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静夜思》的诗意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31 12:15:03

李白诗词《静夜思》的诗意赏析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一二句:就寝时床前洒满月光,如同降了一地白霜。

三四句:抬头一望,一轮皓月,千里清光,月是故乡明,安能不思乡?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作品鉴赏: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

《唐诗正声》:百千旅情,妙复使人言说不得。天成偶语,讵由精炼得之?

《批点唐诗正声》:乐府体。老炼着意作,反不及此。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悄悄冥冥,千古旅情,尽此十字(末二句下)。

《李杜诗选》:范德机曰:五言短古,不可明白说尽,含糊则有余味,如此篇也。

《唐诗广选》:有第三句,自不意其末句忽转至此。便奇(“疑是”句下)。蒋仲舒曰:“举头”、“低头”,写出踌蹰踯躅之态。

《诗薮》: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然亦齐、梁体格。他作视七言绝句,觉神韵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

《唐诗归》:钟云: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李诗钞》:偶然得之,读不可了。

《李诗通》:思归之辞,白自制名。

《唐诗解》:摹写静夜之景,字字真率,正济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

《增订唐诗摘钞》: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坏尽致。

《古唐诗合解》:此诗如不经意,而得之自然。故群服其神妙。

《唐诗别裁》:旅中情思,虽说叫却不说尽。

《唐诗选胜直解》:此旅怀之思。,月色侵床,凄清之景电,易动乡思。月光照地,恍疑霜白。举头低头、同此月也,一俯一仰间多少情怀。题云《静夜思》,淡而有味。

《唐宋诗醇》:《诗薮》谓古今专门大家得三人焉,陈思之古、拾遗之律、翰林之绝,皆天授而非人力也,要是确论。至所云唐五言绝多法齐梁,体制白别:此则气骨甚高,神韵甚穆,过齐梁远矣。

《唐诗笺注》:即景即情,忽离忽合,极质直却自情至。

《网师园唐诗笺》:得天趣(末二句下)。

《湖楼随笔》:李太白诗“床前明月光”云云,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云云,此两诗体格不伦而意实相准。夫闺中少妇本不知愁,方且凝妆而上翠楼,乃“忽见陌头杨柳色”,则“悔教夫婿觅封侯”矣。此以见春色之感人者深也。“床前明月光”,初以为地上之霜耳,乃举头而见明月,则低头而思故乡矣。此以见月色之感人者深也。盖欲言其感人之深而但言如何相感,则虽深仍浅矣。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意则意真。知此者可以打诗乎!

拓展阅读

1、优秀

(1)指井台。参考资料:《新课堂作文》。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退休教师重解“床前明月光”,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图》。

(2)魏明伦表示,《》家喻户晓,但研究者对这首却一直争论不休,焦点就集中在“床前明月光”的“床”上。有的认为“床”应作坐具解释,有的认为“床”应作睡眠之床,学者认为“床”应作井栏解。其实,《》中的“床”确为井栏,而且“井”这一民俗象是全的核心象。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

(3)“床”即“窗”的通假字

(4)驳以上观点床之本义即坐卧的器具,《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5)马未都先生提出观点: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而不是指我们现在的睡觉的床(寝具)。澄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的文。如果解释为我们睡的床,那么就很难看见月光。所以,用胡床更确切。

2、优秀

这首写是在寂念家乡感受。

前两句,是写人在作客他乡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一个独处他乡人,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深人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念故乡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秋。“疑是地上霜”中“疑”字,生动地表达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月光皎洁,又表达季节寒冷,还烘托出人飘泊他乡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刻画,深化乡之情。“望”字照应前句“疑”字,表明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低头故乡”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人完全处于沉之中。而“”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那家乡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年华与往事……无不在念之中。一个“”字所包涵内容实在太丰富。

明人胡应麟说:“太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于工而无不工者。”(《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既没有奇特新颖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辞藻;它只是用叙述语气,写远客乡之情,然而它却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感觉吧:天倒还罢,到深人时候,乡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秋

霜清,是清秋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歌中所经常看到。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中就有“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唐代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而在中出现。这“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状物之辞,是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是客中深不能成眠、短梦初回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透过窗户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冷森森秋宵寒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一层皑皑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太空是如此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

秋月是分外光明,然而它又是清冷。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一切,想到家里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下去,完全浸入于沉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月乡图。

短短四句,写得清新朴素,明如话。它内容是单纯,但同时却又是丰富。它是容易理解,却又是体味不尽。人所没有说比他已经说出来要多得多。它构是细致而深曲,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绝句“自然”、“无于工而无不工”妙境。

3、书戴嵩画牛全文句翻译全解及

本文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1.宋人/有/耕者。

第一句话交代了主人公是宋国人,耕字点明了他的身份农民。

2.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这两句话交代了事件的起因:田里有树桩,兔子跑得快,撞在树桩上,*。同时也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细心,不慌张,不莽撞。

3.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个因字不仅说出了释其耒而守株的原因,还把一二两句很自然地连接起来了。释其耒而守株是宋人所做,冀复得兔是宋人所想,写出了宋人的喜悦之情。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他等来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无所获,是为宋国笑。

4、书戴嵩画牛全文句翻译全解及

①理解

解释:

书:书写、记录。 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的人,后来也指未*的人。

好:喜爱。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宝:珍藏。

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

一轴:一幅。 自随:随身携带。

曝:晒。 拊掌:拍手。

牛斗:牛互相争斗。 力在角:力量用在角上。

搐,抽缩。 股:大腿。 谬:错误。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语搭配

③课内

处士 所宝 锦囊玉轴 自随 拊掌 牛斗 力在角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5、书戴嵩画牛全文句翻译全解及

《四时田园杂兴》

1.昼出/耘田/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字忙,天忙,里忙,昼不停,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辛劳的情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通过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衬托忙,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稚子弄冰》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俱美,写出了声音从玉磬穿林响的高到玻璃碎地声的清脆的变化,且颇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悠闲自在。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词《静夜思》的诗意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1281.html

热门阅读

  1. 教师个人读书活动总结范文
  2. 安全出行从我做起演讲稿
  3. 与亲人生死离别的诗句
  4. 祝福高考学子的祝福语2016
  5. 行政管理应届毕业大学生自我介绍
  6. 又到落叶飘落时六年级作文
  7. 在全院团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计划
  8. 大学毕业的祝福语
  9. 2016年元旦送朋友贺卡祝福语
  10. 201年幽默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1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收获的感觉真好》教案
  12. 令我敬佩的同学小学作文300字
  13.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范文
  14. 柳宗元的诗早梅
  15. 幼儿园运动会创意口号
  16. 课文《蜡烛》教案设计
  17. 圆锥体的认识教案
  18. 红鞋童话故事
  19. 校长的承诺书
  20. 工作迷老爸五年级作文1500字
  21. 关于元宵节的句子分享
  22. 有关开学日记写作
  23. 席慕蓉励志经典诗集
  24. 关于分手感言的句子
  25. 赞美冬天的古诗大全
  26. 体现文天祥高风亮节的诗
  27. 超感人的爱情句子100句
  28. 说课经验总结范文
  29. 工会金点子的活动总结
  30. 让女人狠起来的句子
  31. 201年给老师的中秋祝福语
  32. 四年级观察中的发现作文
  33. 孤独的蜗牛睡前故事
  34. 祝公司马年新春贺词
  35. 童话的故事:动物王国里的假钞事件
  36. 3世界气象日祝福短信息
  37. 快递服务承包加盟协议范文
  38.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
  39. 只是蝴蝶不愿意故事
  40. 小青虫找朋友小学童话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9-01 03:16:01
本页面最近被 49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四川,TA在页面停留了 9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