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心灵写诗读后感范文
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因为我是语文教师,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这是李镇西老师笔下学生青春绽放的乐章和他生命流淌的旋律。文笔之美自不用说,其内含的魅力更是难以描述。
很早我就慕名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灵写诗》,最近又再次读了这本以教学生活为主线索,记录了李老师日常班主任生活及班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主线,真实记录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的书。如此发自肺腑的声音,让每一位阅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感到亲切。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像他这样全身心投入教育的人,感动于他对教育有这样朴素而深刻的领会,感动于他对每一个孩子的真爱!感动于李老师的“爱心+民主”的教育艺术。
李镇西老师是一个真心做教育的人,每天他和学生一起早读,安排谈心,接待家长。每天的生活平凡、琐碎、忙碌而又充实。因为他每天都在实践者,思考着,感动着,幸福着。他还坚持写作,致力于造就反思型的教师,而这本书就是李老师积累的教育过程,他忠实于每一天的教育现场,真实的人物、故事、细节、环境、气氛、成功、挫折等等,同时也忠于每一天的教育感悟,真的反思、剖析、体味、感动、喜悦、困惑、焦虑等等,成了孩子们的“青春诗剧”,以至于很多的网友每天都要等着拜读李老师当天的工作日记。
李老师的话很有说服力,不断地萦绕在我的脑海:“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童心当然不能取代全部教育,但教育者的童心是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呵护生命,尊重个性,做孩子爱戴的老师和真诚的朋友。”
“只有教育者真正捧出一颗真诚的心,就一定能打动学生的心,并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有时候教育不仅需要*,也需要克制,需要退让,需要妥协,这是更深意义上的尊重。”
这本书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是他教育学生的思想基础。他从不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与学生的对话,几乎是通过谈心、通信、家访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书中记录了很多他跟孩子们的沟通方式,这是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的教育艺术形式之一。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做这样的教师真幸福!
拓展阅读
1、2021年《艾青诗选》心得体会与读后感范文
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因为时事的艰辛而选择精神的逃避,不因为食不果腹而整日担忧“食无鱼”。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然后是在**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美!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 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2、2021年《艾青诗选》心得体会与读后感范文
《艾青诗选》用了两天时间就翻完了,抄录了几首诗。整体感觉他的诗歌本身与人们对他的评价(或者说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二者之间是十分不相称的,他的大多数诗歌都不是十分出色,仅有少数的一些还不错。说他不应当在诗歌史上占那么高的地位,是因为他的诗歌的个人特色不够鲜明,他的诗的风格是那种十分多见、一般的诗,他没有为中国的新诗供给多少新的东西,所以贡献也就有限。
我看完穆旦的诗后说他的诗与杜甫的相类似,能够说是“诗史”,那么与艾青的诗比较起来,艾青的诗更应当享有“诗史”这个名词,他的诗的特色之能够说是题材十分广泛,但相对又集中,概括起来能够说是写出了那个年代贫穷落后中国土地上的欢乐与痛苦,他从国统区到大后方,从农村至前线,从树林到旷野,一一都在他的笔下得到展现,所以说他记录下了那样一个时代是可是分的。但遗憾的是他的记录缺少个性,或者说诗性还不太足,至少在许多诗歌那里是如此,所以这些诗的认识价值、历史价值是不低的,但诗的价值却相对较低。即使是他的《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等有名的长诗,在我看来也并非异常出色。
艾青的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喜欢用程度副词,“那么”、“十分”等,而在对事物进行描绘时,声、色、形俱全,从各个方面进行描绘,列举东西时同样如此,所以这就造成他的诗歌的第三个特点,铺张。他喜用排比句,有时甚至是六七个相同的句式,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可是他的描绘、比喻有个缺点,就是新颖的不多,常常采用的是一些大家经常很熟悉的东西,这样就使得他的诗缺少个人的东西,但这也许正是他的诗广泛传播的原因,因为这样的诗是大众化的,不是贵族的,更容易为大众理解、欣赏,也更容易得到官方的认可。
不可否认,艾青的有些诗是十分优秀的,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写道,“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礁石》,“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多么动人的形象!
艾青的诗质朴、流畅,但不怎样讲究技巧,不注重表达方式的变化,这些也影响了它的审美质量。
3、2021年《艾青诗选》心得体会与读后感范文
我很喜欢艾青的现代诗,总觉得那些充满沧桑的文字让人读起来热血沸腾,任时光荏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在记忆的隧道里永存。
读着《北方》,仿佛已经置身于苍茫的北地,厚重黄土地给我带来的一种浓烈的沉重感,我站在那无垠的荒漠上,望着远处从塞外吹来的无情的沙漠风肆虐地蹂躏着北方的生命,十月的寒风并不刺骨,却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冰凉,远处的村庄,上坡,河岸,颓垣等都在呻吟,感叹着这个时代的悲哀。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北方人民脸上的无奈,那种从心底深处流露出的悲痛和对光明的热切的渴望。作者的笔尖带我见到了北方人民的不幸与灾难,见到了在敌军铁骑的践踏下奄奄一息的民众,也让我看见了他的浓郁的爱国情,尽管这片北地上到处都是抱怨与痛苦,可是这是我们祖先经过五千年的时间的历练给我们留下的,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有他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有他们那无私的博大的爱,“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啊,这国土养育了,那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虽然只是简短的文字,可却也深深震撼着我,这片土地为我所爱,因为它承载的是中国千万民众的信念,承载的远方的未知的却必须会出现的曙光。
读完《艾青诗选》,我真正认识到了一个“用生命为祖国颂唱”的艾青,“一生关心劳动者生活”的艾青,最重要的是我想我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悲惨生活的写照,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思考以及我此刻生活的思考,我会深思,就算少了艾青所说的那清晰的“盼望”,我也会找寻近期的“盼望”,盼望着我以后梦想生活的到达。
4、读《小王子》有感 用心灵体会读后感范文
《小王子》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小说。它陪伴许多孩子成长,成为他们人生中一个美好的印记;也影响了许多成年人,触动他们深藏的童心。
小王子住的星球很小,上面载着一朵玫瑰花,小王子很爱她。他每天都细心地照顾这朵花,可玫瑰的骄傲伤害了他,他最终选择了离开。而那朵骄傲的玫瑰花最终也表达了对小王子的爱,但,小王子还是走了。这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自己所爱的人或物,这样才不会失去。我也明白了:爱的执着,是来自于每一次的浇水,呵护和倾听。正视因为小王子为他的玫瑰花浪费了时间,才使她变的这么重要。
后来,小王子在旅途中遇到了一只小狐狸,它让小王子明白了爱与责任。小狐狸还告诉了小王子一句话:“我们用心灵去看才看清楚的,用眼睛是看不见本质的东西的。
的确,小王子在旅途中看到了许多大人,他们都在为权势、虚荣、职务,学问之类的东西而忙碌。其实,他们都一样,就是把真正美好的东西会略掉了。
像有一些贪官,贪污了几个亿,才拿出几十万来建一所希望小学。而人们看到的是他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却不知道他是从贪污老百姓的钱里拿出的一小部分!
只有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体会到玫瑰花对小王子的爱:只有用心灵去看,才能发现真正美好的东西;只有用心灵去辨别,才能知道是好、是坏。
小王子说:“使沙漠如此美丽的,是它在摸出藏着一眼泉水。”而我觉得这句话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应该这样说:“是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而,这,也需要我们用心灵去体会。
用心灵去体会生活,让爱充满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