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17:26

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的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生字。

2、学会朗读谜语,能边读边想并能说出是怎样猜出谜底的。

3、激发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谜语3—5首,教学课件等。

2、学生准备:字谜2—3首,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在猜谜语活动中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

师:小朋友真精神,个个都坐得笔直笔直的,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孙悟空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了,所以今天特意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字谜)

字谜1一口咬掉牛尾巴。动动脑筋,想想是哪个字呢?(告)

师:真棒!

字谜2日出。也就是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来。(旦)

师:你真行!孙悟空还要考大家一条难一些的字谜,大家有信心吗?字谜3三人看日。(春)

2.针对展示情况进行激励性谈话,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师:真能干!这么多谜语都没有难住大家,为了奖励你们,孙悟空特地送大家一些猜谜小窍门:猜谜语,动脑筋,认真读,仔细想,谜底就在谜面里。(学生跟念)

师:小朋友们都喜欢谜语。谜语有很多种类,这节*就带大家学习其中的一种——字谜。我们不仅要学会读谜语、猜谜语,还要会认写其中的生字,学习编谜语呢!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读过谜语,猜过谜语。由此,从组织学生展示在课前收集的谜语入手,学生感到亲切、兴趣,又能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之中。同时他们也知道本课的学习任务,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增强。

二、 熟读谜语,学习生字

(一)初读谜语,感知汉字。

师:要猜出谜底,首先要学会读谜语。第一次读,给自己提提要求吧。 (要求:读通谜语,读准生字。)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读到不懂的地方画上“?”。

(二)再读谜语,认识汉字。

师: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孙悟空又要来考考大家,看谁读得最棒。 学生读谜语,教师注意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 学生试读。教师边听边点拨指导:“尊、重、纯”几个字要读准他们的声母,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量、相、令”几个字要读准后鼻音。

(出示第一则谜语,“尊、重、纯”,“量、相、令”注上拼音,点击变红。)

(三)鼓励探究,巧记汉字。

师:小朋友们谜语读得这么棒,藏在里面的生字朋友你都认识了吗?让孙悟空来考考你吧!

1.出示词语:

团结 力量 相遇 及时雨 互相 尊重

令人感动 万里无云 纯净透明

(1)自由读。

(2)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后同桌互读,读得好的奖励一个大拇指。

2.词语宝宝变成了字宝宝,怎样才能把这些字记在脑子里呢?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与同桌想一想办法,看看谁的办法好。

同桌交流。

个别交流识记方法。

(1)比一比的方法:最——量、今——令、五——互。

(2)编顺口溜的方法:“团”——大口里边一个“才”;“想”——心字底,木目相伴。

(3)换偏旁的方法:拍——怕、故——攻。

师:听了同学们的办法,老师也大受启发,有的字我们还可以编成字谜来记呢。看:(出示字谜)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团”;元旦到,家里真热闹,“量”。

【设计意图】这篇识字教材内容虽是猜字谜,但作为教学来讲,应该将重点放在识字学词上。通过引导,学生展示收集的字谜进入学习情境。在依托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读通、读熟谜语。相机进行字音、字形教学,落实基本训练。

三、引导猜谜,激发兴趣

● 指导猜第一则谜语。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一则谜语,想想谜底是什么。

1.学生猜一猜。(人、从、众??)

师: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2.学生朗读谜面,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提示学生猜。(“众”)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强调边读边思考,感悟谜语、谜底及其有关字词(团结、力量、离群)的意思。

4.齐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一对好朋友手拉手,他们要考考咱们小朋友的眼力,看看这两个朋友那里长得特别像。上面都是“旦”字。观察“量”“最”这两个字,“旦”字的下面

一横最长。

2.教师范写:中间一横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上下要写紧凑一点。

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一、 引导猜谜,培养能力

●学习第二则谜语

1.朗读谜语,引导学生运用猜谜的小窍门猜出第二则字谜。

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读第一句,想一想:什么东西是“绿的”?什么东西是“红的”? 读第二句,想一想: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读第三句,想一想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

因为禾苗是绿色的而且喜欢雨水,火是红色的害怕水,秋天起凉风,所以我猜是“秋”(师演示课件)。

2.可以个人猜,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猜。

3.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可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写出“秋”字。

4.学生交流自己的猜谜体会。

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找出这则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直观地猜出谜底,帮助学生猜出谜底。 ●学习第三则谜语

1.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然后请同学帮助。可以提示四句话指的是同一个字。

2. 猜出谜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言”与“青”和在一起时是“请”,它代表尊重别人;“心”字旁和“青”和在一起是“情”,它代表心情;“日”和“青”和在一起是“晴”,表示晴空万里;“水”和“青”和在一起是“清”,表示纯净透明。(课件演示)

3.请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青”还可以和谁成为好朋友。“精”“睛”“蜻”等字,启发学生思考,也来仿照课文编字谜。

4、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的活动,本识字课采用谜语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生动有趣的谜语和积极开动脑筋猜谜语的过程中,使他们受到语言文字、思维情趣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因此,在引导学生猜谜语这个环节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创编,在寻找收集、动脑猜谜中增长知识。

二、交流拓展

1、小朋友们,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字谜,给你的同桌或者好朋友猜一猜吧!

学生相互猜谜语。

2、总结延伸:今天,大家学得很认真,以后,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多动脑,多猜谜,能创编出更多有意思的谜语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写字:谁、怕、跟、凉。

学生写字,老师指导,展示,点评。

资源引用:百度百科

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的教案 2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

2、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海浪与海鸥的鸣叫声)

3、让我们随着这浪声到海边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第102页,自己小声读一读,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老师帮帮忙。

二、初读、认读生字词

1、调皮的生字宝宝出来了,请你拼一拼,读一读。

出示生字。全班读,开火车读。

2、去掉拼音读。

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请你把它们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并口头组词。学生评价。第一行点名,第二、三行开火车读。

3、认读词语。

汉字宝宝最喜欢找朋友,它们组成的词语会读吗?指名回答,学生跟读。

再读课文。

生字宝宝又跑到韵文中去了,请你们再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图文对应

1.小朋友,老师把课文中的情景带到了教室里。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大海图片)

生字宝宝们想回家了,请你认一认,读一读,读对了就把它送回家!

指名读,并送到对应的图片旁边。

评价:小老师们来检查,都送对了吗?

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要把海风贴到这里呢?

四、逐行学习词串

1、学习第一行词串

你们看,软软的沙滩上,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光着胖胖的小脚丫,捡着贝壳,多可爱呀!

来,读一读!(出示词串)

孩子们,读这一行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多可爱的脚丫,多有趣的孩子呀,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你们喜欢听谁读?老师读得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这些词语虽然是一个个,但是连起来读听上去很美,就像一首小诗一样,来跟着老师连起来读一读。

孩子们,你们读得像一首小诗那么美!

2、、学习第二行词语

过渡:我们在沙滩上拣贝壳,奔跑玩耍,玩得还真有点热了,这时一阵海风轻轻吹来,你们感觉怎么样?(出示海风)吹着海风,眺望大海,呀,飞来了一群海鸥,每当这时,大海妈妈就会托起浪花宝宝,让他们尽情地跳跃、奔跑、玩耍。多么欢乐的景象啊! 孩子们,竖起耳朵听,海鸥在跟你说什么?

让我们快快乐乐的读读第二行吧!出示词串。

对呀,你们看!多美的画面呀!(出示图片)来,男生们,美美地读一读!

3、学习第三行词串。

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真是越来越喜欢大海了。大海不仅景色迷人,大海里还有许多宝贝呢,让我们一起去大海里看看吧!

相机出示:珍珠、鱼虾、海带

孩子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师范读),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珍珠?鱼虾们在干什么?

师小结:来,看一看,(出示图片)美丽的珍珠,鱼虾们跳来跳去,长长的海带飘舞着,谁来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呢?(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教学第四行词串。

过渡:时间不早了,太阳也要落山了,看,它把周围的云染成了红色、黄色、紫色,这些彩色的云就叫做晚霞。渔民们也驾驶着渔船回到了它们温暖的港湾!(出示词串)连起来把3个词语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想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看西边天空中的晚霞多美啊!(出示图片)渔夫驾着渔船满载而归,回到了温暖的港湾。来,读一读最温暖的这一行!

老师在你们的朗读中感觉到了回家的幸福!

五、整体整合,诵读课文

1.多美的大海呀,海滩上??海面上??海底下??海港里??(引读)

2、孩子们,你们站在海边目不暇接,忙不过来了吧?老师告诉你们,读完一行后可以换一口气,停一下再读第二行,听老师读!跟着老师读吧!(师带读)

2.能不能把这篇韵文美美地读一读?(集体读)

3.分男女生读

美丽的女生们,来读一读吧!

女生们,你们读得像一朵花一样美!

男生们,来 挑战一下吧!

4、师生对读

你们读得真美,老师也想也试一试,来,老师读第一行和第三行,你们读第二行和第四行。

六、课中操

孩子们,大海美吗?跟着老师一起到海边来玩吧!

请你跟我拍拍手,我就跟你拍拍手。

海风海风吹呀吹,我就跟你吹呀吹。

海鸥海鸥飞呀飞,我就跟你飞呀飞。

小鱼小鱼游呀游,我就跟你游呀游。

海带海带飘呀飘,我就跟你飘呀飘。

七、说话练习

过渡语:孩子们,我们在沙滩上玩了一天,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贝壳,来,看一看!

1、这么多贝壳,它们的颜色、形状都不相同,谁能把它补充完整“()的贝壳” 别忘了,还有大海里的宝贝,一起来说说。

()的鱼虾

2、按规定格式说话

过渡语:老师要提高难度,这个长长的句子,你能补充完整吗?

出示:( )地吹着,海鸥在(),浪花在( )。海面上的景色真()啊!

师小结:是啊!海风吹过,浪花在跳舞,海鸥在唱歌,多快乐啊!

八、学习生字词

过渡语:海边的景色真让人陶醉啊!你们看,生字宝宝也来看风景了,今天的生字宝宝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我们来认识一下!

1、出示偏旁“三点水”,请同学们拼一拼。

带这个偏旁的字一般都和水有关。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个字宝宝。

2、教学“沙”

(2)教师介绍:沙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偏旁三点水,右边是个少字,左右结构的字要从左到右写。请跟着老师书空。

(3)看帖,左边窄右边宽。

(4)老师范写,学生跟着描红

(5)学生写字。教师提醒书写姿势:一手按书,一手拿笔,一尺一拳和一寸。写两个,描三个。

3、教学“浪”

(2)学习新笔画:竖提

浪字和沙字一样,也有共同的偏旁:三点水。但是它还有一个新的笔画,我们来拼一拼。出示:竖提

浪字也是左右结构,我们写的时候同样从左到右。请跟着老师书空。

(3)看帖,左边窄右边宽。老师范写。

(4)学生写字。

九、回归主题,再次诵读

孩子们:小朋友,我们已经来海边玩了很久了,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用我们的朗读和大海说再见!

让我们回去把大海的美丽、大海里丰富的物产告诉更多的人。

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掌握言字旁日字旁心字底三点水等偏旁。

2、能按笔顺规则写6个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谜语的特点。

5、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写6个生字,掌握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的间架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谜语的特点。激发学生收集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说两个谜语咱们一起来猜猜。昨天就有一个个小朋友给老师出了一个谜语,可把老师给难住了。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猜的是什么谜语吗?你们有信心猜出它的谜底吗?有信心的举个手。真是一群不怕困难的小勇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 出示谜语(1).

2、 聪明的小朋友赶快去读一读这个谜语吧注意读准字音哦。猜出谜底的请举手。大家一起呼喊谜底的名字。抽生回答你怎么猜出谜底的呀?你通过哪个句子猜出来的呀?你能读一读吗?大家能一起读一读吗?读“团”字、“量”字。团结是什么意思?一个人能团结吗?要多少人?这就叫众人。到底一个人的力量大众人力量大?你能举个例子吗。那要是众人不团结力量还大吗?所以说读“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再读。能背吗,背。

3、 总结:看来呀要猜出谜底呀。第一要把谜语读正确,读通顺。第二要抓住关键字词把谜语的意思弄明白。第三还要开动脑筋会想象。下面咱们就用这个绝招来请出下一个谜语。

4、 出示谜语(2)。

5、 咱们绝招的第一招是什么?请大家结合拼音自由的读一读吧。这个谜语中的生字宝宝很淘气,谁来把它比下去。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6、 咱们绝招的第二招第三招是什么?嘘!听老师读,边听边想想这是个什么字,你是从那个句子发现的。这是个什么结构的字,从哪儿发现的?什么东西喜欢及时雨?什么东西怕水?什么时候刮凉风?所以这个字就是?

三、学习编写谜语。

1、会猜谜语还不是本事,会编谜语才是本事呢?老师把今天学的生字宝宝请出来。请你们选一个字也给它编个字谜吧。编字谜也有绝招,想学习吗?第一招是要注意字的结构特点。第二招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

2、学生说谜面,老师同学猜谜底。(给编谜语的孩子一个奖励。)

四、书写生字

1、出示课件,学生看清笔画,书空笔画。

2、出示课件(慢放),教师指导字的间架结构。(两个好朋友怎样呆在田字格才舒服。找出靠横竖中线的笔画,在留意关键处的笔画)

3、学生临写。写字谣(头正,身直,两肩平;眼看,脑思,心自明。)

五、总结

学习谜语真是件快乐的事情呀!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猜字谜和编字谜的绝招好吗。老师期待你们下次编出更精彩的字谜来考考老师好吗?

拓展阅读

1、八语文经典

《三峡》

学目标:

1、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学重点:

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激情

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语汇

2、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直至当堂成诵

学构思:

充分突出主体性学,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讨论、辨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的点评与小结,使学生完成由掌握知到发展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的过渡。通过朗读品味,培养学生赏析文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审美趣味,力求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及素质育的思想融入课堂学中。

课时安排:课时

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李白诗《早发白帝城》导入。简单了解三峡知

作者介绍:郦道元,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二、初读课文-------读准音,懂得重点词意思,读通读顺文章。

1、学生自由通读,选名同学试读,其他帮助正音。黑板上补充:

阙(quē)

叠嶂(zhàng)

襄(xiāng)陵

2、选出名同学,说说文章意思,其他帮助纠正。黑板上补充:

自非:如果阻绝:断或:有时虽:即使良:实在肃:寂静绝:极

久绝:消失

3、学生再次自由通读,读通读顺课文,选名同学试读,老师和同学起对关键句划出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自由读,加以巩固,然后齐读。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师伴音乐范读。同学尝试朗读,请名同学伴音乐读,学生评点。师指点:在朗读中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二节略快,读出气势;第三节读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节略慢,读出凄美之气。

四、析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问: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色?山、水

2、请男生找出三峡山的特点,以三峡的山是说句子。

三峡的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怪异的、幽寂的……

3、请女生找出三峡水的特点,以三峡的水是说句子。

三峡的水是盛大的、清澈的、激荡的、凄寒的……

、探究阅读------了解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1、这篇文章虽然既写了山又写了水,但从文章写作目的和内容来说,侧重于写什么?水

2、有个顺序吗?

写山是为了写水蓄势,写水是从最主要的特征写起:三个时间:夏天:奔放;春冬:清幽;晴初霜旦:凄婉。

3、请学生说说家乡横山和姑溪河不同季节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特征,课后编本集子——《家乡美》

六、背读——尝试单堂背诵(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

请同学说说三峡大坝竣工后景色会有什么变化?如:

大坝建成以后,在定流域内水位会有所升高,“两岸连山,略无阕处”这景观会有所变化,三峡上游会出现又个秀丽的千岛湖。

大坝建成以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的情况就不会出现了,有大坝来控制水量,就可以保证水道的畅通,无论是丰水还是枯水的季节,航运都不受影响。

大坝建成以后,“回清倒影”的美景就看不到了,因为大坝蓄水会导致污染。

大坝建成之后,游客可以到达以前难以到达的山林深处,会吓走猿猴,“高猿常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景象就会消失了。

问:三峡即将发生许多变化,那么,这个新的三峡和郦道元笔的三峡相比较,是不是就不美了呢?。

结语:其实,它们各有各的美。远去了的,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巨人;走近了的,是个现代而又更加壮美的三峡。虽然,美丽不会永远,但文明总要进步,当眷恋之手告别千的风彩,留的依然是永恒的赞美。但愿同学们能多学些知,能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对三峡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将三峡打扮得更美丽。

2、八语文经典

《列夫·托尔斯泰》

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言,品味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写中穿插的议论和评价,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学重点:

1.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2.揣摩、品味语言,赏析比喻、夸张修辞的表达效果。

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描写时穿插的议论和评价性语言,进而理解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

学创意:因文人,因人析文;紧扣文本,赏析借鉴;合作发现,自主建构。

学流程:第课时

、激趣导入,生好奇之心

()在世界文学,有两位文学家因为文学成就巨大而被中国读者尊称为“翁”,其中位是“莎翁”——莎士比亚,同学们知道另外位是谁吗?

学生回答。明确:“托翁”——列夫·托尔斯泰

(二)对于托尔斯泰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同学们有多少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所搜集的关于托尔斯泰的资料。

师补充: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个偏僻的火车站;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三部长篇小说上面,他是世界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之,列宁称他是“俄国**的镜子”。

(三)设疑:托尔斯泰到底应该长成什么样子才和他的身份与地位相称?这可能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的问题。今天,我们起学习节选自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写的人物传记《托尔斯泰》的部分章节,去近距离观察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这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由学生言其所知所想,为面的学习作心理铺垫。)

二、自读课文,传主之形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是从那些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二)小组内交流。

(三)班内交流。

明确:文章分别从须发、面部轮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归纳概况,抓住要点。师要指导学生学习用做批注的方法对相应文段进行要点概括。)

(四)试着用“托尔斯泰是个的人”句式概括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示例:须发浓密,面部粗鄙,表情蒙昧阴沉,目光犀利等。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这是在上环节基础上的深入,主要是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师要指导学生用抓关键性形容词的方法准确把握。同时,师要适时板书,为步学习做铺垫。)

三、对比分析,赏构思之奇

()引导学生发现、思考: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写托尔斯泰其他面部特征与写眼睛特征的词语各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属于贬义词系列,用语“刻薄”;后者属于褒义词系列,极尽赞美。

(二)引导学生再思考:先贬抑再赞美,从写作手法来看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使全文形成种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学习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个学习重点,但不能由师生硬抛出,而要找到个较好的切入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后扬,文章为了表现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还使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讨论明确:侧面描写(第5段),通过写来访者者的心理落差,侧面表现托尔斯泰面目丑陋。

第二课时

、设疑导入

作为篇重在写人物外貌的作品,它与同学们阅读过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给同学们什么样的阅读体验?(设计意图及学建议:此处设疑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逐渐深入到语言赏析,从而突破另学重点。)

二、浏览课文,自主发现

明确:多角度描写;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时,作者加进了大量评价性语言。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引导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发现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和作文经验,特别是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议论性语言两方面进行对比,突出本文语言特点。)

三、再读课文,品语言之美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夸张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示例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百只眼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又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本环节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之美。学生对那些望而知的夸张、比喻句及其表达效果可能得心应手,但对于写眼睛部分的则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肤浅理解,师要重点引导。)

(二)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为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毕生全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给自己带来巨大痛苦。

明确:议论性的评价语对于揭示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点到为止,却又语中的。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这环节和内容是本课的难点所在。走进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离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应抓住关键句,适当结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总结梳理

学生梳理本课所学,总结归纳。

示例:第,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第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人物外貌特点。第四,精当的议论,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得,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堂课、每篇文章中去。)

3、八语文经典

《与朱元思书》

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3.感受语言之美,学习寓情于景的手法。

4.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学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的情感。

学难点:

1.理解本文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赏析骈文特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学创意:以读代讲通“文意”,自主学习明“文技”;熟练背诵蕴“文气”,合作探究悟“文趣”。

学时数:课时

学流程:

、激情导入

本单元我们跟随郦道元欣赏了三峡的迤逦风光,在陶弘景的笔,我们感受到了山川之美,与大文豪苏轼,享受了月夜的空明澄澈,今天让我们再回到1500前,同南朝梁文学家吴均起走进富春江,去感受那里的奇山异水,去体察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板书课题)

二、课前准备,检查预习,记生

缥(piǎo) 湍(tuān) 轩(xuān) 邈(miǎo) 泠(líng)

嘤(yīng) 鸢(yuān) 窥(kuī) 柯(kē)

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的音、形、义三方面理解、认记,可以让学生大声读读,动手写写。

三、以读代讲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老师可做朗读指导与示范。

2.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积累常用实词:俱:全,都。许:余。绝:极顶。湍,急流。甚,胜过,超过。

激:冲击,冲刷。犹:犹如,如同。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弄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3)课堂交流,翻译全文,师点拨。

(设计意图及学建议: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学,要把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感知文意,感受音韵美。疏通文意不再逐解释,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读顺,对于疑难问题,老师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做知总结积累。)

四、自主学习明“文技”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思考: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明确:“奇山异水,天独绝”(总写)

2.本文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3.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之美的?

①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②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千丈见底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水之(急)

负势轩邈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提问:为何先写水再写山?

明确:由近到远,此刻作者是坐在船上欣赏富春江的景色。

提问: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尝试用如句式概括。

奇山异水,天独绝。好处不同寻常的水啊,你看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独绝。好处不同寻常的山啊,你看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先填空,例如:

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极端神剑,猛浪若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师小结:吴均笔的山水,不仅有形有色,还有声。看似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却是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静寂,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提问: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小组合作探究,请代表起来发言。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设计意图:学不是知的传递而是知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强调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熟练背诵蕴“文气”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下册识字五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3240.html

热门阅读

  1. 开业祝福语简短
  2. 用古诗赞美黄河
  3. 学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4. 从自主管理走向自主发展演讲稿
  5. 不是所有的坦白都是对的美文摘抄
  6. 中考百日动员大会校长发言稿
  7. 我爱我的家乡手抄报
  8.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
  9.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整理与复习》说课稿范文
  10. 2019年新年贺词
  11.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和谐教育论文
  12. 关于人生感言的经典语句
  13. 关于郦道元《水经注三峡》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14. 农村土地转租合同模板
  15. 做文明中学生精彩演讲稿范文
  16. 撒贝宁李白森林婚礼宛如童话
  17. 企业工厂大门的标语
  18.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19. 十一月国旗下演讲稿稿范文
  20. 关于家庭和睦的短句子
  21. 催人泪下沉默的父亲散文
  22. 新闻策划方案如何更好地为新闻采访服务论文
  23. 2016暑假给同学们的开心祝福语
  24. 播下希望的种子作文1500字
  25. 顾名思义该怎么造句
  26. 2016年天冷了优秀作文
  27. 小学三年级关于春游的作文300字
  28. 201年3植树节经典短信祝福语
  29. 201qq情人节祝福语
  30. 国庆节的经典祝福语
  31. 年夜饭五年级优秀作文
  32. 户证管理中队长竞职上岗演讲稿
  33. 关于以春节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
  34. qq群情人节祝福语
  35. 课文《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范文
  36. 一个人孤单诗歌
  37. 李白《清溪行》全诗翻译与赏析
  38. 具有弘扬家风的手抄报
  39. 夏日祝福短信最温馨的话汇总
  40. 给朋友圣诞节祝福语精选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3:14:53
本页面最近被 738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新疆,TA在页面停留了 136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