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30 09:52:52

《小小竹排画中游》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三个字。认识2个笔画“ 横折、横折钩”和3个偏旁“山、木、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和句子,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江南是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地方。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一)、看图,揭示课题

1、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

2、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图上的内容谈体会)

3、出示课题,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帮助正音。

3、自由读后,开展朗读竞赛。

4、当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读了诗歌,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江南很美,谁能说一说?

(1)结合看图,理解“竹排”是用竹子扎成的,是江南水乡的交通工具。

(2)看图理解树木密的“密”指一棵挨着一棵,而且树木特别密又特别绿。

(3)指出图中的禾苗。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儿?(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稻米香?(禾苗绿油油)

师:江南一带小鱼多,河里有许多鱼虾,那里还种了许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所以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因为江南鱼米乡很美,就像一幅画。所以说小小竹排就像在画中游。

(四)、朗读、背诵

1、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请学生朗读。先个人读,再小组读,最后全班伴随音乐朗读。

3、看图试着背诵。

(五)、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并练习用本课要认的字口头组词。

(六)、拓展练习:

(1)把江南的美丽风景介绍给你的父母或朋友;

(2)对江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有关江南的资料。

拓展阅读

1、《田忌赛马》

1、会本8个生字,理解后题五的词语,能有感情朗读文3—12自然段,并能用自然段归并法给文分段。

2、初步会看题推想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3、知道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懂得“正确分析双方情况,合理安力量就能取胜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会看题推想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文3—12自然段。

难点:理解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原因。

前准备:

1、制作有关的件。

2、每位生做套纸马。

、揭示题,推想内容

1、今天我们来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题)

2、齐读题,“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3、推想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题就能推想出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自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面的三上问题自由地朗读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检查。

(1)齐读生字,简析“丧、惑、蔑”三个生字。

(2)指名说说三个问题的答案,再用句话把三个问题答案连起来。

三、细读文,弄清赛局

1、理清脉络。

(1)指名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败”了,哪几个自然段写田忌“胜”了?

(2)按“初赛失败—孙膑献—再赛获胜”的线索将文章分成三段。

2、、三段,弄清比赛经过。

(1)边读文边完成练习

(2)反馈:生上台说说比赛的经过和结果。(边连线边介绍)

四、二段,深究

1、导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这个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2、出示图片,介绍孙膑:

a、找找图哪个是孙膑?另个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b、他们正在干什么?文哪些段落是写这幅图的?

3、习3—9自然段。

(1)指名朗读3—9自然段,其他生用“____”划出同孙膑讲的话。

(2)习孙膑的四句话。

a、出示这四句话,自由读读,想想每句讲了什么?该怎样读?

b、讨论这四句话的关系。

c、孙膑说这四句话神态是怎么样的?(胸有成

d、理解“胸有成”的意思及在文指什么?

e、有感情朗读这四句话。

(3)讨论孙膑思维过程。

a、孙膑在次比赛看到了什么而想出调顺序这个妙的?

b、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①刚才的情形指什么?他看出了什么?(仔细观察)

②假如这六匹马赛跑,它们的名次如何?(大家摆摆)

③他进行了怎样的分析?(科分析)

④他准备怎样调配力量?(板演六匹马调配的过程)

⑤再读3—9节,想想孙膑替田忌出主意,田忌的心情是怎样的?找有关的句子读读(师范读,生练读。)

4、习10—12自然段。

(1)导入:“马快不了多少”是田忌反败为胜的个重要条件,转败为胜的另个条件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10—12自然段。

(2)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齐威王骄傲轻敌?

理解:夸耀、讥讽、轻蔑(找近义词)

(3)指导朗读齐威王的话。

5、分角色朗读二大段:

(1)分组练读: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明确写法,延伸

1、本文的三个人物谁最重要?为什么把田忌和齐威王写得那么具体?

2、二次赛马结束,假如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田忌会对孙膑说些什么?

3、假如齐威王得知孙膑的用过程后,他会怎样想?

六、堂总结

(略)

七、板书(略)

2、《田忌赛马》

1、积极探索《新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方式。

2、通过各种方式促使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3、力求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在读感悟形象、激发感情。

1、初步习本的'生字新词。

2、培养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任选文人物,读感受到该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生对国历史人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在阅读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2、难点:用自己的话简介人物。

2、常规预习。

、导入。

1、出示赛马图片。(仔细看图片,想想:这是什么比赛?)

(今天,我们要个古代赛马的故事。)

二、新习。

1、看题质疑。(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重要问题:田忌跟谁赛马?是怎样比赛的?结果怎样?

2、初读文,解决问题。

①解疑

件逐步出示:

②给文分段。

③生字、新词习。

3、深读文。

过渡:出示“人物志”卡片。(只有对人物相当熟悉,才能制做出张好的人物卡片。)

①自读文。

要求:注意人物的言行和神态,让人物在你的脑海活起来。

②选你认为最能使人物活起来的段话,四人组,分角色对话练习。

③汇报读。生评议(活了没有?)

“我仿佛看到……”

4、研读文。

①三个人物,你们最喜欢哪位?

生选择其个人物,填写“人物志”卡片。(怎么填才合适?从找出有力的证据:相关的词、句、段落或对话。)

③投影仪展示生作品,找出有力的证据,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④校对,出示师准备的人物卡片。

三、总结谈话,激发兴趣。

(另外两位人物,我们可以在后给他们制做张更好看的“人物志”卡片。我们古代的`伟大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还可以去找找他们的事迹,给他们也做张“人物志”卡片。)

四、布置作业。

3、《田忌赛马》

简析

这篇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期齐国大将田怠与齐威王赛马,次比赛田忌输了,孙膑仔细地观看了这场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原来,转败为胜的法宝就是“变”。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只要具备了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

文章不但情节曲折,人物神态描写更是传神。文用“扫兴”“垂头丧气”,把田忌输后情绪十分低落、无心再战、准备离开的情形刻得淋滴尽致。当孙膑献言,田忌“瞪了眼”,表示“怀疑”,没有“信心”;而齐威王则由胜利后“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的目无人到“有点儿心慌”,直至“目瞪口呆”,毫无思想准备的失败。作为比赛的双方,作者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因此,可以让生积累描写神态的词语。

1、自主识写本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垂头丧气”“胸有成”“目瞪口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读懂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习认真分析的科态度。

引导生了解两次赛马双方出场的异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的思想方法。

三疑三探

件、录音、生字卡片。

、创境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篇历史故事,战国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下三等。比赛,这三种马各赛场,谁的马贏的次数多,谁就获胜。《田忌赛马》讲的就是田忌参加赛马的事。

2、读题,题目最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题就能推想出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1)田忌与谁赛马?田忌赛马的经过怎样?

(2)田忌赛马最后胜利了吗?原因是什么?

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

4、介绍孙膑资料。

二、自读文,感知大意

过渡:请同们稂据老师的自提示自由读文。

1、出示自读提示: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圈生字新词,用自已过的认字方法记住本的生字,把你认为易错易混难写的生字作上标记。

(2)洼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作上标记。

(自读批注后在组内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发现生在阅读过程的障碍,并及指名在黑板上板书。

3、生展示:板书同引领生重点认字词(可以从1、指导读音;2、指出生字的易错易混难写之处;3、理解难以理解的词语。等方面来习。)

注意以下的字和词:

忌、将、膑

描写神态的词:疑惑、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目瞪口呆、得意洋洋

通过读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喜欢的词语说句话。

如: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胸有成心里有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有通盘的考虑。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4、字词完了,现在我们把字词送回文,把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声音响亮,有感情,注意停顿。

至四组各推荐名分节读,其他同认真倾听准备评价。

5、默读文,试着说说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是采用什么方法概括的。并思考始同们提出的问题,出相关的句子进行批注。

6、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并评价。

三、会质疑

请同们默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习这篇文还应重点探究哪些问题?自己先想想,然后在组内交流。疑难问题组长记录,留待下节解决。

四、运用拓展

1、同们,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请同们再读读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4、雾凇

1.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关注长句的停顿,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3.理清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文。 准备:

1.自主预习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 过程:

、谈话导入。

1、复习《九九歌》。

2、隆冬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板书题。

3、读题,解题。

4、看了这个题,你会有哪些疑问?指名提问。

二、初读文。

1、带着疑问自读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通、读顺文。

(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

2、检查自效果。(1)出示词语。

长堤 缀满 俗称 凝结 摄氏度 弥漫 蒸腾 模糊 松花江畔 情不自禁 琼枝玉树 (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出示长句子。

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再次读文。

们,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文。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 (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师生共同指正。

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件出示:

(1)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3)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三、习生字。

1、件出示文生字。

2、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的。

3、指名说。

4、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的。

6、指名说。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

7、生写字。

四、布置作业。

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3、抄写生字。

5、年级语文《端午粽》

、复习检查。

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文,初悟

)老师示范朗读文,看图片或者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生自己朗读文。边读,边找出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文,深悟

1、让生说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们齐读自然段

(1)请同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家人团聚。

4、请女生起读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 请同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 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间有什么?(间有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起读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起读四自然段。

(1)请同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期楚国诗人、*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国历史上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国浪漫主义文的奠基人,被誉为“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国诗歌进入了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代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主要作品有《离**》《九歌》《九章》《天问》 。他创作的《楚辞》是国浪漫主义文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文写了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年级语文下册文10端午粽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 盼我们回去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 包粽子的材料——粽子清香,又黏又香 清香好吃

粽子好吃,花样多——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纪念屈原

长大后——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四、朗读文,感悟

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

1、文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

(1)好吃( ) (2)花样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写。

(美滋滋)

七、文升华

1、说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国的春秋战国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位老医师则拿来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生的创意习园地展览。

八、

1、今天我们习了什么?

2、生说。

3、习了朗读和分析文。

九、下节我们做什么?

1、下节我们将进行写字

2、同们回家可以把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点击查看更多《小小竹排画中游》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5783.html

热门阅读

  1. 中秋之夜小学语文作文
  2. 简单的春天的古诗
  3. 转正申请书中的自我评价
  4. 课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范文
  5. 2016年猴年祝福语顺口溜大全
  6. 中学清明祭英烈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活动总结范文
  7. 感慨人生的句子大全
  8. 歌颂雷锋的诗歌8首
  9. 儿童睡前故事《绿云》
  10. 201年最新青年节贺卡祝福语
  11. 高尔基名人故事大全
  12. 小动物的诗句
  13. 诗歌:清明节的黄昏
  14. 会计个人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15. 经典的十一祝福短信
  16. 《江姐》优秀教案
  17. 有关于雷锋日记的摘抄
  18. 《天上的星星》优秀教案
  19. 春夏秋冬的句子
  20. 中秋月亮的古诗词
  21. 有关于形容荷花的诗句大全
  22. 123数字小班教案
  23. 新年英文手抄报内容
  24. 点焊的解释及造句
  25. 《小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26. 小狗波波小学日记
  27. 李白 《望天门山》
  28. 小学生的个性自我评价
  29. 关于郭沫若的名人名言
  30. 《格列佛游记》高中读后感650字
  31. 动漫友情语录经典语录
  32. 201春节祝福标语
  33. 电信员工的心得体会
  3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研究论文
  35. 实习生自我鉴定范文
  36. 幼儿园小班第一学期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37. 话剧《雷雨》全剧本第二幕
  38. 小学生谷雨的古诗
  39. 201年母亲节感恩祝福语
  40. 春节的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23:51:08
本页面最近被 51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天津,TA在页面停留了 8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