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读后感范文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仅靠几个媒体巨头来垄断整个信息市场的历史已经灰飞烟灭了!传媒业间的竞争早已从一省之内,一国之内的争斗上升到了整个世界内,不同传播方式间的大乱斗。在这场新一轮的惨烈的淘汰赛中,作为昔日传媒龙头老大的平面媒体,更是显得江河日下。一方面,在实力雄厚、市场广阔的电视媒体面前,它不得不交出传媒业的皇冠;另一方面,在生机勃勃,锐意进取的新兴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它的生存空间更是大打折扣。即使剔除掉来自不同媒体行业间的竞争,面对本行业中种类繁多的同质性产品,一份报纸恐怕也无法保证自身持续而长久的生命力,更不用说始终处在盈利状态了。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任何投资都必须考虑到回报,那种不记回报的运营方式已经不可能再保证一份报纸生的活力了。当然,中国的市场经济是极具特色的。许多以意识形态宣传为第一要务的报纸会依然干净整洁地摆放在各个报刊亭内最偏僻的位置。只是,如果整个报纸行业都走这条路子,那么报纸这块传播信息,教育民众的地位就真的彻底沦陷了。那么,既要根正苗红,又要具有新意,不落俗套,还要考虑市场的需求,维持稳定的受众。这样的报纸应该怎样操作呢?《中国青年报》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创刊于1950年的《中国青年报》作为团*的*报,从一生下来就自然而然地镀了层红色。这决定了它今后所有的报道中都必须带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眼镜去观察这个世界。但毫无疑问的是,那种陈旧,呆板,意识形态浓厚的写作风格在今天这个追求“Idea”的时代中*是见光死的代言。很显然,青年报的编辑们很清楚这一点,于是,在与“高大全”语调彻底说再见的1980年后,青年报复苏后的第一轮*明显走对了路子。
首先的,也是最正确最根本的一个决策,便是确定自身的受众群——中国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因为青年永远是未来的核心,而核心便能被青年报所掌握。这就是最如意的一笔账。一旦对准了青年的口味,势必能在未来取得更加丰厚的回报,从而把这个蛋糕做大做强。之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决策,那就是确定了自身严肃性的方向。一份报纸的严肃性通常能用很多方式去表达,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为令人厌恶的一种就是把*和国家的各项政策,领导人的谈话及行程,稍作改变或是一成不变地展现在受众的面前。当然,如果真的有受众的话,各大**部门每天清早办公桌上也不会多一份垫早餐的废纸了。而另一种方式,则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那便是透析新闻。把民众真正关心的,好奇的,关注的东西告诉他们,把“新闻背后的新闻”告诉他们,把一切涉及民众根本利益的东西告诉他们。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将某一个新闻事件挖掘得越是深刻,民众就越容易把事件看得通透,看得清楚。那些原本无用的政策法律就会被认为是与之相关的,有用的东西。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媒体生存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整个新闻传播语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新闻传播者自身作品的档次提高了,思维深入了,老百姓的民主法律意识也自然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长此以往,整个国民素质就有可能取得较大的改观。做出这样的选择,做出这样的定位,无疑是一招绝妙的棋。
当然,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每一份报纸都不可能离开*,离开*的英明领导,尤其是像《中国青年报》这样旗帜鲜明的媒体。在当今体制下,极左是一定不可能了,极右也一定要防范。但是,如果要实行以上的举措,我们势必是要保持报纸整体的独立性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势必要做出一些牺牲了。怎么办呢?根要红,苗要正,又要敢于当“真的猛士”,那就让最显眼的位置大红大紫吧!只要把后面的几个版面都按我自己的风格走,那么报纸的独立性还是相对地完整的。于是我们能清晰地发现,《中国青年报》的头版永远是红得正正经经,规规矩矩的。而从第二版开始,风格就完全转变了,“索朗达杰之死”,“我们不是炒房团”,“通往大国之路”等等等等作品,纷纷将曾经阻隔着青年的屏障缓慢拨开,除去了阻碍着受众理解新闻事件本质的中间环节。这样一来,在保证原有后台老板的支持下,还能够使这份报纸所特有的理念更加容易地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获得固定的受众群体,保障一个媒体生存下去的根本。
最后,作为当代社会的主流大报,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特别是面对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就更显得必要了。可是《中国青年报》似乎在这方面显然是做得很不够的。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这份报纸能够借助它的独特视角和深入的见解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媒体市场上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力,更希望将来或许有一天解开报禁了,能够出现更多地像《中国青年报》这样体制内的虽有所保留,但观点犀利的报纸!
拓展阅读
1、”团圆“读后感我的梦中国梦作文500字小学五年级作文
《团圆》讲的是过年的故事。过年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过年了,爸爸在外辛苦工作一年,回家了。
他给我和妈妈带来了爱,快乐和温暖。故事中的“我”享受着爸爸特有的关爱,去高高的屋顶看龙灯,在汤圆里包入一枚好运硬币。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
“我”郑重地把好运硬币交到爸爸的手中,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这就是我和妈妈一起看的书。看后妈妈问我:宝贝,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妈妈,长大后我想像张老师那样当一名优秀的老师。
我现在要好好学习,这次语文期末免考了,可我想争取次次免考,争当三好生。
这样我长大后到山区去教那里的小朋友们,让他们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凭着所学到的知识建设自己的家乡。家乡建设好了,就会有很多的爸爸妈妈不会离开自己的孩子去外地打工了,就不用像书里的小朋友那样盼着爸爸回来。孩子们就可以像我一样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了,那多开心啊。
记得妈妈告诉我,习**爷爷就说过:我的梦,中国梦。是啊,只有每个人心中有梦,汇聚一起就是中国的伟大复兴之梦,就是中国梦。梦想使我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智慧,从而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一个优秀的人。
梦想是我生命中一对无形的翅膀,它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让我们一起拥有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中国的美好未来!
2、战国策读后感1200字范文
这是一部闪着智慧之光的书籍,我惊异于谋臣策士们的谋略,惊异于谋臣策士们的雄辩才能,我更惊异于他们面对君王时的无所畏惧,沉稳大气。虽然有些故事是早已知晓的,有些故事是《芈月传》里已然播放了的,但这正好降低了我阅读的难度。虽是文言文,但有时感受到的语言的气势磅礴,雄辩有力,绝不逊于《孟子》。
诚然,以德治国是真理,然而,在国与国之间,却从来不以德而相安。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剩下的是赤裸裸的利益,利益至上。如果不是,強秦何以能出尔反尔,却屹立不败?陈轸看透了,所以,劝谏楚怀王联齐抗秦,可惜,楚怀王身在其中,王蔽之甚,最终相信苏秦游说,误以为可得秦六百里。可笑地与齐国决裂。后又因此嫌隙,不听陈轸之谏言,没有联秦抗齐,最终导致自己孤立无援。
有时,德是便于统治的砝码,可真当事情来临,需要的还是实力,权衡的还是利益。楚王何以一开首不听从墨子游说,原因即在这里。
现实生活不也如此吗?就像新房安装外挂衣架一样,上门的物业工作人员不能说不热情,游说的口才不能不叹服,可谓站在业主的角度,多方面多角度耐心解说,悉心陈情,可最终,安与不安,还是利益的权衡。只要我不是第一个,只要不邻里影响,只要不在乎小区外观影响,这方便自己生活的事,何不为也?
回想,有时德就和听话差不多。有时是优点,有时也可变成缺点。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婆婆家,大伙在厨房忙活,我怯怯上前:需要我帮忙吗?
不需要,你去看电视吧。
当时,我很听话地回房看电视了。
婚后,一年回一两次婆婆家。婆婆还是相敬如宾,我也依旧很听话,像做妈妈的乖乖女一样做婆婆的好儿媳。
需要我帮忙吗?
不需要,你去看电视吧。
结果就引来了背后的议论:说我不帮忙。
所以,有时,学生时代的优点,不见得会是一辈子的优点。
人情练达确实难啊!
芈月,真的那么善良吗?我曾这样问同事。
不会,只是社会需要正能量罢了。一个没有心机,没有手腕的女子,何以能统治秦国41年!
是啊,所以,是否又一次证明:德,有时在利益面前会退居二线呢?
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血有肉,可是,有些人却因为中考,因为高考,让爱阅读的孩子们眼泪汪汪,并告状到家长那里,说你的孩子读小说,耽误了学业。于是乎,去学校读书不能读书了。这难道不是利益高于一切的实例?我很难想象,热爱阅读的心灵被摧残后,她是否会因此与阅读绝缘。
想来,不知道是现实的残酷,还是教育的悲哀。然而,存在即合理。我们能做的就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尽量呵护,呵护幼小的心灵免受伤害;尽量练达,告诉孩子们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出息的孩子。成长需要思考,成长需要兴趣。只要在成长的路上,确定自己在成长。
3、感动中国的观后感作文450字六年级
今天,我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人物的*,使我很感动!其中,医生胡佩兰奶奶最令我感动。
胡佩兰,女,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母亲。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1986年,70岁的胡医生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8年间曾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2014年1月22日5时30分,郑州98岁女医生胡佩兰,与世长辞。而她在逝世前一天,还在社区坐诊,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也是有目共睹,她也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自然会与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平生第一个病人看待!”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甚至苛刻地要求自己每天的生活费不得超过3元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给病人开药,也很少超过100元。2013年7月,98岁的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真的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她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胡奶奶,您大公无私,默默无闻,只为别人着想,而很少想到自己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
4、战国策读后感1200字范文
《战国策》是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依次分国家编写的。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西汉末年刘向将其编订为三十三篇,正式定名为《战国策》。我近日闲来无事,便将其潜心“攻读”了一番,觉得有所斩获。
全书读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字“诡”,真的很“诡”。由于《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各国谋臣和策士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辞令,故而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所谓纵横家,也是战国时代独有的一派。当时的政客分合纵与连横。连横及与秦交好,而合纵则是各国合力抗秦。于是乎,抱有不同政见而又渴望权力以一展宏图的策士们,比如苏秦、张仪等等便开始了一番波澜壮阔的对决。
举个例子吧,《战国策·秦策三·齐助楚攻秦》中,张仪就完美演绎了一个说客足以扭转乾坤的能力。话说齐国援助楚国打秦国,占领了曲沃。秦王想要讨伐齐国,可是齐楚邦交友善,无从下手。于是张仪自告奋勇前去楚国游说。他对楚王说:我们秦王最敬爱的是您,我们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们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齐王,我们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齐王。可是您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为伍呢?因为齐国太丑恶了,所以我们秦国想要讨伐他,可是贵国却和齐国相交甚欢。所以秦王无法好好听从于您,我们也不能好好侍奉您。如果您能和齐国断交,我会恳请秦王把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这样您不但削弱了齐国,交好了秦国,还增强了自身实力,岂不是一举三得?
张仪看似出了个高招,将楚王说得是心花怒放。可是当楚国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却“耍赖”再也没有出现。楚国没得到土地,齐楚两国最终被秦国各各击破了。
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般地看出《战国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说辞,大多都是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们大多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常理而又十分诡异的小观点,让你不断对其进行认同,小观点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终不知不觉的对他的观点表示赞成。
这就是我读完全本书最大的感觉。“诡”!各色人士诡异的性格不说,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说客们的诡辩了。一则又一则充满逻辑思想而又争锋相对的说辞,一篇又一篇向君王们阐述自我见地的高谈阔论,处处彰显着策士们的睿智以及语势磅礴。
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完全不亚于现代人。他们的思想、智慧使我彻底折服,这是《战国策》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1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