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古诗:凉州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鉴赏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伤感、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这话对读者颇有启发。“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拓展阅读
1、爱国古诗词10首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扬子江
[宋]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古诗赏析杜甫的诗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黄鹤编在广德元年春在梓州时作。诗云“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盖是年春史朝义初灭也。
行路难如此①,登楼望欲迷②。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江水流城郭,春风人鼓鼙。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③。
(此间登楼而兴羁旅之感。首联,情景并提。次联,承行路。下四,承登楼。《杜臆》:行路之难不一,故用如此二字该之,起语无限悲凉。衰年流落,此身却无少壮,而浪迹但有羁栖,两句各倒转一字,便语新而声协矣。水流城下,登楼所见。风送鼓声,登楼所闻。新燕巢搂,而旅人无定,对景伤情,语意双关。数句中,有梓、有春、有楼,写景言情,相融入化。)
①古乐府题有《行路难》。②王粲有《登楼赋》。③古诗:“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室。”杜律首句,有语似承上,却是突起者。如“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故人亦流落,高义动乾坤”,“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既飘忽,又陡健,此皆化境语也。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战场今始定①,移柳更能存②。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③。
(次章,登楼而动去蜀之怀。上四,遥望故园。下四,追思吴会。盖恐北归未能,转作东游之想也。《杜臆》:心之所至,目亦随之,故登楼一望,而天畔之眼,遥入故园。朝义既平,战场定矣。洛阳园柳,能复存乎?公少游吴越,故思胜事,自蜀江至吴,必取道荆门也。)
①苏武诗:“行役在战场。”②《哀江南赋》:“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③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南崖有山,名荆门,北岸有山,名虎牙,二山相对有象门然。赵汸曰;五言近体,句中用一壶字斡旋,诗家以为难。若一句中用两虚字,抑扬见意,惟老杜能之,而陈后山妙得其法。
-----------仇兆鳌 《杜诗详注》-----------
3、100句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词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3.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诗抄陈辉诗》
4.为有牺牲多壮志,**。*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10.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11.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陈毅
12.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
13.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吉鸿昌
14.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5.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6.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7.*肯使闲中老?祖国宁甘劫后灰?无限伤心家国恨,长歌慷慨莫徘徊。秋瑾《柬某君》
18.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19.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20.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2.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23.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24.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5.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6.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27.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2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29.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陆游
3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3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2.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33.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诗抄.熊亨瀚诗》
34.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3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36.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
3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
38.国既不国,家何能存?《***诗抄杨靖宇诗》
39.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40.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4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43.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樾》
4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45.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46.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4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4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49.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5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51.*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5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53.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厌世心与自觉心》
54.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5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56.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57.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58.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5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0.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6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6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4.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65.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66.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67.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68.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69.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70.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7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72.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73.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7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7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有关爱国诗词10首
小园赋南北朝:庾信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桐间露落,柳下风来。琴号珠柱,书名玉杯。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草树混淆,枝格相交。山为篑覆,地有堂坳。藏狸并窟,乳鹊重巢。连珠细*,长柄寒匏。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坐帐无鹤,支床有龟。鸟多闲暇,花随四时。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枣酸梨酢,桃榹李薁。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鸟何事而逐酒?鱼何情而听琴?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崔骃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镇宅神以薶石,厌山精而照镜。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燋麦两瓮,寒菜一畦。风****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门有通德,家承赐书。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忆秦娥·梅谢了宋代: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赠梁任父同年清代:黄遵宪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唐代:李白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寄生草·饮元代: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金陵三迁有感宋代:梁栋
憔悴城南短李绅,多情乌帽染黄尘。
读书不了平生事,阅世空存后死身。
落日江山宜唤酒,西风天地正愁人。
任他蜂蝶黄花老,明月园林是小春。
绮罗香·红叶宋代: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大铁椎传明代: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唐多令·雨过水明霞宋代: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五代:鹿虔扆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