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中的生字娃娃交了朋友。这些生字娃娃非常高兴认识大家,今天它们还想跟你们玩一玩。
生字娃娃都在这呢!想和它们玩的同学就到前面来举起一个生字娃娃带领大家读一遍再组一个词,如果全对了老师就把这个生字娃娃送给你。谁愿意来呢?(认读生字)同学们的生字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老师准备带你们到北京去看一看,大家高兴吗?
二、范读,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朗读,看课件:
问:游览了北京,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板书:美丽 首都)简介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最高权利*的所在地。
2、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国的首都北京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丽?
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那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
3、生汇报:
读出自己划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理解词句
1、分组讨论:
你认为北京哪个地方最美,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来的,然后再把找出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读句子。
3、组织学生汇报:
⑴ 天安门:
① 请你把写天安门的句子读出来。
② 天安门美在哪?
③ 出示天安门图片,简介天安门的历史。
④ 看图体会天安门的美丽和庄严。
⑤ 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
⑥ 指导读句子、点读、评议、齐读。
⑵ 柏油马路:
① 学生读出写柏油马路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指名读。
③ 想象一下,“绿树成阴”是什么样子?
④ 看课件理解“绿树成阴”。
⑤ 还从哪体会到马路的美?
看图体会“鲜花盛开”、“又宽又长”。
⑥ 指导读、点读、齐读。
⑶ 立交桥:
① 学生读出写立交桥的句子。
② 大屏出示句子点读。
③ 师范读,指导读长句。
④ 学生试读。
⑤ 比较句子:
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为什么把草坪比成绿毯呢?
想想立交桥四周的花坛会有哪些图案?
课件出示各种图案的花坛。
师:立交桥四周很美,桥上也很繁忙。
(课件播放桥上桥下车辆来来往往的画面。)
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
师: 立交桥确实很美 , 成了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⑷ 名胜古迹:
① 学生读出写名胜古迹的句子。
② 你知道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③ 看课件老师介绍北京的名胜古迹:
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这是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这是圆明园遗址。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后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
师: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世界名胜微缩景园、这是中华民族园,它浓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朗读总结
1、齐读2、3、4自然段。再次感受北京的美丽。
2、读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3、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五、扩展
北京很美,如今新北京新奥运也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1、课间出示新体育场馆图片。
2、这些都是为迎接2008年新奥运新建的体育场馆,到时候北京会吸引无数外国朋友来旅游。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
3、指名上台来当小导游: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更加感受到北京的美丽,祖国的伟大。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4、师生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拓展阅读
1、白鹅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贬词褒用)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写话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同学们,上课前先听老师朗诵一首古诗,想想看写的是什么?
2、朗诵骆宾王的《咏鹅》。
(学生学过此诗,肯定会跟老师一起朗诵。)
3、稍微点拨骆宾王,这首古诗是他七岁时写的,而且他是初唐四杰之一。
(激发学生兴趣,并乘机打开知识面。)
(有学生会说出白鹅,借机导入课题。)
4、入题,板书。
5、简介丰子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读课文:
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在读通、读熟的基础上感知文本中的白鹅形象。)
2、师巡堂,了解预习情况。
(课前提出新的预习要求,看看学生是否能做到。)
3、鹅的整体印象:
高傲。
(点拨高傲加深理解。)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
(自学)
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
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
好一个高傲的白鹅 叫声 步态 吃相
(点评:以怎么写为着眼点,引导从课文的中心句、过渡段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表达顺序。)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四、闻其声,知其傲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词语点拨: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并从中体会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重点点拨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
2、(声音低沉地说)先让学生感受器声音的严肃郑重,然后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3、从写狗你看出了鹅的什么性格?
学生再次交流:
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相机板书:
尽职勇敢可爱
4、为什么这里要写鹅呢?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吗?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观其态,赏其从容
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
(联系上一段)
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3、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
2、白鹅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三-七自然段,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二、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2、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及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请看大屏幕――
A、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厉声叫骂,引吭大叫,昂首大叫。
B、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净角,傲慢,傲然,毫不相让。
C、一日三餐,三眼一极,一丝不苟,从容不迫,侍候,脾气、责备,供养不周,架子十足。
师:大家有信心读准它们吗?(生齐读,读后可相机正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①鹅是高傲的动物,(板书:高傲)②作者从四方面写鹅和高傲:姿态、叫声、步态、吃相(板书)③第一自然段从姿态写鹅的高傲,第三自然段写鹅的叫声,第四自然估写鹅的.步态,第五-七自然段写鹅的吃相,④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句,又是过渡句。
(二)学习第三-七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鹅的高傲。请大家自由读第三-七自然段,把你喜欢的词句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读书。
3、全班汇报、交流。
(1)从叫声体会高傲。
生: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严肃郑重”就是严肃认真,“厉声呵斥”是声音严厉地大声斥责。从这两个词我感觉到鹅的高傲。)
师:你的感觉很对头,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鹅的高傲。(生齐读)
生:我知道“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引导学生理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从中感悟鹅的高傲。(出示写话训练:
如果鹅会说话,猜猜它会说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开喉咙大吼道: 。
学生动笔写,再指名说。
师:听了鹅这些慷慨激昂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理解鹅的尽职,作者的喜爱及反语的写法)
过渡:反语就是说反话,类似的词句在文中还有不少。请大家默读第4-7自然段,好好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2)从步态体会高傲。
①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读句子后看《包公出场》)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什么?(引导体会“从容”“不慌不忙”,再以自由读、指名读,读后评议、齐读等多种形式感受鹅的傲慢)
师:作者认为鹅走路很像净角出场,看鹅走路就像欣赏韵味十足的京剧,由此可见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②鸭的步调急速,有急促不安之相。
用对比的手法,将鸭的急速、局促不安与鹅的从容、大模大样对比,让人更形象地感受鹅的高傲。
对比读句子。
③从“傲然”“毫不相让”“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感受鹅的高傲。
(3)从吃想体会高傲。
过渡:鹅就是这样走路的,有意思吗?它的吃饭更有趣,谁来说说你刚才找到的句子。
①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通过读,体会鹅吃饭很可笑,可笑在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它吃法的刻板、认真,先吃 ,再吃 ,然后 。
问:鹅的这种吃法,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是 三眼一板。(板书)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原指戏剧的板式,相当于4/4拍。(一起打拍子)文中指做某事有条理,有序。鹅吃饭的顺序是 (生齐读)
师:这顺序能少吗?能打乱吗?谁能用“先……再……然后……”说一句话。
②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师:堂倌是旧时饭馆里的招待人员,店小二。堂假定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打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齐读,想象画面)
③从“窥伺”一词可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吃法的三眼一板。
④“鹅老爷”一词用得好,白鹅的确像个老爷,吃饭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发现狗偷食,就厉声叫骂,去咬狗,狗把饭偷吃光,它便昂着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理解“供养不周”,体会作者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高傲,尊贵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理解“架子十足”,体会鹅很高贵,很有派头。
4、这么一个既高傲有趣又令人喜欢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的原文中写道――我的房子要卖掉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
(三)总结表达方法,拓展练笔。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它的哪些表达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2、观察一种动物,用以上这些方法,写一写。
3、《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1.细读1、2、3自然段,了解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体会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灯片
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到车站为志愿军送行,与志愿军话别的朝鲜人民有许许多多,作者选择了哪几个代表?(出示插图,认一认)
3.他们分别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
4.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为什么称朝鲜人民是亲人呢?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节。
(一)先看第二件事——送打糕
1.导语:这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2.音响,朗诵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3.你仿佛看到了怎么的情景?
4.读文字,看了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划圈有关词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交流:① 动词:“带者,顶着,冒着,穿着,送到——冒着生命危险很勇敢
② 雪中送炭——像母亲一样,深情厚谊,慈母般的爱。
③ 你从中感受到些什么?
6.指导感情朗读。
(导语:老师觉得读好书,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要抑扬顿挫,语速上要有快有慢)——(自己试读—指名读)
(二)看第三件事情
1.过渡:是啊,大娘这么大年纪了,还冒着炮火为志愿军战士送打糕,这种爱,怎能让人不感动?但更使人感动的是,边听边想,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创设情景(音乐,朗诵)
2.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读文字,看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些什么?(出示灯片)
4.交流:“丢下,背进,唯一”—等感受大娘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5.怎样读呢?(自由练—指名读)
(三)看一件事。(看了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又怎么让人感动!)
1.出示:“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你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a.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b.怎么读?
2.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三.写其他部分。
1.大娘是不是就给志愿军做了这几件事情?哪句话看出?(出示:八年来------!)
2.是啊,大娘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志愿军,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3.引读其他部分。
4.过渡。
四.学习第2、3节
1.分组学习第2、3节。
1、2大组读读第二节,3、4组读第三节。思考: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中,哪些地方你最感动?找出语句,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同桌讨论:
3、大堂交流
从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没哭,而与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日子却哭了,从中感受小金花与志愿军之间有亲密的情感。
△、第三节。
从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而失去双腿,感受大嫂对志愿军的'一片深情。
4.读好第2、3节
5.小结:
现在谁来说说,为什么志愿军称朝鲜人民是亲人?
五.引读第4-6节
1、创设情景火车鸣笛声响。
2、引读:听,列车的汽笛声已响起,此时,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有太多太多的言要表,道不尽的话,流不完的泪,此时,志愿军发出内心的呼唤——“再见了,亲人……”
4、课文《果园机器人》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 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 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五、综合拓展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 教师小结。
3.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