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古诗词欣赏

发布时间: 2025-07-26 10:51:49

七夕古诗词欣赏

1.《诗经·小雅·大东》(西周)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2.七夕(汉)佚名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燕歌行(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4.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5.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

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

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

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6.迢迢牵牛星(南北朝)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七夕穿针(南北朝)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8.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9.七夕(唐)徐 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11.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2.长恨歌(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13.七夕(唐)曹 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14.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15.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16.七夕(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17.七夕曝衣篇(唐)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19.七夕(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20.七夕(唐)窦 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21.秋夕(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2.七夕(唐)杜 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23.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24.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25.七夕(唐)李 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26.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

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拓展阅读

1、纳兰容若的爱情 纳兰容若的精选

纳兰容若,由整理,希望有关于纳兰容若的这篇文章纳兰容若能对您有所帮助!

暖护樱桃蕊,寒翻蛱蝶翎。东风吹绿渐冥冥,不信一生憔悴,伴啼莺。回首素影飘残月,香丝拂绮棂。百花迢递玉钗声,索向绿窗寻梦,寄余生。——纳兰容若《南歌子》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回首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道休孤密约,鉴取深盟。语罢一丝清露、湿银屏。——纳兰容若《红窗月》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纳兰容若《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哪瓣香。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纳兰容若《采桑子》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回首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纳兰容若《蝶恋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回首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回首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画堂春》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有情终似无情,别语悔分明。回首莫道芳时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纳兰容若《荷叶杯》

风髻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纳兰容若《清平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容若《采桑子》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纳兰容若《减字木兰花》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纳兰容若《采桑子》

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十分天与可怜春。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藉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纳兰容若《浣溪纱》

散帙坐凝尘,吹气幽兰并。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玉局类弹棋,颠倒双栖影。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纳兰容若《生查子》

锦样年华水样流,鲛珠迸落更难收。病余常是怯梳头。一径绿云修竹怨,半窗红日落花愁。愔愔只是下帘钩。——纳兰容若《浣溪纱》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纳兰容若《浣溪纱》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纳兰容若《采桑子》

2、高考的解题指导内容

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歌形象,品味歌语言,领略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高考分类解题指导。这里我们就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歌的艺术构思入手。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这首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以乐景写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

A.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中的形象特点?通过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人怎样的情感?

[解题指津]中形象倾注了人的思想,包孕着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歌形象要根据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歌的基础上概括出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其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老师笔记《高考分类解题指导》。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人自身形象写照。

B.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分析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的厌恶。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这首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作的思想感情,概括歌的主题思想,归纳句的思想内容,阐述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抒发了人……的情感,歌颂了……的品质,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示例]下面这首体现了人怎样的情感和矛盾的心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漫漫。

[参***]这首描绘了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寒气袭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也表现了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中“遥隔楚云端”“孤帆天际看”两句表达了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而“迷津欲有问”一句借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了隐居与从政的矛盾心理。

3、文韬·守土第析姜尚的

本篇论述守卫国土的策略。对内是“无疏其亲,无怠其众“;对外是“安抚近邻,控制远方”。具体要做到事权专一,不失时机,防微杜渐,民殷国富。以仁义团结宗亲,收揽民心。坚持“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的原则,以达到“天下和服”。

14、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文王问太公说:应该怎样守卫国土呢?

太公说:不可疏远宗族,不可怠慢民众,安抚近邻,控制四方。治国大权不可旁落,大权旁落,君主就合失去威权。不要损下益上,不要舍本逐末。太阳到了正午,要抓紧时机曝晒;拿起刀子就要抓时机宰割;拿起斧子就要抓紧时机砍伐。到了中午不曝晒就会丧失机;拿起刀子不宰割也会丧失时机;拿起武器不杀敌,反会被敌所害。细小的水流不堵塞,将会扩展成江河;微弱的火星不扑灭,将会酿成熊熊大火;刚萌芽的两片嫩叶不撷除,将来就必须用斧头去砍。所以君主必须讲求富国之道,国不富就谈不上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团结宗亲。疏远了宗亲就会受害,失去了人心就会失败。不要把统御国家的权力付托给别人,大权旁落,自己就会为人所害而身死国亡。

文王问:什么是仁义呢?

太公说:所谓仁、义就是尊重民意,团结宗亲。尊重民意就能得到人民拥护;团结宗亲就能得到他们的爱戴。这些就是行仁义的准则。不要让人篡夺了你的权力,要根据自己的明察顺乎常理去处理事情。对于顺从你的人,要给与恩德而信任他,对于反对你的人要用武力消灭他。遵循上述原则不变,天下就合拥护而顺从了。

4、含蓄的风表白句 含蓄表白的

【**--语录】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4、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不见白头相携老,只许与君共天明。

那天阳光正好,

你微笑,我拍照,

定格了一瞬间的美好,

乱了一辈子的心跳。

遇见你的人那么多

你一定已经忘了我

路过我的人那么多

我却只记得对你喜欢过

且不论哪日江山败了萧条,

岁月惹了苍老,

门庭若市成了人烟渐少。

只要雨打芭蕉,桃枝还翘,

村口的顽童依旧喧嚣。

回眸看时,

你还在,便好。

一日相逢的两眼回眸,惊艳了三四年间的五分相思缱绻

六次梦醒的如面,招惹了八九月里的十点彻夜难眠。

5、关于怀要领

怀(含咏史)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以喻今,或借以讽今之作。因为涉历史,所以在鉴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

在鉴时首先要懂得怀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一是不要把怀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人只是抓住问**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中,*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迹(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怀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迹(三)》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人也都写过不错的昭君,但都不能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我们就不难探明杜甫这首昭君的意蕴,在鉴时就不会偏离了方向。前面谈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

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一些怀,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应该潜心研读,从中总结出一些解答怀问答题的规律。比如,我们用韩元吉《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时则应考虑作者与李白来采石矶时有何共同点,落拓的南宋爱国人的愁和恨与李白因参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终死于此,十分相似,据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如今奸佞当道,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缥渺的远烟一样。

其三要学会点比较鉴,这不但对领会作者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能力也很有好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都很深远,许多文人**客对之大都感极而悲者矣,便然命笔,各抒其怀。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杜牧的《乌江亭》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题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一筹。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措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显得平铺直议。

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咏史并非史论,从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样犯了宋人写好议论且缺少形象思维的毛病。值得做比较鉴的这类作品还有不少,如写贾谊、王昭君、诸葛亮、杨贵妃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同题,颇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来做做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我们可用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来何啻万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同题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何相反?谁的的艺术水平更高?其答案是:主题相反是因为两人说处的时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规律;王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

第四要掌握一点怎样区分怀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批评这首为浅近(不够含蓄),斯评虽不恰当,而批之曰无我则比较准确。刘禹锡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评判者,没有把自己融入中,因而中无我,虽警辟深邃,但难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苏轼怀。还以杜甫的《咏怀迹(三)》而言之:人在咏怀迹时,用的是人即我,我即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中,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来材大难为用,如水***融,似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可以说中的明妃就是人自己,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

吟咏时人并非隔岸观火,或作壁上观,而是亲赴火场,身临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蕴分外深邃,情意特别真挚,余韵尤其深长,令后人读之击节赞,拍案叫绝,唏嘘叹惋,以至泣下,绝非一般客观评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出这样一道题为什么这首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就要运用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之: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

最后一点要知人明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简历、史实、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以便感悟情,这对咏史尤其重要。其实,高考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怀的鉴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知识,如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的鉴方法,又如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了。

点击查看更多七夕古诗词欣赏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3280.html

热门阅读

  1.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论文
  2. 离别的优美诗句爱情
  3. 风云人物的造句
  4. 购销合同范本
  5. 中秋节的古诗
  6. 春节送给母亲的祝福短信
  7. 人生经不起恶搞美文
  8. 关于动物的莱辛寓言故事
  9. 五字元宵对联
  10. 下雨很烦的句子
  11. 童年的味蕾成年的记忆杂文随笔
  12. 春夏秋冬的好句子
  13. 智慧的老公公童话故事
  14. 教师的工作计划范文
  15. 关于读书的发言稿
  16. 《我要找妈妈》教学设计模板
  17. 儿时的苹果园散文
  18. 《分数的意义》教案设计
  19. 工作移交协议书范文
  20. 最新结婚对联大全
  21. 2016优秀教师学习教师法心得体会
  22.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跳高者The Jumper
  23. 幼小班家长会发言稿范文
  24. 2016年圣诞节祝福语大全简短给同事
  25. 201年大年初一经典祝福语
  26. 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少年校园演讲稿
  27. 最美重庆教师初二作文
  28. 优美句子集锦
  29. 关于写新春贺词大全
  30. 英语的教研组备课计划
  31. 郭沫若的经典名句
  32. 一年级期末看图作文:堆雪人
  33. 关于思念故乡的诗句
  34. 最新小学生谚语100句
  35. 关于心愿的优美句子
  36. 带有花的诗句
  37. 引用诗词的段落
  38. 回顾2016展望201优秀作文800字
  39. 幼儿故事小刺猬卖花
  40. 人教科副科长职位的竞聘演讲稿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0:57:39
本页面最近被 23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南,TA在页面停留了 7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