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的教学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2:27

顶碗少年的教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拓展阅读

1、五级数《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本板块是对图形的位置与变换进行系统的整理,复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称、平移、旋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线路图、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等。

例1:你能按下面的要求画出图形吗?复习对称图形及平移与旋转。

时,让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反馈时,说说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及平移和旋转的.方法,画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立各对称点的位置,再连线;平移时,同样是先确立好平移后各点的位置;旋转时,先弄清楚旋转的方向与角度,然后围绕中心点进行旋转。

例2:怎样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呢?复习在平面中确定物体的位置,分为用数对确定和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

时,可以先让生独立思考在平面内确立位置的方法,并举例子用简单的图示加以说明。然后师可以结合材中的例子,引导生系统复习运用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及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同时,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

“讨论与交流”是运用所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问时,可以给生提供点子图或方格图,让生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交流时要说出了什么图,是如何出来的,运用了什么知识。第二问时,让生举例进行说明,一般生能举出一些实例,师可结合例子让生体会方向与位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应用与反思”

第1题是描述简单线路图的题目。练习时,先让生独立观察相应描述。通过全班交流与总结让生体会生活中需要用方向与距离描述事物的情况很普遍。

第2题呈现的是一次海难营救示意图。通过判断三组信息,让生体会准确地描述位置的作用。练习时,可先让生独立判断、相互交流。通过讨论“怎样准确有效地传递求救信息”,进一步巩固根据参照物方向、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2、九级初中语文

1、树立大作文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生实际,让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现实生活是文写作的唯一源泉”。生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或更准确地说没有真正接触过生活。其实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孩子间有生活,值得生思考或者众说纷纭的话题应该是很多的。把作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走作文生活化的道路,拓宽生的视野,生的写作素材自然会丰富起来,写作时也就会些无奈。

2、减束缚,引导自由表达

《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为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生自主拟题,写命题作文”,本次习作打破传统的框框,没有统一命题,没有对习作要求做过多的分析,而是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交流和作后评议之中,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然而然进入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的习作状态。

3、诱发兴趣,引导真情流露

兴趣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赞可夫说:“只有在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习作也是一种情感得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中通过,情景引发——闭目回忆——互谈发现(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生情感兴奋,开启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体验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1.通过对童趣事的追忆和写作实践,唤起孩子心灵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会从平凡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习做人的道理。

2.进一步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和顺序性,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能把一件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结构表达清楚。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懂得写事件要抓重点,写具体。

3.努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鼓励多角度表达。

[课前准备:]

1.生回忆自己童生活中的趣事,做好发言准备。

3、九级初中语文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过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

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五、背诵这首诗

4、九级初中语文

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象的特点,将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想和划。接下来是小编带来的中语文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领会课文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1、重点字词、句式

2、《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3、喻说理和类比推理

可在师指导下,以讨论、串讲、表演、做练习等方式,引导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既要讲清楚重难点,分析好思想内涵,又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应以练为主。

第一课时

1、导入:由三位同上台表演,一位演忠臣、一位演奸臣,一位演皇帝,忠臣向皇帝进谏,要他多听从民意,广开言路,不要受小人蒙蔽,岂料奸臣在皇帝旁边挑拨离间,龙颜大怒,奸臣将忠臣推出去斩。由这小品导入古代臣子进谏若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会很危险,臣子进谏最好是讽谏,由此引出题目,并解释“讽”及课题的意思。

2、点出《邹忘讽齐王纳谏》一课选自《战国策》,用幻灯片打出该的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历史散文。

3、转入对文段的习。

习一、二段的字词和句式

①孰:通“熟”,仔细

私:偏爱

朝朝服衣冠:zháo:朝见

②词类活用:A名作状:服衣冠

寝而思之

B、名作动: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词意动用法:美我者:以……为美。

③古今异义词

尺:古;约合现在的厘米

今:约厘米。

窥:古:照

今:偷偷地看

寝:古:躺而不睡

今:睡觉

地方: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

④句式: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谁,哪个

孰与:相当于“与……孰”,“……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否定句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省略句:与坐谈

4、先让同翻译第二段,再请同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徐公以及请一位同做旁白通过这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即串讲了课文,又让同领会了课文内容。

5、分析

问:师大家观看表演时有无发现妻、妾、客大意都相同?

生:——有,都说邹忌美于徐公。

师:大意同,但妻、妾、客在表述及语气上有何细微不同,可否找出?

生:——妻:热情地赞美邹忌,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比妻稍为冷淡点,回答有些勉强,说话较拘谨

客:用陈述句,语气更平淡。

反问句

师:为何妻、妾、客都夸邹忌好看?

生:——妻→私

妾→畏

客→有求

师:好,他们都是说邹忌美于起徐公,那么由文段看,实际上是谁更美呢?

生:——徐公。

师:既然是徐公美,那么妻、妾、客的回答便是与事实不相符合了,那么也就是说,邹忌被怎么样了呢?

生:——被蒙蔽了

5、九级初中语文

材分析】

《木兰辞》又叫《木兰诗》,选自宋朝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课文记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情分析】

级的生,对古诗文有了一定的的理解能力,一般生可以借助课后注释和词典了解课文的大意。所以,引导生运用多种方式熟读成诵是本课的重点。

打破传统的“串讲”式古诗模式,给生自主习的空间,充分激发生的习积极性。

一、知识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积累文言词语,力争熟读成诵。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习古代劳动人民保家卫国的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女花木兰女扮男 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生领会。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法引导】

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

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课时。 【准备】

课文录音磁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过程】

一、创情境——走近木兰

她,一个云鬓花*青春美女;她,一名金戈铁马的沙场勇士;她,一位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她是谁?(花木兰)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去认识这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意图: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为新课的展开预良好的气氛。一千多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所以,导入时我从不同侧面概括木兰的特点,以猜一猜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习内容《木兰诗》)

二、初读感知——了解木兰

1、轻松听一听:

请同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意图:语文课堂离不开琅琅书声。“读”既是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习方法。在这个习板块中,老师以身示范,抑扬顿挫、富有*力的诵读给生带来的震撼以及营造出来的氛围,让生迅速进入美的意境中。这就是以诵读来蕴情、造势、营造氛围,引领生快速进入文本。此外,老师提出了听读要求,让生圈点勾画生字词,为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2、大胆读一读:

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在同们自由朗读时,老师把同们读错的生字词标注在黑板上,集体纠错。)来,哪位同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

(意图:老师在朗读要求中提到:正确、流畅地朗读,通过找生单独读这个环节,可以检验习目标是否真正地得以落实。)

三、细读品析——感受木兰

1、勇敢试一试: 同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四人一小组,边读边口译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小组合作交流,边读边译)同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意图:这是一首乐府诗,其中有不难懂的字、词、句。虽然不能像文言文那样逐句翻译,但也应让生了解大意,弄懂重要的字、词、句的含义,为后面的品读做铺垫。本环节可以让生互问互答,也可以由生问老师答,还可以老师提问生回答,采用不同的形式落实目标。在这个环节中,师注重了培养生良好的习习惯,(即翻译时可以借助课下注释,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习效果)

理解了字词句的含义,同们应该知道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来,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意图:本文是一篇叙事诗,理清故事情节可以为下面的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2、细细品一品:

这是诗中告诉我们的木兰所做的一些事。不过,这样的粗线条还不足以让我们的心跟木兰贴近。这么一位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能够体现木兰性格特点的字、词、句、段,说说喜欢的理由。(生分析木兰的性格特点,师归纳总结。)

(意图:传统中语言的赏析往往显得过于孤立,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品评,因缺乏系统性而成为一现的昙花,不能与文本形成有效的联系。基于这种情况,让生围绕人物主动体验语言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让生从文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能够体现木兰性格特点的字、词、句、段来读,来品,来议。卢梭有这样一句话:“问题不在于他各种问,而在于他以研究问的方法。”在本环节中,师适时引导、点拨,生朗读技巧,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采用示范读、齐读、生领读、自由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多种方式,用“找例句——抓关键词——抓修辞”的方法去欣赏木兰的形象。在诵读、品味、细细咀嚼文中精妙语言、慢慢体味独特情感的过程中,使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情感一步步得到共鸣,课堂也在这里达到**。)

3、快乐背一背:

作者用民歌体裁,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孝顺、爱国爱家、不慕荣利、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这首诗歌中有许多值得我们积累的优美诗句,现在,请大家自由背诵喜欢的句段,比一比,看谁背的又快又准。

(意图: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背诵,当堂能背,而且背的准确无误,是本课成功的主要标志。因此,我让生自由赛背喜欢的句段,从而确保生将凝聚着我们民族文化精华的古诗词当“饭”吃,当“茶”喝。这样,何愁他们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呢!)

四、课堂小结——理解木兰。

五、穿越时空——回望木兰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假前不久,花木兰当选为“感动中国”度人物。央视栏目组特邀你为木兰写一段颁奖词。课后请你动手写一写,力争妙笔生花。

(意图:语文应注重培养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此环节,既提升了生写的能力,也可以再次突显木兰的形象,以致用。)

六、结束语:

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有花木兰临危受命,代父从军。那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兴则国兴,强则国强,我们要真正把爱国之志向变成报国之行动,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贡献力量!

(意图:以铿锵有力的话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

反思】 (课后撰写)

点击查看更多顶碗少年的教学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4691.html

热门阅读

  1. 沁园春长沙方明朗读
  2. 祝女生节快乐祝福语英文
  3. 小学教育管理年活动总结
  4. 三字经高考作文
  5. 201年恭贺喜得贵子的贺词
  6. 小手拉大手当好东道主中小学生有奖征文
  7. 欧阳修古诗《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8. 公司委托个人代收款委托书
  9. 很好的升学对联
  10.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范文450字
  11. 小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总结
  12. 快乐元旦祝福短信
  13. 精选励志诗句
  14. 店铺合作协议书范本
  15. 2016年国防教育心得体会
  16. 2018年教师节感恩老师的祝福短信
  17. 课间十分钟优秀三年级作文400字
  18. 施工员面试时自我介绍
  19. 孩子满月短信祝福语
  20. 关于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21. 《和谐的家园》第一课时教学反思范文
  22. 李镇西心灵写诗读后感范文
  23. 会计师事务所劳动合同
  24.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
  25. 暖心的羊年春节祝福语推荐
  26. 仓库管理员年度工作计划
  27. 论西方艺术教育的本质主义研究范式文学论文
  28. 教育办公室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范文
  29. 2018教师节祝福短信息
  30. 我的家乡四年级作文1500字
  31. 唯美爱情诗句鉴赏
  32. 把挫折踩在脚下的故事
  33. 四年级成长的故事作文
  34. 乌镇英文导游词
  35. 《山谷中的谜底》公开课教案素材
  36. 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兵读后感500字
  37. 六十个悲伤的句子
  38. 关于母爱的古诗
  39.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始皇求仙》
  40. 关于秦始皇的爱国故事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4:08:21
本页面最近被 56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北京,TA在页面停留了 87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