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分数和假分数练习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 一74 页练习十三的第1 一13 题。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 、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 .完成教材第72 页的第1 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 .完成教材第72 页的第2 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 ?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 ” ,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3 .完成教材第72 页的第3 题。
请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联系实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 .完成教材第72 页的第4 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出分数,并读一读。
提问:带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5 .完成教材第73 页的第5 题。
学生先自己试着填写,然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6 .完成教材第73 页的第6 题。
老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
7 .完成教材第73 页的第7 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8 .完成教材第73 页的第8 、9 题和第74 页的第11题。指导学生仿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写出答案。
9 .完成教材第74 页的第10 题。
请学生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0 .完成教材第74 页的第12 题。
让学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1 .完成教材第75 页的第13 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 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号 (a、b都是自然数),若2<a<6, 3 < b< 7 ,则在所有可能的分数中,真分数有哪些?
2.有分母都是7 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1 个,而它们的大小只相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各是多少?
3.在括号里填上“> ”、“< ”或“=”。
( 1 ) A = + , A ( ) 1 。
( 2 ) B= + ,B ( ) 2 。
( 3 ) C = + + ,C ( ) 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学会正确应用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有关知识,灵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拓展阅读
1、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活动设计:二等分和四等分
一、 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产生兴趣。为此,我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物体进行等分。同时利用支驾教学,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二、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四、活动准备:
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五、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小丑变魔术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六、活动延伸
游戏:《卖饼干》
2、《练习1》优秀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初步句式的训练。
3、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熟记成语。
5、朗读背诵诗歌。
6、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教具学具安排:小黑板。
主要板书:练习1。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 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 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 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c. 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4、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 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怎样做贺卡?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找老师
a. 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 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 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 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 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 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练习说一段话。
个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3、关于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17--18页的学习内容
1.初步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掌握奇数、偶数的概念。
3.培养类推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综合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的概念,利用概念综合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
2×10=5×10=
2×12=5×12=
2×13=5×13=
2×24=5×24=
2×15=5×15=
2×16=5×16=
【解答题】
1.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我们表达时需要注意什么(可以举例说明)?
2.联想刚才的口算,你发现积都是什么和什么的倍数?
(二)新知学习
1.激趣考老师引入:随便你们说出一个什么数,老师想不用想立刻会判断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数!你们信码?不妨咱们试试。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研究和学习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揭示课题)。
【典型例题】
(1)同学们看过电影码?那么,电影院的座位号你知道是怎么编排的?(双、单)
(2)出示情景图:
①什么是双号?也就是说座号是多少的同学入口?(学生说的要板书出)
②什么是单号?也就是说座号是多少的同学入口?(学生说的要板书出)
③观察这些座位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2、4、6、8)
④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填写完书17页中这句不完整的一句话。
⑤学习偶数和奇数的概念(是2的倍数的数,我们还把它叫做偶数;反之,就叫奇数)。
⑥试试用发现的规律判练习(老师说数,学生判;同桌相互说判)
(1)学号是5的倍数同学们请举手?
(2)出示情景图:
①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②观察这些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
③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填写完书18页中这句不完整的一句话。
④试试用发现的特征判(老师说数,学生判;同桌相互说判)。
①从上面的练习(2的倍数;5的倍数),有哪些是不仅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板书学生的找到的数)
②观察这些是2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个位上是0)
③得出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在书18页记上这句话。
④提高练习(下面)。
【小结】
(学生说)
巩固练习
下面哪些是5的倍数呢?
85.35.50003.170.51.230.44.50.76.101
4、关于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组织学生集体看演出的情境入手,通过单、双号的形式进入会场,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做好铺垫。
2.猜想验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数学猜想属于数学方法论的范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猜想—验证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数学材料或知识经验,做出符合一定规律或事实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完善自己的猜想,最终发现规律。本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运用“猜想——观察——验证——归纳”来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促使学生掌握了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百数表
学生准备百数表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明天将在学校的剧场举行文艺汇演,学校提出了入场要求,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由于我们学校人数较多,因此需要分两个门入场,分别是单号入场口和双号入场口,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号码的同学能从双号入场口进入呢?
生:2号、4号、6号、8号……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号码,像这样的号码能说得完吗?能不能把所有适合的号码用一句话概括呢?
(有的会说双数号码,有的会说是2的"倍数的号码等等)
2.引入新课:我们平时所说的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操作:(出示百数表)请同学们在百数表中将2的倍数框起来,并涂上黄色。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讨论。
2.思考: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下面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可以补充,然后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3.汇报:学生交流后汇报。(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数学游戏:同桌之间互相说数,并让对方判断该数是不是2的倍数。
5.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先找出一些2的倍数,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特征,最后举例验证)
(二)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1.指导学生自学。
师: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2的倍数,一类不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什么数?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9页,自学这部分知识。
2.汇报自学成果。
学生自学后汇报,我们平时所说的单数在数学中叫奇数,双数在数学中叫偶数。
3.组织学生思考。
师:谁知道怎样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4.尝试举例说明。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把数分成奇数和偶数的情况吗?
5、关于2和5的倍数特征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第35~36页练习五第5~7题。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能判断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理由,能说出偶数或奇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感受数学充满规律,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为学生每人准备百数表一张;每人准备o、5、6、7四张数字卡片。
一、激活经验
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想一想,如果告诉你一个数,比如3,怎样找出它的倍数?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
在研究一个数的倍数时,人们发现了有一些数的倍数是有特征的。比如,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不是2的倍数。大家一起来试试看:有一个数是730,你觉得它会是2的倍数吗?怎样想的?
揭题:这说明有的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意识到了2的倍数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利用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通过找倍数,发现和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4,呈现百数表。
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的百数表,先在5的倍数上画“△”,再在2的倍数上画“o"。在找这两个数的倍数时,请大家注意每行数里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是2的倍数。能行吗?
学生画符号,教师**、指导。呈现分别画出符号的数,学生校对、确认。
2.探究发现特征。
(1)引导:请观察表里5的倍数,在每行里哪些是5的倍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指出: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
引导:你能任意说一个这样的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验证我们发现的特征吗?大家试一试。(指名学生说出相应的数,引导用除法检验是不是5的倍数)
追问:怎样的`数是5的倍数?
(2)提问: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指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o)
引导:请同桌两人互相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验证发现的2的倍数的特征。
交流:你是怎样举例的?(学生口答举例)
个位上不是2、4、6、8、o的数,会是2的倍数吗?自己举出例子试一试。
交流:你举的什么例子,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追问:怎样的数是2的倍数?
(3)引导:观察表里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怎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说明:个位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3.认识偶数和奇数。
说明:我们已经认识了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2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