足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为了使小里根明白要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的道理,不惜让他打了半年的工,将赔给邻居的玻璃钱如数还给父亲。在中国的家长看来,里根父亲的做法似乎对孩子太残酷了。但是后来里根回说,正是父亲这种做法使他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会表现出没有责任感,这是正常的,因为他许多时候的确不太清楚这样会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懂得具备责任心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五)在玩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一个孩子能否具有很好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习来说,具有良好专注力的生的成绩*是很好的,因为他专注习,就能很好地把所的知识消化,内化为自己的西。这就是一个转化的过程。熊文涛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专注力不够时,通过和孩子去钓鱼,以和孩子比赛的方式,来提高和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觉得很快乐,很有成就感。

(六)、从性格入手,因人施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有无从下手之感,特别是对于正在上的孩子。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如果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特征,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就可以预期他有哪种行为和反应,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一阶段的孩子都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如果对孩子现在热爱做的事情强制制止,那么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应该找到适合的机会跟孩子进行促膝长谈,争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心悦诚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七)鼓励是让孩子飞翔的翅膀

清代育家颜元曾经说过:“数字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鼓励是家庭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像养育植物需要每天给它浇水一样,孩子也需要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

面对几代人宠爱的独生子女,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也是家长应努力做到的。育部门一再重申,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有其深层原因的。现实中青少年屡见不鲜的*案件不能不为我们敲响警钟。家长要育孩子接受批评,正确面对挫折,于失败面前百折不挠。要帮孩子分析挫折,与他一起笑对挫折,战胜挫折,还可有意识地创适当的挫折情境,让孩子提前在逆境中锻炼挫折容忍力,使他们在逆境中经受意志品质的磨炼。可以让孩子隔几天过点“苦子”,吃几餐粗粮咸菜,对孩子买玩具、制新衣等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求他们进行某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在比赛中有意识安排与强手交锋,利用寒暑假送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炼„„

五、家长畅谈习感受,交流寓于乐,让孩子快乐轻松习的经验。

六、解答家长提出的疑问。

点击查看更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课堂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6764.html

热门阅读

  1. 洛阳女儿行王维
  2. 小学生青岛之变征文
  3. 月度优秀员工自我介绍
  4. 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2016最新
  5. 2016猴年新年拜年贺词
  6. 牢记国耻爱我中华征文3000字
  7. 牛顿第一定律的说课稿范文
  8. 真的是有缘无分吗伤感散文
  9. 2016年最经典爱情伤感句子
  10. 浅谈声学教学个性化艺术论文
  11. 小学生红领巾广播稿参考
  12. 格林童话:巨人和裁缝
  13. 高中化学《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14. 随缘是人生大智慧美文
  15. 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活动总结
  16. 中学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17. 写我的班主任优秀作文800字
  18. 浅谈元稹李商隐的爱情诗
  19. 祝福的诗句
  20. 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演讲稿
  21. 母亲河不再哭泣小学生演讲稿
  22. 商铺的租赁合同
  23. 第一次家长会的发言稿
  24. 区红色引擎工程心得体会
  25.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26. 感受生活记叙文600字
  27. 阳光积极向上的句子
  28. 茅房的解释及造句
  29. 寓言故事橡树的使命
  30. 关于回忆的诗歌
  31. 以我的老师为题的1200字作文
  32. 借款抵押合同格式
  33. 201年鸡年新年对联
  34.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范文
  35. 谢谢您我的老师六年级叙事作文
  36. 港口货柜码头改善工程合同模板
  37. 《中吕·山坡羊·自警清风闲坐》元散原文及赏析
  38. 未来的我高中话题作文
  39. 甄选数学名言
  40. 《三字经》读后感的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17:44:24
本页面最近被 60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8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