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父母读后感
这个寒假的生活很是充实,和女儿一起阅读了不少的书籍——《长袜子皮皮》、《会飞的教室》、《草房子》、《乌丢丢的奇遇》等。其实,我和女儿都喜爱的,能够深深的印在心中的还是那本《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彻柳子上小学时一段真实的故事。作为一个因为顽皮淘气,一年级被其他学校勒令退学的孩子——小豆豆,却在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的爱护和指引下,终于能够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相处,在巴学园度过了人生中美好的岁月,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女儿很喜欢这本书,她告诉我说,喜欢书中所描绘的有趣的生活,喜欢巴学园校园环境,喜欢那个可爱的小豆豆,并且还因为故事中的情节而悄悄的落泪呢。
其实,作为父亲,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有深深的触动:我们的教育该怎么样?我们的教育离孩子有多远?
书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一次次的引导我们走进了我们曾经的童年往事,它让我们一次次回味我们曾经的年轻岁月。
巴学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更应该是我们的教育的理想校园。小林宗作校长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然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的多。”他倡导自由教育,贯彻尊重孩子们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我们会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形:在巴学园中,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首先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课进行学习,把自己不喜欢的课放在最后,只要放学前完成就行了,也没有固定的教学课时安排。这样老师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也能够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而且孩子们大多数在上自习,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才去及时的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老师才去布置新的任务。这是真正的学习,这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又怎么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呢?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学,尽管变化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尽管我们教师在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面对每个班级50甚至60以上的超大班额,又怎么做到因材施教?我们口中所说的“落后生”不就是更多的产生了吗?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发现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所在,更没有激发起他们的足够的动力,又何谈自主的学习?我们的教育到底离孩子有多远呢?
小林宗作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在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巴学园的学校大门是两棵矮矮的小树,教学楼则是废旧的电车改造而成;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为了让身体残疾的高桥克服身体的自卑心理,而别开生面的召开了一次让高桥能够获得第一名的运动会;巴学园中时时刻刻都在发展着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受,充满信心的生活,不让每一个孩子有失落。我们教育的价值就在能把孩子的纯真发掘出来并保持下去,让他成为他自己。
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呢?从很小的时候,孩子们就不断的接受大人的说教,在他们的“不行”“不可以” “要注意”中一点点成长。大人们总是以他们的眼光、他们的价值观和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为孩子们设计着辉煌灿烂的未来,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和真实感受。一旦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想法从事,一旦越雷池一步,就大呼“不孝”、“不懂事”、“不像话”,于是乎批评教育,棍棒教育蜂涌而上。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许许多多的学生在学校是个乖巧的孩子,走上社会便是无法无天,回到家中更是为所欲为。于是乎,我们常常看见许许多多的学生对于父母的辛勤付出而习以为常,对于他人的帮助熟视无睹,对于自己的生活总是要求很高,自己的付出却是很少。学生的成长历程俨然成为家长们的再次翻版。尽管情非所愿,学生在嘟嘟囔囔中,在烦躁中也不得已踏上父辈们铺就的阳光大道。学生真正喜欢的,属于自己的又有多少呢?
掩卷沉思,我们的家长、老师们,“你是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我们的教育离孩子有多远?让我们弯下腰轻轻走进孩子的世界里,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我们的教育离孩子有多远
拓展阅读
1、2023年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字
神奇的电车教室,用树干做成的校门……这些都是出自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
这本书讲的是一所小学,和那里上学的一个女孩子的真实故事,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书中的小豆豆本来是一个调皮的学生,她好几次被老师批评,还被老师罚站。但是她来到巴学园后在在校长先生的引导下终于能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相处。
最让我敬佩的是校长先生,他不但建造了这座学校,还会让同学们带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如果谁没带全就从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桶里拿一份。这不仅非常有趣,还能让学生们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校长小林先生说:“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时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优良品质会受到来自周围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
2、2023年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字
这个星期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是作者根据自己小学时代的真实经历写下的一本书。
我很喜欢书里面的巴学园,那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教室是用电车造的,午饭直接在礼堂里吃,游泳池建在礼堂里。他们的学习方式很特别:老师先把一天要学的知识都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喜欢哪门课程,就可以先学习哪门课程。如果他们学习得快,下午还有时间的话,就可以去郊外散步。这样劳逸结合,大家都很喜欢。巴学园的暑假里,学生们还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比如说温泉旅行、露营等。学生们的暑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我也很喜欢巴学园的校长,他总是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他在午餐的时候会问:“大家带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了吗?”如果有些同学没有带,他也不会生气,还会让校长夫人把“山的味道”或者“海的味道”加给他。
但是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巴学园被炸弹击中,校长把所有的同学都解散了,只有他一个人还站在路边看着熊熊大火中的巴学园。读到这里,我非常难过。我想,校长先生一定很伤心,因为他最爱惜的学校就这样毁于战火。学生们肯定也很伤心,因为巴学园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地方,带给他们过很多快乐。但是他们现在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学校,离开亲爱的同学和慈祥的校长、老师们。让我觉得尤其遗憾的是,小林校长没能在有生之年重建巴学园。因为我多希望能够到巴学园去看看呀!
我多么希望自己也去巴学园里上学啊!如果我去了巴学园,我也想和校长聊天;我一定要挑选一棵属于我自己的树,那棵树会很高大,枝叶很茂盛,并且有很多树洞,有机会我也会找泰明来爬我的树;我也会带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在礼堂里面和大家一起吃午饭;我还想和大家一起露营,参加运动会,并且获得各种蔬菜做奖品……就像小豆豆那样快乐地玩耍和学习,体会一下不一样的成长方式!
这本书还记录了很多小豆豆有趣的事情,比如她心爱的钱包掉进了厕所,她就把粪坑里的东西都挖了出来。校长看见了,只说了一句:“挖好了要把东西都放回去哦!”读到这里,我不禁哈哈大笑。这个小豆豆,真是太可爱了!校长也非常有趣。
阅读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无论是感动还是快乐,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3、2023年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字
我推荐《窗边的小豆豆》给大家,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黑柳彻子写的。
《窗边的小豆豆》是讲黑柳彻子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事,书上的主人公是小豆豆,小豆豆有一条小狗叫洛基,小狗有灵性,很温顺。她们是一对好朋友。
《窗边的小豆豆》讲了小豆豆一年级就被迫退学,因为她上课时总是开关抽屉,老是发出巨大的响声,搞得老师无法上课,同学们也无法听课,一节课重复这样的动作有一百多次;有时又跟教室外面的小燕子说话;有时又跟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还把班上的全体同学都叫到窗口去看。老师实在拿她没办法,就只好让她退了学。
退了学的小豆豆来到了新学校――巴学园。那里有一名非常宽容的小林宗作校长,在巴学园小朋友想干什么都行,只要你能把做的事从一而终做好就行了。比如有一次,小豆豆怀疑她的钱包掉进了厕所槽里,她就用勺子把屎一勺一勺的挖出来,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钱包,结果挖出来的屎堆成了一个小山,钱包还是没找到。校长看见了,并没有批评他,只是说:“你把挖出来的屎放回去就行了。”
我觉得小豆豆有无穷无尽的疑问,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小林宗作校长让我佩服,佩服他教育小孩的耐心和理解小朋友的想法;巴学园的环境非常适合小朋友的成长,令人非常向往。不信,你就买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爱不释手。
4、2023年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字
“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一定会被很多人爱好,小豆豆们由于有了小林先生才得以接受正常的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可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点,改正他们的缺点,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窗边的小豆豆》成为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是必定的。这*不是作者黑柳彻子的文笔怎样优美动人,而是书中描写的那个“巴学园”完善的现代教育倾倒了无数人,一样倾倒了我们。
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从小就是一颗令学校老师头疼的“怪味豆”,阳光一样灿烂的天性与传统学校教育格格不入。
事实上,这颗在普通人眼中的“怪味豆”是荣幸的,缘由之一是她具有一个伟大的宽容的母亲。面对女儿被校方勒令退学如此大伤脸面的情,仍然疼爱着她的女儿,丝毫没有责怪小豆豆,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后,默默地4处寻觅合适自己女儿的学校。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成功了,她找到了现代教育的理想国度——巴学园。
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使人羡慕。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没有师生之分,不管老师、学生,乃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眼前的拘束。也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想入非非,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
作者丝绝不采取理性话的语言,由于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加深入的启发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仔细地庇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