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

发布时间: 2025-07-15 18:16:05

唐诗《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注释】

始兴:即曲江,在韶州府。

候:等候,等待。

晓:天亮。

逾:逾越。

闽:福建。

嶂:山障。

越(yuè粤):广东。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宿云:隔宿之云。

鹏:大鸟。

际:天际。

残月:夜阑之月。

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薜(bì)荔:香草。

桄榔(guāng láng):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翳(yì):遮蔽。

裛(yì):通“浥”,沾湿。

玄猿:黑猿。

啸:啼叫。

南中:中国南部。

思:思绪。

悠:时间之长。

鬒(zhěn诊)发:黑发。

俄(é):忽然。

素:白色。

灰:冷灰。

首:向,朝。

行:去。

莱(lái):草名,即藜。

【白话译文】

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创作背景】

唐神龙元年(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诛杀二张,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与杜审言等友皆遭贬谪。宋之问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便秘密逃还洛阳,探知友人张伸之与王同皎等谋诛宰相武三思(时张柬之被贬),这首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赏析】

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从诗题看,当时诗人已经抵达虚氏村,村子离动身地点江口在一日行程之内,距离广州尚有数百里之遥,是无法望见越王台的。宋之问与沈佺期一样,上承齐梁余绪,讲究词采声律,从“宿云”二句的铺张笔法中,也可想见其“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本传)的诗风。

从“薜荔摇青气”开始的六句极写赏心悦目的南国景色,铺排有序,很见功力。前三句写树,错落有致,句中用一个富有动感并充满了生命力的“摇”字,生动地描画出了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郁勃、无以自守的情态。在上三句中,诗人用笔由视觉而到嗅觉,“石响”句更进而写到听觉,由泉水奔泻的“石响”又转而看到回环流转的细泉。“抱叶”二句转写动物,这就使画面更充满活力,线条、色彩、音响以至整个情调更其动人了。

最后六句指诗人前面的铺排绘景是为了后面的写情抒怀。“南中”句使全诗的感情为之一顿,承上启下。“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在文势上,这两句稍作顿挫,用以托住“南中”二句陡然急转之势,并暗示*的荣辱无常,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末两句的感情直承“鬒发”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直抒胸臆道:何时能走向返回故乡的路呢?“行剪故园莱”,与谢朓“去剪北山莱”、王绩的“去剪故园莱”同义,都是要归隐田园的意思。从文势上来说,最后六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内在的节奏。比之于水势,“南中”二句似高江急峡,大起大落,“鬒发”二句江面渐宽,水势渐缓,至末两句化成一片*,隐入无边的平芜之中。

这首诗用词的艳丽雕琢与结构艺术的高妙,可以使我们对宋之问诗风略解一二。诗用的是以景衬情的写法。诗人不惜浓墨重彩去写景,从而使所抒之情越发显得真挚深切。然而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这首诗的价值倒不在于诗人抒发了何种思想感情,而在于诗中对南中景物的出色描绘。诗人笔下的树木、禽鸟、泉石所构成的统一画面是南国所特有的,其中的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诗人初见时所特有的新鲜感。特定的情与特有的景相统一,使这首诗有着很强的艺术魅力。

拓展阅读

1、乡中存在题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也步入新的历史展阶段。*的*首次将实施乡战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

(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21年2021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21年2021年平均为4.76亿元,2021年达到4.88亿元(2021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21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同比增长73.52%,但总量仅完成2.1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小。

(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

(三)"三农"工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题。与此同时,农业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处。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四)创新农业产业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2、乡中存在题范文

人才是实现乡的关键要素。推动乡人才振,要把人力资本开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人才支撑。近年来,各地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环境,开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题亟待解决。

一是人才“招不来”。基层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相对不全,与优质资源多、工资收入高的达城市相比,乡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展机会受限、持续展空间不足等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一些乡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

二是人才“留不住”。基层工繁复冗杂,基层工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工资待遇与工强度不成正比,繁琐的工任务、巨大的工压力让他们选择“逃离基层”。*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各类人才打造平台、创造展机会。但也还存在乡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等题,体制机制障碍成为乡人才留不住的首要原因,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

三是人才“上不去”。高素质人才短缺,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难以适应乡外向型经济展与乡的现实需要。部分乡人才难以进入当地部门选人用人的视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对策及建议

1、在“引”上做文章。要完善引进机制。依据乡展需求,明确人才引进方向,多举措吸进大批懂技术、懂市场、懂农业的专门实用人才,重点引进农业经营管理、环境治理、文化传播等人才。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同时,对返乡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努力构建以*为主导的引进方式。要创新激励机制。对致力于乡事业的实用型、科技型、创业型人才在用地住房、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将技术、知识等要素纳入到乡人才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奖励办法,提高人才的收入水平。要畅通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原则,梳理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采用灵活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优秀企业家、科技达人、专家学者等利用空余时间到乡实地讲学或投资业,为他们在本职单位与乡间的流动提供便利条件。畅通乡基层人才向上流动渠道,对于那些对乡事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重用或提拔,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展空间。

2、在“留”上下功夫。各地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聚集人才创新展的若干意见,但对县一级来说,乡土人才的奖励政策还没有普惠性。要降低政策实施门槛。将乡土人才纳入进来,用政策留住人才,尤其是乡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从培养成才、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维度同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扶持、营商环境、*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为的空间。要厚植人才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不断加强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乡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的广泛宣传,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鼓励各类人才投入到乡的对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提升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充分考虑乡人才的工生活实际,为在乡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培育先进的人才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用心用情全面呵护投入乡事业的各类人才,使广大乡地区成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大舞台,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要注重学用结合,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按照农民“点餐”、专家“掌勺”、*“买单”的方式,实施“专家授课+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育,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全程化于一体,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懂技术、会经营的乡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充分利用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重点对本土性人才和返乡创业人员开展有关蔬菜种植、苗木栽培、畜禽养殖、产品流通等技能性培训,提升他们对实用性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对现代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科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与项目基地,尤其是要让置身于乡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事业的外来人才亲身实践,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对乡实际情况的认知能力,强化乡的智力支撑。

4、在“用”上见实效。要强化“凭能力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把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有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的优秀**及时用起来。针对乡**等管理人员,可以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注重从农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乡贤等群体中,选优配强级*组织*,提升**服务群众、助力乡的能力;在福利待遇上,着重解决他们的待遇和身份题;

3、乡中存在题范文

为了明确乡战略实施元年中国乡经济社会展的基本情况,2018年初,课题组开展了乡特别调查,收集了25个省262个的经济社会展情况。根据对样本经济社会展现状、集体经济展状况和集体产权制度*状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整理了面临的五突出题。

一、乡题突出,三农领导需要培养。

里人老龄化程度深,劳动力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普遍。农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庄59岁以上老龄人占全总人比例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老龄化程度最深。农劳动能力受教育水平低。样本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超过20%的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内人性别不均衡的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1.13:1,各地区农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

劳动力农业和非农业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农业劳动力接近或超过非农业劳动力的两倍。在样本,华北、西北、东北农业劳动力接近或超过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倍:华北均农业劳动力639人,非农业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农业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业劳动力,华东均农业劳动力580人,非农业劳动力507人华中均农业劳动力514人,均非农业劳动力600人。在非农劳动力中,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均外来人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5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

三农领导的数量和能力不足。首先,内*员人数少,年轻*员低。样本*员人数平均60人,占平均总人的3%左右,2012年后新展*员人数占*员总人数的17.11%。40-50岁和50-60岁的*员均为13人,各占21.7%,合计达43.4%的*员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为18人,占*员总数的30%的30岁以下的*员平均为7人,占11.7%。其次,在职**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然较低。在样本,现在*的文化程度多为中学程度,占37.4%,高中程度为24.8%,中学程度为16.14%,中学程度为9.5%,高中程度为50.4%,与前任*相比高出18.9个百分点(前任*高中毕业,中学程度为18.6%,5.8%,7.1%),教育程度提高,但大学程度以上的高学历者足。现任主任的文化水平也很低,低于现任*的平均水平。第三,两委**在异地工经验比重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限。在样本,现任*和主任在本以外工的人数不足30%,但比前任平均高约10%。有参军经验的*和主任约占15%,略低于前任的2.75分。从*和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普通民好的*和主任占25%,比普通民差的*和主任占13%左右,和普通民的家庭经济条件一样占60%左右,可以看出大部分领导个人拥有的资源与普通民大不相同。目前,农领导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财富经验、能力、社会资源等方面仍然不足。

二、乡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需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和乡全面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乡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借款,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在样本,贫困占18.8%,缺水占8.4%,有限电视信号家占89.3%,94.3%的可以上网。庄硬化道路占内道路总长的比重78.5%。48.7%的庄有厕所,其中水冲式厕所的比例为46.2%,厕所的比例为39.2%。

基础设施建设欠款仍多,乡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现,由于*对乡道路投入不足,集体成为基建的主要供应商。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路桥和水利等。样本均集体支出6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41.9万元,占总支出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16.9万元,占26%的**年薪和补助金平均5.7万元,事务费支出平均1.5万元。

集体筹资情况来看,2012-2017年集体筹资数量下降,东北地区农基本上没有筹资,华东地区筹资水平最高,2017年平均筹资151万元。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道路建设和桥梁建设。其次,建设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筹资比例也很高,2017年为9.1%,2016年为28.3%,饮用水也是集体筹资的主要用途一,约占10%。

三、乡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

民营企业是乡产业最活跃的主体,乡企业的展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是农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办和乡办企业相比吸收了更多劳动力。样本民营企业吸收员工人数平均66人,乡营企业6人,营企业6人,个人家庭27人,从吸收本劳动力就业水平来看,营企业最高,本劳动力就业比例90%,其次个人家庭83%,民营企业45%,乡营企业42%。

特色产业展规模有限,需要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来看,平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为784.1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户数也最多,分别为2031亩和173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均养畜4179头,远远超过其他各区,均涉及户数42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平均家庭数少。

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庄,拥有品牌的比例只有18.6%。在当前庄特色产业展的主要题时,28.9%的庄选择特色产业不规模,25.2%的庄选择没有产业计划,18.8%的选择展思路不清楚,14.7%的选择没有政策支持。

四、基础自治基础良好,缺乏大众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

民*的运行和职务状况良好。从调查数据来看,各民*的运行和职务状况良好。在262个调查中,有90.1%的落实行差价大选,目前任职的民委员会大多为第8-10届,2017年各民*召开的次数为4次以上的占70%,民*的代表人数平均为43人,其中*员人数为15人。在务管理中,民*也实际上履行了自己的职能。

公益性、大众文体活动不足。在被调查的庄,庄举办的公益性、大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庄只占38.9%,电影和视频活动占54.6%,球类比赛活动占18.3%,春节全集体活动占38.8%。群众文体活动具有凝聚和团结人心的用,这方面的活动缺乏一方面与庄经济缺乏可用资金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庄人气的缺乏。

规民约定情况良好,但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样本约占规民的80.2%,其中每户支付的53.4%,约64.14%的规民定期修订。总体来看,农规民约定情况良好。红白喜事从简,对*钱出明确的规定等,有助于农社会交往的风清气正,但37.5%的庄没有提出这样的规定,说明一些庄的规民约中涉及乡风文明的内容还需要完善。

五、集体经济展参差不齐,产权*任务艰巨。

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差异很大。经营性收和上级资金是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样本集体经济总收入101.3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51万元,占50.3%,集体经营企业收入平均16万元,集体农林业收入平均6.8万元,集体承包收入平均10万元,其中企业承包收入4万元,承包地/果园收入4.5万元,公益事业费平均5万元,其中集体收入平均1.1万元,上级资金平均30.2万元,其他收入平均3.6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区域差异较大。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245.9万元,华中和华东地区次,均100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低,仅20万元。

一些经济不达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支付。2017年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集体经济当无法支付,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可以进入。

集体产权制度*进展缓慢,各项功能应落实。调查显示,只有9.1%的样本进行了集体资产折扣量化,农集体产权制度*进展缓慢。在进行*的庄中,折扣股的量化对象大部分是本民,占57.1%,量化对象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42.9%。在*折扣量化的庄,*可以继承的占65.5%,*可以转让的占57.1%,转让对象限制家庭内部成员的占52.6%,其馀是集体成员内部转让,庄不允许对外转让*。

六、政策建议。

首先,要重视乡人的展。关注农地区性别比不平衡题的全国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普及,积极培养农受教育水平的农三农领导人和职业农民,提供必要的项目、资金、人才培训等,提高三农领导人的财富经验和资源获得和利用能力的农劳动力农业人数比重大地区继续展农业生产,农劳动力非农业化倾向高的地区促进农地流动规模化经营,加快新经营主体的培养。

二是不断加强*对农公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农集体经济组织的负担。*继续加大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足的庄公共投资,给予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奖励支持。对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应给予差异化区域展支持政策和持续倾斜支持。

第三,根据土地条件,以本资源为基础大力展特色产业。乡产业的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产业繁荣的总要求下,应利用乡优势资源展特色产业。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企业等市场主体,未来必须进一步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人和相应企业从事乡特色产业经营,在产业规划、信息供应、规模大、市场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挥乡经济

第四,充分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各服务多供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继续完善民*制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制度,规范务公开,明确权利和义务,提高委工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民*在农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中挥主导用,另一方面,重视农其他生产生活服务公益性组织的培养和展,为农社会活动的召开和持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外,加强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宣传良好的乡风格,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要继续深入推进农集体产权制度*,扩大集体经济。要做好宣传工,加强**和农民对农集体产权制度*的重要性理解和认知。在集体经济展壮大方面应着眼于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对集体经济展情况良好的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为其创造更加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对集体经济展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应加强政策和项目支持。

4、乡推进题探析工报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市深入扎实推进乡,依托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展现代农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努力在“规模”上求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展呈现强劲势头,乡取得显著成效。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则乡,农业强则百业强。*市将实施乡为破解“三农”困局、推动农业农高质量展的重大机遇,按照“稳面积、稳产量”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延长粮食产业链条等措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展,粮食生产的“压舱石”用明显。

粮食面积稳步增长。*市按照“稳面积、稳产量”的思路,牢牢守住土地红线,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全市划定耕地184.2万亩、*基本农田149.9万亩。20XX年粮食物播种面积为92.42万亩,比上年增加0.52万亩,增长0.6%。

粮食总量相对稳定。*市粮食总产量相对稳定,坚决扛稳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20XX年粮食总产量为48.65万吨,比上年增加1.16万吨,增长2.4%。

粮食单产稳步上升。*市依托优势特色资源,推广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跑出了“加速度”。20XX年全市粮食亩产为526.4公斤,比上年增加9.62公斤,增长1.86%。

(二)农业特色产业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地制宜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努力在“规模”上求展,在“特色”上做文章,在“优质”上下功夫,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展呈现强劲势头。

加大投入,政策拉动。加快推进现代丝路寒旱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培育壮大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1亿元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基金,近三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3.8亿元,落实*衔接推进乡补助资金5.4亿元,用于特色产业展2.8亿元,为推动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市139个行政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13个级光伏电站运维管理规范,累计实现收益123.83万元。

因地制宜,统筹推动。坚持育产业提质效,着力推动乡优势特色产业展,楠市场、和鑫源等企业在祁连山冷凉灌区、城郊区域一带着重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宗蔬菜品种;波杜产业、三杰牧草等企业在*东河灌区、水源等适宜地区布局优质饲草种植基地;依托*县国家级制种大县金字招牌,在清河灌区着重展现代种业;以天康农牧、元生农牧、天牧乳业等企业为依托,推动草、畜一体化,突出展肉奶产业。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持续推进生猪产能调控,扩大牛羊肉和奶产品生产,提高蔬菜保供能力,确保肉蛋奶和蔬菜有效供给。

扶持典型,龙头带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引培提升行动培育计划,全市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社198家,家庭农场168家。达盛新业等多家农民合社入驻*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园区创建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吸纳周边3.6万多名农劳动力就业,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为代表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初步构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脱贫攻坚同乡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市坚定不移把脱贫攻坚为首要*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省*各项部署要求,聚焦“六个精准”,整合资源精准帮扶,综合施策破解难题,突出重点精准力,脱贫攻坚工取得决定性成效。20XX年,*县“插花型”贫困县经省*批准摘帽,15个建档立卡贫困全部脱贫退出;20XX年,全市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全部脱贫;20XX年,全市贫困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1元,同比增长21.6%,高于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3个百分点左右,彻底消除了农*贫困,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20XX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31.95亿元,同比增长5.9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47元,增长6.2%;脱贫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57元,增长11.5%。

美丽乡建设成效显著。全面实施以“生态环境保护、农厕所建设、美丽乡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完成8100座农户用卫生厕所改建、46个“清洁庄”创建和12个市级美丽乡示范建设,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全域化、容镇貌品质化,增强农业农展活力。扎实开展庄清洁行动,动**群众8.33万人次,清理各类垃圾和废弃物13667吨,清理河坝沟渠1803公里,清理乱搭乱建等4808处,新改建农卫生户厕1737座,并通过制定规民约等方式,建立起常态化长效机制。

持续深化拓展帮扶工。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市县单位定点帮扶行政机制,333个市、县帮扶单位联系帮扶全市139个行政。扎实推进驻帮扶工,调整轮换驻帮扶**18名,开展驻帮扶培训9期989人次,常态化督促驻帮扶**履职尽责,持续推动政策、工、责任落细落实。积极开展“万企”*行动,动员47家民营企业与10个乡镇112个行政结对帮扶,落实“万企”县级实验项目15个。

(四)产业融合展亮点纷呈。扎实推进乡规划建设。制定印了《*市实施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协调县、区按照展类、管控类、搬迁或撤并类三种类型排出优先序,每个乡镇选择1个先行开展试点,因施策,县区及试点建设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全市12个乡建设试点已全部开工建设。同时,*市被省上确定为整市推进乡建设的5个市州一,*县列为省级重点帮扶县,全市共有30个确定为省级乡建设示范

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展。为实现乡挥产业优势起到了引领用,推动*高原夏菜申报为“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申报“元生爱特”绵羊奶等7个品牌为“甘味”知名企业*品牌,同时在*县、*区确定17个开展“社一体、合股联营”*领办合社试点工,积极整合各种力量,创新探索多种展模式,持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为农业产业旺奠定了坚实基础,农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产业融合展的态势正在加速形成。

着力实施业带富工程。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聚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制定了业带富工程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链20XX年行动计划,分产业开展抓点示范,*县被省上确定为全省三年倍增计划肉羊优势产区、奶山(绵)羊产业优势特色区域,*区被确定为三年倍增计划奶牛产业优势产区。狠抓涉农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上半年,*区双湾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整体形象进度达85%,*县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完成核心示范区建设,全市47个新(续)建涉农重点项目已开工(复工)39个,完成投资6.25亿元。

(五)农社会事业得到有效促进。抓政策,强保障,创新乡治理方式,提高乡善治水平,着力加强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全面推进乡社会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市新建农互助老人幸福院3所,累计建成农互助老人幸福院118所,覆盖率达到85%;农养老*参保率达98.3%,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33元,放率达100%。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乡教师队伍建设,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交流轮岗教师314人。投资2496.8万元改造提升乡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放脱贫家庭学生各类补助344.81万元,组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教育联盟8个,实行中小学区域联盟教学研讨、送教下乡、教师走教制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展和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将移风易俗写进规民约,并通过广播平台及电子屏、宣传栏、会议等多种载体和形式,对规民约进行大力宣传。充分挥各成立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用,教育引导群众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指导139个制定了《庄清洁公约》,12个乡镇制定了《庄清洁机制》,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管理自家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庄环境变好了,民素质更高了。

(六)乡治理取得明显实效。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采取“以旧换新”、机械化回收等方式,实行废旧农膜回收保证金制度,示范推广新型环保地膜、适时揭膜、一膜两年用等技术,建成回收加工企业9家、回收网点17个,聘用农田保洁员1400多名,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3.68%。探索推行“*补贴+主体付费”机制,采用田间地头肥料化利用、过腹还田、集中晾晒处理、加工黄储饲料等方式,加快推进尾菜处理利用。目前已建成工厂化处理生产线2条,年处理能力65万吨;在建处理生产线2条,全部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达100万吨以上,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4.25%。

扎实推进农人居环境整治。农“厕所、垃圾、风貌”三大**扎实推进,落实农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近亿元,全力支持农人居环境改造整治,农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5.11%,“清洁庄”实现行政全覆盖,*区农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域覆盖。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半年有突破、一年大提升”为目标,扎实开展庄清洁行动,制定《庄清洁文明公约》和行业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实现庄环境“两净一亮”(路净、院净、观瞻敞亮)目标。同时,把农生态文明建设为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出台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乡建设示范行动,推行庭院绿化、庄绿化、组道路绿化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提升了乡宜居水平。

有序推进农业生态资源保护。以肥料化为主要途径,采取建设大型沼气池、有机肥厂、粪污集中处理中心等措施,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先后建成有机肥厂15家、大型沼气企业2家、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80%转化为商品有机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7.21%。因地制宜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建成饲料化重点企业6家、有机肥企业15家、生物质加工企业3家、基质基料化企业12家,年消耗秸秆80余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同时,积极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按时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类土地治理修复,全市耕地全部调整为优先保护类土地。

5、乡中存在题范文

*的*报告指出,农业农农民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题,必须终把解决好“三农”为全*工重中重。2018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战略的意见,对统筹推进农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的建设出了全面部署。乡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当前,我国展不平衡不充分题主要体现在乡,乡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民适应生产力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在城乡间要素合理流动、农基层*建、农业农现代化展、乡风文明等方面尤为突出。实施乡战略,应正确认识当前乡展中面临的主要题,找准乡的关键点、着力点,结合实际,理清工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

一、当前农面临的主要

(一)基层*建薄弱

,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力量来支持,但最核心的,是级基层组织。无论是一个国家也好,还是一个企业也好,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将决定着它们能不能有好的展,能在多大程度上展。乡的任务,落实在乡镇、,主要落实在委会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引领经济社会展的重要组织机构,支两委班子扮演着带领经济社会展领头雁的重要角色。实践证明,强所以强,归根到底是因为有一个强班子、强*;后进所以滞后,根本在于级班子的领导力不强,带头人用没有挥好,**员先锋模范用不突出。

题在于,在当前中国的广大农,大部分基层组织是软弱涣散的,**的综合能力是比较低的。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农基层*组织凝聚力小。**在民中的影响力小,**说话没人听,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章理事,委会出的决策在民中推行起来很难一呼百应;二是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偏低。由于**大多数是民选**,工资待遇低,事务繁杂,很难吸引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年轻人,大多是由上了一定年纪、赋闲在家的老年人担任。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在农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不全、把握不准,很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对于引领经济社会展,更是缺少足够的创造与担当。

(二)城乡二元体制影响

从2014年户籍制度*开,到脱贫攻坚到全面实施乡战略,无论是制度上还是政策上,我国都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体制影响仍然明显,城乡展差距仍然过大。比如,在中国的广大农还是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和教育等基础设施达而农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高于农,城乡展体制机制还不一体,要素交换还不平等,资源配置还不均衡。当然,*是一个过程,不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一长期存在的体制导致优质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品基本上被城市占有,而农公*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调、主体失衡,造成了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的“农总量不足”与“城市局部过度”的矛盾现象。虽然国家不断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展,但是国家对于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还不是很大,基础设施配置的资金受限,建设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

对于全面实施乡战略来说,比大多数教育、*、就业等公*品被城市占据更为严重的是,农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为当代中国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社会现象,农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不仅在经济方面,同时也在社会层面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所能获得的生存工资远低于城镇生产部门的生产工资,在城镇生活的质量往往远高于农,这是导致大规模农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城市化率大幅提高(2017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58.52%),另一方面使得无数的庄人去楼空,许多庄严重空心化,农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三留守”地。很明显,当一个国家农劳动力大规模流向城市的时候,乡就缺少了活力,乡将会变得举步维艰。

(三)农业农现代化水平低

尽管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长久以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温饱愿望,农业农有了相当程度的展。但总的来看,中国农业展现状是:中国农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文化、技术素质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由过去的长期供给不足,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品质与效益较差;农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经济展的封闭性仍具有巨大慣性。

具体到农业农现代化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题。一是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小。中国的自然资源*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很小,人均耕地不足0.1hm2,森林面积平均每人0.12hm2,草原平均每人0.375hm2,水资源平均每人仅2700m3,这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去甚远。二是过度开,生态环境恶化。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粮食生产,生产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地力下降,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频繁,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三是产业展缓慢,规模化经营小。当前中国的广大农,还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大多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水平低,规模经济效益小,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面对这些年迅速推进的城镇化、工业化、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浪潮,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呈现出高风险和低收入的状态,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展的需要。尤其是在西部贫困地区,这种传统的小农经济现象更为明显,贫困程度也更深,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就是证明。近些年,贵州六盘水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把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激活起来,安徽小岗、河南南街、贵州塘约等把单打独斗的民组织起来,把闲置荒废和小块的土地整合起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分配方式,在农业农经济社会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这让我们看到了革新的力量,看到了合的力量。尽管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众多而区域差异又十分显著的广大农,任何一种统一化、全盘式的制度构建,事实上都难以应对无穷无尽的题,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但是我们同样也相信,在中国的广大农,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农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合化是展的必然趋势,恰当的时候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是农业农唯一的出路。

(四)乡风文明落后

离不开乡文化繁荣展,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乡风文明不仅是全面振的外在体现,也是实施乡战略的铸魂工程。从本质上来说,乡风文明就是农精神文明建设题。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靠近,农经济面貌和农民的物质生活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农农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和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非但没有因提高,反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农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丰富的物质生活,农精神文明建设滞缓,乡风文明落后成为乡中又一个突出的题。

一是农教育展缓慢,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由于农各类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育人才缺乏,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农教育水平质量普遍偏低。长期以来的教育展滞缓,进一步导致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人们的精神素质、文化素养、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展的步伐。二是价值观、人生观落后。当今的中国,经济快速展,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望,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期。在这样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极易生扭曲,容易**,精神空,奢侈享乐,唯利是图、重利轻义。农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三是传统文化被忽视。中华文明很大一部分源于农,农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随着农社会的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甚的许多本土文化被抛弃。

二、实施乡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挥人才支撑

坚持和加强*对农的领导,健全*管农领导体制机制和*内法规,确保*在农终总揽全局。选优配齐**,充分挥人才支撑用,打造一批引领农经济社会展的领头雁,为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是第一位的题。

首先,加强农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农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企事业单位优秀*员**到任职,选优配强支两委**,打造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基层**,真正实现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展。其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展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展农民专业合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再次,加强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推动人才管理职能部门简政放权,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实施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最后,*出台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身乡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政**、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业、包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事业。

(二)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体制,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城乡一体化是城乡间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以城帶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等日益融合的动态展过程,其出点在于实现城乡间的协调、和谐展。要解决城乡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配置差异,真正实现“一体化”,必须进一步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取消城乡有别的公*品供给体制,完善农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终实现城乡地区间的均衡展。

首先,大力促进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让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向农流动,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加快农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是乡的基础性工程,是目前影响乡的明显短板。近年来虽然农的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速,但是依然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特别是在欠达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偏远的农,短板尤为明显。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延伸,逐步消除城乡间基础设施差异,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改善农的生活环境,满足农民基础性需求,加大对基层健康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农*体系,关注农病症,定期开展农健康体检,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其次,优先展农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展农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展的义务教育展机制。*应加大教育专项投入,全面改善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展农学前教育。推进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薄弱学校常态化,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建立健全教师人才激励机制,充实提高乡教师队伍。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农学生有学上,有书读,结合本地实际,把农有需要的特殊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

最后,促进农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深化户籍制度*,促进有条件、有意愿、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在城镇有序落户,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实施乡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特色产业,振传统工艺。培育家庭工场、手工坊、乡车间,鼓励在乡地区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勤劳守法致富,增加农低收入者收入,扩大农中等收入群体,保持农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三)深化农土地制度*,全力助推农业农产业化

的关键是产业振,重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化展与规模化相联系,但是在中国农仍然以传统技术来耕,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生产效率低,经营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这要求我们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革新,把握当前农业规模经营不断展、产业跨界融合不断深化、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的时代特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破解农业展制约因素,重塑农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尤其是要重视把单打独斗的民组织起来,把资源、资金、技术、人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全力推进农业农产业化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管理、销售方式,提升农业农生产力水平。

当然,这需要*尤其是需要基层*组织充分挥积极主导用。一方面,在巩固和完善农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深化农土地制度*,在坚持农土地集体所有权前提下,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农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民住房保障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与自愿退出机制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要深化农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集体产权制度*与创新,探索农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实现方式,明晰集体产权,盘活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结合实际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展。

(四)繁荣盛农文化,焕乡风文明新气象

现有的农精神文化活动存在不少题。在私人精神文化上表现为文化形式单一,文化生活时间少,家庭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少,一些地方甚有颓废文化抬头现象。在公共文化生活上,农很少组织集体的文化活动,缺乏组织,农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简陋,没有共同的活动场所,农文化建设不受重视,缺少对农民进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的指导。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讲报告会、座谈会、公开栏等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组、自然寨,向*员和群众大力宣传*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树立人们振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营造文明乡风。立足乡文明,组织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充分利用农闲、重大节庆、民间传统节日,动群众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比赛、体育健身、读书征文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明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培育和睦孝悌的家风,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更新思想观念,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农文化,营造文明的乡风。

点击查看更多唐诗《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宋之问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27784.html

热门阅读

  1. 勾肩搭背引发的检讨书范文
  2. 古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举例
  3. 培训学习心得
  4. 小学《怀素写字》教案范文
  5. 难忘的六一小学生作文300字
  6. 张译名言集萃
  7. 敲响新年的钟声作文
  8. 抒情的爱情句子
  9.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优化措施的论文
  10. 情感散文:上人与下人
  11. 格林童话故事《无所畏惧的王子》
  12. 物流公司乔迁开业贺词
  13. 《村行》全诗译文及赏析
  14. 201跨年祝福语汇总
  15. 《灰雀》优秀教案设计模板
  16. 中国寓言:何姓何国人
  17. 关于读书的优美句子
  18. 2015大学生教师节祝福短信大全
  19. 关于农事的大雪节气谚语
  20. 关于人生感悟的好句子
  21. 月亮的诗句大全
  22. 大学生经典语句集锦
  23. 需要温暖的很美的句子
  24. 幽默的哲理名言经典语录
  25. 新加坡的洁癖美文
  26. Lesson16 Again please优秀教案范文
  27. 争做时代模范公民演讲稿范文
  28. 腊八节的问候祝福语
  29. 关于化工厂大学生实践报告
  30. 2016年生活中谚语
  31. 近现代尊师重道故事
  32. 幼儿教师师德的演讲稿
  33. 关于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
  34. 201年员工职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35. 学校开展向国旗敬礼系列活动总结范文
  36. 汉书高帝纪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37. 我们辛勤的园丁征文
  38. 冬至的古诗有哪些
  39. 达尔文的小故事五十字
  40. 春节对联201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4:51:13
本页面最近被 783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青海,TA在页面停留了 16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