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23:54

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设计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溴乙烷的化学性质;二是卤代烃的一般通性;三是氟里昂对环境的影响。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从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入手,提出问题:官能团──溴原子的存在使溴乙烷具有什么不同于乙烷的性质?这样,在与章引言中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概念相呼应的同时,引出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既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又可以突出官能团的作用。在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之后,教材再以归纳总结的方式给出结论。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首先介绍卤代烃的概念及卤代烃的种类,接着以表格形式介绍了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概括出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通过卤代烃的用途引出氟里昂的有关内容。在表之后,教材接着安排了一个讨论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找出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的不同而呈现的变化规律。讨论的内容并不是教学要求的重点,讨论的结论也不涉及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个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训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该讨论题的结论是:烃基不同时,一方面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另一方面,如果烃基中所含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氯代烃的沸点随烃基中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第三部分,关于氟里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这里配合高一化学中有关臭氧层问题的内容,从不同于高一内容的角度介绍氟里昂及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不高,只要求给学生留下一个大致印象。但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有关臭氧层方面的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1.知识目标

(1)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卤代烃等概念。

(2)了解醇类、醛类、酸类等常见烃的衍生物中的官能团。了解烃的衍生物的元素组成特征。

(3)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的条件。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消去反应过程中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4)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概念。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能力;

(3)通过学习消去反应,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间比较的思维能力。

(4)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重点与难点]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请阅读第一段内容,学习烃的衍生物概念,并回答你已经见到哪些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提问]请阅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学习官能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你已了解了哪些官能团。 [阅读并回答]

CHCl3、CH3CH2OH、C6H5Br、CH3COOH等都是烃的衍生物。

[阅读并回答]

上一章中学到的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硝基等都是属于官能团。

使学生初步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并理解烃与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课堂练习:

1.在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1)CH3—CH=CH2与HCl发生加成反应

(2)CH3—CH2—CH2—Br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3)

2.通过下列事实,分析卤代烷在脱去卤化氢时,有什么规律?

3.怎样用实验证明CHCl3中含有氯元素?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4.

课堂练习答案

1.(1)CH3CH=CH2与HCl反应可以生成CH3CHClCH3,改变反应条件也可以生成CH3CH2CH2Cl,这两种生成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CH3CH2CH2Br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只生成CH3CH2CH2OH一种醇。

(3) 在铁粉存在下与Cl2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苯环上的邻位、对位氢原子易被取代,取代后的一氯代物就存在同分异构体。

2.卤代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时,脱卤化氢在含氢较少的那个相邻碳原子上,比较容易脱去氢原子。

3.CHCl3是共价化合物,氯元素是以氯原子的形式存在于CHCl3分子中。要证明CHCl3中含有氯元素,则必须将氯原子转化为Cl-。

先将CHCl3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共热,使氯原子经过取代反应变为Cl-,此时加入HNO3,使溶液呈酸性后再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操作时应注意,由于水解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必须在水解反应后加入足量稀HNO3,把过量的OH-完全中和掉,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才会出现AgCl白色沉淀。若不加稀HNO3中和,直接加入AgNO3溶液,得到的是棕褐色Ag2O沉淀。这样会使实验失败。

4.这道合成题属于官能团转换位置的合成题。使官能团转换位置的合成一般都要采取先消去后加成的方法。

在第二个碳原子上引入羟基必须先消去变成烯,然后与卤素单质加成,最后卤代烃水解变成醇。

拓展阅读

1、例分析

1、掌握基本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古典概型的两大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

3、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算公式,并能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

掌握古典概型这一模型.

如何判断一个实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如何将实际问题转为古典概型问题。

问题、合作习、讲解法、多媒体辅助

1、有红心1,2,3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任意抽取一张,则抽到的牌为红心的概率有多大?

1.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用“抽到红心”这一事件的频率估概率,发现工作量较大且不够准确;

2.(1)共有“抽到红心1” “抽到红心2” “抽到红心3” “抽到黑桃4” “抽到黑桃5”5种情况,由于是任意抽取的,可以认为出现这5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

(2)6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6点”,

这6种情况的可能性都相等;

1.介绍基本事件的概念,等可能基本事件的概念;

2.让生自己总结归纳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有限性)、(等可能性);

3.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

有红心1,2,3黑桃4,5这5张扑克牌,将其牌点向下置于桌上,现从任意抽取2张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用枚举法,列举时要有序,要注意“不重不漏”)

探究(1):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3只白球,2只黑球,从一次摸出2只球,共有多少个基本事件?该实验为古典概型吗?(为什么对球进行编号?)

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反)、(正,正)、(反,反)3个基本事件,对吗?

生活动:探究(1)如果不对球进行编号,一次摸出2只球可能有两白、一黑一白、两黑三种情况,“摸到两黑”与“摸到两白”的可能性相同;而事实上“摸到两白”的机会要比“摸到两黑”的机会大.记白球为1,2,3号,黑球为4,5号,通过枚举法发现有10个基本事件,而且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探究(2):抛掷一枚硬币2次,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四个基本事件.

意图:加深对古典概型的特点之一等可能基本事件概念的理解.)

一只口袋内装有大小相同的5只球,其3只白球,2只黑球,从

一次摸出2只球,则摸到的两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在运用古典概型算事件的概率时应当注意什么?

①判断概率模型是否为古典概型

②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试验基本事件的总数.

师示范并总结用古典概型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步骤

同时抛两颗骰子,观察向上的点数,问:

(1)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可能结果?

(2)点数之是6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

(3)点数之是6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如何准确的写出“同时抛两颗骰子”所有基本事件的个数?

生活动:用课本第102页图3-2-2,可直观的列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试验基本事件的总数.

问题:点数之是3的倍数的可能结果有多少种?

(介绍图表法)

甲、两人作出拳游戏(锤子、剪刀、布),求:

(1)平局的概率;(2)甲赢的概率;(3)赢的概率。

意图:进一步提生对将实际问题转为古典概型问题的能力.

2.练习。

(1)一枚硬币连掷3次,只有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_________.

(2)在20瓶饮料,有3瓶已过了保质期,从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的饮料的概率为_________..

(3)第103页练习1,2.

(4)从1,2,3,…,9这9个数字任取2个数字,

①2个数字都是奇数的概率为_________;

②2个数字之为偶数的概率为_________.

本节课习了以下内容:

1.基本事件,古典概型的概念特点;

2.古典概型概率算公式以及注意事项;

3、求基本事件总数常用的方法:列举法、图表法.

2、例分析

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前准备

复习:

1、(课本p28a13)填空:

(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选出3件分送3为同,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3)5名工人要在3天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4)集合a有个元素,集合b有个元素,从两个集合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二、新课导

◆探究新知(复习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

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

(1)从4个风景点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2)从4个风景点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应用示例

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2.7位同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

(1)甲站在间;

(2)甲、必须相邻;

(3)甲在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

(4)甲、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排尾;

(5)甲、、丙相邻;

(6)甲、不相邻;

(7)甲、、丙两两不相邻。

◆反馈练习

1、(课本p40a4)某生邀请10位同的6位参加一项活动,其两位同要么都请,要么都不请,共有多少种邀请方法?

2.5男5女排成一排,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排法:(1)男女相间;(2)女生按指定顺序排列

3、马路上有12盏灯,为了节约用电,可以熄灭其3盏灯,但两端的灯不能熄灭,也不能熄灭相邻的两盏灯,那么熄灯方法共有______种。

1、某班新年联欢会原定的5个节目已排成节目单,开演前又增加了两个新节目。如果将这两个节目**原节目单,那么不同插法的种数为()

a.42b.30c.20d.12

2、(课本p40a7)书架上有4本不同的数书,5本不同的物理书,3本不同的书,全部排在同一层,如果不使同类的书分开,一共有多少种排法?

1、(课本p41b2)用数字0,1,2,3,4,5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数,问:(1)能够组成多少个六位奇数?(2)能够组成多少个大于201345的正整数?

2、(课本p41b4)某种产品的加工需要经过5道工序,问:(1)如果其某一工序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种排列加工顺序的方法?(2)如果其两道工序既不能放在最前,也不能放在最后,有多少种排列加工顺序的方法?

3、例分析

1、探究式模式的含义。探究式就是生在师引导下,像科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探究的方式来展开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探究,去弄清事物发展变的起因内在联系,从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师不把跟内容有关的内容认知策略直接告诉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合作环境,让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策略,从而对目标进行一种全方位的习,实现生从被动习到主动习,培养生的科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精神【】。可见,探究式主张把习知识的过程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习的自主性参与性。

2、堂探究式的实质。课堂探究式的实质是使生通过类似科家科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探究概念规律的本质,并培养生的科探究能力。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为心的探究性习环境。在这个环境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展开的。这个习环境具有民主谐的课堂气氛,它使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其想。二是师可以给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使生在研究能明确方向。这说明探究式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与目标有关的概念认知策略告诉生,取而之的是师创造出一种智力交流社会交往的环境,让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

3、探究式模式的特征。

(1)问题性。问题性是探究式模式的关键。能否提出对生具有挑战性吸引力的问题,使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恰当的问题会激起生强烈的习愿望,并引发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现育心理研究提出:“生的习过程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的重要使命。

(2)过程性。过程性是探究式模式的重点。爱因斯坦说:“结论总以完成的形式出现,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就很难达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探究式模式正是考虑到这些人的认知特点来组织的,它强调生探索知识的经历获得新知识的亲身感悟。

(3)开放性。开放性是探究式模式的难点。探究式模式总是综合合作习、发现习、自主习等习方式的长处,培养生良好的习态度习方法,提倡发展多样习方式。探究式模式要面对大量开放性的问题,资源探究的结论面对生活、生产科研是开放的,这一切都为师的生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内容:数字排列3、9的探究式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的知识,能灵活运用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逻辑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综合能力,让生体会到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

3、方法:谈话探究法,讨论探究法。

(1)创情境。师:在第十章的,有关数字排列的问题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曾经做过的有关数字排列的题目,如“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偶数”、“能被5整除的数”等问题,只要使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偶数,则这个数就是偶数,当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时,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9整除的数有何特点?

(2)提出问题。

问题1:在用1、2、3、4、5、6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是9的倍数的共有()

a、36个b、18个c、12个d、24个

问题2:在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自然数,有多少个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

(3)探究思考。点评:乍一看问题1,对于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9的倍数的问题,如:81、72、63、54、45、36、27、18、9这些能够被9整除的数的个位数字依次是1、2、3、4、5、6、7、8、9。因此,要考察能被9整除的数,不能只考虑个位数字了。于是,需另辟蹊径,探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师:同们观察81、72、63、54、45、36、27、18、9这些数,甚至再写出几个能被9整除的数,如981、1872等,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生:它们都满足“各位数字之能被9整除”。

师:此结论的正确性如何?

生:老师,我们证明此结论的正确性,好吗?

师:好。

生:证明:不妨以n是一个四位数为例证之。

n=1000a+100b+10c+d(a,b,c,d∈n)依条件,有a+b+c+d=9m(m∈n)

则n=1000a+100b+10c+d

=(999a+a)+(99b+b)+(9c+c)+d

=(999a+99b+9c)+(a+b+c+d)

=9(111a+11b+c)+9m

=9(111a+11b+c+m)

∵ a,b,c,m∈n

∴ 111a+11b+c+m∈n

所以n能被9整除

同理可证定理的后半部分。

师:看来上述结论正确。所以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9整除;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

师:利用该定理可解决“能被3、9整除”的数字排列问题,请同们先解答问题1。

生:尝试1+4+5+6=16,1+3+4+5=13,2+3+4+5=14,2+4+5+6=17,1+2+3+4=10,1+2+5+6=14。

师:启发生观察这些数字有何特点?提问生。

生:可以看出只要从1、2、3、4、5、6这六个数,选取的四个数字含1(或2),或者同时含1、2,选取的四个数字之都不是9的倍数。

师:请生们继续尝试选取其他数字试一试。

生:3+4+5+6=18是9的倍数。

师:因此用1、2、3、4、5、6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是9的倍数的数,就是由3、4、5、6进行全排列所得,共有=24(个)。

故应选d。

(4)以致用。

问题2:在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自然数,有多少个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

师:从上面的定理知: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同们对问题2有何想法?

生讨论:

生1:被6整除的。五位数必须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故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即为各位数字之能被3整除的五位偶数。

生2:由于1+2+3+4+5=15,能被3整除,所以选取的5个数字可分两类:一类是5个数字无0,另一类是5个数字有0(但不含3)。

生3:第一类:5个数字无0的五位偶数有。

第二类:5个数字含有0不含3的五位偶数有两类,第一,0在个位有个;第二,个位是2或4有,所以共有+ 。

生4:由分类数原理得:能被6整除的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 + =108(个)。

(5)概括强

重点:了解数字排列问题的特点,理解掌握数字排列3、9问题的规律。

难点:数字排列知识的灵活应用。

关键:证明的思路以及定理的得出。

知识与已知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已知知识“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偶数”、“能被5整除的数”等问题,只要使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偶数,则这个数就是偶数,当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时,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新知识“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9整除;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都是数字排列知识,要会灵活应用。

(6)作业。请同们自拟练习题,以求达到熟练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总之,探究式模式是针对传统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式习的状况,倡导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生经历科探究过程,习科研究方法,并强调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点击查看更多高中化学《溴乙烷和卤代烃》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13253.html

热门阅读

  1. 小学督导评估自查报告范文
  2. 《小小竹排画中游》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3. 最新元旦祝福语2016
  4.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设计
  5. 经典纳兰容若诗词
  6. 师范生实习的报告范文
  7. 小学语文《变色龙》教学设计
  8. 课文《说不尽的桥》优秀教案设计
  9. 席慕容诗集读后感
  10. 纪念一二九运动征文3000字
  11. 励志微电影剧本
  12. 厨师自我鉴定总结
  13.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2000字2016
  14. 平淡的六一作文
  15. 2015保护环境的作文1500字
  16. 《红楼梦》诗词鉴赏:咏白海棠诗六首
  17. 来到积木世界作文3000字
  18. 女生新年祝福语
  19. 清明节诗歌朗诵稿
  20.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21. 小学生关于五比五看心得体会
  22. 八年级上册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23. 重温关于梅花的诗词
  24.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
  25. 野生动物园里怪事多教案
  26. 唯美句子精选
  27. 201年三八妇女节感人祝福语
  28. 三年级语文《掌声》的教学设计
  29. 莫言小时候的故事
  30. 做一杯饮料教学反思范文
  3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心得
  32. 企业年会爆笑小品剧本
  33. 《帅狗杜明尼克》读后感
  34. 秦观给苏轼的诗
  35. 印象中秋初一作文
  36. 2015年执行力培训心得体会
  37. 《赠汪伦》的优美古诗意境
  38. 幼儿园科学教案盐怎么消失了
  39. 关于中学政史地科组工作总结
  40. 2016年冬至养生问候语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16:24:32
本页面最近被 577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云南,TA在页面停留了 132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