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上日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2 00:32:53

关于《海上日出》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自己有可能观察日出景象,观察要求:

(1)从日出之前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天空和太阳有什么变化;

(2)太阳升起前后周围的景物有什么不同;

2、收集有关巴金的生平、文章等相关资料;

3、收集有关描写日出的诗或文;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第一课时有感情地朗读、品评1——3自然段课文;

第二课时诵读4——6自然段,质疑及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范、刹、镶”的读音);

3、反复诵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体会出“观看日出的时间、地点和次数”;以“机帆船的机器声”衬托“周围很静”;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得益于作者“常常”不懈的观察);

4、诵读、品评二、三自然段,体会出:

(1)作者在晴朗的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先写出了日出前天空的变化。从天空是一片浅蓝到出现红霞,这一变化非常迅速,只在一“转眼间”;“红霞”给蓝色的天空、大海抹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从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既体现了海上日出的特色,又将这幅壮观的画面无限延伸,让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这一句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红霞慢慢布满了蓝色的天空;渐渐焕发出光彩;天空的霞光映在海水中,海天相接,绚丽壮观。

(2)能熟知日出的整个过程及不同景象,既得益于作者不懈的观察,又与其观察的认真专注分不开,文中体现为“目不转睛”。

(3)可结合两幅插图理解领会重点的句子:

1)“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先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形象地比作“负着”“重担”,又用“慢慢”、“一纵一纵”、“使劲儿”具体描述如何上升,具体的动态又和负着重担的感觉极吻合,强调了上升的缓慢和吃力。朗读时可想象太阳升起时吃力的样子,使自己的语速语调和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从“慢慢”开始速度要慢,“慢慢儿”、“一纵一纵”、“使劲儿”三个词语气加重一些。

2)“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可结合上句太阳升起时的艰难来理解:太阳尽管很吃力,可仍然不懈地努力上升,一旦冲出海面便发出夺目的光芒。读这句话时语速稍快,在“刹那”、“夺目”、“突然”三个词上要加重语气。)

5、诵读、背诵1——3自然段。可以先在同座或小组里练读、练背,再和他人赛一赛。

6、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巩固1——3自然段的背诵、体会;收集的资料自己相互交流。

第二学时

1、听老师报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1)目不转睛;

(2)转眼间—一会儿—一刹那间;

(3)浅蓝—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光。

2、自由练读第4、5自然段,抓住“透”、“镶”、“染”来体会太阳的光芒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3、品评最后一节,体会出:既赞美了奇妙的自然景观,更惊叹于光明的伟大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光明、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赞美之情,朗读时语调稍平,语气上体现出赞叹的感情。

4、质疑。

5、练习背诵全文,可按“无云——微云——厚云”的顺序背;也可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6、相互讨论“思考-练习”3。

7、交流收集的资料。

拓展阅读

1、《与朱元思书》的

移情移景赏读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读本文生动形象、美传神而富意蕴的特点。

2、调动丰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艺术处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重点】

赏读基础熟诵全文

【难点】

寓情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就要会醉山水。好,就让我们跟随散文家吴均,让他带我们到富春江那奇山异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吴均何许人也?南北朝时南朝文家、诗人。其文工写景,尤以小品文书札见长,表现沉湎山水的情趣,称为吴均体。本文是一篇骈体文,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二、过程

(一)读其文,疏其义

1、对这样色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品读吟诵,就让老师打先锋,先示范读一遍,同们仔细听,认真品味。(老师示范读,配乐《高山流水》)

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们也来享受享受吧!一起来读一遍,读时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节奏要随情景而易。要读其文,感其美,汇其情。

生读,配乐《平湖秋月》)

2、听着你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但还是别忙,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们结合课下注释,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来,老师愿和你一起分享。

生分组活动)

有什么问题吗?请提来。下面我想请三个同来翻译一下,一人一段,请大家来做裁判,看谁翻译得最好,如有错误,请指正。

老师在屏幕了课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词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二)神游佳境

1、本文作者在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铜庐一段沿途百里的无数景物,请同们用波浪线将文中的景物划来,看谁划得又快又全。

生回答:风烟、天山、水流、小舟、游鱼、细石、急湍、孟浪、夹岸、寒树、清泉、小鸟、鸣蝉、哀猿、横柯、疏条)

2、这么多的景物,这么美的风光,能去游一游该是多么惬意啊!同们想去吗?(想!)那好,我们请一位同做导游,以我们划起来的景物作为景点,带我们进入这迷人的人间胜景吧。

(老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富春江那奇山异水间。这里的水是青青的,天是蓝蓝的。鱼儿在水石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这里的山可真高啊,直耸云天,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冲击着石头,发丁冬丁冬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在林间快乐歌唱,蝉儿在枝头的鸣叫此起彼伏,猿声百叫不绝,这里简直是音乐的洋;这里树可真多啊,简直是树的世界,树的洋!横斜的枝条纵横交错,遮天避,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阴暗,有时阳光也透过枝叶,洒下一团团金色的光斑生讲述的同时,师在屏幕投影富春江的风景画片)

(三)尽述其美

听了这位导游同动情的描述,欣赏了富春江丽的风光,同们大饱了耳福,也大开了眼界,不少同都还在回味,那我们就带着这一份美感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然后分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采用我读 ,感受到 。或 字词甚妙,写了 。的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

(四)体情品意

登山则情满山,观则意溢。那么作者寓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思考半分钟后,开通我们的自由论坛。

生讨论)

整理生发言得: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你是从文中哪一句话中看作者崇尚清高隐逸、鄙视世俗*的思想感情的?(生可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自由探讨在当时一定程度黑暗的*社会,避世退隐的积极性及消极性。)

(五)探寻艺术的魔棒

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好,请同们带着探寻艺术魔棒的诚切之心再次品读本文。说你探寻到的艺术魔棒是什么?

老师总结生的`发言得:

1、结构纲举目张,脉络分明。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

2、写景顺序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3、详略处理适宜,动静结合摇曳多姿。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4、善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在天这个壮阔背景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丽的景色。 b、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c:负势竞,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5、描写、记叙、抒情和结尾的议论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6、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读来琅琅口;用词精当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侍,争相向崛起的形状,用拟人化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写景,描写富春江之美,在如许美景中自然产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隐逸情怀。

(六)小结本文

习了这篇课文,同们一定有不少收获,你能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收获了哪些?

生甲:了这篇课文,我欣赏到了富春江奇丽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想长大了我想当个导游,去周游名山大川。

生乙:习了这篇课文,写景散文的秘诀就是要善抓住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

生丙:习了本文,我懂得了写景要讲究层次,就像本文一样先总后分,先近后远。此外,写景还要从多角度观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这样才能写的全面细腻。

生丁:习了本文,我明白了好文章的要素之一就是要有美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手法,只有这样,文章才能感人。

们说得真好!读《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风烟散尽,天山共青水一色。

独立舟头,风行山影水际洌。

游鱼戏石,奇峰寒树耸云阙。

鸟和泉鸣,猿啼蝉鸣声久绝。

此中真意,欲辨忘言情切切。

(七)拓展延伸

们,《与朱元思书》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我们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你能写几句来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造化钟神,阴阳割昏晓。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品游记,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写两者相映照的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横柯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重岩叠嶂,隐天避,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猿则百叫不绝。

(八)课后作业

习本文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仔细观察身边的山水景观,试写一篇山水游记。

2、古诗《饮湖初晴后雨》的

课前准备: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一、创情境导入:

1、配乐陆续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示古诗,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二、初读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了节奏

(4)齐读

咱们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3)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

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5、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眼睛,你的脑里又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6、师引:无论是晴天的水光潋滟,还是雨中的山色空蒙,西湖就是这样的美,这美让无数人流连忘返——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世图)淡妆时犹如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示《晓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4)联系《饮湖初晴后》时的西湖风光。对比彼此间的不同。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6)师小结: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景致,这些景色虽看似平常,但诗人却有心捕捉,可见——(再次示罗曼罗兰的话)齐读

四、课堂练笔

1、都说“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何时,无论何处,西湖的美都是那么另人惊叹。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和诗人一样对西湖欣赏一番,抒情一番呢?那就用你最美的语言把这份感受写下来吗?

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

3、《世界地图引的发现》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家勇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交流。

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理解有的地理知识。

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一、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着名的昆虫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着名天文家、气象家和地球物理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自然段,画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 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本课是略读课文,但此文对启发生平时做事要仔细观察、勇探索大自然奥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师要抓住两个重点问题来引导习课文:

1、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2、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我在课前准备了大陆漂移的有资料、图片和动画,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的现象,让生从视觉直接体会魏格纳的发现。生在读中感悟,在看中体会,同时领悟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4、四年级册《色彩的冷暖》

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让同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导同正确表达自身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同画色彩画的兴趣。

一、组织

请同放置好习水粉画的用具和美术书,师生互问好。

二、导课:

在第三课时我们认识了色彩的明度对比。知道明度对比一幅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只能使画面色彩明快、效果突,而且还能把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完全表示来,给人一种节奏的美感。那么同样在习色彩画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对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们将要习的新知识《色彩的冷暖》。(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启动激趣

引导同回忆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示许多色块让同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分为冷、暖两大类,用以巩固前面所的知识。然后根据分类通过观察让同自身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暖色一般偏红、黄;冷色一般偏蓝、绿。

2、质疑探究:偏红、偏*一定是暖色吗?偏蓝、偏绿的一定是冷色吗?

3、总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的。

4、质疑探究:通过习我们知道冷色和暖色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那么由冷色、暖色组成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示四组冷暖图片让同仔细欣赏、讨论分析。

5、总结梳理:先同发表自身的见解,后师总结梳理。分别由冷色、暖色组成的同样两幅画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从而引补色的概念,在次让同大概了解补色的知识。

6、同绘画:让同自身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分三种情况:

冷色――冷色之间的对比

暖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冷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7、评价总结把色彩运用好的作业展示给同欣赏,让同师一起评价,谈其感受。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海上日出》优秀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8265.html

热门阅读

  1. 2018春节祝福语短信大全
  2. 《古诗十九首》真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3. 关于励志的诗句席慕容
  4. 雪纷飞的情感美文
  5. 九九重阳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6. 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反思范文
  7. 李清照诗词集锦
  8. 中国经典古诗词名句欣赏
  9. 格林童话:农夫与魔鬼
  10. 海岩的成长故事
  11. 诗经中的经典爱情诗
  12. 狗年经典对联
  13. 有禅意的句子
  14. 关于软件开发合同范本
  15.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范文
  16. 个人商铺出租的合同
  17. 201年公司同事除夕拜年祝福语
  18. 综合测评的自我评价
  19. 新婚的贺词大全
  20. 中国最美爱情诗词
  21. 沁园春长沙方明朗读
  22. 祝女生节快乐祝福语英文
  23. 小学教育管理年活动总结
  24. 三字经高考作文
  25. 201年恭贺喜得贵子的贺词
  26. 小手拉大手当好东道主中小学生有奖征文
  27. 欧阳修古诗《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28. 公司委托个人代收款委托书
  29. 很好的升学对联
  30. 开学第一课读后感范文450字
  31. 小学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总结
  32. 快乐元旦祝福短信
  33. 精选励志诗句
  34. 店铺合作协议书范本
  35. 2016年国防教育心得体会
  36. 2018年教师节感恩老师的祝福短信
  37. 课间十分钟优秀三年级作文400字
  38. 施工员面试时自我介绍
  39. 孩子满月短信祝福语
  40. 关于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19:15:21
本页面最近被 27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西,TA在页面停留了 185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