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22 18:20:15

《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抓住关键词句,读中感悟,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思想感情。

3.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那些古诗啊,还记得吗?谁来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踊跃背诗)

真不错你们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古诗——《题西林壁》(齐读课题)

你们知道吗?《题西林壁》中的“题”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你知道吗?(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

4.介绍题壁诗

(二)学习古诗

1.过度

是谁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诗呢?(苏轼)那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苏轼的这首题壁诗。

2.自由读诗

3.读完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体会啊(自由说说)

4.解读第一句

A.出示句子

B.指明朗读

C.我们伟大是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写庐山的,请找出这句话中表示方位的字词

横:正面;侧:侧面;远、近、高、低

D.从正面看到的庐山是怎么样的?侧面呢?……(展示课件)

E.此时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F.庐山是如此雄伟、壮丽,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G.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却不同,你们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啊,举个例子说说。

5.解读第二句

A.你们认为作者看清楚了庐山的真面目吗?为什么?

B.出示第二句,解释“缘”的意思。

C.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D.是小结:我们看事情也一样,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看待事情要看全部,不要片面化。

(三)背诵古诗

1.自由读

2.指明背诵:不会背的可以跟着轻声的读,会背的可以轻声的跟着背。

3.齐背

(四)拓展训练

1.复习: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描写庐山的古诗?

2.课后自己找一找还有那些古诗是描写庐山的?

拓展阅读

1、古诗西

西》是人版小材中的一首古诗。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后采用叙事与说理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所看所感记在庐山西寺的墙上,成为不朽的佳作。本对古诗的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主要程序如下:

一、谈话与导入

1、师生谈话:

大家都旅游过哪些地方?

2、师板书:

庐山。

生跟读两遍。

3、请生自己谈谈对庐山都知道些什么。

4、师生共同观看风光片《庐山》。

5、小组交流观后的感受。

6、请生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庐山,并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二、初与感知

1、庐山是历史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寺的墙上写下了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西寺的图片和《西》这首诗,师配乐朗读。

3、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岭(lǐng) 峰(fēng) 不识(bù shí) 只缘(zhǐ yuán)

5、指名两生和两组读。

6、认识缘字:

⑴ 请生自己通过部首来认识该字。

⑵ 完成填空:

缘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应查 部首,再查 画。第四笔是 ,名称是 ,第五笔是 ,名称是 。

⑶ 多媒体演示缘字的书写顺序,生再跟写一遍。

生在自己纸上练写缘字。

7、再读全诗,要求读流利。

8、生练习后,小组比赛读。

9、请生把全诗分成两部分,并说说理由。

三、理解与感悟

1、习第一部分:

⑴ 齐读一、二句诗。

⑵ 自,理解岭峰的意思。

⑶ 根据字典的解释和自己的理解,在纸上画出岭峰,请两生在黑板上

画。

(岭: 峰:)

⑷ 说说岭峰的区别。

⑸ 小组讨论:

同样的山,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

(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

⑹ 继续讨论:

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来观看庐山的?

⑺ 体会横看侧远近高低的意思。

⑻ 配合相应的风景图片,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 ;从上往下看,庐山是 ;从远处看庐山,像 ;从近处看庐山,像 ;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 ;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 。

⑼ 在小组中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

2、习第二部分:

⑴ 自读。

⑵ 同座讨论,完成填空:

① ,是因为 。

② 因为 ,所以 。

③ ,所以 。

④ 之所以 ,是因为 。

⑶ 指名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句式来说。

⑷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⑸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⑹ 质疑。

四、朗读与背诵

1、按自己的理解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感情。

2、请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后评价。

3、提供四段背景音乐:

⑴ 古琴曲《高山流水》;

⑵ 古筝曲《渔舟唱晚》;

⑶ 二胡曲《二泉映月》;

⑷ 江南丝竹《茉莉花》),生自主选择音乐,配乐朗读。

4、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把这首诗根据自己熟悉、喜爱的曲调唱出来。

五、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4、介绍有关庐山的诗:

《望庐山瀑布》《登庐山》《庐山诗》。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理念

本课以“会关心”为主,在中力求打破科界限,让生在情景中打动心灵,在阅读中生成感受,在活动中诠释行为,提升感受。在实践延续中积极体验,付诸行动。让生懂得“落后就要*”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是本课的目的所在。

二、目标

1、通过读故事、诵名人名言、开展模拟小比赛活动等方式,缅怀**先烈,懂得“落后就要*”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志向。

2、引导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三、重难点

通过习,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划。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录象片断、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纸板7块、名言小卡片、搜集有关我国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育危机、健康危机、科技危机、化危机的资料和言论。

五、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

播放《你是这样的人》乐曲,边看有关周总理工作的图片师边深情朗诵:

在这里

我要歌颂一个人

歌颂智慧和精力

歌颂马蹄莲的纯洁和质朴

在民族迷失了道路的地方

他以一个微笑

解开了人民的疑惑

他以神奇的魅力征服过所有的人

他以**家的力量和战士的热情

使贫困的土地上开满了花朵

他的心脏和脉搏

在人民的躯体里从没有停止过跳动

他就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我们人生的楷模——*总理。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他12岁时就许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板书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下面请同们把书翻到30页,读读链接桥里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师生交流)

[意图:用抒情的赞美诗和生动的故事让一代伟人周总理自然地走进生心田,使生初步懂得一个人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景导入和故事的阅读方式符合生的心理特征。]

1、课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

师:同们,整理好衣服,佩戴好红领巾,请肃立!请向一切为了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们深深鞠躬!

2、师:如果在纪念碑上开辟一小块缅怀者留言板,你会在上面写什么?

发小纸片,生各自书写。

实物投影展示其中的部分留言。

3、小比赛,每组一个模拟纪念碑的纸板,3分钟之内,看哪组在上面写出的中华英烈名字最多,写得最工整。

意图:很多时候,活动的育方式远甚于苦口婆心的劝告。比赛活动更能激发生的习热情,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实质涵义,习榜样的实际行动

1、师:同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来是一面旗帜,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成就伟大事业和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他们身上具有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真诚的爱和责任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走近,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

2、师:请同们把书翻到26页,读读“广角镜”里面的三个故事,看看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大屏幕出示《闻鸡起舞》本,指名读

师生交流:故事里祖逖怎么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小结:祖逖等一代又一代热血之士为了祖国的安定繁荣,闻鸡起舞,精忠报国。

3、出示《人民科家的忠诚》本,指名读

师生交流:故事讲了什么?钱森为新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出示并齐读钱森的话:“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师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钱森等老一辈科家为了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4、默读中故事《童弟周:生命的追问》,交流感想。

划出童弟周说的话,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中国快些富强起来!现在中国看到了希望,我得赶快回国去!

师小结: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一种义务,一种光荣。

5、六人小组故事会:介绍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先辈,说说他们对自己的影响。

生上台说,对说得好的同奖励名言名句小卡片

意图:感人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读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育形式,符合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祖逖、钱森、童第周都是关心国家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典,选用他们的故事,能促进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的理解。]

1、刚才有几位同得到了老师的小卡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来分享。

指名说句子和意思,逐句理解。(出示句子和注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宋.朱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仲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2、师:这几句爱国的至理名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请同们多读几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

生自由背诵——指名生背诵

[意图:名言名句是我们中国化的瑰宝。通读诵读材“积累园”及补充的名言名句,能够帮助生深化主认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责任!

1、播放八国联军侵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后又于1997年顺利回归的录象片段。

师生交流: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什么香港岛曾经被迫割让给英国?为什么又能于1997年顺利回归祖国?说说你所知道的原因。出示并引读:

——: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历史的重任,先烈的遗志,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2、师:在这和平安宁的时代,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请说说你们对这个问的看法吧。(点名生谈看法)

3、小组合作

请同们在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在黑板的指定圈内写下自己的感悟。

4、师介绍我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恳切陈述我们面临的种种危机: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战争危机、育危机、健康危机、科技危机、化危机等等。

5、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6、同们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划,写在一张白纸上。

(六)总结

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理所当然要尽自己所能,刻苦习、储备知识和能量,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意图:故事、名言只能让生懂得“落后*,从小立志报国”的道理,行动才是目的地。引导生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让道德育真正进入生的头脑,生的心灵。]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识字写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铿锵有力、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深入体会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立志的原因。

生:了解课的时代背景,预习课,熟读课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指名读课,齐读课

二、预习展示,字词过关。

1、出示中词,两人小组过关读。加点字的读音易错,要特别注意。

崛起巡警叫嚷诸生踊跃效仿惩处喝彩

帝国主义热闹非凡为之一振铿锵有力耀武扬威得意扬扬

2、小组展示读。

4、指导书写易错生字:嚷巡

三、课朗读,把握内容。

1、指名轮读课。在读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租界”、“中华不振”、“耀武扬威”、“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课的三部分内容。浏览课,你觉得课写了几件事?能概括出来吗?

(1)初到沈阳,听伯父说不能到租界去,因为当时中华不振。

(2)*和同闯进租界,看到外国人轧*中国人,中国巡警不但不为中国人撑腰,还加以训斥,围观者也敢怒不敢言。

(3)在修身课上*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

四、精读感悟,领悟*立志原因。

(一)第一部分

1、找出*初到沈阳后和伯父的对话,并用心读一读。

2、出示对话部分,师生分角色朗读。

3、指名生分角色朗读。

4、同桌分角色朗读。

(二)第二部分

过渡:听到伯父说不让自己到租界去,还说是因为“中华不振”,*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到租界看个究竟。于是在一个星期天,*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闯进了租界。

1、*和同闯进租界,先看到了什么与租界外不同的景象,又看到了什么令人气愤的事情,用()和【】标出来。

2、指名读*和同在租界里看到的景象。

3、出示租界外老百姓的生活图片,想象*此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为中国这么落后)

4、出示第八段中*看到的令人气愤的事情,指名生朗读。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5、把“哭诉、得意扬扬、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只能”变红,再请生朗读,听着朗读,你脑海了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6、边读边想象画面有助于我们理解课,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自己读一读这段话。

7、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8、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洋人轧*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9、这无数的问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什么?(中华不振)

你们的疑问也一定是*的疑问,此时此刻,*才真正理解了他初到沈阳后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了。

(三)第三部分

1、从租界回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

2、在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同们踊跃回答,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还有的说……

怎样叫踊跃回答呢?师生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理解“踊跃”的意思。

3、通过师引读感受*的抱负和胸怀。

当魏校长请一直静静坐着的*回答时,他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生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出示)读!

请同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同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的,12岁的*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五、总结全,感悟三件事的内在联系,寻找读写结合点。

1、*在修身课上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2、课写了三件事,你觉得它们前后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听伯父说不让去租界是*闯进租界去的一个原因,在租界里看到的这件事不但让*真正懂了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还是他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原因。

3、是啊,一个人树立一种读书目标总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读了这篇课,你是否也要好好想想“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呢?那就请仔细想想,你是为什么而读书的,或者说从今天起你准备为什么而读书?

4、我想,你之所也树立这样的读书目标,一定也有原因,那就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然后仿照课的写法,以“为而读书”为,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六、布置作业。

1、以“为而读书”为,仿照课的写法,先详细写一两件事,然后引出自己树立的读书目标,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2、继续深入阅读课外书《少年*》,为下周阅读课的读书交流做准备。(已经提前一周布置生阅读这本书)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伯父、模、巡警、惩处、抱负、胸怀、喝彩、帝国主义、灯红酒绿、热闹非凡、风和日丽、耀武扬威、左顾右盼、得意洋洋、、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并能与同合作朗读课的对话部分。

3、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目标。

4、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了解别人是怎样成长的。

重点难点

1、理解*小时侯是怎样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念头的。

2、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习的目标。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生平的资料。

2、搜集反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生平的事迹

1、出示***的照片,请同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的生平及主要事迹。师根据生的介绍作适当补充。

2、***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著的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从小就心系民族振兴,立下从危难中拯救国家的远大志向,刻苦习。

二、提示课读课

1、今天我们习的课,就是讲***少年立志的故事。(板书课

2、释:中华崛起兴起(先由生试说,师补充)

三、初读课习字词

1、生练习读课,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课读通顺,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自生字,读准字音。

3、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实际等办法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四、通读课,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读课

2、了解课中讲了少年*的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练习写字,掌握字型

1、生说说每个生字要注意的地方,师做示和指点。

2、生练习写字。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抄写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写了哪几件事。

二、分段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1、习课第一部分

(1)让生读这一部分课,想想*的语言和心里想的几个问应该怎样读。

(2)同座位的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

2、习课第二部分

(1)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课,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一想当时这位妇女、中国巡警、那个大个子洋人以及周围的中国人都会说些什么?(生分小组说一说,把当时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让生说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

(2)联系全的内容,想想*一个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么,并把想到的写下来。

3、习分角色朗读课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

(2)进行现场表演,让生进一步体会*的远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的读书目的与其他生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4)再读课,说说作者为什么写*的读书志向之前先写了同们的回答,为什么具体写了魏校长在听到*的回答之后的反映。

4、习课第四部分。

齐度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联系全深入思考

1、是*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课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章又是怎样把三件事连在一起的。

四、积累词语

找出课中的四字词,读一读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然后写一写。

第三课时

一、拓展阅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手迹的图片。

2、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

3、师提供诗的注释,生试说诗意。

4、联系课内容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二、自主习,小组交流

1、自拟目,把自己阅读课和“阅读链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写下来。

2、小组内交流小习作。

三、布置综合性

1、我们已经了解了总理小时侯的故事,让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更多人的成长故事吧‘

2、分小组,说说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长的故事。

中华不振沉思振兴中华

(疑惑不解)(理想、抱负、目标)

点击查看更多《题西林壁》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9766.html

热门阅读

  1. 母亲节微信祝福句子
  2. 初中九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范文
  3. 小学学校工作计划推荐
  4. 初中生物课教案
  5. 工作心态的励志句子
  6. 格林童话故事第:傻小子学害怕中英文版本
  7. 有关节约粮食的标语50句
  8. 优美的诗歌精选
  9. 该忘记了那种该有的甜蜜美文
  10. 拔帜易帜成语意思及典故
  11. 陶渊明的饮酒十四古诗原文赏析
  12. 公司周年对联
  13. 抠门的姐姐日记
  14. 新一届学生会办公室计划
  15. 我有一个梦想发言稿
  16. 毕业季的唯美句子
  17. 201年企业周末祝福短信
  18. 语文园地六参考教学设计
  19. 和柳宗元的对话六年级想象作文
  20. 有关思念的句子
  21. 经典寓言故事
  22. 消防安全的诗歌精选
  23. 自己的生日陪妈过生活随笔
  24. 春节的手机祝福短信
  25. 我的梦想小学作文450字
  26. 2016年双十一光棍节祝福语集锦
  27. 初一打架检讨书怎么写
  28. 给朋友的新年的祝福语
  29. 北师大版第一册教学设计
  30. 最新妇女节搞笑祝福语大全
  31. 小学总务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32. 冬至节祝福语2016
  33. 优秀经典公证员实习报告范文
  34.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一场会议式赛跑和一个长故事
  35. 无孩子离婚协议书范文
  36. 初中生在国旗下的演讲稿
  37. 对初中毕业生的祝福语简短201
  38. 快乐生活的随笔
  39. 五一劳动节祝福语大全精选
  40. 赏花的诗句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8:03:50
本页面最近被 80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安徽,TA在页面停留了 15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