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通过文本探究,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并感受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思想;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理解重点句他的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他的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一、回顾内容,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及鲁迅图片。
二、读悟结合,解决疑难,感受人物品质
1、初读,质疑:
⑴ 师:的确,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可以帮助我们来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今天我们就通过救助车夫这件事来再次地走近鲁迅。请同学们打开书,指名读,边听边划出文中描写鲁迅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看看哪里你还有疑问?
⑵ 小组简单交流。
⑶ 聚焦疑难。
2、再读,解疑:
⑴ 生自由读救助车夫的事,教师**。
⑵ 交流反馈。
黄昏的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先生, 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回不了家啦!
出示三处句子组合,整体感受人物(车夫)悲苦、艰难的生活。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① 体会要点:
鲁迅对车夫兄弟般的关心。
② 操作要点:
自主读悟──图文对照──感情朗读。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⑶ 周晔感受到的: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略)
4、答疑,朗读:
⑴ 配乐录音,再次情境*。
⑵ 合理想象,补白训练,走进鲁迅内心世界。
⑶ 感情朗读。
5、主题提升: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体会要点:
俯首甘为孺子牛道出他一切为了劳苦大众的情怀。
三、拓展阅读,深层品味
1、 读短文,感悟甘为孺子牛的品格。
2、课外自主研究学习。
拓展阅读
1、小学语文《黄山奇松》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到了什么呢?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1、创设情境: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我们登上了去黄山的飞机,经过不到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我们爬啊爬,终于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请大家睁开眼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它们又奇在哪里呢?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2、请同学们自读这段文字,并结合边上的图,你能从哪些句子和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8、同学们,玉屏楼真是一个观松的好地方,我们站在上面已经看到了三棵奇松,我们一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松树,让我们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1、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你能仿照着再说几种其他形态的松吗?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回到家中,亲戚朋友要问了:你到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们的姐姐,从没去过黄山,而且又对黄山松特别感兴趣,你能不能当回小导游,向我介绍黄山奇松呢?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2、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小狮子》教案及教学设计
课文以小狮子的变化为线索,描写了一只小狮子“懒惰――受教育――刻苦学习――成为真正的小狮子”的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
很多孩子由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倍受家长的呵护,养成了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这篇课文用童话的形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课文语言生动,故事性强,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1、认字11个,写字8个,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生字,积累部首食字旁、紧字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中体会妈妈的话,懂得要从小学习本领学会自立的道理。
引导学生理解狮子妈妈说的话,感悟妈妈的用心。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在美丽的草原上,狮子威武雄壮,堪称“百兽”,它们是王者般的力量和梦幻般的速度的完美结合(出示狮子威猛的图片)。
有一位狮子妈妈生了一只小狮子,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认识这只可爱的小狮子(板书课题:小狮子)。
2、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狮子吗?(生提问)
3、师:同学们都对这只小狮子充满了好奇。下面咱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这只可爱的小狮子把!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把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狮懒晒饱练累依赖扑食咬
师:我们先用“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组成词语”的方法来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先读拼音,再读汉字)
4、学生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指名反馈。
“饱”是“食”字旁,和食物有关,“包”是它的读音。
“依”衣服旁边有人,“衣”表示读音。
“晒”西边的太阳,好晒。
“狮”“犭”表示动物,“师”是这个字的读音。
“咬”“口”+“交”就是“咬”。
“累”耕田真累,“累”下面是“紧”字底。
6、开火车接读生字。
7、8位学生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出示填空题:这篇课文讲了(小狮子)原先(很懒惰),经过(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小狮子的故事。
三、细读体会,读中感悟
(一)多媒体出示(课本插图第一幅)师:这只小狮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这只小狮子一天到晚懒洋洋地晒太阳,吃饱了就在大树下玩耍睡觉,什么也不干。
师:什么叫“懒洋洋”?谁把小狮子“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请一生做出“懒洋洋”的神态。
出示“考考你”:你能说出像“懒洋洋”这样的词语吗?
生:慢吞吞白花花红艳艳等
(二)这时一棵大树看见了,大树爷爷是什么样的表情?(担忧)他对小狮子说了什么?小狮子是怎样回答的?
1、读3――6自然段,出示提示:用画出大树说的话,用画出小狮子回答的话。
2、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大树说的话,男生读小狮子说的话。
3、想象:“自找苦吃”会吃哪些苦?
4、生交流。
5、师:听了小狮子的话,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全班交流)
(三)(师范读妈妈的话,课文第7自然段)
出示:这话被狮子妈妈听到了。她对小狮子说:“孩子,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你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
1、孩子,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
下面哪句话表达了狮子妈妈的意思?
A、你不能依赖我们一辈子。
B、你可以一辈子依赖我们。
读下面两个句子,比较哪句话语气更强烈。
A、你不能依赖我们一辈子。
B、难道你能一辈子依赖我们吗?
2、师:从妈妈的话中,小狮子明白了什么道理?
(要想成为一只真正的狮子,你必须学会自己生活的本领)
全班齐读这一句话,仿照上面再想一句。
要想(),你必须()
(四)小狮子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
全班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1、师:真正的小狮子,应该是怎样的?(生讨论回答)
2、大屏幕出示狮子奔跑、扑食、撕咬的图片,生欣赏。
3、大屏幕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和大树的话:你现在是一只真正的小狮子了。
师:你们现在就是大树爷爷了。小狮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怎么读这句话?请生表演读(翘着大拇指,流露出赞扬的语气)。
四、回归整体,联系生活
1、出示*的提问:你喜欢什么样的狮子?为什么?
(板书)原来:懒洋洋:晒吃睡说
后来:刻苦学习:奔扑撕咬
2、总结并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我们要学习小狮子“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依赖父母和他人,做一个自强自立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出示作业超市:
A、把小狮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B、自己是事情自己做,可以:
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
做班级值日生时,不要父母帮忙自己和同学一起完成。
自己洗衣服、晒衣服。
自己盛饭刷碗
【教学设计】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2、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认识的字。
3、学生汇报:通过自学,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4、生字游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并标明自然段。
2、小组比赛读课文,请学生当评委。
3、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2、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理解“饭来张口”
(3)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4)后来,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5)女同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6)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5、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6、课堂评价
3、第九册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3、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2、使学生懂得: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想实现美好理想,必须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课件、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启示)
指名读课题。
2、过渡语:既然这篇课文重在启示,那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直线画出说明启示的句子。
学生自主读书、思考。
二、检查读书效果。
1、指名读生词。(投影示生词)
2、本文还有很多很好的四字词语,看谁找得多。
读一读。(投影示四字词语)
3、交流你画出的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示)
过渡语:
实现美好的目标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太极洞,去观赏这一大奇观,感受一下水滴的力量吧!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这段文字中,“太极洞内一大奇观”到底指什么呢?(石块状如玉兔,中间小孔光滑圆润。)
3、这个小洞是本来就有的吗?(不是。)是人工所为的吗?(不是。)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一大奇观。”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能感受到你已经读懂这段文字了。
学生读时强调“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点击词语)
4、教师引读:
几百年过去了,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同一个地方。
几千年过去了,
几万年过去了,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几十万年、几百万年)
再读:
几十万年过去了,
几百万年过去了,
师: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
文中还有那些四字词语也是这个意思,一起读一读。(投影示)
4、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感受。(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穿石块。)板书:水滴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过渡:“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6、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投影示)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事实根据吗?(有)
自读第三自然段,说作者例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四、品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交流:
(1)三个例子(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读读、想想、说说:你从这些名人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们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种精神?
(5)拓展:名著心血知多少(课件示)
3、总结:读“你看,古今中外……吗?”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再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理解带引号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意思。
五、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读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
3、读有关名言、警句。(课件示中外名言警句。)
六、指导写字。
过渡: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读书是这样,写字也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好今天的每一个生字吧!
指导写:恋、权、勉
1、描红。
2、临写。
3、交流。
水 滴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李时珍 学 医 20多年
爱迪生 电 学 毕 生
齐白石 书 画 不教一日闲过
4、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好奇》教案及教学设计
2、积累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生字目标:会认15个字,会写8个字,利用查字典、随文识字等方法学认生字。
学习重点
1、初读感知点:
(1)自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谁的故事?他发现了什么秘密?
(2)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把你读得不通不熟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细读感悟点:
(1)观察插图再读课文,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在书上标注出来。
(2)结合语文天地第四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思考: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了什么,做了什么?
(4)指导朗读2、3自然段两个问句,体会牛顿爱思考的品质。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训练点: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型。
4、拓展延伸点:阅读语文天地《我想知道》一文,看图讲故事。
【教学设计】
1、写田字格里的五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的偏旁“土字旁儿”。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片,实物投影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爱迪生的照片
教师问:我特别想知道关于爱迪生的事情,谁想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觉得爱迪生真是个伟大的人,可我又想起了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件事,而且还是一件傻事,你们想听吗?故事的名字是“好奇的孩子”。
要求:(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要读准字音。(2)在课文中勾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解决生字认读。小组组长把小组内较难掌握的生字告诉老师
3、识记难字
用展示台展示难记的字。学生带拼音读、找带此字的词语读。
4、认读检查
教师出示一棵“认读树”,学生从树上摘下带有生字的果子,并把果子放在写有不同拼音的果篮里。
5、默读课文,学生质疑
小组合作要求:小组成员互相质疑、互相解答。小组中未能解决问题由小组长做好记录工作。组组合作要求:小组长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求助。
6、重点词语讲解
对较抽象的词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
“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词义。
“观察”可用创设情景来理解。拿一个大个的双黄蛋,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蛋?在传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要求: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讲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品滋咂味重点词句
教师问:在课文第一段中,爱迪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疑问?你从课文中哪个词中找到了答案?
用文中的一句话向老师解释好奇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这一句话“他喜欢观察事物又爱思考问题。”
过渡语:象爱迪生这么好奇的孩子每天都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提出许许多多新的问题。正因为他的好奇,使他迫切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3、创设情景,感受课文
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教师:爸爸奇怪什么?练读爸爸“奇怪地问”的语句(给学生贴上胡子后练读此句)爱迪生认真的回答了,他为什么会如此认真地说?(学生练读,体会爱迪生的认真和自信。)
听到爱迪生的回答,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时的爱迪生知道自己不能孵出小鸡吗?因此他对爸爸的话表示怀疑,不太相信。你会怎样向爸爸发问呢?(给学生分发鸡蛋,在模仿爱迪生孵蛋的情境中练读此句。)
4、播放无声动画,学生分角色配音朗读。
(四)延伸课文,布置作业
5、《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导入。
1.导入方法一:谈谈自己喜欢的老师,为什么喜欢?
导入方法二:(1)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愿意听吗?(2)老师讲自己的小学老师——傅伟元的勤奋学习的故事:这个人是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叫傅伟元,是从上海下放在我们溧阳新昌山南大队新彭村的知青,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非常勤奋,爱书如命,嗜书成癖,几乎用自己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学识受到了乡里乡亲的敬佩,在我们学生眼中,他很了不起,可惜他没教我们多久,因为他得了癌症。在我们去看他的时候,除了他干瘦的身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外,他满屋子的书籍让我大为吃惊,因为书籍像海,这数量远远超过了我的想像。他是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你知道傅老师为什么是我最难忘的小学老师吗?(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位作家写自己难忘的一位小学老师的.,这个作者是刘绍棠。(介绍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有《青枝绿叶》等。)
2.揭题:著名作家刘绍棠对他的小学老师田老师难以忘怀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提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在重点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粗略知道文章大意。)
2.指名分段朗读,交流反馈。
(1)读好自然段,学习生字词。
第一自然段:可以教多音字“正”。
第二自然段:可以教——“他口才、文笔都很好。”这句话可以换成另一种怎样的说法?
第三自然段:一定要给孩子解释那首小诗为什么属于第三自然段,并朗读好。
第四自然段:读准“娓娓动听”。
第五自然段:教学生写“牵”、“歇”两字。
再教“娓娓道来”的意思。第一步:查词典。第二步:你觉得田老师口才好吗?他说话吸引人吗?第三步:你也来试试娓娓到来地讲讲这个故事。先练习后指名学生读。
第六自然段:接着“上面的教学”教“身临其境”与“恍如”两词。可以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可以知道易写错的字:惊醒的“醒”。
第七自然段:可以指导易写错的字“滋润”的“滋”。
第八自然段:可以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
第九自然段:如有必要可以指导“诲”的读音。
3.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注意教学生概括一件事情的方法是:讲清楚谁干了什么?)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段。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这件事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意思。
(一)阅读质疑
1.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提出质疑。
预设:(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或为什么说是田老师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师恩指什么?
(3)“我”为什么会难忘师恩呢?
(二)探究感悟
引导理解: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人了迷”这句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感悟。)
2.从“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
3.抓住 “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这句话,理解体会田老师编故事对“我”的影响。(理解“开窍”词意。)
五、课堂书面练习:练习册1-3或者做下面的题目。
题目:学以致用。根据意思写出成语,然后把成语用到句子中,再选择其中两个造句。
1.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吸引人。( )
2.引人进入佳境。现多指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
3.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4.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
A.读了《黄果树瀑布》,我仿佛( ),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中了。
B.演奏会上,音乐( ),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C.姥姥在月光下悠闲地摇着蒲扇,( )地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D《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 ),我两天时间就把它看完了。
造句:
(1)
(2)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6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