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智救工匠的故事
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倚重的谋臣,他足智多谋,为人厚道。有一天,他听说皇上新建的宫殿快要完工,就前去观看。谁知刚跨进宫殿,只见迎面匆匆走来一人,到他面前,双膝跪下,大呼:“刘大人救命!”弄得刘伯温莫名其妙。
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工匠,只因新建宫殿的一根大梁上的浮花,雕得不怎么好,正在加工,不料朱元璋独来游殿。他看到这豪华的新殿,好不得意,禁不住“哈哈哈”狂笑起来。就在这当口,突然梁上传来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一看,见殿梁上有一老工匠在干活,顿时显得十分尴尬,心想:堂堂皇上,如此轻狂,传扬出去,岂不有失体面。但又不便马上发作,便一脸怒气离开了新殿。
这下可吓坏了梁上的工匠,心想:皇上的轻狂,怎能让平民知道?看来凶多吉少,命儿难保了!刹时急得差点从梁上摔下来。他素闻刘伯温对人宽厚,因此看到刘伯温进殿,便跪倒在地,口头求救。刘伯温听后,捋着胡须稍加思索,便凑近工匠的耳边轻声嘱咐一番。
过了几天刘伯温装做不知朱元璋已去过新殿,启奏道:“臣闻皇上的新殿已快落成,何不前去审视一番。”朱元璋因恐泄露了“天机”,不好说已经去看过,君臣便一同来到了新殿。两人在殿内转了一圈,正待离去。忽听梁上传下一阵咳嗽声,朱元璋抬头望去,正是前天那名工匠,顿时脸沉下来。这时刘伯温大声喝道:“大胆*,为何见了皇上也不回避?”这时工匠按刘伯温所教的办法做了个动作,朱元璋见了就打消了*灭口的念头。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刘伯温教给工匠是什么办法吗?
谜底:刘伯温所教的办法是:“装哑”。当刘伯温大声喝问时,工匠默不作声,只用手指了指嘴巴。刘伯温说:“原来是个哑巴。”朱元璋也真的认为工匠是个哑巴,自己的轻狂,传不出去了,也就打消了*灭口的念头。
拓展阅读
1、:小故事大智慧哲理故事:9个小故事看懂人生的真谛
1、获得胜利的方法
故事:有人用玻璃把一条蛇和一只青蛙在水池里隔开。开始时,蛇要吃青蛙,它一次次冲向青蛙,却一次次撞到了玻璃隔板上。过了一会,蛇放弃了努力,不再朝青蛙冲去。当玻璃隔板被抽掉之后,蛇也不再尝试去吃青蛙了。
【哲理启示】其实,获得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别因一时的失败而失去信心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障碍无处不在。克服障碍难免要经历失败和困苦,屡败屡战,坚持下去的是胜利者;屡战屡败,最终放弃的成了失败者。
2、改变现状的方法
故事:两个园林工人吃饭时闲聊。甲说:“整天挖坑种树的,让人烦透了!”乙说:“你想着咱们是在建设一个美丽的新花园,这样心情就好多了!”多年后,甲依旧在花园里挖坑种树,而乙却成了设计师。
【哲理启示】其实,改变现状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心中有个“新花园”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真正冠绝一时的人物有赖于时代,他们之中并非个个都能生逢其时,或虽生逢其时却又不能因时而动。但是,人的智慧毕竟有一个长处:即它是永恒的。纵然现在不是他得志的时光,总会有许多别的机会可让他一展风采。
3、成为英雄的方法
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两位女神:一个叫美德女神,一个叫恶德女神。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小的时候,碰见了她们。恶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要什么,我一定满足你!”美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我将教会你如何勇往直前,而你也必将在战胜艰险的过程中变得坚强无比!”赫拉克勒斯毅然跟定了美德女神。后来,他成了英雄。
【哲理启示】其实,成为英雄的方法很简单,跟着美德女神走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世界万物中,惟有他人的盛名最能激起自己的雄心。选择英雄豪杰作为你的榜样,不过,你最好是与他竞赛,并超过他,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4、取得成就的方法
故事:有人问毕加索:“人们都称你为艺术的前卫。请问‘前卫’是什么概念?”毕加索深有感触地说:“前卫就是受到从后面来的攻击比从前面来的多得多!”
【哲理启示】其实,取得成就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有走在别人前面的勇气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万事需求脱俗,品味更需脱俗。媚俗和随大流的人虽然受到的攻击少些,但终究无法取得出众的成就。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走在别人前面的勇气和信心,尽管这样受到来自后面的攻击会多些。
5、变得聪明的方法
故事:威廉·亨利·哈里森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他又蠢又傻。因为别人给他一毛钱和一块钱的时候,他总是去拿一毛钱。这个小孩长大后,当选为美国第九任总统。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他说:“如果我拿一块的,以后谁还会给我一毛钱呢?”
【哲理启示】其实,变得聪明的方法很简单,装装“傻”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有时被认为是愚者的并非愚人,愚人者才是愚人。要想成大气,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
6故事:小仲马未成名前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一天,大仲马对他说:“如果你在寄稿时,附言说你是大仲马的儿子会好多了。”小仲马却固执的说:“不,我不想站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得来的果实没有味道!”后来,小仲马用别名寄出的《茶花女》出版后,获得法国文坛的一致好评。、获得欣赏的方法
【哲理启示】其实,获得欣赏的方法很简单,靠自己的本事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有志者事竟成。靠自己的才能,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才会有所成就。再远的路,慢慢走下去,也能到达目的地。
7、创作成功的方法
故事:有一个青年人去问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门采尔回答道:“请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的功夫去画,那么,你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卖掉它!”
【哲理启示】其实,创作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勤奋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多走几步即可与成功有约。只有流勤劳的汗,才能吃勤劳的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上没有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本领,天才来源于勤奋。
8、成就事业的方法
故事:一个文学青年给马克·吐温写信,问道:“听说鱼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质有助于补脑子。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是不是就必须吃很多鱼才行?请问,您是否也吃过很多的鱼?吃的是哪种鱼呢?”马克·吐温回信说:“看来,你得吃一对鲸鱼才行!”
【哲理启示】其实,成就事业的方法很简单,别相信吃鱼能吃成作家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成功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才能让我们丰富和深刻起来。杰出的人物几乎都是学有所成之士,只有无知的人才会轻视学习。
9、体现价值的方法
故事:卓别林刚开始拍电影时,那些导演们都坚持让他模仿当时一位非常有名的德国喜剧演员。卓别林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色。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因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表演方法而名垂青史。
【哲理启示】其实,实现价值的方法很简单,做事别失去真正的自我就可以了。
【人生感悟】凡英雄豪杰必有某种高尚品质,平庸之辈绝难赢得掌声。保持本色,在成就高尚事业上必将出类拔萃,最终成为卓绝的人物。
2、刘胡兰的故事和读后感400字范文
刘胡兰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走进位于山西省文水县的刘胡兰纪念馆,广场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熠熠生辉。刘胡兰*墓掩映在纪念馆后苍松翠柏间,墓前矗立着8米高的汉白玉刘胡兰雕像。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道理。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候补*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力量,*决定大部分**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坚持*。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她和留下来的**一起向各村*组织传达*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村长。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年仅15岁。
1947年3月下旬,*带领***转战陕北途中,***处*、*纵队司令员*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问:“她是*员吗?”*说:“是个优秀的**员,才15岁。”*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3、刘胡兰的故事和读后感400字范文
刘胡兰只活了15岁,但她却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打小起,贫苦出身的她就爱憎分明,早在抗战时期,10岁的刘胡兰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因为表现突出,她14岁就当上了区妇女干事,还被中国**吸收为预备*员。
为了**的需要,*派刘胡兰回云周西村领导工作。其间,刘胡兰曾配合武工队员,将该地大恶霸石佩怀处死,赢得了老百姓交口称赞,也惹怒了*派。为了报复,*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员转移,刘胡兰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不幸的是,就在这时有人叛变了,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派抓到刘胡兰后,实施了种种威逼利诱,但都没有成功。最后,*派把刘胡兰带到了铡刀面前,当着她将同时被捕的6位**群众杀了。可敌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胡兰却异常镇静,怒喝道:“我咋个死法?”在*派说出“一个样”后,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说了声“怕死不当**员”便来到铡刀旁,毫不畏惧地躺在铡刀下。
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1947年春天,毛**听完刘胡兰的事迹,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
4、校车安全事故反思工作体会范文
12月24日上午9时左右,江西贵溪滨江乡洪塘村合盘石童家村小组发生一起幼儿园班车侧翻坠入水塘事故,该7座面包车上载有17人,致11名儿童死亡。11名幼儿园小朋友从此消逝,留给亲人无尽的苦痛与哀思。看到这个报导,心痛和无力感逆袭而来……
江西幼儿园校车事故,我想,不该只留下一声叹息。所有为孩子哀悼的人都该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悲剧发生?什么时候校车才能真正安全?
如此残酷的事实,让如此寒冷的冬日变得如此黯淡。这个平安夜不平安,成了孩子们的祭日,也成了人们的一个永恒的伤痛记忆。面对悲剧,我不禁要喝问:为什么又是校车?又是孩子?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新国标等法规纷纷出台。但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仍然无法阻止校车事故的发生?
首先,面包车明显就不适宜当校车,明显就不规范了!然后,严重超载!这辆校车仅7座,事发时却足足坐了17人。幼儿园每天用这样的车来接送孩子,就是每天都在跟死神打赌啊,这一次就赌输了,一输了就是11条人命啊!
然后,涉嫌超速。据报道说,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司机驾车速度较快,操作不当。此外,还有校车驾驶人的资质问题。
再者,车所属幼儿园还不符合办学规范。据悉,这家幼儿园未经审批,曾多次被镇*责令整改。一所未经审批的幼儿园,开着一辆不规范的校车,超载接送年幼的孩子,这无疑是对生命的最大的漠视!
是啊,再多的追问也无法挽回孩子们的生命了。但倘若不继续追问与追责,如何向这么多无辜的孩子交待,又如何确保校车安全不再沦为空谈?江西幼儿园校车事故,不该只留下一声叹息。所有为孩子哀悼的人都该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场悲剧发生?所有关心校车安全的人更该追问:什么时候校车才能真正安全?
听同事说,大亚湾霞涌的新蕾幼儿园没有校车接送了,霞涌的中心小学也没有校车,他家的孩子只能每天由孩子的奶奶接送,弄得很麻烦;上次看到惠东的三轮摩的载着一堆小学生,成为“最牛”的新款“校车”,实在让人心惊胆战!也许,各个地方都有这些让家长担忧的校车问题吧!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呢……
如果因为害怕事故而取消校车,这算不是因噎废食吗?如果不是的话,校车的安全管理,何时才能让天下父母放心呢?
在此,希望大家都能进一步密切关注校车的安全管理问题,并呼吁车主们在路上可尽量做到谦让校车,切实做到机动车避让“红灯”校车,还孩子上学之路一个安全畅通的环境!
请为那些可爱的孩子多进点责任吧!
万婴曙光幼儿园 彭晓梅
5、刘胡兰的故事和读后感400字范文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期间,10岁的刘胡兰加入儿童团,1945年底担任村妇救会秘书,1946年成为中国**候补*员。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牺牲在铡刀之下,年仅15岁。
刘胡兰的事迹经《晋绥日报》和《解放日报》报道后,很快传遍解放区。*专门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2009年9月,刘胡兰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要杀就杀,要砍就砍,我死也不自白。”
1月12日上午,位于文水县胡兰镇的刘胡兰纪念馆内庄严肃穆,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满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先烈刘胡兰。
“在那个年代,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刘胡兰’的反抗,才得以让中国‘换了人间’。”
“今天跳出书本,来到英雄故里,才真正感觉走近了这位英雄的伟大灵魂,那句豪迈的‘怕死不当**’言犹在耳。”
“刘胡兰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任何艰险的情况下,都要像她那样始终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的事业。”
……
纪念馆内,一张张宝贵的历史照片、一本本真实的文献资料、一件件刘胡兰用过的物品,记录了刘胡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她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一天,是刘胡兰英勇就义74周年。
74年前的那天,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如花一般的年纪里,为了**事业,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
***在得知她的事迹后,深受感动,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自此,刘胡兰这个响亮而伟大的名字,流芳百世。
在战争中度过了童年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奶奶给她起名“富兰子”,希望她能给贫苦的家庭带来富裕。然而,在苛捐杂税与劳役的压榨下,刘胡兰的父亲刘景谦,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支撑日渐贫困的家。由于长期的清贫与劳累,刘胡兰的母亲在她4岁的时候生病去世了。
1937年后,八路军经常驻扎在云周西村,学习、训练、做群众工作。
新政策实施后,农民们的负担减轻了,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因此,**和抗日*在云周西村的威望极高。刘胡兰虽然年纪很小,但是“**好”的信念已经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1939年7月,云周西村建立了*小组。从此,云周西村的*员和积极分子,踊跃地投身到了抗日洪流之中,给八路军送军粮、藏**、送情报。也正因如此,云周西村被敌人称为“小延安”。在这样的环境中,刘胡兰慢慢地长大了。
1940年,继母胡文秀来到了刘家。勤劳善良的胡文秀给她改名、教她识字,深深影响着她,刘胡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
1941年,9岁的刘胡兰上了抗日*办的冬学。开学那天,胡文秀在用废纸订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刘胡兰”3个字,将“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浸透着母女间的深情厚谊。
由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环境日益恶化,冬学不久就停办了。胡文秀便利用在家纺线的机会,用家里盖面缸的石盖片做石板,用石灰块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刘胡兰认字、写字。她先教给刘胡兰认识的就是“毛**”“**”“八路军”“打日本”。
1942年,刘胡兰加入了儿童团,并当上了团长。她经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还随武工队员到敌人据点散传单、贴标语、侦察敌情。小小年纪的她,为抗日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残酷的战争环境,塑造了刘胡兰胆大、机警的个性,磨练了她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意志。她像一棵幼松般迎着抗日的烽火茁壮成长起来。
1945年10月,13岁的刘胡兰参加了*文水*举办的妇女**训练班,被选为小组长。在这里,她认识了更多的字,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回村后,她担任起村妇女救国会秘书,积极组织妇女上冬学,宣传**道理,带领妇女纺线织布、做军鞋、看护伤员、学习军事技术、参战支前。
在对敌*的实践中,刘胡兰始终坚信只有**才能帮助贫苦人民翻身得解放。她热爱**,积极要求加入中国**。终于,在1946年6月,在鲜红的*旗下,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中国**候补*员。
这一年,刘胡兰14岁。入*后,她就在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5岁牺牲在铡刀下
1946年秋天,国民*阎锡山军队扫荡平川。为了保存**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文水*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其余大批**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
可是,刘胡兰说:“我人熟、地熟,还是让我留下来坚持*吧!”从此,刘胡兰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把标语、传单、文件秘密送到附近村里的*组织,还配合武工队秘密处死当时为敌人派粮、派款、递送情报的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
石佩怀被镇压后,阎军突袭了云周西村。在严刑拷打下,村农会秘书石五则叛变,供出了云周西村的****和*组织。1947年1月12日拂晓,刘胡兰还没来得及动身转移,就被敌人抓捕。
在山西省档案馆里保存着1951年文水县人民法院的一份档案——《残害刘胡兰的凶手张金宝供词》,里面对刘胡兰牺牲的经过有详细的供述:
敌军连长许得胜问:“你们村里还有谁是**员?”
刘胡兰说:“再没有,就我一个。”
随后,敌军当着她的面,用铡刀铡*6个村**,铡死一个就问她一句:“你说出**员来,就不杀你了!”
刘胡兰说:“我死也没说的。”
敌军又说:“你自白了,给你家里一份地。”
刘胡兰说:“你给我抬一个金人来,我也不自白!”说完就自己躺在铡刀下。
目睹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村民曾回忆,刑场上,有两个敌军想把刘胡兰拉到铡刀前,刘胡兰一甩胳膊,大步走到铡刀前,看了看刑场外的乡亲们,非常镇定地躺下去,把自己的头伸到了铡刀下。“从她的脸上,我们看不出她有一点害怕。”
这一年,刘胡兰15岁,是已知的中国**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刘胡兰牺牲的那个冬天特别冷,不久后的春节,云周西村家家户户都没有贴春联,也没有放鞭炮,乡亲们用无声的悲愤来祭奠牺牲的英雄。
*为她两次题词
刘胡兰纪念馆广场的纪念碑上,“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这是*的亲笔题词。
刘胡兰牺牲后,她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1947年2月6日,《晋绥日报》刊登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详细报道,并发表评论,号召全体**员和解放区军民向刘胡兰学习。同日,延安《解放日报》也发表题为《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女**员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文章。1947年8月1日,*晋绥分局追认刘胡兰为中国**正式*员。
同年3月下旬,*带领***正在转战陕北途中,***处**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
*问:“她是*员吗?”
*说:“是个优秀**员,才15岁。”
*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但因战争原因,此稿送达文水县后不慎遗失。
1956年12月,共青团山西*作出纪念刘胡兰就义10周年的决定,同时恳请毛**为刘胡兰*重新题词。1957年1月9日,*为刘胡兰重新题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手稿于1月11日送达刘胡兰*的故乡——文水县云周西村。
*为一个人题写两次同样内容的词,是绝无仅有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将其所在乡更名为胡兰乡,1957年1月建立了刘胡兰纪念馆。
山西晚报记者郭燕杰实习生张翔
记者手记
刘胡兰,一个响亮而让人难忘的名字,一个伟大而令人敬佩的英雄。
从上小学时候起,刘胡兰的英雄形象,就深深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可以说,刘胡兰是我幼小心灵的航塔,也是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指南针。正是靠着刘胡兰的这种不屈精神,让我一步一步走来,不断成长,也成为一名中国**员。
如今,当我再次读到刘胡兰的事迹,几乎是泪如雨下。这样一个如花般的年轻少女,无所畏惧,大义凛然。同为女性,我为她的铮铮铁骨所震撼。
今天,刘胡兰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胡兰精神”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只有更好地工作,更好地服务,才能对得起**,才是对刘胡兰**最大的安慰和纪念。
刘胡兰短暂而又悲壮的年华谱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伟大颂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vms.cn/articles/50284.html