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尊师重道故事
名人尊师的故事一:*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敬酒,岂敢岂敢!”*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名人尊师的故事二:*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敬挽。”张伯苓逝世后,*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三:*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在云南*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名人尊师的故事四: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五: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名人尊师的故事六:xx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xx**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xx**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1995年,当xx**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xx**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名人尊师的故事七: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名人尊师的故事八: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拓展阅读
1、近现代战争故事:“九一八”事变
引导语: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5年了,中国人民永远都忘不了这个悲惨的战争,下面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 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有力地配合了中国**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现代世界历史故事:日军间谍与“九·一八”事变
1927年6月2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和奉天特务*长土肥原贤二这四个好战分子得到了一个令他们欣喜若狂的消息: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抛出了臭名昭著的“对华政策纲领”,确定了武装侵占中国东北的方针。
这四人是日本侵略军的马前卒,长期在中国活动,是关东军中有名的“中国通”。除河本大作外,板垣、土肥原和石原这三个总是聚在一起搞阴谋活动。关东军在中国所干的罪恶勾当,几乎都是由他们三个策划发动的。
日本人当然不傻,他们不但要霸占东北,而且还要找到一些借口,以显得其侵略有“理”。找什么借口呢?河本亲手策划的第一个“高招”就是除掉越来越不肯听命的“东北王”张作霖,以期奉军内出现混乱甚至武装冲突,以便浑水摸鱼,但在1928年6月3日他们发动“皇菇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后,他们预料中的混乱并没有出现。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在石原的倡议下,板垣决定以“北满参观旅行团”的名义组织特工展开大规模的情报侦察活动。同时,日本参谋部也向中国东北派出了大批军事间谍,“日本帝国参谋省情报科情报员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就是这些化装成“旅行者”的间谍中的一员。而这个冒充旅行者的间谍之死就成了板垣和石原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借口中村震太郎是被我边防军发现其间谍身份之后秘密处死的。
1931年6月,身负重命的中村震太郎和退伍骑兵曹长井杉延太郎进入了中国东北。他们找了一名蒙古人和一名白俄作向导,从海拉尔出发,沿大兴安岭、索伦山一路侦察,记录下许多情况。但是,就在中村等人的侦察行动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被机警的中国军人抓获了,中国军人从中村的棉裤和行囊中,搜出了几张中日文的军用地图,几份关于兴安区屯垦军的兵力驻扎及当地人口、物产、风土人情的表册和笔记。中国军队团长关玉衡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对中村等人进行审讯。不料,中村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军国主义分子。他自以为是“大日本帝国”的公民,对中国人向来是不放在眼里。一个小小的屯垦军团长能把他怎样?!因此,这个顽固的间谍有恃无恐,态度强横。不但拒不承认他的间谍身份,而且大叫大嚷地说:
“你们把一个有合法证件的日本公民无故关起来加以审讯,这是违反国际的有关法律的。我要见你们的司令长官,向他提出严重抗议!”
另一名日本人井杉延太郎也声称:“不错,我们曾经是军人,中村是陆军大佐,我是营长,但我们都已退役。现在我们是大日本伐木公司的职员。快放了我们!”
审讯没有任何结果。第二天,继续审讯,这次,中村态度更加蛮横。当审讯人员一一列出从他身上搜出的东西,指出他的间谍身份,要他交待他的具体使命和委派他的人的名字时,他竟然恼羞成怒,跳起来对着主审讯人就是一记重拳。接着他像条疯狗似的一边咆哮,一边乱打一气,最后几个战士上去,才制服了这头凶猛的野兽。
更为棘手的是如何处置他们。关团长为这件事思考了好几天,始终拿不定主意,最后他采纳了部下的建议,秘密地处*这几个人。
然而,这个秘密没过多久就让日本人知道了。正苦于找不到武装侵占东北借口的日本人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立即利用这件事大作文章。板垣、石原和土肥原认为,盼望已久的时刻就要来到。这三个恶毒的人还炮制了一个火上浇油的阴谋,再演一场贼喊捉贼的掼技。他们决定炸毁奉天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然后栽赃陷害给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出兵奉天。
1931年9月18日深夜,寂静的东北大地上出现了一队鬼鬼祟祟的人影,一个叫河本末守的日本中尉奉土肥原之命带领一队人马以**铁路为名正向柳条湖方向奔去,不一会儿,传来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铁路被炸毁了很长一截。紧接着,花谷正以土肥原的名义连续两次拍电报报告关东军参谋长和陆相南次郎,颠倒黑白地说中国军队破坏日本方面的南满铁路,袭击其守备队,板垣和石原则不停地催促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出兵攻击中国军队。刹那间,穷凶极恶的关东军疯狂地扑向北大营,扑向奉天城,由于东北军毫无防范,仅一夜工夫,奉天陷落。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九·一八”事变,就在板垣等几个人的“导演”下“上演”了。
2、尊师重道的句子经典语录汇总
1、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
2、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8、疾学在于尊师。
9、古之学者必有师。
10、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1、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4、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15、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16、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1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18、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20、若要好,问三老。
2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2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2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2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2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2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2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2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3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3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3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3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
36、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37、圣人无常师。韩愈
38、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39、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
40、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北周书》
41、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42、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4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44、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45、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3、现代寓言故事:黄牛和跳蚤
黄牛邀请跳蚤一起外出旅游。
黄牛说:“听说桂林山水很优美,咱俩一起去玩一玩,你有兴趣吗?”
跳蚤说:“去一趟可以。但我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了,可不知那里长不长青草?”
黄牛说:“那有什么关系?咱们去看风景,又不是去割草。”
跑蚤说:“你真够笨的!如果没有草,你难道要到那里去吃‘山水’吗?没有东西吃,风景有什么用呢?”
黄牛觉得跳蚤说得对,想了一想,又建议道:
“那我们就先到草原上去,观光花草树木,看看羚羊骆驼,顺便再积攒些草料,然后再南下桂林。”
跳蚤说:“好主意。不过,到那儿以后,你先不要忙于攒什么草料,最鼋要的是先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
黄牛感谢跳蚤的好意,便一起出发了。
走着走着,黄牛感到身上发痒,原来是被跳蚤叮了一口。
黄牛问:“跳蚤,你,这是干什么?”
跳蚤说:“我想化验一下你血液里的营养成分,看看吃点什么草才对你的育肥有利。” 黄牛说:“为什么你事先不征求我的同意呢?”
跳蚤说:“我千这种事情的时候,是从来也不征求谁的意见的。”
黄牛说!“哼!原来你关心的是喝血!”
跳蚤说:“不,我也关心你的身板。鲜美的血液和肥膘是有很大关系的。”
黄牛向发痒的地方伸出了带刺的舌头。看来那位吸血的旅伴大概情形不妙……
有一只苍蝇,整天嗡嗡地到处乱飞。不管它飞到哪里,大家都十分厌恶它,追打它l对此,苍蝇怀恨在心,但自己又极无能,所以很是苦恼。
一天,一只老虎吃饱睡着了。苍蝇壮大了胆子飞过去,饱餐一顿老虎的残羹剩食后,索性飞到老虎的头上。它发现许多动物见了睡虎,都蹑手蹑脚远远地绕过去,心里很是高兴。待老虎醒来时,它装出一副无限虔诚的样子,趴在老虎的耳边说:“尊敬的百兽之王,您走起路来山呼海啸,您大吼一声地动山摇!您是这无边森林的主宰,这里的一切都归于您l”老虎听了这番话很得意,觉得这只小苍蝇很可爱,于是说:“你这个小东西挺会说话的,就留下来跟我唠嗑,解解闷吧。”
就这样,苍蝇变成了老虎的参谋和宠儿。从此,谁也不敢再惹它了。因为它不再是一只普通的苍蝇,而是一只老虎头上的苍蝇了!
一只飞蛾环绕着一盏台灯不停地打转转。他对台灯观察了又观察。后来,他忍不住对台灯发表了一番感想。他赞扬那闪亮的灯泡,却批评那绿色的灯罩和黄色的灯座。说他们不够明亮,没有吸引力。飞蛾最讨厌的是那个黑色的开关,因为他好几次都碰在开关上,把脑袋都碰肿了。
飞蛾对灯泡说:
“我最喜欢的是你。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而没有灯罩、灯座和那个特别该死的开关,你就是我所知道的最完美的台灯了。”
灯泡回答说:
“不,恰好你最不了解的就是最完美的台灯。灯座、灯罩和开关都是我的兄弟。灯座支持我,使我站立起来,把光线投射得更远。灯罩保护我,由于他的反射作用,我的光就显得更亮。至于开关呢,我只有在他的咔嚓声里关闭或者亮起来。我们谁也不能离开谁。缺少任何一个,我们便不能叫做完美的台灯。”
4、张天师考徒弟的故事的结果如何?张道士请顾恺之替张天师画像
这时,有两个徒弟,一个叫王长,另一个名赵升,他俩分开众人说道:“怕危险怎么能做到这种事呢?师父在此,他的法力无边,难道他会看见我们掉下深谷吗?他不过是要试试我们的胆量和勇气罢了。”说完,他俩就爬近崖边,.慢慢地朝那株桃树滑下去,正巧落在斜伸出来的树枝上,接着,他们赶紧将树上的桃子摘下来用衣襟兜着。可是,石壁又险峻又光滑,要再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们想了想,就将衣襟中的桃子一个一个地抛上悬崖来,说也奇怪,山上的人,刚好每个人分到了一个桃子。那桃子看起来和普通桃子没有什么两样,吃起来却象柏籽一样的清香。只是他俩一个桃子也没剩下。
张天师哈哈地笑着说:“他们俩才是真正的好徒弟啊!”说着,他**宽大的道袍走近了悬崖边上。突然,他伸出了两只手,那手臂一下子变得有两三丈长,一手拉起了王长,一手拉起了赵升,唰地一声冲天飞去。众人惊讶地看见他们越飞越远,渐渐消失在天边的云层中。
顾恺之津津有味地听完了张道长讲的故事,他被这传说深深地感动着,更加想去天柱崖看看那株古老的桃树和饱览那崖下云海的奇观。于是,第二天,他就在张道长的陪同下,与众道士尽情地游览了天。
从山上回来,时候已经不早了,张道长走到顾恺之的跟前,欲言又止地说:“先生您来到这里,真是山门有幸。我有一件事,在心里搁了好长时间了,又不好麻烦先生,所以一直没好意思说。”顾恺之忙问是什么事。
道长说:“我想请您替先祖张天师画张像,就画他的事迹也行,以便留给我们作个*的纪念。”
本来,这些天来,云台山的奇异风光就冲击着顾恺之,他早就想把这些画下来,可是,在当时并没有人专门画山水画,山水画只是处于陪衬的地位。顾恺之动了好几次念头,也想不出怎样才能很好地把云台山的风光画出来。张道长这一说,反倒提醒了他。他想起了张道长给他讲的故事,想起了白天在天柱崖上看到的各种景致,这一切好象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的心扉。如果借着张天师考徒弟这个故事,把云台山的景致表现出来,这不是一个绝妙的办法吗!不想不要紧,一想起来,他就激改动得坐不住了,那种强烈的创作欲望,迫使他要赶快将想到的东西画下来。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了张道长的要求,并且想立刻就动起手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4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