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9 10:39:56

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范文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拓展阅读

1、《一夜的工作》公开

素质育目标:

1.知识目标:让生理解从哪两个方面来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2.能力目标:培养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3.品德目标:培养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伟大。

探究重点、难点:

周总理一夜工作的劳苦、简朴,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探究准备:

CAI件,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图片。

探究方法:

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评论,探究。

探究过程:

齐读题,看录像,谈观后感。

1.自读,勾画感动句。

2.小组交流,反复朗读。

3.生汇报所得,紧扣“劳苦、简朴”,师相机引导。

(1)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2)联系前后谈体会。

(3)指导朗读。

4.拓展,汇报搜集资料,进一步体会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

(1)小组交流,讲述周总理工作、生活的感人事迹。

(2)师讲述“周总理一天工作时间表”,生结合前面体会,进行比较,谈新体会,紧扣中心。

5.体会朗读,颂扬周总理。

(1)自由读。

(2)抽读。

(3)评读。

(4)集体品读。

6.深化主题,继续汇报所搜集的资料,激发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

(1)小组交流,周总理工作、生活之外的资料。

(2)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汇报。

7.激发生,抒发真情实感。

面对周总理,你想说点什么……

2、《组歌节选》

1、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2、进一步理解散诗的特点,借助反复诵读领会诗中海浪的形象,理解作者借海浪和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1、借助丰富的想像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2、把握章的内容和散诗的特点。

借助海浪和海岸的形象抒发思想感情。

1、导入新

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诗为主。《先知》是他步入世界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20多种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朗读,了解内容。

3、整理生字词语:

炽热(chì)祷词(dǎo)执拗(nìu)俊俏(qiào) 衷情(zhōng)馈赠(kuì)憔悴(cuì)真谛(dì) 夫穹(qióng)璀璨(cuǐ càn)镶嵌(xiāng qiàn)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è)津液(jīn)

4、让生在轻缓的音乐声中轻轻朗读,体会作者在中借助海浪和海岸塑造的恋人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师生研讨:

⑴ 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⑵ 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⑶ 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是如何对待海浪的呢?海浪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是怎样表现的呢?联系作者所处的环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不同情、不理解,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⑷ 雨在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它具有怎样的作用?用中的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雨在中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她的作用是滋润万物、装点千山万和、镶嵌绿叶大堤、使花草昂头挺腰绽开笑脸、解除田野难耐的饥渴,还可以启迪敏感的心扉。

⑸ 作者运用于怎样的手法描写雨的形成、雨的降落、雨的终止的?

明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雨的形成说成是从湖中升起的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雨的降落是由于雷声为他鸣锣开道是田野的微笑;雨的终止是由于彩虹挂青天。

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说说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明确: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如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等。

⑺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循环,在人类世界中,什么意味着循环?为什么?

明确:在人类世界中,爱情意味着一个循环,她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6、小结:

总之,作者在这两篇散诗中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像,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7、作业置:

选择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模仿本的写法写一首散诗。

3、《鱼游到了纸上》第二

1.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体会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PPT辅助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内容,从整体上把握。]

3.引出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习的《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题。[齐读题]

4.同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生质疑]

[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习领会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理清脉络,检查读

1.引入:这节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老师想请一些同跟老师配合读,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

三、紧扣“游”字,品读

1.同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鱼游在水里

[出示句子:……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1)谁来读句子。

(2)鱼儿是怎样游的呢?

(3)“自由自在的游”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自由说一说。

[屏幕出示游鱼图]

(4)鱼儿游得如此自由自在,那么看的人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一个词中看出来。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谁来练一练。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出示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他在干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2)这个人是谁呢?请一名同读一读第3自然段,在第3段中找找答案。

(3)这是一个什么人?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青年人?

[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第3、4、5“游”字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谁来读一下第3个“游”字句。

(2)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作者在写小女孩儿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了一个“惊奇”,说明他的画画得太好了,好得那些鱼像是──(真的)

(3)那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生练习读。

(4)还有一句描写青年画鱼的句子,也体现出他画得好。

[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画得这样好,以至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笔在图画的空白处写一写。

[生写出自己假想为围观者所说的话。]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1)指名读句子。

(2)作者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是一个骄傲的青年人可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看法?

(3)作者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跳,作者会在心里怎么想?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

[出示句子:我把那个女孩儿说的话写给他:“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找三位同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2)“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你知道聋哑青年是怎样让鱼游进心里的吗?

(3)总结:正是因为年轻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认真观察,细心练习,他才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以致人们称赞他是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例,你能不能说一说呢。

四、总结全,主题升华

1.同们,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现在请同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鱼在水里游,鱼在心里游,鱼在纸上游。]

3.对,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五、作业

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六、板书

水里游──心中游──纸上游

忘我 成功

4、2022年美术划 美术个人工作

借鉴暑假远程研修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活、求实”的原则,针对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工艺模块的划。

一、分析材内容确立目标材改变了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体系,确立以审美*,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的新体系,着力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情趣,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意民族性、时代性,选择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的内容。

目标:选择结合生活和习相关的题,通过和制作发挥创造性,丰富知识领域和工艺技能。利用比较简单的工具,通过手工操作完成题,使生认知所利用的材料特性和特点,了解工具的类型和效用,合理有效地发挥材料的作用;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要领,从而理解“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原则,认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会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创新,培养整体统筹的能力。

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定位“工艺”是为了帮助生广泛的接触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创作意识。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求独立的愿望,对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人、对事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思想活跃,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情绪容易激动,对事既积极热情,又焦虑不安,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些内敛;独立思考能力大大提高,不轻易相信别人的意见,常持分析和批判态度,很反感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看成小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烈,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他们力图在各个领域有较出色的表现,想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

材提供了9个案例类型,因为其中的石膏造型工艺制作、扎染的与制作、蜡绘的与制作、陶瓷造型的工艺制作四种型需要很专业的工具,开的难度很大。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增加了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题材,制作材料容易准备,制作工具易操作的工艺制作题。主要有:壁挂装饰画的制作、布贴画的制作、DIY包包制作、DIY美鞋的制作、靠垫的制作等。要求生利用身边的材料来完成一件作品。

三、中遵循的原则1、审美性原则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感知和表现,陶冶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善于挖掘材内在的思想性,在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的融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在程的大部分时间里,我让生以小组形式来完成作品。生通过分工协作,既能锻炼有效合理安排优化的能力,又形成了团结、奉献、帮助的良好精神风貌,形成好的习惯和品德。

3、量力性原则内容和方法应适合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掌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生的选材、制作及完成的要求应建立在生的实际水平的掌握上,不能用非常“专业”水平来要求生,更不能用专业的形式来束缚生的思维。

4、创造性原则要充分发挥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创造性思维。 这个阶段生的智力发展、记忆力、判断力和动作反应力及速度都已达到人体的最高水平,是一生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也许只是一种形态,一个想法,给于恰当的启发和引导,让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对以后、将来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5、实践性原则工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老师讲解与生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调动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动力。让生自己来确定主题,自己选择材料,老师提供和帮助制作方面的相关内容,激发和培养习的兴趣。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3280.html

热门阅读

  1. 讲卫生主题班会教案精选
  2. 关于寓言四则教案
  3. 爱迪生名言参考推荐
  4. 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优秀教学设计
  5. 《三字经》典故:刘晏正字
  6. 二年级感谢师恩手抄报资料
  7. 2015新居入伙贺词
  8. 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作用论文
  9. 改变不了的事情可以改变心态励志散文
  10. 我的军训日记
  11. 2015羊年新春贺词给领导
  12. 初中同学聚会感言范文
  13. 崔涂的《除夜有怀》全诗及评析
  14. 大寿幽默祝福语
  15. 2016猴年新春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