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相思的诗句和意境图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下文就是有关王维相思的诗句与意境图,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王维《相思》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 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 王维《伊州歌》
遥思魏公子,复忆李将军。 —— 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何处寄想思,南风摇五两。 —— 王维《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古代经典相思诗词诗句
竹枝词(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二)(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梦江南(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馀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思帝乡(唐)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相见欢(五代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剪梅(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思》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苏轼《蝶恋花》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丑奴儿(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不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到团圆是几时?
大德歌(元)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
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只见双燕斗衔泥。
尧民歌(元)王实甫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寄生草(清)失名
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
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
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
寄生草清代民歌
欲写情书,我可不认字,烦个人儿,使不的!无奈何画几个圈儿为表记。
此封书唯有情知此意:单圈是奴家,双圈是你。诉不尽的苦,一溜圈儿圈下去。
拓展阅读
1、诗词典故《相马九方皋》什么意思 出处 释义 例句 用典
典源出处《列子·说符》:“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 (mi)轍。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躔(mo) 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 (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 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 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淮南子·道应训》亦载,文略同,“九方皋”作“九方堙”。他书另有作“九方歅”。
释义用法秦穆公派九方皋去寻找“天下之马”,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找到了一匹黄色的母马,等到取回来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伯乐知道了,叹息不已,认为九方皋已经达到了相马的顶峰,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的精微,而舍弃那些不必要的表面现象。果然这匹马是一匹“天下之马”。后用此典指善于品评、鉴别的高手; 也以“牝牡骊黄”等借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九方】 南朝梁·张率:“九方惜未见,薛公宁所知。”
【黄骊】 清·黄遵宪:“九方何必分黄骊,两兔安能辨雌雄。”
【九方皋】 宋·黄庭坚:“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汪元量:“明珠忽委赠,价重九方皋。”
【九方歅】 清·刘献廷:“秋水欣逢东海若,马蹄难遇九方歅。”
【忘牝牡】 明 ·徐渭:“方皋老眼还尘垢,群里徒夸忘牝牡。”
【牡牤骊黄】 清·归庄:“牝牡骊黄忘相马,泰山流水知鸣琴。”
【骊黄牤牡】 明 ·凌云翰:“骊黄牝牡不易索,九方皋后知何人。”
【相马九方皋】 宋·陈与义:“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2、《王维·相思》全诗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 注释 赏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其辞虽异,情同一怀。“多采撷”犹言“勿忘我”,“休采撷”犹言“忘记我”,表达的都是相思的深情,手法各有千秋。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3、红枫一片寄相思诗句摘录80句
荷风独醉赏花人
不居楼阁远凡尘,只向清湖学本真。
常以馨香酬笔墨,荷风独醉赏花人。
回神才觉是西风
群山不见几花红,遍野芊芊草却葱。
偶感一丝凉爽意,回神才觉是西风。
红尘莫过此情痴
槐前一梦两相思,风雨偏侵连理枝。
天地千年缘未了,红尘莫过此情痴。
闲情入景赋秋词
翩然蝴蝶弄清姿,懒问山前花几枝。
更有西风邀墨客,闲情入景赋秋词。
山间独步苦吟诗,最念当初共马驰。
和风月下最诗情
村头信步桂香盈,坡上人家灯火明。
浅笑低吟三两句,和风月下最诗情。
半敲格律半耕田
半敲格律半耕田,明月楼台抱梦眠。
只待金秋风送信,清辉共我奏华弦。
且向疏篱觅晚芳
一夜秋风百草伤,凝眉搔发几彷徨。
吟诗却欠生花句,且向疏篱觅晚芳。
莫教好景随风去
阵雁鸣空霜降时,黄花红叶欲离枝。
莫教好景随风去,先揽秋香入墨池。
枫舞清秋别念浓
枫舞清秋别念浓,深林几度觅芳踪。
隐闻细语今尤在,不见当初一笑容。
蝉声渐渐远去
大雁展开属天的翅膀
缓缓衔起秋天的序幕
我依一曲离歌的弦上
侧耳倾听飒风,自北而南
梦一样地漫过辽阔的秋野
秋染枫红,枫叶如火
那片燃烧的枫林
缀满相思的絮语
那些与青春有关的"往事
一叶一叶地,轻缓打开
展露被时光掩藏的秘密
一枚枫叶,装载过青葱的梦
如今,仍静静的躺在书香里
清晰的脉络,印证着爱情的历程
那个羞涩如枫的少女啊
你是否还会隐在枫林夕阳下
任一腔的思念飘红眸中的景
美好青春,踏着马蹄声哒哒而去
矗立在红枫与夕阳辉映暮色里
把彼此眺望成远方的风景
一如这枚火红的枫叶
任思念缱绻在渐深中辗转
让彼此在生命里成为永恒
枫叶红了,映红了心空
片片思念,落满了诗笺
枫叶红了,心香如枫,心谷透彤
漫步火红枫林,采撷枫叶的相思
把它镌刻在缠绵的秋梦里
珍藏在记忆深处的斑斓里
4、诗词典故《请剑折槛》什么意思 出处 释义 例句 用典
典源出处《汉书·朱云传》:“成帝时,丞相故安昌候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候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jian),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 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 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释义用法汉代朱云字游,性好直谏。他上殿请求赐给他尚方斩马剑 (可以斩马的利剑),来斩奸臣张禹的头,而张禹是汉成帝的老师,因而触怒成帝,要杀他,他拉住殿上的栏杆,把栏杆都拽折了。后用此典指臣子不避威权、犯颜直谏。
【折槛】 唐·杜甫:“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宋·张孝祥:“玉节南来两使星,埋轮折槛有家声。”明·陈子龙:“折槛终能宽直节,杜门犹是坐高名。”
【请剑】 元·耶律楚材:“诛佞未闻曾请剑,劾奸谁肯试埋轮?”
【攀槛】 宋·黄庭紧:“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清·黄遵宪:“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
【丹槛折】 唐·杜甫:“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朱云剑】 清·韩骐:“手中刚铁尺二长,得共朱云剑争利。”
【朱云请】 金·元好问:“尚方未入朱云请,盟盘合与毛生俱。”
【折槛郎】 明·李攀龙:“孤臣亦有遗弓泪,不见当时折槛郎。”清·王日藻:“汉廷亦下金鸡使,谁念当时折槛郎。”
【直言旗】 唐·杜牧:“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斩马剑】 唐·王翰:“安得尚方断马剑,斩取朱门公子头。”
【槛独攀】 清·龚鼎孳:“盛名博望槎同远,往事朱游槛独攀。”
【上方请剑】 宋·陆游:“下泽乘车终碌碌,上方请剑漫区区。”明·高启:“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朱云折槛】 清·龚鼎孳: 掖垣封事朝朝下,谁并朱云折槛名。”
【折槛英风】 唐·贯休:“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
【断佞臣头】 唐·卢照邻:“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
【朱云地下游】 宋·苏轼:“羞为毛遂囊中颖,未许朱云地下游。”
【朱游独折心】 宋·杨万里:“贾傅奚同郡,朱游独折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