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歌谣辞古诗原文

发布时间: 2025-08-18 09:31:30

杂歌谣辞古诗原文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

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寿宫不惜铸南人,

柔肠早被秋波割。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土花漠碧云茫茫,

黄河欲尽天苍黄。

《杂歌谣辞·李夫人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争”的*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赏析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题目中的“兴”指的是( )

A、举办,发动

B、流行,盛行

C、兴致,兴趣

(2)这首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首,我们可以了解劳动人民的。________,体会到人对他们的_____之情。

参***:

(1)C

(2)村庄儿女 耘田绩麻 童孙 学种瓜

(3)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大人的样子种瓜。

(4)繁忙生活 赞美

2、四时田园赏析

《四时田园兴》是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范成大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3、五年级下册第1课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

1.梅子黄时**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晴的好天气,因此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两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4、五年级下册第1课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开篇一句写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不禁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人在家乡时的美好回忆,种种回忆触发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致于一发不可收拾。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的关键。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人的思乡之情,但是,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表达了兄弟登高却独少我一人的遗憾之情。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这首是王维十七岁的作品,语言质朴,构思简单,但感情真挚,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道出了所有漂泊他乡之人的内心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

5、五年级下册第1课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首句交代了清明之日的环境,纷纷形容春雨的意境的,还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人用了断魂二字。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告诉行人酒家的位置,结束,给我们留下想象空间。

这首小,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语言通俗,写得自如,音节和谐圆满,景象清新生动,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

点击查看更多杂歌谣辞古诗原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6265.html

热门阅读

  1. 感受生活记叙文600字
  2. 阳光积极向上的句子
  3. 茅房的解释及造句
  4. 寓言故事橡树的使命
  5. 关于回忆的诗歌
  6. 借款抵押合同格式
  7. 201年鸡年新年对联
  8. 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总结范文
  9. 谢谢您我的老师六年级叙事作文
  10. 《中吕·山坡羊·自警清风闲坐》元散原文及赏析
  11. 未来的我高中话题作文
  12. 甄选数学名言
  13. 《三字经》读后感的作文
  14. 课文《掌声》第2课时教学设计
  15. 201年五一劳动节群发短信祝福语精选
  16. 含泪奔跑的少年美文
  17. 毕业感言唯美句子
  18. 七年级历史上册《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19. 圣诞节英文祝福语句子
  20. 2016年关于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作文
  21. 古诗中祝福婚姻的诗句
  22. 腊八节祝福语精选
  23. 课文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24. 难忘六一小学作文500字
  25. 研修总结反思范文
  26. 五年级《刷子李》教学反思范文
  27. 形容辞旧迎新的诗词
  28. 勤奋的名言名句精选
  29. 课文《暮江吟》教学设计范文
  30. 2016年圣诞节平安夜祝福语短信
  31. 广州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32. 我的开学第一课作文
  33. 2015年最热门的教师节祝福语
  34. 李清照《一剪梅》公开课教案
  35. 描写美丽雪景的诗句
  36.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37. 除夕夜的诗句
  38. 光的反射教学反思范文
  39. 学校规划院办公室主任竞争上岗演讲稿范文
  40. 2016年祝福公司发展的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