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成语故事大全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三国时代的曹操曾率军远征敌人,取得胜利后却在归途中迷路了。几个老兵建议把队伍中的老马放出来,解开它们的缰绳,让它们自己跑,说它们能找到回家的路的。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用老马来带路。
结果老马果然不负众望,成功的找到了归途,把大家顺利的带了回去。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成语:老马识途。
说明的道理:现在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描述在某个专业领域中经验丰富的、极为擅长的老手。如果你在这个领域中遇到了问题,就向这位老手请教,他一定能帮你解决问题的。因为,他“老马识途”。
“塞翁失马”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即提示了它的寓意。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善于算卜过去未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大概是雌马*罢)挣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安慰他,他心中有数,平静地说:“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祝贺。老翁无动于衷,坦然道:“这样的事,难道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许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欢骑术。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难道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犯边境,大举入塞。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可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战争中丧生。惟独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变化成福。这种变化深不可测,谁也难以预料。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春秋时,晋国联合齐鲁等国一起伐秦。晋国大将荀偃任三军统帅,指挥联军。联军人多心杂,到了泾水边谁也不肯先渡河。后来鲁军带头泅渡,联军才随后跟上。
秦军为了阻止联军渡河,悄悄在河里投下毒药。联军饮了河水,大批士兵中毒身亡。于是,人心惶惶,联军乱作一团。几天后,联军才渡过泾水在榆林扎营。
荀偃下令道:“明天鸡鸣出兵,唯余马首是瞻!”联军说:“干吗都要跟着荀偃的马头跑呢!”荀偃哭笑不得,只好随他们各行其是。
唯:只准。余:我。“马首是瞻”:看着马头行事,马到哪里,兵到哪里,服从指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释义】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脚力好赖,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话说路遥和马力是好朋友,路遥父亲是富商,马力的父亲是路遥家的仆人。虽然是主仆关系,两人的关系很好。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路遥有钱有势,不愁没老婆。而马力贫困,谁肯嫁他?
有一天有媒人给马力提亲,马力大喜,但是却要昂贵的彩礼。马力只好请同学路遥帮助,路遥说:借钱可以,但是结婚入洞房我来替你前三天。马力怒火冲头,但是又没有办法,总不能光棍一辈子,只好答应。于是选择好日子结婚。
马力煎熬过痛苦的三天,第四天该他洞房了,心里懊恼呀!
天一黑就一头栽进洞房拉被蒙头就睡觉。新娘子就问:夫君,为何前三夜都是通宵读书,今天却蒙头大睡?马力这才知道路遥给他开了个大玩笑,真是又喜又恼。被有钱的朋友给耍了。发誓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后来还真考上了并在京城做了大官。
路遥性情豪放,侠肝义胆,最后却坐吃山空。看到自己一家实在无法度日,想起曾经资助的朋友马力,于是就和老婆商量自己进京找他帮助。
马力见到路遥很是高兴,热情款待,路遥说明来意,马力却说:喝酒!喝酒!根本没有帮助他的意思,路遥很恼。
过了几天,马力说:路兄,你回家吧,免得嫂夫人牵挂!路遥只得气愤沮丧的回家。
还没进家就听见家里哭成一片,急忙进来。看到妻儿守着一口棺材痛哭,一见路遥进来家人又惊又喜。原来是马力派人送来棺材说:路遥到京城后,生了重病,医治无效而死.
路遥更加恼怒,打开棺材一看里面是金银财物,还有一纸条上写: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
伟大的秦始皇去世后,昏庸无道的秦二世胡亥继位。秦二世极为宠信太监赵高,结果奸诈凶残的太监赵高控制了朝廷实权。
赵高为了考验朝廷大臣等*们是否愿意服从自己,就把一匹梅花鹿牵到朝廷上,指着这头梅花鹿说:这是一匹马!
胆小怕事的大臣们就只好附和赵高说,这是一匹马。但也有许多勇敢的大臣,说道:这明明是梅花鹿,怎么可能是马!太监赵高你竟敢公然欺君!
结果,这些勇敢的大臣们最后都被赵高杀害了。秦朝的天下,最后也毁在秦二世和赵高的手里。
说明的道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现在就用来描述那种依仗权势公然撒谎、公然颠倒黑白的坏人。
拓展阅读:与马有关的成语大全
与马有关的成语大全第一部分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形容旅途劳累。
鞍马劳困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鞍马之劳 鞍马: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指追随左右。
宝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拓展阅读
1、分道扬镳成语故事分享
[释义]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语出]《北史·河间公齐传》:“(元志)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孝文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
[正音]镳;不能读作“lù”。
[辨形]扬;不能写作“杨”;镳;不能写作“标”。
[近义]各奔前程风流云散
[反义]志同道合并驾齐驱
[用法]多用于书面。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偏正式。
[辨析]~和“各奔前程”都有“由于志向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的意思”。不同在于~偏重于“分手”;多用于人;“各奔前程”仅用于人。
2、危如累卵的成语故事
【汉语注音】:wēirúlěiluǎn
【成语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而以无礼莅之,此所以绝世也。故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偏重于危险。
【危如累卵的意思】:危:危险,危急;累:堆积;卵:蛋。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极其容易打碎,比喻情况非常的危险。
【危如累卵的近义词】:危在旦夕、命悬一线、火烧眉毛、剑拔弩张、迫在眉睫、千钧一发、危若朝露、一触即发、岌岌可危、燃眉之急;
【危如累卵的反义词】:稳如泰山、安如磐石、固若金汤;
晋灵公造九层之台,费用千金,谓左右曰:“敢有谏者,斩!”荀息闻之,上书求见。灵公张弩持矢见之。曰:“臣不敢谏也。臣能累十二博棋,加九鸡子于其上。”公曰:“子为寡人作之。”荀息正颜色,定志意,以棋子置下,加九鸡子其上。左右惧,慑息。灵公气息不续。公曰:“危哉,危哉!”荀息曰:“不危也,复有危于此者。”公曰:“愿见之。”荀息曰:“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国用空虚,邻国谋议将兴,社稷亡灭,君欲何望?”灵公曰:“寡人之过也,乃至于此!”即壤九层之台也。
解释:晋灵公准备建造一座高九层的楼台,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他开诚相见地告诉所有人说:“谁敢劝谏我,格杀勿论。”荀息听说这件事后,要求拜见晋灵公。晋灵公拿着弓箭接见了荀息。荀息说:“我不敢来劝您,但我能把十二个棋子叠起来然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晋灵公说:“那你就表演来看一看吧。”荀息定了定神,认真地把棋子摆在下面,再把鸡蛋一个个的加上去,旁边的人看了都非常紧张,晋灵公连说:“危险啊,危险!”荀息此时胸有成竹地说:“这并不算什么,还有比这个更加危险的事情呢。”晋灵公说:“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吗?我还真想看一看。”荀息说:“建造九层高的楼台三年是不够的,而且还得劳民伤财,男人不能下地耕田,女人不能在家织布,百姓过不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库还要全部被用光,邻国这时侯正好可以侵略进来,眼看着国家很快就灭亡了,到了那个时侯哪里还谈得上享受呢?”晋灵公听了恍然大悟,他懊悔地说:“是我的过错,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啊!”于是马上下令停止九层高台的建造。
这个故事出自《说苑》,西汉刘向编著,内容系记叙先秦至汉代史事,杂以议论,共二十卷。后人把荀息堆九个蛋于十二个棋子之上的表演,作为成语“危如累卵”,用来比喻极端危险的局面或朝不保夕的形势。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已报使,因言曰:“魏有张禄先生,天下辩士也。曰‘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然不可以书传也’。臣故载来。”秦王弗信,使舍食草具。待命岁余。
周震麟《关于黄兴、华兴会和辛亥**后的孙黄关系》一:“克强先生一抵横滨,看到了日本维新后的新气象,回顾祖国,则是外侮频仍,危如累卵。”
比起刚才看到的这两个人惊险得汗流浃背,还有许多不计其数的事情更是危如累卵。
我的需求对你们来说多多益善,因为我拥有的数千万美元危如累卵,对*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
3、千里迢迢的成语故事
千里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小编收集了千里迢迢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qiānlǐtiáotiáo
[释义]迢迢:遥远的样子。形容路程非常遥远。
[语出]南朝·钟嵘《诗品·晋司空张华》:“张公(华)虽复千篇;犹一体耳。”
[正音]迢迢;不能读作“zhāo zhāo”。
[辨形]迢;不能写作“条”。
[近义]不远千里天南海北
[反义]一墙之隔
[用法]也作“万里迢迢”、“迢迢千里”、“千里迢遥”。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分句。
传说汉明帝时期,汝州南城秀才张邵与楚州山阳秀才范式,两人结伴到洛阳应试。他们结为莫逆之交,相约来年重阳在张邵家聚会。范式因经商误了约期,便自刎而死。他的灵魂千里迢迢去会张邵。张邵也千里迢迢去拜谒范式的尸体,之后也自刎而死。
[造句]:
1.唐玄奘到天竺取经,千里迢迢,不是一般人能有这种勇气和毅力的。
2.为了生活,他千里迢迢来到南方打工。
3.我在北方,你在南方,千里迢迢,我们何日才能见面。
4.他千里迢迢从家乡来到了学校。
5.为了开眼界,长知识,他千里迢迢南下广州。
6.冲绳岛北部人民把甘蔗装上船,千里迢迢,远涉重洋,运往东京。
7.红军战士们秉着艰苦卓绝的精神,千里迢迢远赴延安,不怕万水千山,一路上风雨无阻,遇见敌人勇猛无敌,冲锋陷阵,最后终于以坚贞不屈的精神赢得到达了延安。
8.但是我们千里迢迢赶过来是希望巴洛医生能亲自处理。
9.他最终千里迢迢回到英国,虽然在此之前不久他进行了一次失败的逃亡,未成功横跨大西洋抵达葡萄牙安哥拉,只得返回。
10.林州人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开凿出的土石千里迢迢运到山外,尽避困难重重,但他们百折不挠,最终挖通了红旗渠。
11.想到二千年前,那三个天文学家千里迢迢跟随著他们认为是显示*降生的星。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