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好面包店的睡前故事
在森林王国里,小灰熊和小狐狸这对好朋友,门对门开了两家面包店,他俩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收益不错。有一天,小狐狸却打起了小算盘:如果客人只来我店里买面包,那我不就能赚更多的钱了吗?于是,它偷偷使了个坏招。
第二天一早,小灰熊像往常一样,在店门口迎客。可是大家都绕开他的店,这让他感到莫名其妙。小松鼠轻声告诉他:“昨晚,森林王国里都传你的面包用的是劣质面粉,还添加了大量调味剂,吃了对身体不好。听说,这些都是小狐狸说的。”
“不可能!小狐狸是我铁哥们,他不会陷害我的!”小灰熊气愤地说。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灰熊的面包店门可罗雀;而小狐狸的面包店却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小狐狸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赶在顾客出门前把食物做好,长久下来疲惫不堪。这天,筋疲力尽的他实在是太累了,竟然在椅子上睡着了。一睁开眼,他大惊失色:烤箱燃起了熊熊大火!
正在梦乡中的小灰熊被惊醒了,他抓起灭火器,奋不顾身地去帮忙。又急又怕的小狐狸早已六神无主,见小灰熊来帮忙,感动得热泪盈眶。两个曾经的好朋友并肩作战,终于将大火扑灭了。
看着小灰熊的以诚相待,再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小狐狸懊悔不已。他向小灰熊道了歉,承认了自己当初散布谣言的错误行为。善良的小灰熊原谅了他,两个好朋友又和好如初了。在小灰熊的号召下,大家一起动手,小狐狸的面包店很快就被修好了。为了纪念失而复得的友谊,两家面包店合二为一,取了个新名字——“哥俩好面包店”。
拓展阅读
1、好香的酒啊睡前故事
一
在亚热带丛林里,居住着一群长尾猴。
长尾猴又叫绿猴。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皮毛是绿颜色的,而是因为他们灰色的皮毛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翠绿色,所以人们才这么称呼他们。
有一天,猴王带着猴群在丛林中觅食、嬉戏,他们有的找浆果吃,有的在玩荡秋千的游戏,有的在互相追逐着玩闹。其中有一只淘气的长尾猴,发现了一只大蚂蚱,对长尾猴来说,大蚂蚱可是难得的美味啊,长尾猴忘记了猴王多次说过的不要随意离开领地的话,追赶着大蚂蚱,跑出了猴群应在的区域,跑进了一处椰树林。
二
椰树林里,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采摘椰子。
中年男子是小男孩的父亲,只见他双手握住够杆,仰头瞄准、用力把长长的够杆搭到椰子旁,然后使劲往下一拽,椰子啪嗒一声便落到了地上。几次三番,父亲只拽下七八个椰子,便累得气喘吁吁。
见此情景,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够杆,学着父亲的做法开始摘椰子,可是,只摘下三四个,小男孩便再也无力把够杆举起。
“歇歇吧,过一会儿我们再摘!”父亲边说,边把摘下的椰子归拢到一处,随地坐了下来。
“爸爸,我爬到树上去摘吧?”小男孩跟爸爸商量说,“这样很快就能摘下很多来!”
“不行!”爸爸很果断地说,“爬到七八米高的树上去摘椰子,掉下来摔伤了怎么办,卖椰子的钱还赶不上给你治病花的钱多呢!”
“可是我们这样摘的太慢了!”小男孩有些着急。
“我们可以少歇会儿,多摘一段时间!”爸爸说,“来吧,我们再干!”
说着,爸爸又拿起够杆开始摘起椰子来。
三
跑进椰树林没几步,大蚂蚱便飞累了。长尾猴一下子扑过去,捉住了大蚂蚱。
“看你还往哪里跑!”长尾猴得意地说,“告诉你吧,虽然我没有猎豹跑得快,但在猴子当中我们长尾猴却是跑得最快的!”
说着,长尾猴把蚂蚱**里吃了下去。
吃罢大蚂蚱,向四周一看,长尾猴这才发现已经看不到同伴们的身影,听不到同伴们的声音。
长尾猴开始急急茫茫地往回跑。
“啪嗒!”
忽然,一阵重物落地的声音传到长尾猴耳中,循声望去,长尾猴看到是两个人在采摘椰子。
好奇心促使长尾猴停下了脚步,他看到的正是小男孩艰难地举起够杆的一幕。
这时,长尾猴想起了猴王曾经讲过的,只要帮助人类干活,就能喝到一种美味的饮料的事情。据说,那种饮料开始有点辣辣的感觉,但喝下去以后,会清香无比,更可贵的是还会让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能够像鸟儿那样飞起来,那可是每位猴子最大的心愿啊!
不容多想,长尾猴快步来到父子二人所在的树下,蹭蹭蹭,三五下便窜到了椰子树上。
还在父子二人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经有一个椰子“啪嗒”一声落到了地上。
小男孩高兴地说:“长尾猴来帮我们摘椰子啦!”
“是啊!”父亲也高兴地说,“早就听说过有人专门训练长尾猴帮他们摘椰子,像这种野生长尾猴主动来帮助人摘椰子的事情,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呢!”
父子二人一边说着话,一边看着长尾猴在椰子树上摘椰子。
只见长尾猴双手抱住一个椰子,向着一个方向使劲地拧,没过多久,椰子柄便被拧断了,长尾猴便把椰子扔到了地上。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长尾猴摘完了这棵树上的椰子,又转到了另一棵树上继续摘。没过多久,地上的椰子便能装满手推车了。
“下来吧,下来吧!”小男孩和爸爸开始招呼树上的长尾猴。可是,长尾猴像没听见似的,依然往下扔椰子。
“不管他了,我们先吃饭吧,吃了饭好往回赶。”爸爸说,“或许,他看到我们不管他了,自己就会下来的。”
父亲有喝酒的习惯,每当干活累了的时候,他都会喝点酒,用以解乏。这次也不例外,临出门时,在他们带饭的筐子里,也放上了一小瓶酒。
四
果然,没过多久,长尾猴真的从树上下来了。
长尾猴一步一步地蹭到父子二人身边。蹲坐在地上看着父子二人吃饭。
小男孩从自己的碗里舀出两小勺米饭放到一片树叶上,送到长尾猴跟前说:“吃吧,很香的!”
长尾猴抽动了一下鼻子,把目光转向了小酒瓶。
小男孩以为长尾猴是不喜欢吃米饭,便又舀了点西红柿炒鸡蛋送到长尾猴跟前。
长尾猴还是抽动了一下鼻子,又把目光转向了小酒瓶。
小男孩以为长尾猴口渴了,便把水壶里的水往树叶上倒了点。
可是,长尾猴连看都没有看,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小酒壶。
“他是想喝酒!”爸爸说,“我以前听你爷爷说起过长尾猴喜欢喝酒的事情,还真没见过,我给他点喝,让他也尝尝!”
说着,爸爸在树叶上倒了一小杯酒。
长尾猴抽动了一下鼻子,很快把酒舔干净了。
“哈哈,还真喝呢!”爸爸说,“看你帮我们摘了一上午椰子,也累了,这剩下的酒都送给你吧!”
爸爸把小酒瓶递到长尾猴面前,长尾猴接过酒瓶,飞也似的向来时的路跑去。
父子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2、鱼脑里面有黄金睡前故事
阿海是个鱼贩。别的鱼贩买了鱼马上就卖,阿海却不同。他要养上两个半月,一天不多,一天不少。就是这两个半月,阿海的鱼摊不到一年就改成了鱼馆。起初盘下两间,后来扩成三间,两间养鱼,一间卖鱼。阿海不善言辞,店里的生意全靠聪明能干的老婆桂芝。他只负责买鱼喂鱼,或者骑着三轮摩托到各大饭店送货。
许多鱼贩都对阿海嫉妒得眼红。可眼红归眼红,根本无法竞争。阿海的鱼贵得离谱,却愣有人买。尤其是几家大饭店,点名只要阿海鱼馆的鱼头,说他的鱼头里面有黄金。有黄金当然是假的,不过是颜色略有差异。吸引人的,还在鱼的味道。有老顾客说,吃了阿海鱼馆的草鱼头,再吃别人的,会吃出土腥味儿,越吃越不想动筷子。
这天,桂芝和阿海忙了一整天,刚要关门休息,却见桂芝同父异母的妹妹桂婷来了。桂芝很不喜欢她,因为娇生惯养,桂婷好吃懒做,只知道伶牙俐齿讨父母的欢心。她来这儿干什么?桂婷说是知道姐姐生意红火,过来帮忙。桂芝一愣,半晌没说话。
周一,生意最散淡。阿海又骑摩托出门,桂芝和桂婷在柜台前闲聊。桂婷好奇地问为什么阿海哥要把鱼养一阵子才卖?桂芝说这是他的秘诀啊!用清水养半个月,让鱼吐尽土腥气,再用自己加了中*配方的水养上两个月,鱼肉、鱼脑就浸入天然*的成分,吃起来格外鲜香。
桂婷一拍手,说那传说竟是真的?阿海哥的曾祖父,真是老佛爷跟前的大厨?桂芝笑着点点头。要伺候好百般挑剔的慈禧太后,专司做鱼的御膳房大厨可谓挖空心思。因为颇懂医道,他用七七四十九味中*来养鱼,想不到,这样的鱼烹制出来竟鲜香异常,深受慈禧太后的喜欢。
“什么配方这么神奇?”桂婷问。
桂芝摇头,说只知道这些中药相生相克,稍有不慎会喂成死鱼。桂婷嘟起嘴,说姐姐应该将秘方记在自己脑子里,这样,阿海哥的秘方也就成了姐姐的。
“都是一家人,说这话干啥?”桂芝不高兴。
桂婷瞥了她一眼,说:“我知道姐的心思,阿成哥才配得上姐。”
一听这话,桂芝瞬间涨红了脸。她和阿成青梅竹马,高中时谈起了恋爱。只是,她念到高三,继母坚决让她退学,说考上了大学也付不起学费。阿成顺利上了大学,两人就此失去联系。想不到,就在她和阿海开鱼馆一年后,竟遇到来买鱼的阿成。阿成又惊又喜,坚持约桂芝去喝咖啡。就在音乐环绕的咖啡店,桂芝怦然心动。嫁给阿海,完全是家里贪图他有钱,在集市上卖了十多年鱼,攒了几万块。为了娶到桂芝,阿海一出手就送给她父母两万。阿海只念过三年书,其貌不扬,木讷少言,甚至都不会逗桂芝笑。而眼前的阿成,英俊儒雅,风流倜傥……
桂婷见姐姐不说话,悄然坐到她身边,嫁人就该嫁阿成哥这样的人。桂芝起身离开,心神不定。阿成结婚不到半年就离了婚,他一心一意要桂芝也离婚,把鱼馆变成他们的。可桂芝不忍,阿海太老实了,结婚三年,对她一心一意。
“阿海哥和阿成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桂婷又追过来说,“姐最好拿到秘方,以后就自己开鱼馆。”
吃过晚饭,桂芝躺在床上,一直睡不着。阿海出门和朋友喝酒,要深夜才回。最近一段时间,阿海频频外出喝酒,似乎有些异常。就在床头,摆放着一个*柜。阿海将家里的存折、喂鱼的“秘方”还有每天结算的现金都放进*柜。这一切,桂芝伸手可及。但是,她是怎么都不会拿秘方的。即使她离婚,也不会带走阿海祖传的东西。
墙上的钟敲了十二下,阿海还没回来。桂芝有些担心。突然,枕头下,阿海的手机响了。阿海一向粗心大意,竟把手机忘在家里。桂芝按了接听键,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张口就说:“阿海,你在哪儿啊?说好了来接我下夜班,怎么没来?”
桂芝愣住了。她是谁?女人仍在电话里发着火,逼问他是不是把接自己的事给忘了?半晌,桂芝问她是谁?那女人听到桂芝的声音,突然沉默,接着迅速挂断了电话。合上手机,桂芝的心怦怦直跳。
一直等到天亮,阿海终于回来了。桂芝冷冷地看着他,阿海眼神躲闪。桂芝说昨天有个女人打电话来,阿海背对着她,一言不发。桂芝突然感到一阵心痛,眼前这个一直被她忽视,却一起生活了三年的男人,竟要离开她?
“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桂芝问道。她和阿成约会几次,但也只是喝喝咖啡,听听音乐。
“是我配不上你。”阿海说着,朝门外走去。桂芝站在门口,大声喊了一句:阿海!
阿海回过头,眼睛里居然含着泪。刹那间,桂芝的心像被什么砸了一锤。结婚三年,她第一次看到阿海掉眼泪。这个老实的男人,虽不会甜言蜜语,心里却一直都是疼她的。
整整一天,桂芝闷在家里,睡得昏天黑地。半夜,她突然发起高烧。试试体温,竟然已经快到四十度。阿海一把将她背上,出门拦车,直奔医院。
输了三天液,桂芝的烧终于退了下去。这三天,阿海忙前忙后,全心全意地照顾她。桂芝催他去鱼馆,那些鱼,少卖一天就损失上千块,可阿海却不在乎。他不停地对桂芝说对不起,以后再不会跟那个女人联系。他请求她的原谅,他不知道,她竟这么在乎他。桂芝低下头,不停地掉泪。她突然想明白,她可以失去阿成,失掉幻想,却不能失去阿海。
桂芝出院,阿海叫了出租车回到家。一进家门,两人却惊呆了。卧室里一片狼籍,*柜门大开,定期存折扔到了地上,几千块现金和桂芝舍不得戴的两件首饰都不见了。但比这更重要的是,阿海的“秘方”没了。
阿海的脸变成了土灰色,桂芝大声喊着阿婷。桂婷的房间,早已是人去楼空。桂芝气得浑身颤抖,拿起电话打回家,问继母阿婷在不在?继母说没回来,倒反问阿婷不是在城里跟着她?放下电话,桂芝又气又怒,双手捂住脸哭了起来。
就在阿婷失踪一个月后,距阿海鱼馆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鱼馆。也说有宫廷秘方,也说鱼脑里有黄金,但比阿海的鱼便宜。一时间,人们趋之若鹜。
桂芝坐在店里发呆。她明白,桂婷这次来自己的鱼馆,就是奔着秘方来的。趁阿海和桂芝在医院,她偷了*柜钥匙。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到三个月,新鱼馆的生意惨淡。不久,竟卖起了死鱼。原来,一夜之间,那家鱼馆的鱼*大半。
桂芝的继母打电话来,哭哭啼啼,说昨天有人打电话找阿婷,说什么秘方,还说阿婷拿了两万块,威胁她把钱退回来,否则抓到她一定把她卖了。桂芝气得脸色铁青,却还是往家寄了两万块。现在看来,阿婷是将秘方卖给了那家鱼馆,对方鱼死大半,所以认定秘方有假。
回到家,桂芝问阿海,*柜中的秘方是假的?阿海笑了,说那秘方是真的,但秘方之外,还有一个秘方。
“还有一个秘方?”桂芝惊讶。
阿海摇摇头,说现在还不能告诉她。
不久,阿海在市里买了房子,桂芝也怀孕了。阿海每天喜滋滋地,说自己也有了后人,这秘方也该见见天日。说着,阿海朝桂芝举起手。他的手指,竟有密密的针眼。
“每次喂鱼前,我都挤出一滴指血祭鱼神。祭过鱼神,心无杂念,才开始用心配料。卖鱼为养家糊口,所以要敬畏鱼神。”说着,阿海领桂芝去另一个房间。
小小的房间里,有一个鱼形的牌位摆在桌子上。阿海用针刺破手指,将一滴血挤进杯子,然后用心叩拜,嘴里喃喃地说一粥一饭皆来自鱼,不能轻侮。
桂芝抚着腹部,说将来这鱼牌位该轮到儿子来拜。她比阿海明白,阿海拜的不是鱼神,而是自己的心。
桂婷在外面漂了两年,还是回来了。年龄大了,收了心,专心给桂芝看孩子。从桂婷口中,桂芝知道,那家新鱼馆,竟有阿成一半股份。桂婷说,阿成哥在单位因违反纪律被处分,于是索性买断工龄。他接近姐姐,是想得到秘方做大生意。知道姐姐即使离婚也不会带秘方出来,他对她*心,又找到自己。后来发生的事,桂芝也就知道了。
不过,桂芝也有不知道的事。那天晚上,阿海被桂婷拉去照顾她失恋的朋友,陪她喝了几杯酒,不知怎么就醉了。朦胧中,他听到那女人给桂芝打电话,却无力制止。想了一夜,他没对桂芝解释。他想让桂芝知道,他也是有人喜欢的,他不是一无是处。虽很蹩脚,但对老实木讷的阿海,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这件事,阿海打算瞒桂芝一辈子。
3、躲在树上的雨宝宝睡前故事睡前故事
多米尼加共和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知道天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
雨蕉是一种树,当地每家每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种上几棵,每逢外出前看它一眼,根据它是否在“哭泣”来判断天气晴雨,以做好相应的防雨准备。
雨蕉树的“哭泣”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叶片和茎干的表皮组织十分细密,全身好像披上了一层防雨布。下雨前,空气的湿度很大,雨蕉树体内的水分很难靠平日的蒸腾作用散发出去,于是便从叶片上溢泌出来,形成水滴不断流下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雨蕉树在“哭泣”了。雨蕉树哭泣,就预示着空气的湿度很大,下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那么,雨蕉树预报到底准不准呢?观察表明,雨蕉树预报准确率只有40%,其余大部分时间它的预报是不准确的。可为什么每家每户却还要种植它呢?
一位调查者给出了答案。他说:“这里一年四季经常下雨,你信它,就可能少淋一些雨,你不信它,就有可能突然间‘倒霉’,所以,大部分时间人们相信它,就不会被雨淋了。”
相信雨蕉,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人这一生可能要面对许多未知的变数,我们宁愿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多做一些准备,也不能等着事情发生后慌乱吃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1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