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里消失的你杂文随笔
停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校注本《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合回上有月余时间了。不得不说,对于我来说,这合回文本读来甚难。难点不在文字本身,难点在于此合回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几乎每段文字都是谜雾重重,影射后面的事件也很多很多,真的是“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不细参文本,不结合前后的文本阅读。想读懂此合回文字,难矣!难矣!我在《回个娘家那么难》一文中,最后有几个疑问,有一个疑问是:元春省亲为什么在夜里进行?
元春省亲是红楼梦里最盛大的场面,是贾府败落前的最后的奢华,而元春本人也是贾府在朝中最大的*靠山,她的生与死跟贾府的兴衰密切相关。就是现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也不足为奇。
细读元春省亲有关的文字,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谜团。元春既然在夜里省亲,为什么还要赶着大半夜回去呢?大清朝没有电,有没有路灯呢?夜间全靠灯笼照亮。堂堂大清帝国的贵妃,深更半夜行色匆匆,就不怕半路上出什么岔子吗?
据红楼爱好者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在重大活动时有良辰吉日的讲究。特别是帝王之家,在涉及到祭祀、省亲、劝农等国家大事上,何时出宫何时回宫,一定都会有专门的掌管历法的钦天监算好日期,给出精准的时间,严格按照精确安排的时间表来执行,一丝都不能错,错了就大不吉利,也有损皇家的颜面。就是现在,这个讲究在中华大地普遍存在,特别是婚丧嫁娶的事情上。婚事上,新娘什么时间出门、进门;什么时间祭祀;什么时间水火米面进门等都有时间安排。白事上,什么时间破土;什么时间起经;什么时间入殓;什么时间安葬等都有讲究。还有其他的事情,什么时间开业;什么时间修灶;什么时间酬神;什么时间上梁;等都有时间规定。都要对日子,精确到每日每时每刻。
元春作为贵妃,省亲代表的是皇家的恩宠,自然要遵守这些礼节,虽然她很想常回家看看,与祖母父母兄弟姐妹团聚,奈何皇家有皇家的规矩,决不可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安排时间探亲,只能按照皇宫的规矩行事。
我们看到后面元春回宫,执事太监报时的时候,是说“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丑正三刻”是什么时候呢?是凌晨2:45分,正好赶在了大半夜里。元春为什么非得赶在大半夜回去呢?在娘家歇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回去不是更好吗?原因的话,除了前面说的良辰吉日的讲究外,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暗伏了元春之死的时间。这个结论还是被红学研究者所接受。
在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体系里,深更半夜正是生死交接、**出没之时。元春的曲词里有“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说,贾元春死时曾托梦给父母,自然是人人熟睡的半夜。
元春省亲时曾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话一样别有深意,什么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呢?还有比黑夜更不得见人的去处吗?且元春一句“又不至多早晚才来”,恰恰预示着元春消失在黑夜里以后,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中华传统历法文化中,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正所谓“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时间上子时(鼠)为23——1时,丑时(牛)为1——3时,寅时(虎)为3——5时。元春的判词后两句说道她的结局“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最后一句里的“兕”为一种像牛的兽,虎兕相逢,与元春回去的时间2:45分这个丑时寅时相交的时间点不谋而合,贾元春此时回宫,也许正预示着她死于此时,并深夜托梦父母。
黑夜本是黑暗的象征。元春晚上省亲,半夜回宫,也许正预示着她正深处于人生的黑暗之中。以她一人投身黑暗,才换来了贾府最后的光明。
从以上论述可知,元春省亲在元宵节的夜晚,看似是时间上的不允许,不得不如此,也许这是曹公故意的大的结构安排,通过一个不寻常的深夜来暗示贾元春最终的命运。
曹公是大师,这个就是大师之杰出的构思。
拓展阅读
1、到底是你遇不到对的人还是你不会爱人杂文随笔
很多女孩会过来和我诉苦,说自己很难遇到喜欢的人,想遇到彼此喜欢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我以前年纪比较小的时候也有同样的感受,认为这个世界上太多人是不值得被自己喜欢的,想遇到心动的人太难,其实现在回想一下,明明就是当时的自己口味太刁钻。
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伴侣的要求并不是期待他是个可爱的靠谱的男孩子就好,而是期待他是那个可以踩着七彩祥云来娶我的盖世英雄,最好还是一个可以把自己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拯救出来的白马王子。
抱有这种心态的自己自然对追求者都十分的挑剔,对方做得不符合自己的.预想就会被淘汰,但是大家都是凡人,都有情绪有需求,凡事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自然个个男人都有做渣男的潜质,更别说遇到喜欢的人了。
而那时的自己性格敏感小心眼说话犀利粘人不讨人喜欢,哪怕有幸的遇到自己中意的对象,也很容易因为小事而失去对方。直到后来,我开始反思,自己遇到的人不可能个个都是渣男,为什么自己就是无法开展一段正常的恋爱呢?
这时就隐隐感觉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自己空有一腔热情,却不懂该怎么去爱别人,不懂怎么维系恋情,也不知道自身存在的短板缺点。后来开始刻意的去改变自己的一些表达方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渐渐就开始和很多人都可以相处愉快了。
当自己能和大多数人都相处愉快的时候,自然看谁都很顺眼,也不会只凭感觉凭想象的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让自己心动,而是学会了实实在在的去欣赏和观察对方的优点。这样看来,可爱的对象自然是越来越多了。
很多人认为自己感情不顺都是因为遇到的人不对,于是一直苦苦等待那个对的人出现,然而左等右等也等不来,就算等来了,自己也未必是对方想找的“对的人”。
所以不管单身还是恋爱中,都要努力修炼自己爱的能力,爱别人也爱自己。拥有爱的能力,很容易遇到爱的人。而没有爱的能力,就算遇到了爱的人也只能遗憾的错过。
2、是白天还是黑夜:随笔作文900字高中高三作文优秀
如果左右不了天气,那就改变心情吧;如果改变不了容貌,那就充实自己吧;如果预见不了明天和意外谁来得更快,那就把握此刻吧。改变心态,或许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下的情绪,还能让你收获意外人生。
三年前,邻居家正在读高三的朱哥哥突然前胸后背疼的要命,由于条件限制,一开始他只前往了附近的诊所查看原因,大夫说是胆囊炎。可吃了药后却迟迟没有完全好起来,又辗转去了大医院,经检查,竟然查出了肺结核!朱哥哥的家人很着急,但是朱哥哥却说:“如果不是胆囊炎,就可能没那么快能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也就可能会耽误最佳的*时机了。”
他没有因为生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而自怨自艾,也没有抱怨为什么得病的是自己,记得我去探望他的时候,他还手舞足蹈地给我分享病房里发生的趣事。他积极面对困难的心态,让我为之一振,这般的阳光和积极,我想我实在难以学到。就连他的主治医师都说,他的到来,让病房了多了很多的笑声。经过一段时间的*,他康复了,又回到了高考的战场上。但是由于生病拉下了不少课程,用尽全力后他依旧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可我相信,他的这种面对积极迎战的心态,在哪里都能散发出光和热来。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乐观的。不久前,一位同学的哥哥,外出游玩的时候,摔伤了腿。起初他没太当回事,等发现伤的严重的时候才赶去医院,医师告诉他,因为送来得比较迟,伤口恶化*,暂时不能下床行走了,而且需要好一段时间的*,否则就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腿伤而带来的种种限制,让他心生烦躁,脾气越来越暴躁,尽管医生表示积极*是有机会康复,但是他还是一直自暴自弃。据说,最后因为他的不配合,拉下了终身的腿脚不便。为他感到可惜的同时,也让我暗自地拿他和朱哥哥对比起来。
曾经,我认为好多事都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好了,我只需要顺着这样的安排往下走,遇见所有“安排好”的安排,但是后来我发现,不是的。或许我注定会在旅途上因为风雪不得不短暂停留,但我会因此而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或许我会因为去买那瓶期待了很久的新口味的饮料,错过了电影的开场,但也不见得是件多么遗憾的事情。我开始学着用不同的心态和眼光来看待生活的每一件或悲伤或愉快的事情,开始看见了很多以前从未见到的景色。
所以,同学们,学着用不同的心态来面对所有的困逆境吧,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是白天,还是黑夜,我说了算。
3、落花里的宋词高中随笔散文1000字
青藤静静攀在漆迹斑驳的旧墙上,空气中弥漫着不知名的清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踏着词人的韵脚,从线装书里款款而来。
我走近,走近,听她诉说春意阑珊,落英缤纷,惆怅离情,我敞开心门,聆听花朵烂漫的生死交错。
暮春时节,是最能惹起愁思的季节。在声声子规的啼叫中,杨花落尽,它们空灵而哀怨。苏轼眼中的杨花是个多情的美人,“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看似无情,却也有意,柳花飘坠在河堤上,庭院中,这些落入凡尘的纯洁的精灵啊,它们不愿灰飞烟灭,定要在人间留下它们飘摇孱弱的倩影,让多情的词人将它们装入行囊,穿越千年,绽放美丽。
落花还带着佳人的相思与愁怨。雨横风狂的三月,重门深锁的庭院中,伊人懒懒地坐在秋千上,泪水迷蒙了双眼,寻问落花她那戍守边塞的意中人回来了没有,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衣衫单薄,弱柳扶风的佳人只得托飞红寄去她的相思。“君可见,刺绣每一针,有人为你疼;君可见,牡丹开一生,有人为你等;江河入海奔,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可正如李煜的诗那样,“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伊人等到深秋都没有听到落花带来的消息,只能看到“菡萏香销翠叶残”,独自品味“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苦闷。最后,同那匆匆凋零的林花长眠青冢。
冯熙说:“秦观和晏几道都是古之伤心人”,相形之下,我喜爱的并非惆怅地忆着心字罗衣小蘋的清新婉丽的晏小山,而是“婉约之宗”的秦观。他在贬谪生涯中,因不能如其师苏东坡那样豁达,所以他的词辞情哀婉,凄切动人。
《望海潮》中“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杨花牵起少游的心弦,思绪如青丝万千;“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
又啼数声”,那般柔肠,怎经得雨后冷落的景象折磨;最爱的还是那首被笙箫和落英包围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花瓣从空中轻柔旋落,卸下了一季的繁华,如调皮的孩童,在空中自在地飞翔,我不禁同秦少游一道,徘徊在小楼的飞红万点之中。
宋代的词人如此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所以者何?周汝昌先生曾说过:“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的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倘不如此,又何以识得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学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