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03 12:43:54

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葫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3.指名答。(出示葫芦。)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中介绍了葫芦的哪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答。(显示正确答案。)

齐读二、三两句话。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心情会怎样?

分男女生朗读该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指名读第一句话。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齐读该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

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拓展阅读

1、《精选

材分析

本组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的人,只,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文内容。

学目标

1、正确认识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学重、难点

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学难点:懂得叶子和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们一起学习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的人得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长势不同:一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不同:一可爱的,挂在藤上;一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文,所以,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的语气。邻居的话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先盯着,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文,你明白了什么?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人又种了一棵……

2、《精选

学目标:

学重点:

了解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时:

【第一时】

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文内容。

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观察图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全班汇报。

三、指导书写。

四、朗读文。了解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时】

学目标:

了解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具准备:

图片。

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

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

当他看到小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文。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3、《精选

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盯着”、“自言自语”等词语。

2、认识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3、理解文,感悟做任何事都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核心目标:见目标2.

学流程:

一、复习。

1、听写会写的字词。

师:同学们,们上一节学习了《》,这一节咱们继续来学习。上一节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和生字词,现在们来复习一下。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好的,现在们拿出练习纸,边读第一段,边把空缺的生字填上去。

汇报。点评。

二、研读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们知道了有一个人种了一棵树上结了几个可爱的。(板书)他非常想得到。他怎么的呢?现在们一起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请一个孩子来读一读这一段。

好的,孩子们,这个人看见了什么?他怎么想的?(请学生汇报)

的,他看到了叶子上有一些蚜虫(板书),但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除了这样想,他又怎样做的呢?他还说了什么?(学生继续汇报)

师:他盯着,怎样盯着?如果们这里换成看着,你们觉得好不好?

盯着一动不动地看着一样东西或事物,说明他的眼里已经没有别的东西了。他还自言自语地说——(全班齐读),什么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那现在你就那个种的人,你自言自语地说——,你也盯着小,自言自语地说——,们全班同学都想小快点长大,自言自语地说——

3、师:呀,他的心情那么地迫切,可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呀,他却不放在心上,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他不在乎,不着急。请同学再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同吗?

那这两句话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前一句用的叹号,后一个句子用的句号。前一句说怕什么,后一句不用怕)。

师:同学们都很会观察。通过比较,们知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师:那本上为什么用前面那个句子,而不用后面那个句子呢?

们可以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比较一下他们的语气有什么不一样。感叹句的语气更强烈,更能体现那个人对虫子的不在乎。

4、师:的,同学们,在这一个自然段中,们通过理解比较两个句子,知道了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如果碰到这样的句子当们无法理解的时候,你最好就把它多读几遍,读多了,就更容易理解了。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叶子上的蚜虫渐渐地越来越多了(板书),这时候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三自然,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种的人所说的话。

生读书,画句子。

2、指名读对话。

3、师:孩子们这个“光”什么意思,你能给他换一个词语吗?(只)。为什么他劝那个人不光盯着?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因为叶子上张了蚜虫,所以治一治。)

4、师:他有接受别人的建议吗?他说——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他怎样的说:奇怪。他不明白邻居为什么劝他治虫子。

们再来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全班齐读句子,想一想,哪一个句子更能体现“奇怪”。

6、们在《》那一也学习过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出示句子。

但这两个句子只语序的调换。而们这一换了一些词语,也换了标点符号。

(三)、分角色读二三段。

1、师:们一起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老师读旁边,男孩子读种的人所说的话,女孩子读邻居说的话。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最后年轻人有没有?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2、同学们知道年轻人错在哪里吗?

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3、他看到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第二年春天,那个人又种了一棵,又发现了一些蚜虫,他会怎样做呢?

他想起————————,于,他马上——————————,后来——————————。

三、迁移。

孩子们,这一节们学习了《》这一,认识了不用的句式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们现在来试试看,下面的句子你能理解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一读:1、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2、两个句式有什么不同。

(1)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2)这样的种子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吗?

这样种子不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3)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那杆大秤呢?

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那杆大秤。

点击查看更多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47768.html

热门阅读

  1. 爱上双人舞的读后感
  2.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扩写学生作文
  3. 《父亲写的散文诗》感悟
  4. 入团申请书初中生600
  5. 寒假实践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6. 被好朋友欺骗的说说
  7. 201年地球一小时公益短信
  8. 201端午节温馨祝福语精选
  9. 大班健康活动《玩田埂》教案
  10. 2015年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泪水擦干以后
  11. 小学信息技术个人教学计划范文
  12. 搞笑的校园相声剧本《改姓氏》
  13. 有趣的猜字谜活动小学作文500字
  14. 2015年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
  15. 关于歌颂祖国的现代诗15首
  16. 小镇上的年味小学作文
  17. 开学典礼经典发言稿范文
  18. 《外号像颗怪味豆》的读后感550字
  19. 三八妇女节的搞笑祝福语精选
  20. 付出爱心的回报五年级作文
  21. 最悲伤的爱情诗句
  22. 关于抗旱工作总结
  23. 有关春花的诗句古诗
  24. 别忘了给你的人生留白的网络情感散文
  25. 课文《索溪峪的野》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26. 会弹钢琴的小小老鼠睡前故事
  27. 腊八节短信祝福语精选
  28. 无比伤感的句子
  29. 旅游免责承诺书范文
  30. 文天祥的诗句
  31. 情感散文:流年印记
  32. 201关于八一建军节诗歌
  33. 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心得
  34. 《质量时代的教育治理转型》读后感范文
  35. 经典的周末祝福语精选
  36.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37. 居里夫人发明镭的故事
  38. 农村嫁女对联选录
  39. 怀念去世父亲的句子
  40. 小学三年级紧张的期末考试作文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0 20:55:59
本页面最近被 362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1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