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拓展阅读
1、李白对天姥山的审美解读
内容摘要:天姥山因李白而名传天下,在李白的诗中,天姥山是一座神奇瑰丽的所在,一直以来,人们在分析这首诗时,都十分注重梦境仙境的分析,而忽视天姥山对于李白的审美意义,忽视天姥山的象征含义,因此,追踪、探究诗中天姥山对于李白的象征意义,思考、探究诗人对其独特的情怀,也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解读。
一.“仗剑去国”的目的地
据《李白年谱》记载,李白曾在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离开蜀地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两年后便从扬州到吴越之地,还留下了《越女词》五首、《子夜吴歌》等作品。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写了《别储邕之剡中》,诗云:“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当时准备在剡中天姥山“拂石卧秋霜”,即隐居之意。他乘舟泛江南运河到杭州,渡钱江,游会稽,又溯曹娥江抵剡县(今嵊州、新昌),继续溯流东南行,经沃洲、天姥山,到石桥观石梁飞瀑,在天台山北麓上华顶峰,又下山到南麓国清寺。这就是李白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说的:“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素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滨海。”他在《天台晓望》一诗中也说:“凭危一登览,直下见溟渤。”凡到过华顶峰的人都知道,在华顶峰的东、南、西三面都有高山阻挡视线,只有北面才可俯视剡中盆地和绍兴一带海湾。可知其诗中的“溟”指剡中, “渤”指绍兴一带海湾。李白此行,对浙东山水风光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在唐天宝5年(公元746)年写下了“梦游”诗。他漫游各地,也总以剡中风光作比,深爱天姥山。故在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和至德元年(公元759)又第二次和第三次入剡中而游。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浙东游历,这说明,他对于包含天姥山在内的那一片山水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甚至表达了隐居之意。
二.魏晋名士归隐地
开元十三年(725年),诗人沿长江顺流而下,对两岸风光似乎心不在焉,出了湖北的荆门,便留下一首《初夏荆门》,表明了此行的目的: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此时此刻,“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的诗人,朝思暮想的不是张翰的“鲈鱼堪脍”,而是浙东剡中那片风景独好的名山秀水。
魏晋时期的“剡中”是当时名士积聚的地方,钱穆曾对王子猷“雪夜访戴”评价说:“至如子猷之访戴,其来也,不畏经宿之远,其返也,不惜经宿之劳,一任其意兴之所至,而无所于屈。其尊内心而轻外物,洒落之高致,不羁之远韵,皆晋人之所企求而向往也。”(《国学概论·魏晋清谈》)剡溪,的确是那个“美丽与混乱”的魏晋时代名士们共同去的地方。当才华出众,一心想由布衣而卿相的李白出蜀云游之时,外儒内道的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想逍遥世外,浪迹山林。这个曾经云集魏晋名士的地方,也是他向往的地方,所以,天姥山、剡溪是他精神追求的高峰。
在攀登理想的“天姥山”的过程中,诗人先是在月夜下飞度镜湖,明月照耀着湖水,湖水荡漾着诗人的影子,送他到美丽的剡溪。这种充满期待和向往的心境和人们在追求精神高峰的那种兴致勃勃、轻松愉快、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的心境是一致的。
三.卿相梦灭的寄情地
梦想破灭的李白何处是出路?文章的最后说道:“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名山何在?处于浙东的天姥山、剡溪,无疑是诗仙默默不忘的一个符号,这符号背后,既承载了诗人对自然山水来自内心的向往,也寄寓着诗人对一种尘世间所能有的自由境界和人格理想的不懈求索。天姥山自然成为他的首选。这座山却象征着他的现实的理想和愿望。幻想或空想是指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而理想则是合理的会实现的想象,是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因此,梦游天姥山实际上就是诗人在现实中报国无门、备受打击的心理的一个相反的投射,在梦中攀登理想的高峰,在梦境中体验追求理想的惊惧和快乐。
既然天姥山是他的精神符号之一,天姥山上的仙境逸景也就不必拘泥于现实之景了。
2、春天的望王山作文怎么写
登望王山晨练,似乎已经成为巴城人的一种时尚了!很多人坚持每天早晨都要去望王山,如果一天不去好象就不习惯,感觉那一天的生活就缺点什么。很遗憾,我却没有那样的毅力天天早晨登山,我是想去就去,顺其自然,所以也就是隔三差五的去,但是我还是算一个登山的爱好者。新年后,我第一次重新去登望王山。走在上山的石梯路上,我默默在想,冬去春来,我亲爱的望王山,今天的你还是昨天的你吗?
放眼望去,它的确还是那么秀,那么娇,那么俊俏和幽美,那么招惹和刺激啊!山上的树还是那些树。上山的石梯路还是那条路。风一样在树林里轻轻吹着。太阳每天早上还是从东边的塔子山的山凹里露出笑脸来,把第一缕阳关洒在山上。巴河依然在山下默默无声的向东流逝。依山傍水的城市呼出的象雾象烟一样的东西依然在飘渺着。登山晨练的人们还是在石梯路上气喘吁吁的向山顶攀登着或者蹦蹦跳跳的下山而去。生活在城市里的那些人依然在被生活奴役着。一切都是那么相似,那么依旧。我想,天还是哪个天啊,地还是那个地,人还是那些人啊,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今年的山应该还是昨年的山吧!
猛然间,我看见路边在微风中舞弄的柳枝,皮肤显得湿漉漉的发青,已经吐出翡翠颜色的象雀舌大小的排列整齐的新芽,芽尖上挂着露珠,在阳光照耀下忽闪忽闪的,好象少女喜爱的项链,在明媚的春光里抚媚的光彩着。记得去年我最后一次登山时,看到那些柳树的修长僵枝不是正在秋风里挣扎吗?那僵枝上的叶子不是正在秋风里飘零吗?那僵枝如今咋变得如此这般娇嫩了呢?咋又长出嫩芽了呢?啊!去年的柳枝是隆冬的,今年的柳枝已经是初春的了!我好象从睡梦和醉态中瞬间醒悟和明白过来。时有春夏秋冬,世有寒热炎凉,人有生老病死。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会改变,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啊!
难道不是吗?记得去年隆冬时节最后一次去登山的时候,正是冰冻霜雪天气,那是一个近乎走向死亡的季节。路上,那些落叶正在泥土里腐烂,仿乎听到它们凄凉的绝望的呻吟。路边的衰老的野草完全没有一点青绿,只是满脸憔悴,憔悴得只要划一根火柴就完全可以燃烧起来。寒风穿刺进你的骨子里,让人直打寒颤,鼻孔里呼出的气瞬间就变成了烟雾,似乎血都凉了,心也象冰块一样。你好象从风声中隐约听到那些野花留下的声声哭泣、阵阵哀鸣。阳光也不是那么耀眼,那么火热,好象已经失去温存和光彩。天空成天板着那张乌黑的面孔,总是昏沉沉的,灰蒙蒙的,把人们压抑得好象喘不过气来。特别是去年冬天的好多年没有见过的那场雪,沉积得好厚好厚啊,将近半月没有溶化。冰雪封冻,万物遭孽,谁知道又有多少脆弱的生命被夭折或吞没了呢?就是那些生命力很强的动物,也许早就躲进洞里,或者恐慌的逃生而迁徙他乡了吧!连饱经风霜的那些松柏,虽然显得更加坚毅苍劲,可是也无法掩盖那被霜雪折磨得老态龙钟的万般无奈和凄苦。你看那些杨槐、杞木、马桑等等落叶的树,都已经只剩下了枯髅的荒凉。一场雪灾浩劫后的山,显得那么疲惫不堪、满目沧桑啊!
而今却是另一翻景象。给你的感觉那真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啊!来自田野的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滋味的空气,是那么新鲜甜净。风儿细得象丝,柔得象棉,直把你的肌肤亲抚得暖暖的、痒痒的,显得那么娇柔和温馨。阳光红晕晕的,暖洋洋的,变得那么体贴和亲热起来,在耀眼的光带中,只见那些无数本身有光的微尘在生机勃勃的*着。白云也不知道从哪儿飘过来了,在你的头顶上漫不经心的游啊,随心所欲的飞,把天空衬托得碧蓝碧蓝的。泥土里的那些树籽、花籽、草籽等等植物的种子,早已苏醒过来,开始做着自己的好好生存、好好生活的梦,你似乎可以听得到它们那生命的呼吸声和生长的脚步声。路边那些马桑树梢上,已经挂着一串一串的玫瑰色的花蕾。那些野生的李树、桃树,早已按耐不住心灵的寂寞和思春的欲望,正在催生它们的灵性和生机,枝头上已经开始孕育着一个个青春。油菜田里的菜苔尖上,偶尔冒出象腊梅一样的花蕾,暴露出些许金黄。青莠莠的麦苗的腹部开始一天一天膨胀起来,正在孕育着丰收的喜悦。只有那些小草,必须细心的认真的去看,才能发觉它们从泥土的根里刚刚冒出的生机勃勃的嫩芽,确是那么蒸蒸日上啊!缠绕着山的那条巴河,水清得绿艳艳的,河风荡起蓝粼粼的涟漪,又被阳光打扮成耀眼的绿彩。这时,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绿的世界,就是春天的绿和绿的春天的那种景色,真是绿得欲滴,绿得刺眼,绿得让人心旷神怡!
啊!春天可以去而复来,花儿可以落了又开,小草可以岁岁枯荣,而人呢?能够走了再来吗?而时间呢?能够去了重返吗?岁月啊!你一年一个春天,可是*给了人的一生几个春天呢?那些为了生活而生存的人,还是昨天的他们吗?就是这座望王山,还是昨天的山吗?那是时间,正在创造着一切、改变着一切、兴亡着一切!
3、2022年吉林长白山天池导游词
游客友人们,下面我向大家先容雄峙长白山山巅,组成长白山巨大绚丽的雄姿,护佑着恢弘壮阔的长白山天池的21座奇峰。
由21座奇峰组成的巍峨的长白山主峰,任您从东南西北不同方向、高低左右不同角度、远远近近不同间隔去欣赏,她的森严,她的伟岸,她的横空降生,都给人以摄魂震魄之感。远观长白山,无论是蓝天白云,仍是乌云密布,她都是以磅礴的气概,横亘天地之间,以无可争议的王气和霸气统领东北亚的山川大地。
远观长白山,永远的白色,间以青灰,每峰之间,无大差异。然而,当咱们走近它们,环视这21座奇峰,会发明,就形制而言,每座山峰都有它本人的奇处。
奇形,奇景,奇怪的传说,形成了21座奇峰的斑斓色彩。
当年刘建封命名16峰,之后又命名落笔峰、不老峰、砥柱山。上世纪80年代又命名地理峰、织女峰,使围绕天池奇峰数目到达了21个。其中3为中朝两国界峰,3个峰今在朝鲜境内。下面,我按山体环抱天池所处西、北、东、南方位次序排列分述如下:
白 云 峰
白云峰长白山主峰,位于天池西侧,玉柱峰北1250米,海拔2691米,为中国东北第一顶峰。临池而立,高出天池水面497米。
此峰像一把宝剑,临池而立,刺破青天。层岩叠起,又似一座金钟,刻以“十二罗汉沐白云”、“五个仙女观瑶池”等栩栩如生的图案。灰白、淡黄、乳白等色的浮石使该峰富有如绸似锦的颜色,与白云蓝天相衬,或与翻腾乌云相博,还常有云彩从峰顶的“还云洞”和“沐云台 ”翻而出,久久不散,因此命名白云峰。你正阅读的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收拾,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地方有。
玉 柱 峰
玉柱峰又名青石峰。位于天池西侧,西北距白云峰1270米,南隔悬雪崖与梯云峰相接,海拔2664米。峰顶五峰蜂拥,状若玉柱,有赖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长白玉柱”之美称。峰顶的五座柱峰,偏向天池,峭壁陡直,巍然矗立,峰额有贯通全峰的“一”字形大断层,通身由青色岩石构成,又称青石峰。峰之东麓流出一泉,悬流如线,注入天池,被古人称作金线泉,池边著名景濯足石。
此峰如玉柱敬天,素有维护动物的美德。相传古有猎者数人,于峰下见到项上挂有金、银牌的鹿四只,众人以枪击之,不见鹿逝世,却见峰下烟雾四起,鹿儿不见了踪迹。众人绕峰走了两日,刚才走出。世人惊诧,方知是柱峰护佑仙鹿。
芝 盘 峰
芝盘峰位于天池西北,白云峰北1250米,东与龙门峰*,海拔2603米,由天池至峰顶高409.1米。峰顶有草甸,形圆如盘,常有鸟雀雕燕飞落其上,传说盛产灵芝,因名芝盘。峰顶隆起四尖,称“四子会芝盘”。峰后坡度较缓,延长面积辽阔,俗称西大坡。山腰多沟壑溪流,花草成长茂盛,每至夏秋,玄月中旬雪后,坡下仍有鹿群追赶,鹿鸣之声,此起彼伏,回荡山谷,因之有“鹿鸣翠谷,雕飞芝盘”的赞美。
山巅有火山运动余热构成的热喷口,每至隆冬季节,其它山峰已是白雪皑皑,而那上面却是黄草铺地,如同暮秋的风景。北侧有可包容多少十人的崆洞,为长白山重要异洞之一。
锦 屏 峰
锦屏峰位于天池西北侧,芝盘峰北200米处,在东起龙门,西经观日、芝盘,南至白云峰的大马蹄形内壁之正中,海拔2590米。峰顶南北各起一峰,旁边同等成线。峰前壁破千仞,如刀削成,峰后陡悬无挂,恰似锦绣屏风。
峰巅有翡翠石装点其间,因有“白山绝胜处,翡翠锦屏中”之礼赞。南北两侧从峰尖斜下有较长幽谷,峰后山塌陷较深的长沟。相传,女真国王深夜闻白山崩裂声,命人往视。至时,他山毫无形迹,惟此峰后,见一巨雹,大概六十余围。试之,坚不可破,那塌陷的深沟,疑为巨雹所至。因名雹山。
观 日 峰
观日峰位于天池西北侧,锦屏峰纱400米,海拔2510米。山脊呈货色走向,峰起一尖,如“突兀撑青穹”。登上这个自然的了望台,可观日出日落。
内壁200米高的环状陡坎,与金光闪闪耀的天池相映成辉。从对弁台北侧岳桦林尽处登山,沿峰脊傍隐流瀑向上,再从龙门峰背地可径攀观日峰。在峰顶看碧波天池,千山万壑,壮观不已。面对大好河山,仰天一啸,空谷传音,群峰回荡。后侧坡有3座与观日峰类似的山头,第次向北排列,似四姐妹联袂信游天池。就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第二峰上,竟有高约寸许、只结一粒仙丹般的越桔跟在劲风中飞来飞去的昆虫。
美哉壮哉,深谷绝顶竟有如斯景色。
天 豁 峰
峰位于乘槎河东岸,与龙门峰相对,海拔2620米。因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恍然大悟、令人不堪设想之趣而得名。
豁口间多黄色石头,有“峰石皆黄,作淡金色,其阴多紫石,澜若丹砂”夸奖之辞。相传该豁口为大禹治水时所劈,前人的勇敢设想,给后人留下的不止是传说,而是人们对好汉的景仰。而长白山这么崔巍澎湃的大山,是最值豪杰来用武的所在。
铁 壁 峰
铁壁峰位于天池核心北侧,东对天文峰,西隔织女峰与天豁峰相望,海拔2560米。因石色赤黑,似铁壁而得名。
峰多嶙峋怪石,柱状节理发育,峰顶有四老对弈、观景台等胜景。在此观天池,湖光山色,一览无余。相传,有药者至此,忽见峰上张灯结彩,金碧光辉,蹭悬“朱”字无数,多不能识。惟“福”字、“寿”不篆不隶,形似鸟虫,尚可辨。归语人皆认为诞。再往始终不见。故事固然有些怪诞,上长白山来所为求福、求寿却是至理名言的事件。而雄壮博大的长白山,号称东北亚大地之母亲山,给每一位前来乞福乞寿的人以恩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4、2022年吉林长白山天池导游词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在远古时期,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
【形状】
天池呈椭圆形,周围长约13多公里,它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湖面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2194米,平均水深204米。据说中心深处达373米。在天池周围环绕着16个山峰,天池犹如是镶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这里经常是云雾弥漫,并常有暴雨冰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游人都能看到她秀丽面容的。
天池蓄水20亿立方米,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天池的水一是来自大自然降水,也就是靠雨水和雪水,二是地下泉水。天池湖水深幽清澈,象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群山环绕之中,使人如临仙境。不过,长白山气候瞬息万变,使得天池若隐若现,故绘出了天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景象。
【位置】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最深的湖泊,为1720xx年火山喷发后的火口积水而成,高踞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691米,为东北最高峰的山)之巅。湖面海拔2155米,面积9.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为中朝两国界湖。湖周峭壁百丈,环湖群峰环抱。这里气候多变,常有蒸气弥漫,瞬间风雨雾霭,宛若缥缈仙境。晴朗时,峰影云朵倒映碧池之中,色彩缤纷,景色诱人。曾盛传湖中有怪兽,轰动一时,至今仍为一谜。周围有小天池镜湖、长白温泉带等诸多胜景。
天池的水从一个小缺口上溢出来,流出约1000多米,从悬崖上往下泻,就成著名的长白山大瀑布。长白山除了天池和长白山瀑布外,还有不少湖泊的瀑布。天池旁边有一个小天池,又叫长白湖,水也的碧蓝的。在树林间的岳桦瀑布和在半山腰的梯云瀑布,规模也不小。此外,在长白瀑布不远处不远还有长白温泉,这是一个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温泉群,共有13眼向外涌水。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 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在远古时期,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而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则堆积在火山口周围,成了屹立在四周的16座山峰,其中7座在朝鲜境内,9座在我国境内。这9座山峰各具特点,形成奇异的景观。
天池虽然在群峰环抱之中,海拔只有2194米,但却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它大体上呈椭圆形,南北长4.85公里,东西宽3.35公里,面积9.82平方公里,周长13.1公里。水很深,平均深度为204米,最深处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总蓄水量约达20亿立方米。
史料记载天池水“冬无冰,夏无萍”,夏无萍是真,冬无冰却不尽然,冬季冰层一般厚1.2米,且结冰期长达六、七个月。不过,天池内还有温泉多处,形成几条温泉带,长150米,宽30 - 40米,水温常保持在42摄氏度 ,隆冬时节热气腾腾, 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将天池叫温凉泊。
天池除了水之外,就是巨大的岩石。天池水中原本无任何生物,但近几年,天池中出现一种冷水鱼——虹鳟鱼,此鱼生长缓慢,肉质鲜美,来长白山旅游能品尝到这种鱼,也是一大口福。据说天池中的虹鳟鱼是北朝鲜在天池放养的。不时听到有人说看到有怪兽在池中游水。有关部门在天池边建立了“天池怪兽观测站”,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并拍摄到珍贵的资料,证实确有不明生物在水中游弋,但具体是何种生物,目前尚不明朗。 他们对天池的水进行过多次化验,证明天池水中无任何生物,既然水中没有生物,若有怪兽,它吃什么呢?这一连串的疑问使得天池更加神秘美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