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模板

发布时间: 2025-07-20 23:20:03

小学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简析:《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种人是极可笑的,讽刺做了不该做的事,自己欺骗自己的人。

学习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

(以声激趣,先声夺人。学习生字“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用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原动力)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新朋友:掩盗铛偷碰。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放课件:看,我们的新朋友快乐地跑来参加我们的学习呢!

2、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听*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老师读(老师也想读读,愿意给我当评委吗?)

那,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里住下啦!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板书:想偷铃铛[掩耳盗铃]被人发觉)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在一次次阅读中,强化了记忆,梳理了条理)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思考:那个盗铃人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作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从阅读的阶段目标看,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铃人的想法下定义是错的,而把所设计的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铃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五、表演明理

1、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大家都是表演明星,让我们在欣赏节目的时候还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创设真实情境,进入角色,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其实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

六、深化理解

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台下的观众: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语文课堂的对话,是师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全方位互动共振的过程,教师不强加给学生什么,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让学生明了寓意,深化文本内涵,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取向)

七、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八、拓展延伸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3、选择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凸现其个性,建构自主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

拓展阅读

1、5年下《冬阳?童年?骆驼队》

1.引导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言。

重点: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难点: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言特点

一、导读——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书)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二、批注——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或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生自主选择段批注,师**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注:作者为什么这样?)

(1)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

(2)由这些词,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

谈驼

(1)议一议:对于驼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

(2)中多处写到驼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的驼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声,请同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由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②这驼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因为太不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悟情——留恋画面

过渡:刚才,同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想: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引导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2)朗读抒情

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引读)

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引读)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

点评: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出示书图片)

3.品悟最后一段

(1)齐读——师范读

(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指名读2人)

预想: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3)齐读

总结: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同们,了这篇课,会有更多的同想起自己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以象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件自已童年里发生的事。

3.选读《城南旧事》中的故事。如:《我们看海去》《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2、5年下《冬阳?童年?骆驼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基本读懂课,感受童年的完美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难点:理解课最后两段。

时间:两课时

师、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案略

第二课时

一、回忆往事,走进童年

师:同们,时侯你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

生交流后,老师导入:是啊,每个人都有完美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随着林海音的记忆,走进她快乐的童年生活。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感知童年

要求:快速浏览课,回忆课围绕骆驼队,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

生边交流边书:骆驼咀嚼、谈驼作用、想替骆驼剪毛、问骆驼队去处

三、直奔趣事,品悟童年

1、自: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意思?请认真默读课,勾画相关句,并在旁边用一二句话或一二个词写出自己的体会。

2、引导生交流: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勾画了一处,有的同勾画了多处,第一次画出来的地方肯定是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下面谁先来说一说?

3、生自由交流:(可打乱顺序交流)

(1)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貌,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之后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貌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a、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述中能够体会到什么?

生甲:“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生乙:“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生丙:“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b想一想,在什么状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谁来骆驼咀嚼的样貌?

c指名演示,问:看着同仿的样貌,你想说什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d想象作者应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e童年真有意思,可我们的作者在写这篇章的时候已四十二岁了,已身居台湾了,她还会去吗?你从哪儿明白的?

f出示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师总结过渡:是的,看<**>来“呆”“傻”这样的事永远只能属于我们的童年了。你觉得还有哪些事个性有意思,下面我们继续交流。

B、谈驼的作用

a指名分主角读,说说“我”认为驼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孩子眼里,那清脆的驼声就像是美妙的音响。你认为驼还有什么作用?

c在你们眼里,一切还是那么完美,那么充满情趣,但是作者在写本时已42岁了,比老师此刻还大2岁,那她还会去遐想驼的作用吗?读句子: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C想替骆驼剪毛

a自由默读,想想从“我”给骆驼剪毛这件事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b大家想想,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还会想给骆驼剪不整齐的毛吗?再次齐读“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a分男生、女生读,想想林海音问妈妈什么问题?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b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请联系课,说说她还会问关于骆驼的哪些问题?

c不仅仅关于骆驼的,我们都是孩子,请你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想想她可能还会问什么?

d过渡:这些问题你们问的并不奇怪,的确是这样,作者在她的《城南旧事》这本书当中,也写到了问的情景。出示短,指名读。

“爸,什么叫做贼!”“贼?”爸爸奇怪地望着我。“偷人东西的就叫贼。”“贼是什么样貌?”“人的样貌呀!一个鼻子俩眼睛。”妈回答着,她也奇怪地望着我:“怎样问起这个来了?”“随便问问!”我说着拿了凳来放在妈妈的脚下,妈妈就赶我:“去,屋里跟妹妹玩去,不要在那里打岔。”我忍不住又问妈:“妈,贼偷了东西,他放在哪里去呢?”“把那些东西卖给专收贼赃的人。”“收贼赃的人什么样儿?”“人都是一个样儿,谁脑门子上也没刻着哪个是贼,哪个又不是。”“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纳闷儿一件事。“你不明白的事情多着呢!上去吧,我的傻丫头!”

e师: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问,就像妈妈说的“总是问、总是问”。哎,为什么童年时的林海音“总是问、总是问”呢?

f结:人到中年了,远离故乡了,林海音女士还会问吗?再读“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

四、读悟情,怀念童年

1、总结过渡:刚才我们一齐走进林海音的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完美,在童年里能够漫无边际的遐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人长大了,这些事不能再做了,如果你是林海音,此时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你从“夏天过去……不会再做了”这段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请你用一二句话来赞美一下完美的童年。

3、升华情感:童年是完美的,快乐的,它五彩斑斓,留给我们的只是一种完美的回忆。同们,让我们珍惜时光,珍惜这天,让它也成为我们明天最好的记忆。如果人生能够重来,大家必须想回到童年,如果人生有第二个故乡,那必须也是我们的童年。下面让我们齐诵《童年,我心灵的故乡》来抒发我们此刻的感受吧!

师生齐读:《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童年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踏碎了一地温暖的冬阳,悦声打破了旅途的寂寞,至今还在遥远的梦中回荡。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天真和向往,在冬阳下着骆驼咀嚼,驼背上载满了彩色的疑问与幻想。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那旧驼绒的袍子是否还需剪裁,只是那把童年的剪刀,连同城南的干冷的空气,早已不知去向。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心底流淌着深深的怀念,还有一丝淡淡的感伤,不管身处何地,走向何方,我依然执著地把完美珍藏。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五、课外拓展

们,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过去了。最后,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十分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想象驼用处(5—9)}怀念童年

想替骆驼剪毛(10)

追问骆驼去处(11—14)

3、5年下《冬阳?童年?骆驼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基本读懂课,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重、难点】引导生读懂课,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准备】电脑。

一、揭示课题,了解本的作者

1、师:同们,在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有过难忘或有趣的经历吗?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师:今天,我们跟随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女士,一起回到她的童年时光,领略与众不同的另一种童年生活。

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3、师:简介作者的资料,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随父母返台,后举家迁居北京。后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中国台湾。1953年开始创作,1967年创办《纯杂志》,以后又经营纯出版社。

二、初读课

1、生自由通读全,扫清字障碍。

2、检查课朗读情况:

生: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师:正音,指导读好句子。

三、自

1、电脑出示自引导题:

⑴ 读读课,看看作者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哪几个片段?

⑵ 请你想想,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或难忘的经历。

2、生熟读课,四人组讨论交流:

师:**指导。

3、汇报交流:

⑴ 问题1:

作者围绕自己的童年生活写了以下几个片段:

① 冬天,骆驼队拉着煤停在我家跟前,当父亲与他们讨价还价时,“我”看到了骆驼咀嚼的样子,不禁仿起来。

② 我看到系在骆驼脖子上的铛,忍不住问爸爸,爸爸正确的回答引出了“我”幼稚的想法。

③ 冬去春来,骆驼脱去了它的旧驼绒袍子,我真想为它剪一剪。

④ 多年后,当“我”长大了,“我”又一次听见悦的驼声时,回忆起一去不还的童年。

⑵ 问题2:

生:自由谈谈自己的童年生活,把生活中有趣或难忘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四、分析课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师:在作者回忆的四个童年生活场景中,你对哪个内容最感兴趣?选择你感兴趣的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2、第一个内容:

师问:冬日里送煤的骆驼队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

(骆驼咀嚼的样子,显示了它们安静的态度。尤其是它的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骆驼的双峰上驼着两袋煤、从遥远的门头沟一步步走来与它们的安静神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第二个内容:

师问:骆驼的脖子下面为什么会挂一个铛?爸爸和我的解释一样吗?为什么?

(爸爸的回答是骆驼怕狼,带着铛,狼就不敢侵犯了。我却认为给骆驼带上铛,给人们的长途旅行增加一些情趣。说明骆驼耐得住长途旅行的寂寞和干渴的折磨。因此,“我”由衷地敬佩骆驼这种稳重、耐劳的特性。)

4、第三个内容:

师问: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对骆驼的关注?这说明了什么?

(春天就要来临时,“我”看到骆驼的毛皮大块大块地脱掉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麻袋空了,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了。夏天到了,再也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就问妈妈它们的踪影。冬天又来了,“我”又看到了骆驼队,听到了驼声。这说明了“我”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无限留念。)

5、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布置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

2、课外练笔:

选择你童年生活中的经历或趣事写下来。

咀嚼

怀念童年 驼

驼绒掉了

踏实、稳重

任劳任怨

4、5年下《冬阳?童年?骆驼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2.读懂课,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可以读读说《城南旧事》。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过的课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声悦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

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要求(课件出示):

①借助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读正确、流利。

②思考:

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师及时书)

①注意指导生区分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课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习“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总结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

2.分组合作习后三个片断

①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组合作习。

②同兴趣的同自愿结合组,互相交流、探讨。

③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五)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语文《掩耳盗铃》教学设计模板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36270.html

热门阅读

  1. 《火烧云》的教学设计模板
  2. 饮料包装有限公司年度的自查报告
  3. 英文新年祝福语
  4. 军训日记900字
  5. 2016年猴年公司贺词
  6. 留恋大学演讲稿
  7. 有你有我也有他杂文随笔
  8. 《九寨沟》教案
  9. 排队中学生演讲稿
  10. 选大王的寓言故事
  11. 十二生肖中羊的故事
  12. 读小王子心得1500字范文
  13. 朋友故事作文300字左右
  14. 人生之忌美文
  15. 学生学业成就自我评价范文
  16. 九月开学广播稿
  17. 春天花的古诗
  18. 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19. 森林防火的承诺书
  20. 中外名人故事
  21. 关于晚安的说说精选
  22. 《纸船寄母亲》的教案设计
  23. 意义非凡的元旦晚会作文
  24. 蚕豆的造句
  25. 2015最新网络流行句子
  26. 幼儿园开展爱国卫生月的活动总结
  27. 空中春晚初一作文
  28. 舟山市导游词讲解
  29. 新闻发布辞信用社存款突破20亿会议发言稿
  30. 同学送别祝福语集锦
  31. 资产经营公司的工作计划
  32. 坡道练习在公共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33. 清明祭英烈小学四年级作文
  34. 陆游的《书愤》赏析
  35. 2016年圣诞节短信问候祝福语
  36. 诗经小雅《甫田》
  37.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作文400字
  38. 湘行散记摘抄
  39. 联合招领策划书范文
  40. 美丽的夜晚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31 05:21:20
本页面最近被 169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83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