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旅程和厚度诗歌
将记忆糅合,那些曾经的故事
随风,随雨,还是……
有一种寂寞从潮汐中流来
月的金辉在波浪上行走
回忆,从心灵深处伸出千丝万缕
人生,被光阴的脚步丈量在天地星河
思想的厚度,萤火虫的光芒,一点一点闪烁
沿着波动的弧线,不断下伸
想象着那些历程和感悟
每一次的点滴如大浪淘沙
漫漫其修远,不断抬高岁月的基石
思想的旅程,是一种连续的蕴藉
随着生命年轮而舒展丰盛
那些艰难困苦化成雨后彩虹
暗淡的日子生长出美丽的丰收
思想的厚度,是一种在逆境中的张扬
承受的压力里的反弹,将生活演绎成风风火火
那些日积月累的经历成为思想的沃土
广阔的田野上不断提升视野的高度
思想的旅程,不同的风景纷呈
生命的色彩,有着七色斑斓如幻如梦
人生长河总是为拼搏举旗呐喊
没有尽头的远方,总是令人神往心动
思想的厚度,在无数次去伪存真后沉淀的堆积
紧紧相贴更接近地气更蕴含养分让大地绿色葱茏
四季的更迭自然的轮回让追求永无止境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愿望永不满足
将记忆糅合,往事历历在目
再回首,别样心情,几度倥偬
疲惫和憔悴袭来,人生漫漫
一颗流星, 滑亮深邃的夜空
拓展阅读
1、以歌颂和赞美中秋节的古诗词61首
1、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2、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3、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7、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8、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拚却长年,醉了还醒。——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9、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2、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3、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16、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7、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18、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9、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0、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1、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22、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23、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2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5、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26、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7、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28、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9、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0、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32、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33、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5、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6、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7、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38、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9、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40、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41、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2、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3、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45、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47、雁边风讯小,飞琼望杳,碧云先晚。——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8、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9、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50、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5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2、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3、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4、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5、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6、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57、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58、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9、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6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61、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绝句的意思和诗句精选80条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译文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即将熟的梅子,便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
赏析
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久七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的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都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这就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着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译文
原想筑个鱼梁忽然乌云盖住了急流,随后又惊讶四月的雨声如此凄寒。
也许这青溪里面早有蛟龙居住,筑堤用的竹石虽堆积如山也不敢再去冒险。
赏析
本诗写浣花溪,状其水势浩大,借“欲作鱼梁”而抒情,非真“欲作鱼梁”也。因为“作鱼梁,须劈竹沉石,横截中流,以为聚鱼之区,因溪有蛟龙,时兴云雨,故公不敢冒险以取利。”(《杜诗详注》卷十三引)对此解说,浦起龙《读杜心解》认为“是为公所愚也”。他说:“须知‘蛟龙,之想,只从‘云覆、‘雨寒,生出,值云雨而墩起文情也。”是有道理的。但浦氏以为这首诗“为作鱼梁而赋,而自况不凡”,则未免有点牵强。其实,这首诗并非什么“自况”,只是流露出诗人对能否在洗花溪畔的草堂安居下去的担心情绪。这才是“不敢安”三字的真实含意。诗人觉得自己在草堂尽管心境淡泊,无所奢求,但仍难保不测。诗中谓溪下有坟龙,时兴云雨,固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却也十分形象化,隐隐可以显示出诗人身居草堂对成都局势的担心情状。这也正是诗人当时“三年奔走空皮骨”的心理状态。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蔓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赏析
王嗣爽《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元,仇氏(仇兆鳌)当另有所据。”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但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3、抒发思想的诗句锦集100句
表达思想感情的经典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戴叔伦《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6、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15、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