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里行记散文

发布时间: 2025-08-01 10:24:13

鲁迅故里行记散文

丙申年春,时值三月下旬,往江浙寻访客户,此时江南大地,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节,处处杨柳飞絮,桃红叶绿,好一番热闹景象。路经绍兴,听闻此处是大文豪鲁迅之故里所在,大喜若狂,心觉敬仰已久,此番来到,定要多留一日,待得处理完手头事物,要去看看这位文学史上的大家。

到得市内,特意找了离他故里不远的地方,想着隔日去时较为方便。当日工作事物不提,回到酒店已是夜幕低垂,便早早安歇,一心想着第二日能早早起身去鲁迅故里。

待得次日醒来,从窗户望去,朝阳已爬上上坡,匆匆盥洗一番,下到楼下,问及左右何去,言之由此顺着河道,约莫三五百米便是。

且说这河道,也就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城中小河,宽窄也不过三两个乌篷船可相向同行而已。入得这故里,一股明清之风迎面而来,青石板,旧木窗,无不向来访的游客诉说着追忆着当年的历史。举目望去,熙熙攘攘甚是众多,想必都是仰慕文豪名气,从各地专程而来,抑或是像我这般顺路来作观瞻。

故里不需门票,一众游客依次排队,刷自己身份证即可入内。不算太宽阔的街道两旁相继有祖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过了窄窄的青石板桥,便来到门前,这乃是周家老台门祖居,这祖居门前河流淌过,乌篷船甚多,都是揽客去游览下一个景点沈园的,我想着时间紧迫,还是先参观完这些再做定夺。

鲁迅祖居,便是其祖上生活过的地方,也是那提及的老台门,规模也是宏大,主要建筑分四进,是一座典型的*士大夫的住宅。周家原是湖南道州人,在明朝时候来到绍兴,其祖父周福清曾获清*“翰林”之名,当时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此匾,用以彰显地位和身份。听讲解的人员说,这祖居是目前绍兴城中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之一。

出得祖居,倏忽间,便已到达故居门口。这故居就在东昌坊间的路口,是一座大型的台门建筑,说起这“台门”,我初始也不知其意,后查阅了一下资料,才知其意思为何,原来在绍兴,凡是房屋比较像样一些的都称作台门,且基本上是聚族而居,后来才随着历史变化,把具有一定规模的,封闭独立的院落也成为“台门”了。这里曾是鲁迅先生少年时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居所,规模结构与其祖居老台门相同,大小房间七八十间,青瓦粉墙,和百草园相连,约有四五千平米,据说高峰期住着六个房族之多,鲁迅先生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童年少年时代。

百草园在故居后方,原本是周家十余户共同的一个菜园,平日里种些果蔬,每逢秋时也可晾晒谷物,间杂1种些桑椹和覆盆子等,倒也是一闲暇时光之好去处。鲁迅先生曾在文章种细致的描绘过此处的盛景,如今漫步在这书中所言的矮矮的墙角下,仿佛有种穿梭的感觉,貌似能在这房前屋后,庭院之间,闪现出这位大文豪的身影,又看到他在那夏日里和三五小伙伴追逐嬉闹,捕蝉捉蛐之景象,那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

思忖之间,已离开百草园,来到三味书屋了。在鲁迅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三味书屋,倒也是绍兴城内很著名的私塾,他少年时代便是在这里接受文化的熏陶,为了勉励自己勤学早到,避免像那次迟到一样,再受老先生批评,便在书桌上刻一“早”字,时刻提醒自己,为学之道当以勤勉为上。那位在三味书屋授学的私塾先生,其为人待学之精神,在鲁迅先生看来,实属典范,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说起这三味书屋,其实就是当时的私塾先生的家里,鲁迅先生曾在此接受过五年的教育吧,内里不甚宽广,比不上今日之学堂,也就三十余平米罢,陈设也是照着以前之格局,当中挂着一幅牌匾,上书“三味书屋”几个字,听闻题字者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关于此人我也知之甚少,故在此不作赘述。三味书屋我从小学时,便从课本里知晓它,今天站于眼前,倍感亲切,有种故地重游的迷离之感。

出得三味书屋,看到有条商业街,想着时间尚足,便大致游览了一番,有卖绍兴女儿红酒的,有卖花雕酒的,还有一店铺名“孔乙己”,门前竖一塑像,与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人物造型,甚是相像,仿佛那个人从历史中复活了过来一般,再往前走,还有个“咸亨酒店”,这酒店在绍兴城内,有百年历史,但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它,回来细查资料,原来这店铺竟是鲁迅先生的堂叔说开,后来在其其他小说中,也有关于“咸亨酒店”的描述,随着文学作品的问世,更使得这家店名扬海内外。

再往前行,便到了乌篷船的码头,听附近店铺老板聊起,但凡外地游客来到绍兴,这绍兴城内“三乌”是必不可少,即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梅干菜),我看看时间已近离开绍兴,便没有来得及去体会在乌篷船上随着轻风在水中摇曳的感觉,更没有时间去研究那乌毡帽的文化所在,以及乌干菜的美味佳肴,也唯有待得他日再访绍兴,细慢研究。

此番绍兴之行,虽有些许遗憾,但总算是用心去品味了鲁迅先生笔下那绍兴城原汁原味的文化,感受了一下先生在那个年代,生活其中的心境和轨迹吧。

拓展阅读

1、的芒果树随笔

在童年的,总有那么一棵芒果树婆娑起舞。

它栽种在老屋的后面,不知有多少年历史了。自我懂事起,它就在那儿。在我眼,它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壮汉,粗壮的腰身要三四个小伙伴手拉手才勉强能把它合抱住,高大的树干让我们穷尽千目也无法穿透它的树梢,茂密的树叶彰显着它蓬勃的生命力。也许它正值旺盛时期,每年能产出一千多斤的芒果,方圆几百公内,无一株芒果树能敌,被当地人誉为芒果树王。

每年农历五月份,芒果就成熟了,大大小小的芒果一个个你挤我,我挤你地缀满了枝头,稍有一点点微风拂过,熟透了的果儿就会从枝头坠落,落在空地上,落在草丛,空气到处弥漫着果香,沁人心脾。

这时候,老屋的老老少少,最爱干的活就是捡芒果。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有老人或小孩打着手电筒,提着竹篮子,在果树的周围寻寻觅觅,每每都是满载而归。吃过午饭后,总有一大群孩子等待在芒果树下,等着风起果落的美妙时刻。大家竖起耳朵,弓着步子,做着起跑的姿势,铆足了劲,只待那扑通一声响,就像运动员听到了发令枪声,个个像离弦了的箭冲刺出去,敏捷地扑向那一个个果子,抓起,装袋,往往只是几秒钟的事,身手之敏捷堪比奥运短跑健将。要是刮台风,天上就会下起壮观的芒果雨。这时,大家就不用你争我抢了,那纷纷落下的果子根本捡不过来。塑料袋派不上用场了,竹篮子也太小气了,能容纳下战利品只有那大大的竹筐了,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捡个一两筐的抬回家。

那些掉下来的芒果,有的是完好的,有的已经摔伤了。有的是完全熟透的,有的还是青绿的。那些果熟蒂落的,往往被大家分而食之,剥开金*果皮,轻咬一下深*果肉,又香又甜又有弹性,只觉得是人间最美味的水果。而那些还未完全熟透的常常被妈妈拿来做成芒果蜜饯。妈妈先把芒果削了皮,切成一小片一小片,放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捞起来在阳光下晾干水分,然后加入红砂糖熬煮,煮到粘稠时盛起,放置几天后再煮,大约煮过三四次后,好吃的芒果蜜饯就做成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芒果蜜饯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肚子饿的时候,拿几块充饥,身体马上了有了能量;嘴馋的时候,拿几片塞进嘴,那小馋虫便跑得无影无踪。妈妈的芒果蜜饯给了我甜蜜的童年时光。

后来,我去外地上学,每次开学,李袋也总是少不了几家乡的特色零食—芒果蜜饯。每次带到学校,都被同学哄抢一空。吃过的人,都说味道好极了,那芒果味太特别了,太香甜了,比店卖的不知好多少倍。每年放暑假时,总有一些同学不辞劳苦跟我回家,只为了看一眼那传说中的树王,只为了亲自看看妈妈如何做出美味的蜜饯。毕业的时候,有个同学在留言册上写下了:“忘不了你那让人嘴馋的芒果,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你的恩赐解解口水。”

如今,虽远离了家乡的芒果树,然而在我居住的这个小城,它是无处不在的。在小区,在路边,在学校,在公园。芒果树伫立着,茂盛着,芬芳着。可这满目的绿树,已经没有一棵是我所拥有的,那段快乐的捡芒果时光已不再回来。

但此刻,我可以漫步在树阴下,闻淡淡清香,享美好忆,让芒果的清芬带我回到乡的怀抱,这已足够!

“你永远不能拥有太多的天空。你可以在天空下睡去,醒来又沉醉。在你忧伤的时候,天空会给你安慰。可是忧伤太多,天空不够。蝴蝶也不够,花儿也不够。大多数美的东西都不够。于是,我们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取我们所能取,好好地享用,哪怕那只是片刻美好的忆念。

2、照片事作800字

人一生会照很多的照片去录我们的生活,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事,也许心酸,或许快乐,可能伤心,兴许悲伤。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张照片——毕业照。我又拿起了这张照片,已经有点儿褪色和泛黄,遥想那个夏天,遥想曾经的同学。回忆把我拉回了的那个毕业季。

那是xx年的六月,我们作为毕业生,准备迎接小升初的毕业考试,曾经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而现在转眼就要各奔东西。当我们考完最后一门,所有同学冲回教室,我们在教室沸腾了起来,每个人大呼小叫,男生追着女生打打闹闹,在以前这是不允许的,现在我们毕业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了床,好像忘了毕业冲刺复习的劳累,因为这是我们同学共处的最后一天。那一天天气真好,偶尔有一丝微风轻抚过我的脸颊,风随着我的思绪一直飘逸,这时的骄阳,好像没有那么炽热,白云俯身触摸着远处的山峰,路边的小草野花也没那么娇羞,展现了无限的生机。来到了教室,看到了同学们:他们脸上没有了学习的压力,紧锁的眉头也舒畅了不少。我们将要在楼下拍毕业照。当我站在那准备拍照时回想起了我的六年:一年级被爸妈送到了学校,来一进教室,进门听见了哭声,原来是有的小朋友没有适应环境,哭闹着要回家。三年级我们渐渐熟悉,三五成群的一起回家,一起写作业,五年级我们彼此了解,相互熟悉。午后的阳光总是那么刺眼,我们漫步在校园的石子路上。听着“红领巾广播站”那些稚嫩的声音,想想都很满足。抽屉放着还没看完的小说……几个连不起来的画面,为什么会那么怀念?照相机快门“咔嚓”一响,使我回到了现实。没想到我们不怕六月的考试,竟会怕那六月的分离。真的还想再看看他们的脸,真害怕多年以后我会不清他们的名字。那些对你们说不出口的谢谢,一遍遍的在心默念。

一张照片,定格了我的年少时光,一场考试,考了一群“疯子”。那张毕业照总是有些难堪,但每次想到心都会特别的暖。操场上400米的跑道拉开了我们的距离,怀念那个与你们同窗六年的教室。多希望时间能够停在那个毕业季,别让时间带走你们给我留下的忆,这张照片录了我六年的年少时光……

3、照片事作800字

今天,当我无意中发现了一本陈旧的相册时,我顿时起了兴趣,忍不住的翻开看一看……

我小心翼翼的翻开第一页,呈现在眼前的这张黑白照已经发黄,而且图像也是很不清楚。可想而知,这一定是很早以前的照片。跟现在的照片相比真是无法并论。

我慢慢地翻着相册,看着相册的照片,一张比一张好,而且到后面出现了彩色照片了。从面似乎可以感觉到祖国一天天的在变化。

此时,我脑子突然好奇起来,这些照片有着这么大的变化,背后一定有着它的事。我还是去请教一下奶奶吧。

在奶奶的叙述中,了解到:以前人们生活还不是很富裕,想要照相就得上照相馆去照,来回从坐车得花钱,还要排队等候,他们那时用的相机是立式的双镜头海鸥牌照相机,木制的外壳显得很古朴,用的是黑白的135胶卷。我在看电视的进候,看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照相机体积很大,一块布盖着照相机,而拍摄的人就躲在布按下快门。照出来的照片比较模糊,但它却能录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事。

后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照相机走进了家庭。在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我们家有了一台照相机。我观察了一下,此时还留着的相机,这种照相机是银白相间的,底部是黑色,在上面有一个黑色的圆片遮住镜头,照相时,一揭下圆片就可以开始照相了。在往上看,有一个小小的窗口,是用来选镜头的。在窗口的上方有一个灰色按钮,也就是快门,想照相时,选好角度,按下就可以了。说了这么多,只讲了它的好处,该讲讲它的缺点啦!嘿嘿,这种相机美中不足的就是,照相时还得装胶卷,取照片时还要冲胶卷,别提有多麻烦了,不过,这是彩色的,照出来的相片比较漂亮。

如今,我们家用的是“x星”牌的数码相机。它的外表是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小巧玲珑自动伸缩镜头,体积只有手机那么大,便于携带,不再用胶卷了,照片也是更加清晰了,可以直接存入电脑,不用冲洗直接做成电子相册,还可以对你不满意的照片进删除,真是又快又方便。

照相机虽然小,但在生活中作用却不小它能捕捉精彩的瞬间,拍摄珍贵的镜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照相机,而且,通过小小的相机还能看出大变化呢!

我们的祖国也像这个照相机一样,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祖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照相机”,它会拍摄出最美丽、最动人的画面!

4、照片事作800字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童年的背影已渐渐远,幼时的忆也慢慢地淡忘,而当我一拿起这张照片,眼前就浮现出那已不复存在的老房子的原貌,以及曾在那度过的快乐时光。

这张照片,是我今年“五一”假期回老家时拍的。照片中的一片废墟,是我外公、外婆以前的家,因*,他们如今已搬到城去住了。这儿,曾是我幼时生活过的地方,尽管它已全然不是以往的模样,但一来到这,我的思绪还是不由自主地飞向了从前……

大约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只要幼儿园一放假,妈妈就会带我回老家。在那度过的每一天都是最美的时光,每一个角落都几乎成了我快乐的天堂。最爱在那石头做的门槛上,上下蹦跳;喜欢在院子的水泥场上,踩着滑板一圈圈地转;喜欢在饭后捧着饭碗,把我不吃的肥肉丁或吃剩下的米饭和菜梗,丢给时常来院子“光顾”的狗或鸡;更喜欢跟着外公走大约一多地的泥巴路,到地或田埂旁,将稻草人的头和手臂裹上一层塑料布……细想起来,在乡度过的童年,是那么的安逸、恬静和美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最有意思的活动还是捉蝉了。当清朗澄静的第一缕月光掠过树梢,老柿树上的蝉便开始唱歌了,歌声并不悦耳,甚至还有些吵闹,所以每当蝉鸣时,我都会让爸爸去捉蝉。把长竹竿的一头绑上一个塑料袋,就是最简单的捕蝉利器。先把袋子通过长竹竿慢慢靠近蝉,然后速地罩住,再轻轻地一卷,这只可怜的小“歌唱家”就无声无息地落入袋中了。我通常也就是细细地观察它一番,再逗一逗它,便将它又放回院中了。在清朗的月光下,摇着躺椅,静静地聆听清脆的蝉鸣和微风拂过树叶时的沙沙声,这是何等惬意的一件事!

最后一次见老房子,距离现在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五一节再去时,已经荒芜得都快认不出路来了,直至看到那片水泥场,才知道这就是老房子的地基。乱石中,杂草肆意地疯长着,都快比人高了,只有那棵高大的水杉和左右两棵老柿树还是忆中的样子,在和煦的微风中吐露着晚春的气息。

四季轮回,燕去还会来,花谢会再开。可是,没了老房子的乡啊,你到底在哪

5、农历二月走在灵台梁原的山村

梁原乡是位于灵台县西北角的一个川区乡镇,大部分人们住在东西偏北走向的川道,只有几个村子的人住在靠近木林乡的塬面上,由于地利位置所限,它显得相对孤独和封闭。

从朝那走不到半个小时,下一趟曲折缠绕的坡,就到了乡*所在地。

农历二月二是梁原的古会。只见摩托车从桥那边一直排到了坡口,客商把前后街道摆得满满的,大多是卖衣服的,购物的人并不拥挤。只有在那些摆放着杂七杂八的小工具摊前,挤满了挑选的人们。摆在剧院门口的油炸鸡的那个摊贩,让街道满是那种怪怪的油腻味道。

坐落在后街上中学的教学楼上,课间的孩子们爬在护栏上,一双双乌黑明亮的眼睛,扑闪闪地看着来回穿梭于路两边用帐篷搭起的商铺之间的人。

年轻人早都跑到外边打工去了,在街道转悠的多是苍老的容颜,他们的脸上大多都刻着岁月沧桑的印,他们或坐在凉粉摊前,吃一碗酿皮,或者买一个麻花,津津有味地嚼着。

剧场是多年前盖的,也许在当时还算气派,但如今看来,显得是那样的矮小和单薄。秦腔戏是平凉青年剧团唱的,会场人稀稀落落,整个剧院几乎看不到一个年轻人的影子,大多是须发花白的老者,他们坐一小凳,神情专注地盯着舞台,或许他们一边看,一边还在回忆年轻时看戏的情境。

十多年过去了,感觉梁原的变化没有其它乡镇大,似乎还保留了那种纯朴的、慢悠悠的生活气息。抬头望去,只见天空仿佛被罩上了一层灰尘,太阳光的,圆圆鼓起的洞山仿佛还在冬眠,看不出一点新春的生机,只有那密密的树伴着枯草,伫立在风中。

二月的天,二月的风,二月的思绪,都仿佛青黄不接般,只有街道众多的人,才烘托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来,让整个山川也变得富有激情起来。

原本就不喜欢喧闹的我,便沿着河边麦田的地埂,慢慢地踱步。环顾四周,满目还是忆中的那山、那水、那麦田。那连绵曲折、沟壑纵横、被修成层层梯田的黄土山坡,却只能看到冬天的倦怠,看不到一丝春天的活泼。

梁原的桥是一座石拱桥,在山川算是一道风景,由于建设的年代较为久远,桥的承重量抵不住几十吨拉煤的、拉沙石的大车碾压,桥身出现了裂痕,为了保护桥身,避免出现意外,过去曾经在桥的两端倒了两个硕大的正方体水泥块,以杜绝大车的通

走着走着,思绪便回到十多年前......

九一年我刚参加工作,在梁原下乡,一跑就是五六年,那时就一趟班车,错过了,只能等到明天。路是用沙石铺成的,天晴时,车过则卷起一路尘土,落两旁的农家小院,下雨时,一路泥泞。

那时我们下乡大多吃住在辅调员家得有年一个农历二月天,我下乡时气候已很暖和,我便只穿了西装,结果下午气候突变,还纷纷扬扬地下起雪来,空气骤然下降。在赵家咀村忙完业务,下午四点多钟,吃过晚饭,便匆匆启程步着去另外一个调查点。寒风夹着雪透骨的寒,一路上连一个车那怕一个手扶拖拉机也没碰见。等跌跌撞撞赶到横渠村的辅调员家,已到晚上八点多,只见他招呼了一房子人正在打扑克,我只好坐在有气无力的火炉旁。由于衣服湿透,我感到一阵一阵的寒冷和眩晕。好不容易等他们玩结束了,这才睡到了烙炕上,还感觉冷。第二天早上,本想起床走到梁原街道去赶十点半的班车,但感觉发昏心难受想呕吐,连一步也走不了。辅调员连忙找来了大夫,给我打了两针,开了些药,到了下午,竟能凑凑合合地走了,便坐上从安口返回的班车。

得在九几年,有年也是农历的二月,气候比较温暖潮湿,梁原川区的麦田生出了一种专吃小麦根须的虫子,名字好像叫地老虎,县乡组织动员单位**职工帮助农户捉虫子。看着挖出的一条条麻色的、还在弯曲挣扎的虫子和一枝枝被切去根系的麦苗,心真替那些辛苦劳作的农户们难受,那时的粮食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除了保吃饭,还要上缴三提五统,供孩子上学。至今,那年秋天县电视台播出的农户缺粮的专题片那悲怆、苍凉的二胡声还在耳畔回荡。

如今,农村的三提五统早都取消了,初中以下义务教育学生的学杂费也取消了,*费报销、六十岁老人的新型养老*、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农民的权益和生活保障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样,今年也是在农历的二月,“让甘肃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宣言,让山村的小道忙碌了起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使省市县的**职工走进了贫困户,面对面的交流,找出贫困落后的根源和症结,一户一策,制定脱贫措施。愿梁原的人民在加快发展中早日实现小康。

点击查看更多鲁迅故里行记散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6778.html

热门阅读

  1. 《蝶恋花·出塞》原文鉴赏及赏析
  2. 新年思念家乡的古诗:新年作
  3. 《德礼之间》的读后感
  4. 2016最新七五普法心得体会
  5. 顶碗少年的教学教案设计
  6. 除夕经典诗句
  7. 闹元宵800字作文
  8. 回顾向雨丝深处作文2000字
  9. 精选甜蜜浪漫的生日祝福短信
  10. 年会祝福语大全
  11. 简短有趣的童话故事
  12. 海子诗歌朗诵《传说》
  13. 幼儿园开学通知
  14. 感恩故事 无处不在
  15. 中国生物大观园的诗意特征
  16. 古诗《所见》与《小池》教学设计范文
  17. 一株紫丁香优秀教学设计
  18. 向老师致敬作文
  19. 《桥》读后感范文
  20. 2016年世界无烟日祝福语精选
  21. 席慕蓉诗歌《历史的博物馆》
  22. 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作文450字
  23.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之睡了
  24.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乡的景物作文
  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模板
  26. 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标语荟萃
  27. 四年级综合实践的活动计划
  28. 不要骄傲的句子摘抄
  29. 春训学习心得体会
  30. 小学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31. 《登岳阳楼》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32. 201公司春节祝福语大全
  33. 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诗词
  34. 春节对联怎么写大全
  35. 人生的标点美文
  36. 老妈五宗最小学五年级作文
  37. 老汉伦克朗睡前故事
  38. 高校教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39. 让人伤感的有关爱情的经典语句
  40.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1:21:22
本页面最近被 92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湖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29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