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经典的寓言故事大全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3

中国最经典的寓言故事大全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的头或者羊的头用大木盘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看着它那吓得颤颤抖抖、哆哆嗦嗦的样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

“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人们:杀牛和杀羊都是*生命。对牛的怜悯与对羊的残忍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齐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可见他的虚伪。

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转喜为怒,脸都气得变了色。他忿然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

监河侯听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那怎么行呢?”

“是哇,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困,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人们的常识。这篇寓言揭露了监河侯假大方,真吝啬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之人的惯用伎俩。老实人的态度是少说空话,多办实事。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

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

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

画家说:“画鬼最容易。”

“为什么呢?”

“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那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那就可以由我随便画,想怎样画就怎样画,画出来后,谁也不能证明它不像鬼,所以画鬼是很容易的,不费什么神。”

画家的高论证明:如果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就会容易使人“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唯心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唯物论则要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

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一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老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老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自己,反而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言。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而且还在百兽面前大抖了一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一样仗势欺人的人,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拓展阅读

1、精选

从前在杞,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致相同。2.精选

从前,有个人带着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一声,他的剑落到水里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用小刀在船上刻了一个印记,便悠然自得的在船上坐着。

划船的人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人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一条线,剑是从这儿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里下去找就行啦!”

划船的人说:“你的剑掉进了水里,剑又不会跟着船走,怎么还能在对岸找到呢?”

那个人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人**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里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里,现在船走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找到剑的。

刻舟求剑就是从这个来的。“舟”是“船”,“求”是“寻找”。有的人办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舟求剑。3.精选

古时候,齐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受得住一切考验。4.精选

一个楚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 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做什么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来。所以说,我们应分清主次,不能取舍不当,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2、成语

熊渠子是楚人,从小决心要练就过硬的射箭本领。15岁那年,熊渠子辞别父母外出,拜名师学射。开始时,老师既不给他弓,又不给他箭,而是让他举石锁,熊渠子尽管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但是他想,既然老师让他这么做,那总是有道理的。于是他十分认真地用两只手轮换着将50斤重的石锁一次又一次举起来。起初手还发抖,一年后,便举重若轻,50斤重的石锁在熊渠子手里已不算什么,老师便给他换成100斤的石锁继续苦练臂力。5年后,当熊渠子能举起300斤重的石锁时,老师交给他一把硬弓,还是没给他箭,老师让他每天对着目标瞄准,拉开弦和放开弦时双手不能有丝毫的颤动。熊渠子按照老师的教导又练了3年空弦,老师终于拿出箭来。这时候的熊渠子除了有强的臂力外,还练就了一副敏锐精细的眼力,他在老师的指导下,抬弓搭箭,对准目标,百发百,不论是空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就连敏捷的野兔子,只要被熊渠子的弓箭瞄准,便都是箭飞靶落,飞禽走兽都不在话下。更为精彩的是,熊渠子百步开外举箭穿杨的本领,使他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25岁那年,熊渠子告别师父回家乡,一路上晓行夜宿。这一天走在路上,行至一片荒郊时已是夜问。突然,他看见前面正有一只老虎伏在路边,熊渠子冷不防吓出一身汗,他立刻下意识地抽出箭来,拉开硬弓,奋力朝老虎射去,不偏不斜正好射。熊渠子赶紧爬下等待老虎作垂死挣扎。好一会过去了,老虎一点声响也没有,熊渠子想,老虎怎么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呢?待他走近一看,哎呀,哪里是什么老虎,原来射的竟是躺在路边的巨石,而且射出的箭有半截已深深扎进石头了。

熊渠子不禁心奇怪:我怎么会有如此的力气,竟将箭几乎射进了巨石之?于是他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使足力气,朝巨石再射出一箭,只听咣噹一声,箭未石。熊渠子不服气,连发几箭,尽管使出身力量,眼前除了箭与巨石相击火星飞迸,却再也一箭未,箭都不知弹飞到哪里去了。

所以说,只有在真正神贯注、意念专一时,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诚心”所产生的力量。

时,有一个叫惠施的人,他是当时一位有名的哲学家。惠施和庄子是好朋友,但在哲学上他们又是一对观点不同的对手。庄子与惠施常在一起讨论切磋学问。他们在互相争论研讨不断深化、提高各自的学识。特别是庄子,从惠施那里受到很多启发。后来惠施*,庄子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才智过人、博古通今,能与自己交心、驳难、使自己受益匪浅的朋友了。因此,庄子感到十分痛惜。

一天,庄子给一个朋友送葬,路过惠施的墓地,伤感之情油然而生。为了缅怀这位曲高和寡不同凡响的朋友,他回过头去给同行的人讲了一个

在楚的都城郢地,有这样一个泥水匠。有一次,他在自己的鼻尖上涂抹了一层像苍蝇翅膀一样又薄又小的白灰,然后请自己的朋友、一位姓石的木匠用斧子将鼻尖上的白灰砍下来。石木匠点头答应了。只见他毫不犹豫地飞快抡起斧头,一阵风似地向前挥去,一眨眼工夫就削掉了泥水匠鼻尖上的白灰。看起来,石木匠挥斧好像十分随意,但他却丝毫没有伤着泥水匠的鼻子;泥水匠呢,接受挥来的斧子也算是不要命的,可他却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心不跳,泰然自若。倒是旁边的人为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后来,这件被宋元君知道了。宋元君十分佩服这位木匠的高超技艺,便派人把他找了去。宋元君对姓石的木匠说:“你能不能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木匠摇摇头说:“小人的确曾为朋友用斧头砍削过鼻尖上的白灰。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我的这位好朋友现在已不在人世了,我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跟我配合默契的人了。”

庄子讲完了,十分伤感地看着惠施的坟墓,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自语地说:“自从惠施先生去世以后,我也失去了与我配合的人,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位与我进行辩论的人了!”

庄子和石木匠的感受向我们表明,高深的学问和精湛技艺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红花虽好,还要kao绿叶扶持。一个人如果不注意从周围的人和吸取营养,他的智慧和技巧是难以得到发挥和施展的。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举入侵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在世代相传的过程,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与坏都不是*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时期,东吴都督陆逊有一子,名叫陆抗,深通战略,腹有良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由于他才能出众,二十岁时就担任建武校尉之职,统辖五千人马。孙皓成为东吴君后,封陆抗为镇军将军,让他严防晋军的进攻。

当时东吴**非常*,孙皓残暴骄奢,好色无度,滥用酷刑,杀了很多无辜的百姓。陆抗多次上书,劝告孙皓爱护百姓,加紧训练军队,把精力用在治、治军方面。但孙皓把他的意见当做老生常谈,依旧吃喝玩乐,不管

公元272年,陆抗领了旨意,统率人马讨伐叛将步阐,在边境和晋军对峙。陆抗知道吴的力量不行,就与晋军互通使者,不主动出击。孙皓听说后,非常生气,派人责问陆抗为什么吃着家的俸禄却不打仗。

陆抗给孙皓上了一道奏疏,劝告他说:“现在朝廷在发展农业生产、整顿*方面没有积极行动,反而想让诸位将领在沙场上立战功,杀敌将。这样一来,我就会用尽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耗费的资财数以万计,士兵极其疲劳。敌人的力量没有受到损失,而我们自己倒像是得了一场重病。”

陆抗还指出,目前晋势力很强,吴势力弱小。要想战胜,就必须停止用兵,增强家实力,等到天下有变再主动出击。

孙皓看罢陆抗的奏疏,并不赞成,而且觉得陆抗这个人不聪明,难以统兵。后来,由于东吴的统治过于严酷,终于被晋所灭。人民恨透了东吴**,所以尽管东吴破,也不同情孙皓。

末期,秦日益强盛。秦昭王见楚王无道,力衰微,有机可乘,立即命将白起攻打楚。不久,楚京城陷落,接着白起又在山西上*地区的长平败赵军。秦军军威振。

长平之战后,白起又率得胜之师,移兵魏,将魏京城梁铁桶般地围了起来。魏朝野一片惊慌,不知如何是好。魏王召见苏厉向他请教。

苏厉说:“秦早就有灭掉六的打算,情很难办。不过,我愿意去见周天子,也许周天子能阻止秦继续用兵。”魏王听了苏厉的话,心升起一线希望。

苏厉马不停蹄地赶到周天子住的洛邑,对周赧王说:“白起善于用兵,秦昭王派白起攻占了楚,又连败赵、韩,目前又将魏京城梁围住。如果王您再不制止,只怕周朝的天下有倾覆的危险。”

周赧王觉得苏厉说得挺对,就派人对白起说:“如今将军已立下了功,应当马上托病退兵,急流勇退,不然一旦战败,就前功尽弃了。”

白起根本不把周朝使者的话当回,仍然对魏发动猛烈的进攻,结果胜。

可是,白起虽然为秦立下汗马功劳,秦昭王后来却听信谗,不仅罢了白起的官,还逼迫他*。白起果然是前功尽弃。

叶公喜欢画龙。他住的地方,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画着龙。真龙得知后,好奇地飞到叶公家里,叶公吓得魂飞魄散,没命地奔逃。

龙拦住他,和气地对他说:“先生,别怕。你这么喜欢龙,我们是来和你交朋友的。”

叶公见龙真的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从此以后,叶公和龙成了好朋友。龙常来叶公家看叶公画画;叶公有真龙做模特,他画的龙也就越来越逼真。后来,这些龙点上眼睛后,居然都从墙上飞了下来,腾云驾雾,在空飞舞。

“叶公把龙画活了!”这个消息很快传了开去,响尾蛇、黔驴、驽马纷纷登门拜访。

响尾蛇拿出一块金子说:“先生,你的龙虽然画的不错,但尾巴没有什么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画上去,那么,不但龙的尾巴可以摇出美妙的响声,而且,你还可以得到这块金子。”

龙的身上长出一条蛇尾巴,这该有多么荒唐?可是,那块金子的诱惑力实在太了。叶公收下了金子,按响尾蛇的要求,把龙尾改成了蛇尾。

黔驴把一颗宝石放到叶公面前说:“叶师,你的龙画的好是好,可惜龙头不好看。那一对角枝枝叉叉,显得有些野蛮;那一张血盆口尖牙利齿,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样改画龙头,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的龙的形象来!”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馊点子啊!叶公刚要拒绝,一抬头,看见那颗硕的宝石,马上改变了主意。他当着黔驴的面把龙头改成了驴头。而那颗宝石,则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驽马带来的是一幅价值连城的古画。它偏着头把叶公画的龙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条建议:“老兄,你的画无与伦比,唯一的缺陷是龙爪太丑,看见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联想到凶狠霸道的秃鹰。尊贵的龙怎么能和秃鹰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画到龙的腿上。这幅画嘛,自然应该由你这位杰出的绘画师来收藏啰!”

叶公实在太想得到这幅古画了。于是,他满足了驽马的要求,把龙爪改成了马蹄。

叶公富起来了,可是他画的龙,再也***来。

3、民间文字版

上天竺寺位于白云峰麓,始建于五代吴越,是西湖佛寺久负盛名的观音道场。

相传,后晋天福四年(九三九),僧人道诩深入当时尚未开发的白云峰下处女林结庵修行。一天晚上,他见庵前山涧闪闪发光,走近细看,发光的竟是一段木头。他带回这木头,发现其纹理、色泽与一般木头不相同,而且散发阵阵异香。次日,道诩将香木送到城有名的孔仁谦木雕作坊,请他雕一尊观音士坐像。据说,孔仁谦雕木成像后,见观音妙貌庄严,宝光焕发,顿起邪念候据为已有。他立即照样另雕一尊观音像,企图鱼目混珠。哪知就在他做手脚的当天晚上,观音托梦给道诩,揭穿了孔木匠的花招,道诩仍将香木观音“真身”迎回庵

后汉乾佑年间,洛阳僧人从勋带着一枚古佛舍利(佛祖或高僧的骨灰)来到上天竺,将佛舍安置在香木观音像的头顶部,观音像从此妙相咸备,昼放白光。吴越王钱弘叔闻讯惊喜不已,立即派兵丁开通自下天竺天竺到上天竺的道路,拨款建起观音看院即上天竺寺的前身。

北宋咸平初年,杭州早。知州张去华听说上天竺观音像有“神异”,便率领一支仪仗,幡盖鼓吹,把香木观音像迎请到城南梵天寺,虔敬祝祷,请观音士普降甘霖,解救旱情。碰巧当天就下了一场雨,上天竺观音从此名声噪,凡遇天灾人祸,杭州地方官即来求助,号称灵感观音,香火之盛,不下于观音“老家”的普陀山。

清梁章钜对上天竺灵感观音的“神验”将信将疑,因为他从自己的亲身见闻发现,历年祈祷灵感观音,也碰到过没有反应的结局。他指出当官的迎请灵感观音下山入城祈雨,实际上是做样子给老百姓看的例行公。如果真有雨,那是观音之灵、朝廷之恩;若是无雨那就是祈求的心不诚、礼不够,观音士却总是神验的。

可笑的是清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太平天军第二次进攻杭州时,浙江巡抚王有龄平时不谙军情,袒庇私下,这时手足无措,只得又把上天竺的灵感观音请进城里吴山海会寺,每天上山拈香,祈**助,结果,太平军激战后攻克杭城,王有龄等清朝文武*百余人或自尽或被俘,观音士一点忙都没帮上,连一天竺寺也在攻城战化为废墟。

4、民间文字版

康熙年间,河间府豆庄村出了个叫田畯的武状元。

田畯小的时候,教书先生就发现他不是个一般人。

那是田畯七岁上学的时候,学堂设在孙庄,村里孩子们上学都得趟过一条河。田畯十二岁这年,学堂上夜课,这天正好下雨,先生认为学生们不会来了。

正等着,见孩子们陆续来了,一个个衣服都湿透了,唯独小田畯身上连个水点都没有。

先生问:“田畯,你没打伞,怎么身上连个雨点儿都没有?”

田畯说:“我也不知道,我过河走路觉得象有人背我,一边一盏灯笼陪着。”

先生半信半疑地*一声,就把这件记在了心上。讲完课,雨停了,天也不早了。放学后别的学生都走了,先生意把田畯多留了一会儿。

等田畯走时,先生悄悄跟在后边,看着虚实。出校门没多远,就见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两盏灯跑到了田畯的左右,接着就象飞似地上了路,过了河。先生觉得挺纳闷。

接连几天,先生总偷偷看到有两盏灯伴着田畯过河,而且这两盏灯一天比一天亮。

这天,先生把田畯叫到屋里说:“田畯,你过河身上没沾过水点,还有两盏灯送你,你跟我说一说,背你过河的那个人什么样?”

田畯说:“背我的是个黑汉,不说一句话,也看不清脸面。”

先生说:“这样吧,今晚他背你过河时,你摸摸他,问问他。”田畯记住了先生的话。

放了学,来到河边,那个黑汉背起田畯就走,走到河间,田畯说:“这水,我害怕。”边说也用手摸汉的头和脸,一边摸一边又说:“小鬼,小鬼,你好个头哇!”

汉说,“状元老爷你好个胆。”

后来传出来,学生们跟田畯叫田胆。这以后先生对田畯更另眼相看了。

这天,田畯跟先生说,送他的灯笼只剩一个了。先生忙问:“这几天你干过坏不?”

田畯说:“没有啊。”

先生叫田畯好好想想,田畯想了一会儿说:“噢,我想起来了,那天我帮我叔写过一份休书,休我婶子。”

先生若有所悟地说:“那一定是休错了,明天你跟你叔把休书要回来,就说改个字,要过来你烧了它。”

田畯回到家把休书骗过来,团了团吞到了肚里。打这以后,两盏灯笼又亮起来了,一直陪伴到田畯考上状元。

5、100字 一年级

公孙龙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个个都身怀技艺,各有一套本领。公孙龙在赵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喜欢有学识、有本领的人,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有个人听说了公孙龙,便前来求见,要求公孙龙收他做弟子。公孙龙见那人相貌平平,粗布衣帽,便问:“我不结交没有本领的人,不知你有什么本领。”

那人说:“的本我没有,只是我有一副好嗓门,我能喊出很的声音,使离得很远的人也能听到。一般没有人能像我一样。”

公孙龙回头问他的弟子们:“你们间有没有喊声很的人?”

弟子们争相回答说:“我们都能喊声。”说着还用眼斜瞟着那个前来求见的人,显出一种不屑的眼神。

那人说:“我喊出的声,非常人可比。”

公孙龙很有兴趣地说:“那你们比试比试。”

于是弟子们推选了他们之声音的一个做代表,与那人一起走到五百步开外的一座小丘背后,向公孙龙这边喊话。结果,除了那个人的声音外并不见弟子的半点声响。于是公孙龙把那人收留下来。可是,弟子们依然不免暗暗发笑,喊声又算什么本领,喊声派得上什么用场呢?老师是斯文人,难道要找个一天到晚替自己吵架、吼叫的人么?弟子们都不以为然。

过了不久,公孙龙到燕去见燕王,他带着弟子们上路了。走了一段,不料碰到一条很宽的河。可是河的这一边见不到船,远远望那河对岸,却停着一只小船,艄公蹲在船尾正无可干。

公孙龙马上吩咐那个刚收留的嗓门弟子去喊船。那弟子双手合成喇叭状,放开嗓子喊一声:“喂……要船啦……”喊声亮如洪钟,直达对岸,那对岸船上的艄公站起身来,喊声的余音还在河两岸回响,以致慢慢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对岸那只船很快摇了过来,公孙龙一行人上了船,原先那些不以为然的弟子深深佩服老师及那位新来的朋友。

看起来,只要是本领,它总有用处,我们不应该排斥或看不起小本领,在关键时刻,小本领也能派上用场。

点击查看更多中国最经典的寓言故事大全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6782.html

热门阅读

  1. 唯美的诗句网名
  2. 伤感想哭的句子
  3. 2018年新春祝福语短信大全
  4. 罗迪克的秘密美文
  5. 满江红遥望中原赏析
  6. 从猴子取食看人才与岗位美文
  7.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范文
  8. 最新《大雁归来》教学设计范文
  9. 渴望日出诗歌
  10. 关于回家的情感散文
  11. 小学除夕话题作文:快乐的除夕之夜
  12. 100条给闺蜜万圣节祝福语
  13. 关于一网打尽的成语故事
  14. 做讲法治守秩序的好市民的系列宣传活动总结
  15. 拜年五年级优秀作文
  16. 匆匆获奖教案
  17. 哪会有人喜欢孤独只是害怕失望罢了散文
  18. 有关弟子规的孝亲故事
  19.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美文摘抄
  20. 关于焦山导游词
  21. 单位辞职报告怎么写
  22. 2016父亲节贺卡祝福语感恩老爸
  23. 元旦节幽默搞笑的相声剧本《浑身上下皆成语》
  24. 体育部发言稿范文
  25. 工程项目咨询介绍服务协议书
  26. 201年五月五端午节经典祝福语
  27. 句子的表达方式
  28. 辛弃疾的水龙吟
  29. 趣味幽默广告词
  30. 祝福有情人的诗句
  31. 有关爱国的诗句或名言
  32. 李白的侠客行赏析
  33. 陶渊明《饮酒》教学案例
  34. 《识字5》优秀教案模板
  35. 结婚标语大全
  36. 青少年交流建设活动演讲稿
  37. 关于泪水与笑声的寓言故事
  38. 三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39. 酒干倘卖无什么故事
  40. 道德与法治七下第五课第1课时《我们的情感世界》教案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6:24:40
本页面最近被 81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吉林,TA在页面停留了 8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