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家乡花婆会杂文随笔
每年的农历4月17日,家乡的妇女们显得格外忙碌。一大早,她们就忙着为一年一度的“花婆”会采购东西,准备下午的大聚餐了。
不同年纪的妇女,分工是不同的,需要*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已婚的但又还没生育的少妇,需要*的东西是红枣、石榴、花生去参加聚会;已婚的刚生过一个小男孩的妇女,需要买的是鸡蛋或鸭蛋、一只大线鸡、3斤的猪肉,5斤的羊肉、7斤的牛肉去参加聚会;已婚且生未满周岁或满周岁的、周岁多的女孩的少妇,则需要*糯米来包粽子、糍粑。此外,她们还需要买些红枣来,寓意早生贵子。而那些上了年纪的妇女,且不管她们是否结婚,是否生育,她们只需出20元钱就可以去参加“花婆”会了。
妇女们到集市各自买好东西以后,由当年生男孩的妇女们做东,她们分工细致,责任分明。妇女们在厨房里忙开了:杀鸡的杀鸡,炒菜的炒菜,煮红蛋的煮红蛋,包粽子的包粽子,做糍粑的做糍粑,去庙堂祭拜观音娘娘的就去祭拜。她们分工不同,井然有序。
妇女们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便不约而同地赶去庙堂祭“花婆”——观音娘娘了。人们首先给“花婆”献上一只大肥鸡,鸡的嘴巴衔着一束菜花(象征开花结果);然后,摆上一些大红枣(意为早生贵子)、带花的石榴(意为多子多福)、花生(象征遍地开花结果)、猪肉(象征富得流油)、羊肉(象征喜气洋洋、和和美美)、牛肉(寓意孩子少生病,个个壮如牛。)
妇女们祭拜了“花婆”,祭拜了天地之后,便开始吃饭了。前面介绍的红蛋、粽子、糍粑、花生、红枣,妇女们是不可以在餐桌上享用的,这些东西,要特意留下来分发给各位妇女带回去给家里人吃的。在饭桌上,妇女们举起酒杯,共同庆贺,畅饮开怀。席间,她们不时互相传经送宝。当然,最被关照的要数已婚未育的年轻妇女了,人们都希望她们来年能早生龙凤胎哩!
聚完餐以后,妇女们就开始忙着分发礼物,不亦乐乎。她们把红蛋、粽子、糍粑、花生、红枣分好包好,每人一份,各自带回去,并商量着明年的“花婆”会该落谁家。这样,家乡别具一格的“花婆”会算是圆满结束了。
拓展阅读
1、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什么是好老师?放在过去,板书漂亮,口齿清楚,课时紧凑,是判定老师能力水平的硬指标。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好老师的标准也在跟着变化,我有时甚至觉得,忽然间自己变得不会教书了。某种意义上,课改真正冲击到了深层次的教育观念。
过去上低年级语文课,我按拼音、字、词、句、文的顺序教学,辅以大量的听写练习,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现在进入一年级实验课改教材,“教材是全新的,过去从未接触过,没有辅导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甚至没有写字本与练习册。课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让我有些无所适从。”二期课改在语文教学策略上要求做到:
①适当降低识字难度。
②且慢学拼音,提高识字量。
③推迟学习写字时间。
④两年完成五年的识字量。
按照课改要求,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不再强调拼音。课堂上教授生字时,甚至答应学生去“蒙”字、去“猜”字。那么,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多认字多识字呢?
第一、记字形。
在教学象形字前,我不急于让学生学习书中的偏旁、生字、词语。而是先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他们知道的一些字早先的写法。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在黑板上画出了“竹”“日”“山”“水”“田”等字,接着我便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汉字最早是画出来的。然后给学生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学生被中国悠久的文字发展史深深地吸引住了。有些字形相似,看起来差不多。要引导学生留意找特点,区别它们不同的地方,如“毛”和“手”这两个字。我引导学生观察两字的不同,学生观察的结果是:“毛”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手”最后一笔是竖钩,我再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记忆的好方法,编成小儿歌:“毛毛,尾巴弯弯翘翘”;“小手小手,拉拉勾勾”……是字形不同,字音也不同。再如,“向”、“问”形近字,学生结合“问”字门字框左上角有点、不封口的特点,自编出小儿歌:“门里有张嘴,开口问一问。”结合“向”字把想象成小眼睛,编出小儿歌:“眼睛睁大,辨别方向,方向的向。”
第二、记字义。
汉字中的许多字都是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如,学生在学习“清”字时,把“清”与“青”字混淆。我启发学生根据“清”的形旁“三点水”和声旁“青”编成小儿歌:“青青叶儿清水洗。”这样学生通过儿歌理解了字义,分清了“清”、“青”。这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发现的记字形的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看到生字,马上就会将生字与熟字进行比较。比较后,他们会发现,在基本字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换换就可以记住许多字的字形。教学时我告诉学生:“许多字是由它原来的形象演变而来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这个字所指的意思。如言字旁的字往往与说话有关;女字旁的字往往与女人有关;竖心旁的字往往与心情有关;形声字中一般右边是字声;左边是字义。“菜”“踩”“睬”“彩”、这些字,有些读音虽然变了,但字义往往离不开偏旁所说的意思。”教学中我们把用基本字带出的数个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称为“字族”。假如在识字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个字族中的字,在学习这个字的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尽量多的运用他们发明的加、减、换的识字方法找出自己熟悉的这个字族中的字,比一比谁是识字小博士。
第三、记字音。
有些同学时常把同音字、音近字用混了。要留意辨记这些字的用法。如,“对”、“队”二字学生也轻易混淆,两字音同字不同,学生易写成“排对”、“写队”面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讲解:“对,是针对,是与错意思相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结合字的形、义想象,自己动脑筋来区分记忆。最后,学生编出了形象生动的小儿歌:“小裁缝,真细心,又量对了一寸”;“小人排队,耳朵听好”在语文活动课中,我再把这些小儿歌变成“它是谁”、“找朋友”等猜字游戏。学生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边说边猜,兴致勃勃,整堂课趣味盎然。课虽终,兴犹存。学生们不自觉的在学中玩、玩中学,错别字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的识字天地十分广阔,不局限于一、二册课本,也不局限于小小一堂课,生活是最好的识字课本,社会是最好的识字课堂,把大小课堂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充分利用社会这一识字大课堂,营造氛围,组织开展了各种识字活动,不失为一种极佳的识字途径:识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四周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对生字的熟悉大有帮助;从课文的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利用晨会,午休时间等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如上《比尾巴》这一课,举行《我对动物知多少》主题活动,学生在了解动物的特点的同时,熟悉了各种动物的名称……每次活动一个主题,一个中心,学生在识字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熟悉了汉字;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自己制作“识字课本”,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动,如在教学《自选商场》时后,让家长带学生逛超市后,把所买东西的包装袋:如食品中“盼盼法式小面包”等;饮料的包装:如“汇源果汁”等;*品中的包装:如“脑白金”“黄金搭档”;还有各种报纸杂志的刊头字等等,这些都是儿童识字的最好资源,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非常精美的“识字课本”这种“识字课本”定期拿到班上交流,分享成果,平时闲暇拿出来读读,看看,对识字来说,真是实用、有效。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留意力不易持久,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这样可以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人生识字聪明始。”学生的创造性很强,特殊是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当学生出现错别字时,作为老师对待学生不要一棒子打死或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应告诉学生,写字不要有差不多的想法,还要养成多动脑、多记、多分析的习惯,避免错别字再次出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刚开始可以师生共议找方法,逐步的放手,最后学生可自己创编、总结出儿歌或小故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授之以渔”,使他们把握正确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自己解决问题。这就达到了“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目的,学生的能动性才能真正得以培养。
2、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当你把目光投向自然时,语文在自然中;当你把目光集中在书本上时,语文在书本上;当你把目光望向人群时,语文在人群中……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留心生活中的只言片语,大街上的广告牌,街头小报,市井之语,那都是语文,甚至孩子无邪的语言排列组合,那仍是语文,甚至是最好的不加修饰的语文。
当你把这些纳入眼中,放在心里,你的语文就学活了。
学生的作文缺乏的是爱,这种爱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更在把悲悯的目光望向自然自在的万物,对严肃的事情不调侃,对苦难崇高的尊敬,这些事物不会因世事变更而更改。就算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仍是重中之重,树人,立人仍是重点。
没有人文性的语文只是无情的工具,当然没有基础性的语文也只能是一团乱麻。所以语文抓基础,重人文。
语文靠积累,需要慢功,太聪明的人学不好语文,因为聪明的人爱偷懒。也许聪明人能考好语文,但是绝不会把语文作为灵魂的东西去学习。所以工具性的东西只会把人塑造成机器,所以语文中的爱,不仅在学习语文上,在写作上,在生活中,而是三者浑然一体。
喜欢教初三,因为喜欢总结,也许有一份虚荣,这个我不讳言。当把中考语文考试的几大块运用于教学中时,我更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它像一个网络,在我脑海里清晰可辨。我不需要纸质材料,只要我在,我就可以挣出一套有一套材料。
不入流的语文教学,人与知识全忘掉。
三流的语文教学,记住了人,忘了知识。
二流的语文教学,记住了知识,忘了人。
一流的语文教学,人与知识全记住。
超一流的语文教学,物我两忘,臻于化境。
你要在语文中找到自我,也要在自我中找到语文。
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远距离的观望这个世界,不要太理性,大悲悯的情怀,这是写作上的追求,也是我追求的“语文味道”。
3、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经过教学,让我感触较深的一点就是肢体语言的运用,这也是在学生身上找到的闪光点,我想我也有必要来学一学。
事情缘起是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而要求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bpmf。这时很多小脑袋都开始动起来了,也举出了很多有意思的例子。这时,我们班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把这几个字母宝宝都给表演出来。”多有意思的想法啊,我立刻请他上来表演。他就用自我的肢体来比划出字母的形状,赢得了班级其他小朋友的掌声。我以前想过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来加强字形的记忆,但却没有实施。这天,我的学生他们自我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给我的课堂带了活力。经过那位同学的表演,其他小朋友也都跃跃欲试,在自我的座位上比划起来。我想,自我实践过的事情是最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时候做的比说出来的更能到达良好效果。
受到小朋友的启发,我在要求他们读声母时要注意轻短便不再用语言来提醒了。我用调节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来表达,学生一看便明白了。在我做这个手势时,他们便明白我的意图。我想,无论在教学上还是管理班级方面,有时候肢体的运用往往比语言更有效,所谓“无声胜有声”,想必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手势的运用还能增强我和小朋友之间的默契,何乐而不为呢?
4、关于小学生作文给梦想一次花开的机会励志作文
当雄鹰博击长空时,它心中的梦想开花了;当蝴蝶飞舞于花丛中时,它心中的梦想开花了;当鱼儿遨游大海时,它心中的梦想开花了。而在那以前,不管是雄鹰、蝴蝶,还是鱼儿,它们都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在幼鹰还未完全长大时,鹰妈妈就要将幼鹰一个一个地扔下山崖。当幼鹰被母亲“狠心”扔下山崖时,它们都还没有学会飞呀。母鹰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要将幼鹰置于死地。而就在幼鹰往下摔时,它奋力地拍打着自己幼嫩的翅膀。就在幼鹰摔死之前,它学会了飞!而那一些没有奋力拍打翅膀的幼鹰,直接掉下山崖摔*。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幼鹰,是因为它们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坚定的决心。
蝴蝶,它是由毛毛虫变的。在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前,它要吐出许多丝把自己包起来。在茧里,毛毛虫慢慢长出一对翅膀。而就在这时,它需要咬破那厚厚的茧。但是在它咬茧的过程中,它也会承受很大的痛苦。为了能够飞翔,它承受着咬茧时带来的巨大痛苦,最终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有一些蝴蝶不能咬破茧出来,最终死在了茧中,而这些蝴蝶都是因为它们自己没有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克服困难的勇气。
小河里的鱼,只有那么小的一点儿生存的空间,它们多么希望能够在大海里生活呀!大海,能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遨游,但它离小河太远啦!一些鱼想:游到遥远的大海去,简直是白日作梦——不可能嘛!于是这些鱼安于现状;一些鱼游了许久,却发现大海还是在很远的地方,于是也停止向前了;只有那一些一直游一直游的鱼儿,它们最终来到了大海。当鱼儿在大海里游着时,它们是多么的快乐!而它们都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持之以恒的恒心。
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够成为现实。只有那些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的人,他的梦想才能够实现。
如果你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请给它一次开花的机会。坚定的决心,克服困难的勇,和持之以恒的恒心!
5、语文一年级教学随笔
今天上完了三拼音节,下午立刻又开始了YW的学习,想在国庆长假前结束声母的教学。以便让孩子们有一个复习巩固的时间。
出示情境图,孩子们基本能说出图意,根据孩子说的意思,我问:“从中你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了吗?”小朋友们答感受到了。于是引入乌鸦反哺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孝顺父母,从小就要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学习上也要努力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孩子们好象听懂了,接着就开始学习这两个声母,以及相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主要是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孩子们先自己读,再听录音,再读给同学听,最后齐读。发现现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蛮好的。
放学的作业,是让小朋友们把学过的声母各写三遍。想着让他们先复习一遍所有的声母,明天的学习(连图)应该会顺利些。
由此想到一年级的预习,觉得从现在开始也就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着预习,不明确说出是预习,只作为作业明确地布置给学生,以此慢慢教给孩子们,预习的习惯大概可以在一年级培养起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