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4:18

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教师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的现象,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实验材料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定,教师要给学生留有一个自行选择实验材料的空间,体现活动准备的自主性和多样性。

活动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略)

二、讲授新课

1、猜想

同学们,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继续上升吗?指生回答。

2、做实验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分组制定实验计划。

(2)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

学生开始做实验,组长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与交流

(4)得出结论:水沸腾时达到一定的温度,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再升高。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的这个点,就是这杯水的沸点。

师小结:根据大气压力的不同,因地区差异、器材差异等,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做实验的同学,所测的水的沸点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的沸点不会超过100摄氏度。

3、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2. 凝结

1.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了解对比实验的特点。

2. 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 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水珠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 水蒸气的凝结。

2. 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差异法。

3. 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转变成水的条件。

1.分组实验器材:相同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瓷盘等。

2.演示实验材料:带盖杯子3个,冷水、热水。

活动过程设计

一、教学导入:

教师:盛饭时每当我们打开锅盖,可以看到年锅盖上有什么?

学生:有水滴滴下来

教师:锅盖上的水滴是从哪里来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可以变成水。

教师小结: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杯内的水蒸气变成的。

2. 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

杯盖内的小水珠是由水蒸气变成的,那么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

让我们用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倒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上同时分别盖上冷玻璃片和烧热的玻璃片,过一会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思考讨论:实验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三、总结、巩固: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水蒸气的凝结,什么叫凝结?

四、布置作业:

思考:冬季汽车玻璃内壁上常结有小水珠,影响司机叔叔的视线,让我们想办法防止它的出现。

23水的三态变化

1、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知道水在甚么情况下能变成水蒸气、变成冰。

3、知道水在4摄氏度开始膨胀,在结冰时的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教学重点难点

水的三态变化是在不同的冷热条件下形成的。

活动过程设计

活动一、

教师准备好凉水、冰块。让学生先测量水的温度,再测量冰块的温度。做好记录。讨论水温度高,冰块的温度低。

总结出:水结冰时的 温度就是水的冰点

水----------(受冷)---------结冰

活动二:

问题:冷的冬天,放在室外的湿衣服结冰慢慢变干,衣服里的水哪里去了?

讨论研究: 衣服里的水结了冰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慢慢变成水蒸气蒸发在空气中。

冰----------(受热)---------------水蒸气

如一杯开水正冒着热气,盖上一块玻璃,我们透过玻璃就能看到附着在玻璃上的小水珠。

水蒸气--------(受冷)--------水 (联系人工降雨)

活动三、水的三态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冷藏车间 、冬季自来水管破裂、 冬季窗户上出现窗花 晒盐等等。

拓展活动 :地球上的南北两级到处都是厚厚的冰层。地球气温逐渐升高,南北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调查了解 网上查阅 搜集图片 搜集资料 察自然现象 做好记录。

24、小水滴的旅行教学设计

1、选择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式,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将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揭示自然现象;将探究结果与当前所承认的科学知识相比较,修正自己的结论。2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 谐相处。

3 、通过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特刊循环变化;认识到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云、雾、雪、露、霜等的成因,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1、搜集相关资料(雨和雪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对动植物的影响等)

2、必要的实验器材。

活动过程设计

一、了解露和霜的形成

1、学生对自己的猜想。

2、制造露和霜。

3、实验发现:找出结论。

二、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1、出示课前调查的内容进行交流。

2、想办法制造雾。

3、实验: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道理,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雾。

4、小结:水在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三、雨是怎样形成的

(一)1 、学生自己的猜想。

2 、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聚集滴下形成“雨”。

4、讨论:雨和雪有什么不同?下雪时和下雨时气温不什么不同?

5、学生表达、交流自己的推想。

(二) 1 、学生回顾与雨雪有关的生活体验。(课前搜集的次料)(雨能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雨水可以使禾苗茁壮成长……)

2 、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感知、体验,加深学生认识。

3、 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资料 。

(三) 1 、看书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

2、 提示学生绘制循环图表示水的循环变化。

3、学生交流探究结果真如此

(四)1、学生交流有关水循环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水循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2、播放相关的资料提出问题:通过资料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讨论达成共识:水在自然界里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树立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

4、讨论:水在自然界中不停的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

5、汇报: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节约用水。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自由活动:

1、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所知谈一谈小水滴的秘密

2、交流自己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

举办一期主题为:“不水滴的循环旅行”的班报。

拓展阅读

1、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

义务育第九书第4页的例子。

1.使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境的品德育。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复习铺垫

⑴0.7表示十分之()

0.38表示()

0.925表示()

⑵计算:1.36×123.08×25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感知数知识内在联系了。】

2、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们都很热情,请同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扩大到要的10倍12

×0.8扩大到要的10倍×8

0.96缩小到要的9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再点小数点。

3、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平方米。

师: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小数点.

1.5扩大到要的10倍15

×0.9扩大到要的10倍×9

1.35缩小到要的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

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小数点。

⑶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择:

⑴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a.大于b.小于c.等于

⑵a×b<a(a、b均大于0),则b()

a.>b.<c.=

⑶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a.12.75×8.3b.127.5×8.3c.12.75×0.83

设计意图:设计巩固练习题借以对新知识的巩固加深,使生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2、第一单元小数乘小数

1.使生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初步的迁移、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使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检查、勤于验算的好习惯,进一步体会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好数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计算法则。

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

谈话:我们已经习了小数乘整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习小数乘法。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以前过的知识。

用卡片出示口答题:

2.3×45 67×2.09 9.06×32

提问:下面各题的积中有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求出哪些问题?

根据生的回答整理出两个问题:

(1)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2)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列竖式解答,并各由一个生进行板演。

要求:对照黑板的竖式,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应该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索

改变问题:如果把小明房间的宽度3米缩短为2.8米(在平面图即时修改),你还能求出小明房间和阳台的面积各是多少吗?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生尝试练习,如果有困难的可以看书自

小组分享自成果,组内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谁来说说3.6×2.8是怎样估算的?又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展示生尝试的竖式并追问:把这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一:只要在积中点两位小数就能得到原来的积。

预设二:只要把积除以100就可以了。

继续追问:为什么积是两位小数(积要除以100),你是怎样想的?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

继续交流:计算2.8×1.15时,在积里是怎样点小数点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吗?

师根据生的说理进行板书。(如生有困难可适当进行引导性提问:两个因数看成整数后,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多少?)

提问:在用竖式计算2.8×1.15时,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列竖式时把数位多的小数写在面;点小数点后,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划去小数末尾的0。)

提问:比较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的。不同点:第1题是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乘,第2题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相乘;第1题的积是两位小数,第2题的积是三位小数。)

提问:通过刚才的尝试、交流,你现在能说说小数乘小数应该怎样进行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请三个生进行板演,其余生自主练习。反馈时重点说说后面两题要先点小数点,再划去小数末尾的0。

3.完成下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集体校对后,追问: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为什么积中只有一位小数?

四、全课总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觉得小数乘小数与前面习的小数乘整数有什么联系?

3、二优秀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面,能正确辨认从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具准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生读一读)

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分别请三位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们天天都在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

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面和前面。(让生指一指)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是怎样观察的?

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说一说图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述验证活动引导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生连书的图。

(2)交流。(让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侧、正面。

2、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侧、正面。

(1)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侧、正面,让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生指出、侧、正面,从而加深理

解:一般朝的那个面叫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

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生说说它们的、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生指着说说它们、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的一面称为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口算

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连一连,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4、大全人版简单

1、使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 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生在习 活动中体验到习数的乐趣,培养习 数的兴趣。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 ( 奇数和偶数)

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习这种分类方法。

【新课讲授】

1、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 ~20各数的因数。(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黑板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3)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师引导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 地制作一张100 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科学上册《水循环》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2244.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给亲人的新年祝福语
  2. 关于励志的诗句精选
  3. 《火烧云》的教案设计范文
  4. 赞美秋天菊花诗句
  5. 走过人生的悬崖的毕淑敏故事
  6. 浪漫户外婚礼策划范文
  7. 鲁迅珍惜时间故事小段落
  8. 住宅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论文
  9. 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10. 描写快乐的名言语句
  11. 成长路上的阳光记叙文
  12. 2016农村基层工作心得体会
  13. 梅花古诗配画
  14. 有关早晨的唯美句子
  15. 测量学实训心得体会范文
  16. 项目开工典礼监理的发言稿范文
  17. 冒险故事《失落的宝藏》
  18.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
  19. 飘远的手帕故事
  20. 浅谈篮球运动中的投篮技术的论文
  21. 有关清明节的诗句推荐
  22. 与太阳赛跑美文摘抄
  23. 《病隙碎笔》的读后感
  24. 团队建设正能量语录
  25. 过小年的短信祝福语
  26. 祖国一定要统一教案
  27. 我爱梅花随笔
  28. 柳宗元的诗七律
  29. 春天抒情的诗句
  30. 游风凰山主题乐园日记
  31. 公司培训合同模板
  32. 2018年狗年贺词大全
  33. 小学201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34. 2016年猴年新年贺词
  35.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成人教育研究论文
  36. 高考满分优美散文
  37. 间接表白的句子有哪些
  38. 授权经销协议书范文
  39. 赞美春的诗句
  40. 后勤服务公司年度的工作总结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0:01:17
本页面最近被 390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山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6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